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黄帝内经》学生活
3470800000032

第32章 《内经》四季养生(11)

五味子酒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头晕、眼花、心跳心累、遗精、梦交、记忆力减退、精神困乏等表现)有很好的疗效。

现在的人们由于学习、工作等各种压力,加之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患神经衰弱者较多。而用西药镇静安眠药副作用较大,一般都不宜连续服用。特别是学习、工作紧张引起的神经衰弱,西药虽安眠效果好,但服后昏昏沉沉,全身无力,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五味子酒,初服虽然效果较差,但连服一周效果明显,且服后精力旺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五味子酒是选用北五味子(南五味子较差)40克泡入白酒中(以40克100毫升酒计算,500毫升各种白酒则应泡五味子200克)一个月后即可饮用。每次饮15毫升,午休和晚睡前空腹饮下,连续服用两周至一个月。

五味子的用途很广,如用五味子粉降肝炎患者的转氨酶,治肾虚腹泻,治虚脱休克,等等。

(四)秋食野地瓜,胜过吃大虾

地瓜藤为桑科植物地瓜的嫩茎、叶和果,又名地石榴、野地瓜、地枇杷、过石龙、瓜地牛奶、遍地金、万年扒、母猪地瓜、冬枇杷。

多年生落叶草本,全株具乳汁,掐断茎时即有白色乳汁流出。茎圆状形,略扁,褐色,分枝多,节略膨大,触地生细长的不定根。单叶互生,边缘波状锯齿,叶柄长。叶片卵状长圆形,叶面绿色,背面较淡,叶脉有毛。花着生于囊状花托内。生在匍匐枝上而半没于土中。果呈球形,成熟时为红色,故称为“地瓜”。

多生于低山区的疏林、山坡或田边、路旁的疏松沙质土壤或沙土的草丛中。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重庆等地均有分布。

四季可采,秋季既可刨果挖根,也可采摘嫩茎、叶。嫩茎叶含有一般野菜的营养成分,可用于炒肉、炖肉、煮汤吃。特别是哺乳期的妇女,常吃可增加乳汁,促进乳汁的分泌。

初秋即可刨到红嫩如珠的果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野地瓜。果的一半露出地面呈鲜红色,另一半埋在地下呈白色。要在茎叶丛中仔细寻觅才能发现。刨出后洗净即可食用。

野地瓜对咽喉肿痛有很好的疗效。地瓜藤(根茎)也有药用价值。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功效。疗方:地瓜全草(茎、叶)或根茎(地瓜藤)1500克加水10000毫升,文火煎3小时,煎成3000毫升,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很有效,6个月小儿每次服20毫升,7个月至2岁半每次25—30毫升,每日服2~3次。一般情况下服药2~3天即见大便次数减少或止泻。实践经验证明。鲜品比干品好,根茎比全草好。

此外,民间还用其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治痔疮及牙龈肿痛等病症。

(五)服食仙人掌,胜过开药方

仙人掌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茎和果。又名龙舌、神仙掌、观音掌。

灌木,高1~3米。茎下部近木质,上部肉质,扁平如掌,绿色,具节,有利剌。花黄色,径达7~8厘米,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扁化茎顶部边缘。浆果,肉质,卵圆形,紫红色,被细硬毛。

生于较热的向阳山坡及路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古巴、墨西哥遍地皆是。

四季皆可采鲜茎,夏秋采鲜果。做菜吃,鲜茎营养价值极高。每百克鲜茎含维生素A220微克,而西红柿和卷心菜分别含维生素A180微克和10微克。每百克仙人掌还含蛋白质1.6克、维生素C16毫克、铁2.7毫克,并且含有治疗肥胖症、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的纤维素。

据墨西哥社会保险协会一家医院研究证明,仙人掌对糖尿病、影响健美的肥胖病、加速人体老化的动脉硬化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研究者认为,食用仙人掌,可以避免人体内积累过多的胆固醇、葡萄糖和脂肪。由此可见,只要进餐时,附带吃1片仙人掌就可以了,而不改变饮食习惯,更不用节食了。

采生长其约为15~20天的巴掌大的仙人掌,将其切成1~2厘米长的小块,放入盐水中煮15分钟,去掉黏质,就可做菜了。可以炒虾、肉、鸡蛋,煮汤,可做成蛋黄酱、蛋奶酥等高级点心。

《唐本草》中载:仙人掌“久服长生,坚筋骨,令人不老”,从上述分析看,的确有科学道理。

仙人掌红色的果去掉硬毛也可作水果或菜吃,每百克鲜果含蛋白质0.3克、纤维素1.0克、铁14毫克、维生素B10.03毫克、尼克酸0.3毫克、维生素C18毫克。

仙人掌果用蜂蜜腌吃,治肺结核或久咳很有效。

民间用仙人掌(茎)治疗胃病、腹部包块、支气管哮喘、失眠心悸、早期乳腺炎、腮腺炎、冻伤等有很好的疗效。

治胃痛(慢性胃炎、胃溃疡)方:仙人掌适量炖猪肚(猪胃)吃;或用仙人掌50克,切细,炒牛肉100克吃;或用仙人掌晒干,研粉,每次3克,开水送服。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将仙人掌去刺,洗净,切片晒干,研粉,每次1克,日服2次。胃酸不高者,每500克仙人掌粉中加入鸡内金(鸡膀子内黄皮)粉50~100克;胃酸偏高者,再加入乌贼骨(墨鱼骨)。

治腹部包块(良性或恶性肿瘤)方:鲜仙人掌150克炖肉吃;外用仙人掌捣烂,甜酒炒热敷患处。

治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多在夏秋发作)方:鲜仙人掌去皮和刺,蘸蜂蜜适量,煎水服。每日一次,每次服患者本人手掌的二分之一大小,直至病状消失停用。

治早期急性乳腺炎、腮腺炎方:取仙人掌大掌两片,去刺,捣烂,加75%酒精50毫升调匀,外敷局部,每日二次。或用仙人掌捣烂取汁,调面粉,敷治急性乳腺炎效果也很好。

治冻伤方:采仙人掌去刺,捣成糊状,敷于冻伤处,纱布包扎,5天后去敷料。一、二度冻伤,一次即愈。三度冻伤(已溃烂者不宜),敷药三天后换药1次,一周即可治愈。

此外,仙人掌捣烂外敷还可治丹毒、宫颈炎、药物注射引起的静脉炎、阴囊湿疹、带状疱疹、足跟痛等,都有较好效果。

(六)失眠、干咳,吃百合

野百合为百合科植物细叶百合,又名线叶百合、卷莲花、散莲花。

多年生草本,高约20~60厘米。鳞茎广椭圆形,长2.5~4厘米,直径约1.5~3厘米。茎细,圆柱形,绿色。叶互生,至茎顶渐少而小。叶片窄线形。花单生于茎顶,或在茎顶叶腋间各生一花,如卷莲花,红色。花期为6~8月。

生于山坡林下及山地岩石间,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

还有一种麝香百合,又名岩百合、红岩百合,其叶较宽,分布在贵州、广东。

还有一种白花百合,又名百合蒜,生在林边或草丛中,分布全国。其花乳白色与细叶百合花红色,麝香百合花纯白,基部染绿色,各有特点。

还有一种野百合,实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虽然名为野百合,植物形态与上述几种百合完全不同。这种野百合在四川当作响铃草用。有抗癌作用,毒性很大,不能做菜吃。

秋冬挖出鳞茎,剥去鳞片,用沸水焯过或微蒸后,焙干或晒干。每百克百合鳞片中含蛋白质21.29克、脂肪12.43克、淀粉3.61克、还原糖11.47克、维生素B10.4毫克、维生素B21.83毫克、尼克酸0.30毫克、维生素C21.2毫克,并含β-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

百合可煮粥食,也可做成百合莲子羹、百合鸡子黄汤、百合炖猪肺等佳肴。

百合粥有养心润肺的功效,对失眠、干咳也有疗效。

百合莲子羹有宁心安神、养阴补心的功效,神经衰弱者常吃此羹大有裨益。

百合鸡子黄汤有养心血补心阴的功效。宜病后调养,特别宜于心神不宁、心悸怔忡、癔病患者食用。

百合炖猪肺宜于肺虚久咳、干咳以及肺癌的辅助治疗。因百合含秋水仙碱,对肺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哮喘由过敏引起者也宜平时常吃。因百合能对抗过敏引起的哮喘。

(七)常吃刺苋菜,妇女没白带

刺苋菜为苋科植物刺苋的嫩茎、叶。又名艻苋菜、土苋菜、猪母菜、野勒苋、刺刺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30厘米至1米左右,多分枝,茎有时呈红色,下部光滑,上部稍有毛。叶互生,卵形或菱状卵形,长约为4~10厘米,宽约为1~3厘米,中脉背面隆起,叶尖有细刺。叶腋有坚刺一对。雌花簇生于叶腋,呈球状,雄花顶生,圆柱形穗状花序,花小,绿色或绿白色。花果期为5~10月。

野生于荒地或圃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夏秋采嫩茎、叶做菜。每百克鲜茎叶中含蛋白质5.5克、脂肪0.6克、糖8克、纤维素1.6克、钙610毫克、磷93毫克、胡萝卜素7.15毫克、维生素B10.05毫克、维生素B20.36毫克、尼克酸2.1毫克、维生素C153毫克。其籽营养更富丰。

可素炒、煮汤、炒肉吃。

性味甘寒,长于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民间常水煎服治痢疾、咽喉肿痛、牙龈出血、便血、妇女白带。尤其能治胆结石、溃疡病出血、甲状腺肿大和湿疹。

治胆结石方:鲜刺苋全草300克,猪小肠一段,一起煎水服,每日一剂,连续服至胆石化解。

治胃溃疡出血方:鲜刺苋菜根250克,洗净切片,水煎3~4小时,去渣,浓缩成150~200毫升,分3次口服,一日一剂。

甲状腺肿大方:鲜刺苋菜根和茎100克,猪瘦肉100克(或用冰糖15克),水煎,饭后温服,日服二次,连续服十余天。妇女月经期及孕妇忌之。

湿疹方:鲜刺苋全草250克,水煎,加食盐少许,洗浴患处。

治臁疮方:鲜刺苋和桐油捣烂,贴敷患处。

(八)痢疾肠炎,苦豆子首选

苦豆子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嫩茎、叶和种子。又名苦甘草、苦豆根。

多年生草本或灌木。全株密被白毛,叶互生,羽状复叶;花冠蝶形,黄色,总状花序,顶生。荚果成串珠状,种子呈卵形,为淡黄色。

多生于田边、路旁、草地、河边。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等地。

秋采种子,即苦豆子。夏秋采嫩茎、叶可做菜,含有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炒食、煮汤、炖肉吃。但因含苦参碱、槐果碱较多,不宜一次吃得太多。

药用时主要是用苦豆子(种子)和根。性味苦寒有小毒,有清热燥湿、止痛、杀虫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豆子有平喘、止咳、祛痰、消炎和抗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痢疾、肠炎、牙痛等疾病。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方:用苦豆子炒至冒烟,呈黑色,研粉。成人每次1克,白开水冲服,一日三次。小儿按年龄、体重递减。

治胆囊炎、急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苦豆子制法和吃法同上,都收到较好疗效。

苦豆子根也可作药用。又名苦甘草,对痢疾、黄疸都有治疗效果,特对湿疹、皮肤瘙痒、牙痛有显著疗效。

治湿疹、皮肤瘙痒方:苦甘草根30克,水煎,内服、外洗。

治牙痛方:苦甘草根10克,水煎服。

治狂躁方:苦甘草根6克,水煎服。

(九)五爪金龙,解毒消肿

乌蔹莓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嫩叶。又名母猪蔓、血五甲、绞股兰、小母猪藤、地五加、野葡萄藤、鲫鱼藤、五爪金龙。

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茎紫绿色,有纵棱,具卷须,幼枝有柔毛,后变光滑。叶为掌状复叶,具小叶5片,排列成鸡爪状。小叶柄长,叶缘具均匀的圆钝锯齿。聚伞花序,腋生,花梗长,花小黄绿色。浆果倒圆卵形,横径约7厘米,成熟时黑乌色。花期为6月,果期为8~9月。其根白色,大者如指粗,长30~60厘长。

生长于旷野、山谷、林下。分布在华北、中南、西南各地。

夏秋采嫩叶做菜,每百克中含蛋白质4.7克、脂肪0.3克、糖7克、纤维素3.2克、钙528毫克、磷69毫克、铁12.6毫克、胡萝卜素2.95毫克、维生素B10.09毫克、维生素B20.27毫克、尼克酸1.1毫克、维生素C12毫克。

可见营养成分全面,而蛋白质、钙、铁的含量,在用叶做菜的野菜中居前二三名,任何一种家栽蔬菜都不能与之抗衡。所以可煮食、炒食、炖肉吃,做成各种菜肴均宜。因含有氨基酸、黏液质,吃起来滑爽而味鲜。

性甘寒,无毒,全株可以入药。主要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治疗化脓性感染方:取新鲜全草或茎叶洗净,捣烂如泥,敷于患处。或取叶、根研成细末和凡士林调成软膏;或全草熬取汁,浓缩成膏,再烘干,研成粉撒于感染处。每日换药1次。治疗疖肿、痈、蜂窝组织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外伤感染创口、烧伤感染创面、脓疱疮、天疱疮、冻疮溃烂、湿疹、皮炎等,具有消肿止痛、祛淤生新的作用。经外科医生实践证明,对早中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敷后即感到凉爽舒服,经敷1~2次,即可见炎症消退;对破溃或化脓创面,撒敷乌蔹莓粉后,脓液明显减少,肉芽新鲜,加速上皮生长;对绿脓杆菌感染创面,经敷1~2次,即可使之好转。

鲜草捣泥外敷还可治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甚至骨折肿胀。

均可配合鲜茎叶煎水内服。

接骨补损方:采挖鲜根,洗净,去硬结,取500克与糯米饭半碗千锤成膏,敷患处。治疗尺骨骨折,断面整齐,患部肿痛。经医生整复后,外敷乌蔹莓根膏,小夹板固定,3天换药1次,一周后去夹板,半月即愈。

治关节炎肿痛方:秋冬时挖根,切片,晒干研末,密封,用时以白酒调成糊状敷患处。敷药12~24小时有局部灼热感,立即换药,否则发泡。一般敷3~7天即会痊愈。

治臁疮(小腿溃疡,病情顽固,经久不愈)方:采鲜叶捣烂敷患处,外用纱布扎护,每日换药1次。或将鲜叶晒干研末50克,生猪板油150克,捣成膏,将膏摊纸上,敷贴患处。

(十)遍地生根,有如人参

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嫩茎、叶或全草。又名公罗锅底、遍地生根、七叶胆、七叶参。

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长有棱,卷须,鸟趾状复叶,互生,叶柄长2~4厘米,被柔毛,小叶5~7片,膜质,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叶缘具浅波状小齿,中间小叶较大,长4~10厘米,宽1.5~3厘米,两侧小叶渐小。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组腋生,披散的圆锥花序,长10~16厘米,花冠黄绿色。雌花序较短。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

生于山间阴湿处。在我国南方、四川、云南、贵州等地都有野生。

绞股蓝嫩茎、叶做菜吃,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与乌蔹莓相似,吃法亦可参照乌蔹莓。

中医学研究发现,绞股蓝含有与人参皂甙相同的结构,与人参作用相同而无服人参上火的副作用。

实验表明,绞股蓝可降血糖、降血脂和保肝作用,并能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还有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可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抗疲劳、抗缺氧、抗严寒,能增加应激状态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

绞股蓝皂甙对肝癌、子宫癌、肺癌、黑色素肉瘤等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而对人体正常细胞无影响。

绞股蓝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量,从而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

用动物做实验还发现,绞股蓝能延长果蝇的寿命,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

绞股蓝还有降压、镇静、镇痛、增加心脏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血流量,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都有重要作用。

绞股蓝治疗慢性气管炎的有效率可达79%,特别对痰热型有奇效。

所以,中老年人用绞股蓝茎叶泡开水代茶饮,既可预防糖尿病、高脂血症、癌症、高血压,还可抗衰老,提高免疫功能,延年益寿。

(十)素炒苜蓿菜,人称“王夸菜”

苜蓿为豆科植物紫苜蓿的嫩茎、叶,又名苜蓿、光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