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弘一法师赠你的七部人生禅卷
3480100000014

第14章 品卷:心少欲,德名誉自然生成(2)

听了这段描述。佛陀通过神通看到了富翁前世。觉察到他前世也是一位富翁。便对众比丘与波斯匿王讲述了富翁前世的事情一位那辟支佛来到这富翁家里化缘。富翁将那辟支佛请到家里。私底下叫妻子拿点食物给他。算做是供奉!富翁妻子很少见到丈夫布施。觉得这次十分难得。居然慷慨地答应要布施了。就到厨房拿出了丰盛的食物。填满了那辟支佛的钵!富翁后来看那辟支佛的钵里装满了食物。心里很不高兴。便对妻子埋怨道这个比丘吃完这么丰盛的饭菜。不过是能睡个好觉而已。这食物对于他来说难道不是太丰盛了吗如果我能让佣人都弘一法师赠你的七部人生禅卷!。!)吃上这样丰盛的食物。他们就会更卖力地给我们干活。那才是物有所值啊,他对于叫妻子布施那辟支佛。感到了后悔!

这富翁还有位兄弟。也很有钱。他为了谋夺兄弟的财产就把自己的亲侄儿杀了。而当他的兄弟死后。他就继承了财产。越来越有钱!我们看到的今世的富翁因为前世曾布施给那辟支佛。所以今世还能作为富翁生活!但由于他布施后感到了后悔。所以他在今世得了刻薄自己的报业!而他为了夺得兄弟的财产杀死自己的侄儿。如此恶业使得他得到七世都堕入地狱受苦的结果!即使现在他再世为人了。可他依然无有善业。落得今生仍旧是如此可悲的结局!

说完这段故事。佛陀为众生诵出一段偈子财富毁灭愚人。决非求彼岸者!愚人为财欲害。自害如害他人!

波斯匿王听取了这段开示后。感喟道尊敬的世尊,这个富翁何其有幸能够生存在佛陀降生的时代。但他不知道珍惜。从不对任何人布施。无有善行。白白浪费了几世的光阴。多么地傻啊,钱财不过身外之物。过于看重。只会让自己陷入无穷尽的欲望中。成为金钱的奴隶。一辈子得不到快乐也得不到安宁!就如同故事中的富翁。他几生几世都在追求钱财。孜孜不倦。不惜刻薄自己。残害亲人。最后又剩下了什么与钱财相比。世上存在的许多事物其实都更加珍贵。能带给我们更多心灵上的舒畅与祥和静谧!

有一位唐先生是著名企业家。某日他代替岳父拿着一块黄金来参见禅师。说想要捐建一所医院。禅师将他请进屋里。询问缘由!

唐先生这样对禅师说道我岳父在没有信佛之前常常觉得日子烦恼不堪。自从结识了禅师之后才渐渐学会了放下。他说自己将很多烦恼都扔给了师父。如今又不得不将最后的烦恼也拜托给师父!

禅师问他他过去有什么烦恼扔给了我唐先生回答说我岳父今年已经八十高龄了。从前他对于金钱很执著。一向期望能过上高人一等的富贵生活。所以才会花钱去买了黄金!他这辈子存了不少黄金。差不多有一百多两。全部藏在了床底下!对于这些黄金。他曾经觉得很满足。但如今却是很烦恼。因为担心在他外出时会被人偷走。所以现在都不敢出门!有时他需要出门处理一些事情。行走到半路就非常担心。唯恐自己没有锁好房门!所以。他时常是走到半路就又返回家中。查看门锁与床下的黄金。不然就不能安心!去年岳父才结识了师父。那时他才觉悟。不再为此烦恼!他干脆把所有黄金都卖掉了。捐出了一百万元的善款来做善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时他心里舒服多了。不再因为担忧黄金被偷而终日心绪不宁。但他还是留下了一块黄金当作纪念。放在了家中的柜子里。正是我今天拿来的这一块!

禅师点点头。说道他如此善用金钱。结下了不少福缘!

唐先生又接着说的确如此。岳父在捐出了那一百万之后。心里虽然高兴。但还是有一丝烦恼。就是因为剩下的这块黄金还在柜子里!不久前。他终于明白了。认为自己年纪已经这么大了。没有必要为这种身外之物心烦。就吩咐我带着黄金来参谒师父。让我把这个最后的烦恼也扔给师父吧,禅师了然而笑。问他现在他是不是觉得很轻松了呢烦恼也该都消除了吧唐先生禁不住笑道师父所言极是,岳父很高兴。说自己再也没有无谓的烦恼了。他说自己应该做的都做了。愿师父能成就他完成济世志业。多行善事!

由此可见。钱财的多少不代表着幸福与快乐的多少。有时候人拥有的钱财越多。心中的烦忧反而越多。这都是因为对于钱财始终是看不淡!

殊不知看得越重。心中的负累就会越重!

爱财的人没有不拜财神的。据说过去的人们就是将范蠡拜做财神。这其中有个故事!当年范蠡忍辱负重帮助越王勾践复兴了越国。本该升官发财。但他心中相当清明。明白越王勾践是个可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的君主。所以就急流勇退。从此隐姓埋名了!传说他带着西施居住在陶这个地方。被称为陶朱公。后来因为会做生意发了迹!但他并不贪财。把挣得的钱财前后三次全部布施了出去。每次都是散财之后再重新做生意。是为被人称道三聚三散的善行!他如此作为。最后得到置千金之产五次的果报。不可谓福报无尽!

这才是真正善用钱财之人。心中无有钱财。反而能得到更多钱财。因为他终生没有被钱财所奴役。而是成为了金钱的主人!

法师自从出家后一直过着极为朴实的生活。对于钱财却有着高瞻远瞩的看法!他认为。人创造财富。其实是一种帮助自身达成目标的手段而已。一方面金钱能满足生存所需。一方面有了更多钱财可以帮助更多穷苦的人。扶贫济困。广结善缘!但财富再多。也终将归于无。因为我们无法带走分毫。这原本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

此时你拥有了钱财。只代表一个人有所福报。倘若能够正确地使用手中的钱财。才是体现了善心与智慧!

看看世间的众生。有多少不是南来北往。为了财富而疲于奔命。被身外之物所牵绊而不自觉!他们眼中只有金银。却不明白如果人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得百望千。得千望万。如此贪婪无餍且习以为性。将逐渐丧失自我。终日只为获得钱财而消耗生命。对于生命中其他宝贵的东西视而不见。精神贫乏。一辈子也逃不脱金钱铸造的牢笼!

因此法师才用善心善德教导我们。人生在世应当明白。将有形的物质转换成无形的功德是更大的成就。如此就可以拥有富中之富的美丽人生。不但手头富裕。精神更是富裕满溢的!面对钱财。我们不如转变心态。放下执著。将拥有的烦恼抛诸脑后。使得有形的物质换成无形的功德。学习在富裕的环境中培育大爱!

内心拥有大自在的人。才是真正富裕。真正有智慧的人!

开悟箴言

钱财可以用来买到许多东西!但也有许多东西!是再多的钱财也买不到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个人富裕不如全家人富裕!全家人富裕不如全村人富裕如果自己的财富有一定盈余!为何不能大方慷慨一些!帮助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呢)吝啬只会令人于人群中被孤立!这样的人即便每日躺在金山银山里!

也体会不到分享与助人的快乐。所谓一家保暖千家怨,!当你在钱财上有能力帮扶别人时却不肯伸出援手!等到你遇到困难时!还会有人愿意帮助你吗)世间的许多有钱人都是可怜人!他们每日外出需要保镖跟随!每日出门在外担心家中财宝!整日提心吊胆!身心不安!如此怎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身心不安则精气不济!精气不济则烦恼不断!烦恼将是源源不断的。钱是赚不完的!谁也无法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只要内心满足安定了!你就是这世上最富有的人。散财布施是积累功德!这样的功德能保你平安稳定!不受心魔侵扰。这样的你无论走到哪个地方都会受到欢迎!受到你的感染将善心传递出去!你才会得到真正的大自在。世间最可怜的人!是一辈子追求金钱却最终什么也带不走的愚蠢凡夫。

言行知礼恭谨,才能滋养品德和名誉

禅悟之间

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宏仪。见事贵乎理明!处事贵乎心公。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务必疏于虚文熠熠者!于本实必薄。

这是一个小沙弥与钟声的故事!

众所周知。在佛教寺院里。如果要号令众僧。敲响大钟就可以!除此之外。钟声还有其他的作用在寺庙中。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的。这是为了警醒大众。黎明到来长夜过去。不要再放逸于睡眠.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的。这是为了提醒大众。应当在身体最容易懈怠时觉昏衢。切勿昏昧!

僧人们一天的作息。正是始于钟声而止于钟声的!

某天。寺庙的禅师从禅定中醒来。恰好听到从外面传来悠扬的钟声!

禅师静心一听。专注地竖起心耳。仔细感受着钟声。有所顿悟!等到钟声停了下来。他召唤门外的侍者。问他今天司钟的人是哪位僧人侍者问了问。回答禅师道师父。今天司钟的是一位新来的沙弥。他刚刚来到我们寺中参学!

禅师便要侍者召唤这小沙弥到座前。问他小沙弥。能告诉我今天早晨你敲响大钟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吗你是怀着什么心情来敲钟的小沙弥摸摸头。并不知道禅师为什么要这样问。回答说师父。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心情呀,禅师摇摇头继续问他不会吧。你敲钟时心里一定想了些什么。因为我觉着今天的钟声格外清亮。只有心思沉静。正心诚意的人。才会让大钟发出如此动听的声音,沙弥这时才想了想答道啊。师父,其实我真的没有刻意想着什么。只是我记得曾经家师对我的教诲。他说我每次敲钟之时心中应该明白钟即是佛。对待敲钟这件事就应该像礼佛一般。理应虔诚真心。要禅心入定。以礼佛之心司钟!

禅师听了之后极为欣慰。对他说道小沙弥,你的修行很好。愿你往后面对任何事物时。也都能保有今天司钟时的禅心!

小沙弥受教得益。从此更加虔诚。日日端正禅心。从而养成了恭谨的习惯。因而在做任何事时都不会妄念。并一直记得这位禅师对他的开示。将司钟的禅心持之以恒保持了下去!最终。小沙弥成为了一代宗师!

故事中的这位禅师为何专注于钟声呢因为他认为。从简单的钟声里也能听出一个人的品德。觉察出敲钟人的禅心几何!俗谚有云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还有言道从小一看。到老一半。小沙弥虽然年纪小。但他在司钟时都有一颗恭谨敦厚敬钟如佛的禅心。由小见大。见微知著。难怪将来在修行上能有所成就!

若是平素就态度恭谨知礼。凡事带有几分禅心。何愁品德不正。不成大事晏子正是一位品德出众之人。他曾担任齐国宰相。智慧卓越。行事常有出人意料的时候。但由于他博见多闻熟知礼仪。从来不曾失礼于人前。授人以柄!反而。他的行为常常令人尊敬佩服!

曾经有一次。晏子带着使命出使鲁国!孔子得知了这件事。立刻让门下的弟子前往。跟随学习。虚心地观看晏子的德行!

晏子抵达鲁国。礼貌地拜见了鲁君。但礼仪结束之后。孔子的弟子子贡回来对孔子禀告说为何世人都说晏子熟习礼仪呢我看不然!古礼上说得很清楚。登阶不历。堂上不趋。授玉不跪!今天晏子所做的事情显然与此相反。实在令人不敢苟同。怎么能说他熟习礼仪呢晏子拜见鲁君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前来与孔子相见!孔子便问晏子道先生。古礼规定。登上大殿台阶时应当依次而行。不可越级。因而在朝堂之上。我们切不可疾步而行!而在接受圭璋时。并不需下跪的!然而近日先生所作所为都与古礼法背道而驰。这样合乎礼法吗晏子听了之后坦然一笑。回答说晏婴也研习古礼。知道在两楹之间。国君与臣子应当有各自固定的位置。若是国君走了一步。臣子就该行走两步!今日。因为鲁君快速登上台阶。在下唯恐来不及。只得越级而上。才不得不在朝堂上疾步行走。为的是能够及时走到我应该站的位置上哪!另外。由于鲁君授玉的姿势太低了。我如何能不跪下来承接呢否则不是对鲁君的失礼吗在下也听说过。君子为人处世。谨守大节是应当的。可如果仅仅在小节方面稍微有些出入。那应该是没有关系的呀,听完了这些话。孔子与晏子又交谈了一阵。用宾客之礼亲自将他送出屋子!孔子回来之后。即刻召唤来自己的门下弟子。对他们说道礼。贵在因时制宜。而不应逐字逐句照搬书本像今日这样不合乎常法的礼仪。也只有晏子才能灵巧应变。行而有节啊,言行上知礼恭谨是无可厚非的。但也不需要拘泥于小节。只要在大节上实施了真正的德行。也依然能够使人信服。赞叹其优良的品德与气度!

晏子声名远播。美誉在外。与他熟知礼法的真谛可谓是密切相关!

我们学礼就应当从真心实意出发。切勿流于表面!

法师从品行中悟出的道理。也正是此中深意。做人要以品德为重。而修养品德需要从端正态度做起。先知礼而恭谨待人。无论对于前辈师长还是平辈友人。都要将这点做到实处!

,菜根谭-中说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也是主张要从最朴素实在的本然开始修养品德。一个人的思想品格言行举止。应该是发自于内心而自然表现出来的!如果人们是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的目的而规范言行。矫揉造作。刻意掩盖自己真实的面目与内心。将自己的本性一步步扭曲。其品德必定低下。为人虚伪可耻!

只有那些由内心真实散发出来的德馨才是香味绵长的。如此品德无需吹嘘夸大。自然而然会使人获得人生的桂冠和荣耀!

贤良品德。才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高贵的财产!

开悟箴言

高尚纯良的品德是人确立其地位身份的本然!是一个人在信誉方面的全部资产。因而如果品德不具有巩固的根基!态度狂妄自大!一个人是不可能得到宝贵的名誉的。端正的态度优良的品德比财富更加具有威力!能帮助人们在为人处世中接触烦忧!能使所有的荣誉与声名都得到公平的保障。态度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养成高尚的品德!而品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大范围地影响众人对他的信赖与尊敬。当我们向人学习有求于人时理应态度恭谨!知礼知耻!但在其他时候!也理应保持这样的态度!这样才能使自己德行完备!不怕有人诟病。知礼恭谨本身就是高尚德行的体现之一!是君子提倡的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