书城历史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
3483000000042

第42章 曹操遇事“知止”

古人云:“知止而止。”知道该停止就停止,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比如说,你走错了路,你就需要停止,否则会越走越远;你做了不正当的事,你需要停止,否则会有灾祸;你定错了目标,需要停止,否则会与成功远离。

三国时期最大的奸雄当数曹操。他之所以能力挫群雄,统一北方,这与他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分不开的。在中国历史上,他被誉为:“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鲁迅先生对他也有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说到曹操,人们立刻会想到《三国演义》,而且他长期扮演奸恶的角色,舞台上也常被当作奸臣的象征,然而这并不是观察曹操的正确方法……曹操确实是非常有能力的人物,至少是个英雄。”

鲁迅先生尚给予如此高的评价,那么足见曹操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少。归纳一下,如下几点或许可以代表他的实绩:一是任人惟贤、知人善任;二是擅长战略战术,并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三是富决断力。

前两者不独为曹操所拥有,至于第三点,曹操做得的确很出色。每逢起兵打仗,或周旋于政治舞台,他一看形势不对,就决不勉强、硬撑,而是见风使舵、及时避险。换言之,他懂得“适时而止,适可而止”。

有一次,他挥师进攻被蜀军占领的汉中,初战告捷后,正在思考下一步部署,此时大将司马懿进言道:“应立即加紧进攻,乘胜追击,否则,就会延误歼灭刘备的时机。”

司马懿的意思是乘势扩大战果,将大军推进到蜀地,消灭刘备蜀汉政权。然而曹操却说:“人最苦于不足,既已得陇右,何须再贪蜀焉?”

他的这句话是说:不要冒险攻蜀了,应见好就收吧。知难而退,也是一种战略。

数年后,刘备又攻入汉中,来势汹汹。这次曹操又亲自领兵来战。

刘备采取“以逸待劳”、“釜底抽薪”战术,切断了曹军的粮草补给线。精于战略战术的曹操对此深感不安。他深知劳师远征、粮草不济必然陷于苦战,战则不利,因此有退兵之意。一天晚,巡夜官前来听取当晚的口令,他的目光突然落到碗里的鸡肋上,信口说了声:“鸡肋。”诸将不解其意,还以为是口令呢。惟有书记官杨修知道曹操的心思,他便悄悄吩咐士兵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有人问杨修何以知之,杨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汉中犹如鸡肋,居之无益,不若弃之,是以知之。”后来曹操虽以蛊惑军心杀杨治罪,但退兵还是照常进行了。此度虽劳而无功,却也保全了曹军元气。

曹操遇事“知止”,所以,得以维持住了政治军事的优势,最终奠定了曹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