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智慧
3471100000020

第20章 君子爱才取之有道(3)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效果,就决不能使别人反对自己。我们的目标是取得一些好的效果——或者使对方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而不是去贬低他的自我。即使你的动机是最高尚的,是真心诚意的,也要记住,对方的感觉也在起作用。当其他人在场时,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可能引起被批评者的怨恨,不论是否辩解,他已感到他在同事或朋友面前丢了面子。对于一些过失,只要他认识到错了,就没有必要当着全科室的人要求他做出公开检讨,而只要在你的办公室里,一个人面对面跟他谈,就足以使他反省了。任何具有上进心的人都不愿犯错误,从他个人角度来认为也是如此,何况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改进工作,而不是贬低他的人格。

话认为三遍淡如水。要想对一个已知的过错引起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而三次就成了纠缠。如果你被引发提起过去不愉快的事,或改头换面地重谈过去已犯的错误——揭人疮疤,令人不舒服。除非他又重犯类似的错误,否则,无缘无故地挑刺儿,他就会认为老板对他抱有成见,或者别有用心。要记住批评目标:使这方面的工作得以改进,顺利地完成任务。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和解决,就忘掉它。一次批评,一次提高。当对方接受批评、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时,他已经在新的起跑线上。

五、要极时肯定成绩

批评不是存款,时间越久,利息越多。总是翻阅别人的老账,唠叨个没完,于做事没有丝毫的帮助。批评别人时,宜就事论事,不要旧账新账一起算。在交谈结束时,认为几句,我相信你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诸如此类勉励的话,就会让人觉得这不是有意打击,而是变失败为成功之母,不失为一次有益的经验。这样想过之后,他会鼓起精神,更加踏实地投入工作。

任何工作都没有未来,未来掌握在负责工作的人手中。要尊重人才,不要伤害地的自尊心。

认为明理由、极力辩白,不肯低头认罪的,是一种人;闭眼深思、愿担当责任的,又是一种人;有些则惊慌失措、烦恼不安、心神不宁;另外,有的人则显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只当是运气不好罢了!许多老板都认为,对于部属的失败,假使视若无睹,不加以斥责,则不能使部属有所警戒,可能以后还会重蹈覆辙。因此,一定要追究失败的原因,促使他本人反省,所以斥责是必要的。然而,斥责和非难二者之间,是有若干差别的。在对方的感觉上,非难具有攻击的意味,而攻击别人的失败,大概都不会产生好的结果。

只要是人,谁不会有失败的时候?本来就是无数的失败所形成的,谁又能去责备他人呢?更何况失败者本身,已陷入极痛苦的状况,若再加以非难,只是徒增其懊恼而已,于事何补。假使他能从失败中记取教训,作为下次行事的借鉴,终而迈向成功,那么,他最初的失败应该给予奖励。

如果是被一位足以信赖或仰慕的老板斥责几句,部属是不会生气的,反而会自我反省,努力工作以挽回局势,期待下一次的表现能博得老板的赏识。因为他知道,老板的斥责,只是针对他的工作,而绝非在损伤他的人格。

不幸的是,偏有些老板,专门喜欢以攻击的方式来责骂部属,就是你这个饭桶,才会做出这样的事、你从来没有一件事做得成功,你——白领薪水,是公司的渣滓。像这种老板,要赢得部属的尊敬与忠诚是很难的。当然,也有些部属在挨骂后,不服气而再度奋发,但这种例子少之又少。

责骂方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改变一下语气又何妨?例如,这次你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别人都替你遗憾,并不会笑你,但你若再跌倒,就不会有人原谅你了。

对于新来的部属,详细的指导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但在他们已经受过训练之后,就可一脚将他们踢下千仞的谷底,教他们在谷底中历练与成长,经过了在谷底的痛苦挣扎,他们就会慢慢茁壮。因而,失败是可喜的,从失败中,才能彻悟工作的真正意义与人生哲理。身为老板,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失败者,要相信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失败,从失败中站起来。当员工的创造受到了挫折,老板正确的做法是鼓励他,给他打气而不是给他打击。

六、人无完人

南宋戴复古在《寄兴》诗中写道,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求人不求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才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这种观点,中国古代不少文人学士曾用多种比喻加以表达。如《吕氏春秋·举难》中指出,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疵。屈原在《卜居》中写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明代宋濂在《潜溪邃言》中也认为,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一个人的功绩必有不全面的地方,能力必有不能胜任的地方,才能必有不足够的地方。既然人无完人,那么顺理成章的结论,是对人才不要求全责备。

美国南北战争时,有人告诉林肯总统,认为他新任命的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嗜酒贪杯,难担大任。林肯却认为,如果我知道格兰特将军喜欢什么牌子的酒,我就会送若干桶给他和其他的将军们。林肯是在肯塔基州和伊利诺州度过童年时代的,他当然知道贪酒可能误事,但他更知道格兰特将军是当时北军所有将军中最有才能的,只有他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事实上,对格兰特将军的任命成了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这确实是一次有成效的任命,证明了林肯的用人政策,是在于求其人之所长,而不是在于求其人为完人。但是,这个用人之道是林肯通过艰苦的努力才学会的。在任命格兰特之前,林肯曾经接连任命过三、四位将军,任命的标准是追求所用之人没有严重的弱点。而选用这些人的结果,尽管北军在人力或物力方面都占极大的优势,而从1861年至1864年这3年间,战争却没有任何进展。

不管任何人,如果他所使用的都是没有弱点的人,那么他所老板的机构,最多也只是一个平凡的机构。所谓完美无缺的人,实际上只不过是二等角色。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越显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在各方面都是突出的。用整个人类的知识、经验和才能来衡量,即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是完全不合格的。世界上没有宗人这回事,只是有些人在某一方面显得比别人能干一些罢了。

老板对人才的求全责备,不仅不能知人,而且会陷害人才。历史上不少贤才之所以蒙冤,都是由于老板喜欢追究小过,如司马迁只不过为李陵认为几句公道话,却被汉武帝处以腐刑,使他遗恨终生。苏轼因对朝政有意见而写几首讽喻诗,却蒙乌台诗案之冤,下半生都被贬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在历史上,因皇上苛求人小过,别有用心的和溜须拍马之徒就趁机投井下石,极尽其吹毛求疵之能事加以诬陷,因此,贤才蒙受不白之冤的事就更多了。

有成效的老板从来都不问这样的问题,他和我相处得怎样?而时常会这样考虑,他做出了什么贡献?他们也从来不这样问,他不能做些什么?而又常会这样考虑,他在哪方面做得出奇地好?他们用人的原则只是寻求有某一方面特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很在行或大致上过得去的人。知人用人,使他能在工作中发挥才能,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所谓完人或者成熟的个性,其含义实际上都只不过是忽视了人的最特殊的天赋——尽其所能于某一项活动、某一个领域、某一种工作中的能力——我们不能要求一位物理学家(即使他有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在遗传学域心理学、医学等等)方面有同样杰出的成就。人的长处只能在某一个方面有所成就,顶多是在极少的几个方面达到卓越的境地。

如果你总是想方设法去对付手下人的弱点,结果必然使工作的目的成为泡影。公司、组织、部门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可以用以发挥人的长处,并消除和减弱因人的弱点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能力特别强的人,是不需要也不想受一系列规章制度约束的,因为他们认为靠自我管理会工作得更好。至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光靠自己是搭不成一个让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的平台的,单干也是不可能获得多大成就的。你想雇佣一个人的‘手’,而他总是‘整个人’一起来的。一个人不可能只有长处而没有弱点。弱点总是会随着人的长处一起来到老板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