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就一生的217个好习惯
3467100000194

第194章 修身养性是前提

中国自古就有“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未学做事先学做人,立身乃立事创业之本。立身有如树之根,创业有如树之果,立身正且深,创业果才能丰硕、甜美!

性格决定命运,人的修养程度,决定了创业之路的远近,任何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无不是先经历了一番立身之路。

李嘉诚祖籍是潮州,潮汕地区是中国著名侨乡,华人社会历来有“两个潮汕”之说。潮汕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人大批移居海外,始于明清,而潮人移居海外的高潮,则在上世纪中叶,潮人极富冒险精神和开拓意识。潮人移居海外,劳工逐年递减,商人与年俱增。这股海外移民潮到1949年后,才渐渐停息。

李嘉诚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前辈几代均是读书人,其父亲李云经也同样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教书匠,由于战乱而不得不远离家乡,儒学家风深深地影响着李嘉诚,也影响着他的立身之路!

李嘉诚生活在这种大的文化氛围之中,尽管接受的是传统家教,但他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在潮汕,处处流传着海外游子致富的传奇故事,即使失望多于希望,也仍能构成潮人涉海闯荡的原动力。

从教的父亲李云经从小就教育李嘉诚做人要真、要善、要有骨气、有毅力。他不仅教给嘉诚知识,更教给他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这些,嘉诚从小就铭刻在心,终生不曾忘却,并且终生奉行不渝。

深受父亲的影响,李嘉诚也一心向学,从小就酷爱读书,3岁能吟诗诵文,5岁开始上学,像个书虫,如果不是风云突变,李嘉诚会沿着求学路一直走下去。虽然李嘉诚的理想是当一个教育家,而不是商人,但由于父亲早逝,家境陷入贫困,为了全家的生活,他才不得不去从商。

李嘉诚虽走上了经商之路,深受父亲的教诲,他从小就立下大志: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报民。

80年代,风云不定。不少人猜测长实公司会迁离香港,李嘉诚却说:“讲得最激烈的时候,我讲过一句话:如果要迁,我们问问有没有办法迁走李嘉诚主席。如果没法的话,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提迁移之事了。”之后,无人敢再提此事。

直到今日,长实并没有迁移海外,李嘉诚以实际行动和庞大资金为中国和港人注入了信心。

李嘉诚的成功始于立身为先,同时他也未忽视下一代的教育。“虎父无犬子”,李嘉诚十分重视对自己两个儿子的教育,自小李嘉诚就让他们读书,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知道创业的艰辛,教育他们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去经商的道理,终又为商界培育了两位德才兼备的商业超人。

有时我们深陷贫穷之中,但也应如颜回一样,“贫而不移其志”,继续你的立身之路,创业之路。

永秀法师是个醉心吹笛的风雅人物。他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不停地吹笛子,虽然生活十分贫困,可他从不向人乞求帮助。

永秀有一个很富有的朋友叫赖清。赖清知道永秀的贫困后,深觉可怜,派人传话说:“为什么不对我说呢?遭到如此困境,我想谁都会帮助你的。”

永秀听了,对传话的人说:“这真叫人感到惶恐,有件事以前一直就想开口,但心里忌惮,不敢冒昧地提出请求。既然赖清这样说,我马上就去当面禀告。”

赖清听了回报后,心想他说得这么郑重,不会是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吧。

日落时分,永秀来拜访,赖清赶紧请他进来,问起他的来意。永秀的回答让他吃了一惊:“你在筑紫有大片领地,生长在那里的汉竹是做笛子的绝好材料,能不能送我一枝汉竹,我好用它做一支笛子?”

赖清满口答应,并问是否需要生活上的帮助。永秀回答道:“太感谢了,但朝夕之物,我会自己解决。”

永秀虽贫穷,但并不乞讨“朝夕之物”,不会未经允许而折别人的一根竹子!这就是立身的典范。

笛声乃心声的表达,正因为永秀正直,心胸开阔,因而其笛声也正大悠远,永秀终成为一代吹笛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