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思录活学活用
3467000000019

第19章 认识本性(2)

两个墨西哥人沿密西西比河淘金,到了一个河叉分了手,因为一个人认为阿肯色河可以淘到更多的金子,一个人认为去俄亥俄河发财的机会更大。十年后,进入俄亥俄河的人果然发了财,在那儿他不仅找到了大量的金沙,而且建了码头,修了公路,还使他落脚的地方成了一个大集镇。现在俄亥俄河岸边的匹兹堡市商业繁荣,工业发达,无不起因于他的拓荒和早期开发。

进入阿肯色河的人似乎没有那么幸运,自分手后就没了音讯。有的说已经葬身鱼腹,有的说已经回到了墨西哥。直到50年后,一个重2.7公斤的天然金块在匹兹堡引起轰动,人们才知道他的一些情况。当时,匹兹堡《新闻周刊》的一位记者曾对这块金子进行跟踪,他写道:“这颗全美最大的金块来源于阿肯色,是一位年轻人在他屋后的鱼塘里见捡到的,从他祖父留下的日记看,这块金子是他的祖父扔进去的。

随后,《新闻周刊》刊登了那位祖父的日记。其中一篇是这样的:昨天,我在溪水里又发现了一块金子,比去年淘到的那块更大,进城卖掉它吗?那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向这儿;我和妻子亲手用一根根圆木搭建的棚屋、挥洒汗水开垦的菜园和屋后的池塘、还有傍晚的火堆、忠诚的猎狗、美味的炖肉、山雀、树木、天空、草原、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珍贵的静逸和自由都将不复存在。我宁愿看到它被扔进鱼塘时荡起的水花,也不愿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切从我眼前消失。

18世纪60年代正是美国开始创造百万富翁的年代,每个人都在疯狂地追求金钱。可是,这位淘金者却把淘到的金子扔掉了,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直到现在还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可是笔者始终认为它是真的。因为在笔者的心目中,这位淘金者是一位真正淘到金子的人。

点石成金:

人到无求品自高。在这个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要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罗马政治学家、哲学家塞内加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足,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人的生存需求其实要求不高,但一个人的欲望却可以膨胀到无穷。所以,我们要时时警醒自己,抑制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把自己对生活的要求限制在合理的水平,以保证自己行为端正,心地洞明。

“过一种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东西确实是很少的”,马可·奥勒留反复提醒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欲望。

适应你命中注定的环境

要使你自己适应于命运注定要使你同它们在一起的事物,以及你注定要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那些人,要爱他们,真正地、忠实地这样做。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命中注定的东西,如家庭环境,你的另一半等等,当你对这些不满时,你会怎样做呢?马可·奥勒留这样告诉我们,“要使你自己适应于命运注定,要使你同它们在一起的事物,以及你注定要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那些人,要爱他们,真正地,忠实地这样做”。

改变周围的环境,想必是很多人都有过的梦想。很多时候面对大环境,作为个体,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很久以前,人类都是赤脚行走的。一位国王去偏远的乡间旅游,路上有很多碎石头,把他的脚硌得生疼,他大怒,回到皇宫后,就下令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觉得这样做,不仅自己不再受苦,全国老百姓也都可以免受石头硌脚之苦了。

愿望是好的,问题是哪里来那么多牛皮?就算把全国所有的牛都杀了,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这还不算用牛皮铺路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但既然是国王的命令,谁敢说个“不”字呢?

就在大家为此发愁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大臣大胆向国王谏言说:“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这样不就免受石头硌脚之苦了吗?”

国王一听,觉得方法不错,于是立刻收回命令,改用这位大臣的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可见,想改变世界,很难,而改变自己则容易得多。与其改变全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当你改变了自己,你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所以,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

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下室,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我梦想改变整个世界。

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这也似乎很难。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知道呢,或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当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环境的时候,尤其是环境不利于我们的时候,就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一阵狂风,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大树看到旁边池塘里的芦苇就问:“为什么这么粗壮的我都被风刮断了,而这么纤细的你却什么事也没有呢?”芦苇回答说:“我知道自己软弱无力,就低下头给风让路,避免了狂风的冲击;而你却拼命抵抗,结果被狂风刮断了。”

我们常常抱怨别人身上的某些缺点,甚至难以忍受,都是因为我们想改变别人,而事实上这并不可能。与其在抱怨中制造坏情绪,不如试着去改变自己,也许局势就会朝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

汉克斯在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是位矿冶工程师。他满怀信心地去找美国西部的大矿主赫斯特应聘,却遇到了麻烦。

矿主赫斯特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他自己没有文凭,也不相信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汉克斯递上自己的引以为傲的文凭,满以为老板会对他另眼相看,没想到赫斯特很不礼貌地对汉克斯说:“对不起,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德国佛莱堡大学的硕士,你的脑子里装满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理论。”

汉克斯听了他的话,没有生气地扭头走人,而是故作神秘地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

赫斯特表示同意,于是汉克斯对赫斯特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3年就是混日子。我之所以在那待到毕业,完全是因为我的父亲,他身体不太好,我不想惹他不高兴。”

赫斯特听了赞许地点点头说:“好,那明天你就来上班吧。”

相信大多数人在遇到赫斯特这样一位顽固不化的老板,会愤愤地甩手走人,并且会向其他人抱怨自己曾遇到了一个多么可笑和固执的老板。汉克斯却没有这么做,他没有抱怨,而是随机应变,迎合了他的观点,最终得到了这份工作。这一点改变也完全没有影响到汉克斯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关键在于他因此而得到了这份工作,也许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是聪明的。

抱怨纵然能解一时怒气,但是并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让我们成为最后的赢家,所以,为了更长远的利益,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不仅仅是工作中如此,在家庭生活中适应注定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也需要极大的忍耐力和高超的智慧,不然,你的家庭生活将会成为一场悲剧。

托尔斯泰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那两部名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在文学领域中永远闪耀着光辉。

托尔斯泰备受人们爱戴,他的赞赏者甚至于终日追随在他身边,将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快速地记录下来。

除了美好的声誉,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有财产、地位、孩子。他们的结合似乎是太美满了,以至于他们经常祷告,希望能够继续赐给他们这样的快乐。

但是后来,托尔斯泰渐渐地改变了。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对自己过去的作品竟然感到羞愧。就从那时候开始,他把剩余的生命贡献于写宣传和平、消弭战争和解除贫困的小册子。

他为自己在年轻时候犯过的各种不可想象的过错而忏悔。他要真实地遵从耶稣基督的教导。他把所有的田地给了别人,自己过着贫苦的生活。他去砍木、堆草,自己做鞋、自己扫屋,用木碗盛饭,而且尝试尽量去爱他的仇敌。

他的妻子喜爱奢侈、虚荣,可是他却轻视、鄙弃这些;她渴望着显赫、名誉和社会上的赞美,可是托尔斯泰对这些却不屑一顾;她希望有金钱和财产,而他却认为财富和私产是一种罪恶。

这样经过了好多年,她吵闹、谩骂、哭叫,因为他坚持放弃他所有作品的出版权,不收任何的稿费、版税。可是,她却希望得到那方面带来的财富。

当他反对她时,她就会像疯了似的哭闹,倒在地板上打滚。她手里拿了一瓶鸦片烟膏,要吞服自杀,还恫吓丈夫,说要跳井。

他们开始的婚姻是非常美满的,可是经过48年后,他已无法忍受再看到自己妻子一眼。

在某一天的晚上,这个年老伤心的妻子渴望着爱情。她跪在丈夫膝前,央求他朗诵50年前——他为她所写的最美丽的爱情诗章。当他读到那些美丽、甜蜜的日子——现在已成了逝去的回忆时,他们俩都激动地痛哭起来……

最后,当他82岁的时候,托尔斯泰再也忍受不了家庭折磨的痛苦,在1910年10月的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毅然逃出家门——逃向酷寒,不知去向。

经过11天后,托尔斯泰患了肺炎,倒在一个车站里。他临死前的请求是:不允许他的妻于来看他。

托尔斯泰夫人在临死前向她女儿忏悔说:“你父亲的去世,是我的过错。”她的女儿们没有回答,而是失声痛哭起来。

身处社会,就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我们期望的样子,甚至他们会为了某个目的而不择手段,我们无可奈何,抱怨更是无济于事,不如学会忍耐,改变自己,去赢得最后胜的机会。

点石成金:

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像芦苇,尽管软弱,但有智慧。面对狂风卷来,不是试图与之对抗,而是伏下身子,低头弯腰,化险为夷。更重要的是,积蓄力量,在机会到来之时,进行全力冲刺。而面对家庭,面对朝夕相处的家人,适应他们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命中注定永远与你相连,你惟有适应他们,爱他们,才能赢得幸福。

“要使你自己适应于命运注定要使你同它们在一起的事物,以及你注定要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那些人,要爱他们,真正地,忠实地这样做”,这是一种直面现实,忠于现实的哲学,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哲学。

以体育竞技的精神来解决争端

假设在体育竞技中,一个人的指甲抠伤了你的皮肤,或者在冲撞到你的头时使你受了伤,那么,我们不会有什么神经质的表现,不会以为他要杀我们,我们也不会随后怀疑他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伙伴;我们虽然还是防范他,但无论如何不能把他当做一个敌人,也不带猜疑,而是平静地让开。请你在你生活的所有别的方面也这样做吧!不要对那些好比是体育场上的对手一样的人们多心。

斯多亚哲人的个性就是与人为善,不轻易以恶意揣度别人。马可·奥勒留提供一种看待争端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一种高度的精神文明。如果在生活中有人冒犯了你,就当是在体育竞技中被别人抠伤了皮肤或是打破了头,视为意外伤害,不必念念不忘。把生活中的一切争端都看做是体育场上的一场竞技,你就不会有太强的得失心,也不会对伤害你的人有强烈的仇恨。人类越文明,就越会选择一种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而远离流血和伤害。

十多年前,一位旅行家到马来半岛旅游。半岛地处热带,雨林蓊郁,繁花似锦,五颜六色的奇异鸟类在空中飞翔鸣唱。海岸边,碧波起伏,沙滩如玉。岛上的土著居民一身阳光染就的健康肤色,从容而快乐。自然风光让旅行家如痴如醉,淳朴民风更让他流连忘返。特别是偶然遇到的一场奇异的决斗场面,更让他眼界大开。

决斗者是两名萨凯部落的男青年,几乎一样健壮、一样帅气。他们满脸严肃地走到决斗的地点,赤裸着上身,一副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神情。令旅行家大惑不解的是,决斗者的手中,既没有枪,也没有剑,而是一人握着一根孔雀翎。孔雀翎就是孔雀的尾羽。他们握住上端的羽梗,将下端圆圆的中间有一只美丽“眼睛”的尾部指向对方,找好适当距离站定。

决斗开始了,只见他们举起“武器”,把那美丽的“眼睛”触向对方赤裸的上身,而且专找那些最薄弱的地方,千方百计地给对方搔痒。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表情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怒气冲冲慢慢地变成了“忍俊不禁”,最后,一方终于难耐“折磨”,控制不住笑出声来,决斗即告结束。决斗的双方竟然怒气全消,互相拍拍肩膀,一前一后地离开了。

旅行家问导游:“这是不是一场特意安排的幽默表演?”导游肯定地答复说:“绝对不是。这是萨凯部落的一个传统习俗,什么时候产生的不知道,但确实已流传了好多年。在这个部落里,一个人若以为受到了别人的侮辱,便可以用决斗来泄愤。决斗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你刚才看到的。决斗的时间没有限制,可以从早再到晚,直到一方笑出了声,方告结束。先笑者为输家。笑过之后,冤家对头往往会握手言和。刚才的两个小伙子是一对情敌,为一个姑娘互不相让,所以只好决斗。决斗后胜者高兴,输者也心悦诚服,因为世代相传的游戏规则早已内化为自觉遵守的观念。这样的决斗,不仅能使难题迎刃而解,而且双方身体都不会受到伤害,更不会造成流血。”

人们不会想到在这种近乎原始的地方,竟然存在着如此高超的生存智慧,如此充满艺术魅力的维护尊严的方式。

人人都有尊严,人人都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但由于方法不同,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是用孔雀翎维护尊严,还是依靠你死我活的决斗维护尊严?起决定作用的似乎不是物质财富的多少和文化水平的高低,而是心灵的抉择,是善良宽容还是自私狭隘。

点石成金:

“不要对那些好比是体育场上的对手一样的人们多心”,如果把一切争端看做是体育场的竞技,就不会引起冲突双方的强烈敌意,让我们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