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鬼谷子》学生活
3462400000015

第15章 抵第四(3)

顺应时势革旧迎新

鬼谷子是主张积极变革的,他认为,当出现了“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的现象时,就表明社会出现了问题,需要一场变革来加以整顿。而古代的圣人所进行的变革,都能达到安定社会、造福万民的目的。

西汉武帝时,著名的经学大师董仲舒在朝廷担任博士,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当时,汉武帝清学者们对治国之道提出建议。董仲舒借机发表了一番很有名的言论,他说:“汉朝继秦而立,秦朝的旧制度都不适用了。好比琴上的弦已经陈旧不堪,只有更换新的弦,才能继续弹奏。同样,社会也需要改革。琴弦该换而不换,就是最好的音乐家也弹不出优美的曲子来。应当改革而不改,就是最贤明的政治家,也不能创造令人满意的政绩。”汉武帝对他的这番见解表示赞同,这才有了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革旧迎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个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荆轲刺秦王的壮举最终以失败告终,他那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荆轲的刺杀行动,却是以阻止变革为目标的。当时秦国攻灭燕赵,统一六国,是符合社会利益的,不是某个刺客的暗杀行动所能阻止的,所以荆轲从一出场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变革旧的事物,绝不是什么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才能逐渐被人们理解、接受。古代圣王的变革都是顺天应人、大公至正的,没有什么阴谋可疑之事,就像是老虎身上的斑纹一样昭然可见,天下人看得清清楚楚,无不信从。东汉的马融说“虎变威德,折冲万里,望风而信。”可见“德”是多么重要,任何人在推行变革之时,能够做到德行天下,革道显明,天下人自然会云集响应,这样的变革前景当然美好。西周文王是一个英明的君王,他在为讨伐荒淫无道的商纣做准备的时候,天下的人认为他是顺心应人,都相信他的决心,都明白他的志向。于是许多才俊之士如太颠、辛甲、闳天、散宜生等纷纷前来投奔,连邻近的诸侯小国也都来臣服,他们都聚集到周族正义的麾下,为兴周灭商效力。文王的这些准备为后来的武王伐纣,建立八百年周家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变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靠一股热情就能奏效的。它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经过反复研究,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只需顺势而行,避免盲目行事。变革是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热情,更需要冷静;需要勇敢,更需要智谋。盲目采取行动会有凶险,说明此时宜于审慎稳进,不宜贸然行动。对变革的舆论,必须要经过反复多次的研究探讨,进行审慎周密的考虑安排,证明变革确实合理可行,没有什么问题。同时,还要能够得到人们的理解与信任,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变革。

如果不该变革的时候冒然变革,这就有点激进和冒险,其效果难得恰好,甚至会适得其反。变革失败不只是失败本身的问题,有时还会造成其他影响。比如变革失败就有可能再也不允许变革了。另一方面,若到了该变革的时候还不变革,就会错失良机,贻误大事。

变革成功之后,就一定要小心翼翼地维护变革的成果。历朝历代在经济与政治改革获得一定的成功之后,就一再强调要稳定,稳定压倒一切,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维护变革后的成果。天下之事,变革之前,主要的问题是变革;变革一旦成功之后,主要的问题就不在于变革而在于守成了,此时要好好地巩固变革的胜利成果,持守正道,以使老百姓逐渐享受到变革的利益,使他们由革面而发展到革心。如果此时不安守既有成果,又思变革,势必会过犹不及,导致凶险。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作为一种“战时体制”,可以说是在法国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措施,它暂时牺牲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满足了群众的某些要求,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危机过后,雅各宾派仍然采用这种政策,而不去巩固已有成果,这使大资产阶级开始反对他们,人民也开始反对恐怖政策,雅各宾派逐渐趋于孤立,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下,最终罗伯斯比尔及雅各宾派的许多成员都被送上了断头台。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惟有积极变革的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走出新的道路,迈上财富的康庄大道。世界旅馆业巨头威尔逊为了把自己的旅馆建成第一流的旅馆,第一次在房间里使用了空调、电视,还为孩子们设计了游泳池,增加了照顾孩子的服务项目,甚至设计了为旅客的小狗居住的免费狗屋。所有这些,在当时都是闻所未闻的。别人的旅馆冷冷清清,而他的旅馆却总是挤的满满当当。

威尔逊旅馆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突破了当时一般的经营策略,勇敢地采用最新、最先进的设备,有针对性的设计项目,拥有了别人无法企及的特点和优势。反之,若一味固守老传统、老经验,就会掐断财富的萌芽。“当此之时,能抵为右”,这可以看做是鬼谷子对现代人的忠告。

经商之道

商场变幻莫测,无时无刻不存在一些虚隙——危机。这就要求广大经商者必须重视危机的存在,并尽早地制订周密的应急计划。而且还要善于把握这种危机,在没有危机时不能强行出击,有危机但又不果断地与之一搏,也是很大的失策。只有将危机研究透彻,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将危机“抵”掉,并将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降到最低点,并善加利用,促使其向有利的一面发展。

长于借鉴借古观今

大千世界丰富复杂,瑰丽多彩,只有在充满风霜雪雨的路途中跋涉过,才能体味其中的荣辱沉浮的真谛;只有体验深刻,才能孕育博大的境界;只有经历过蜕变,才会领悟生命的蕴意。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且,“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知后。”历史是陈年旧迹,但是真实的历史从来都是活生生的过去,或者说是将在未来“复活”的过去;历史是我们认识现在,把握未来的拐杖;历史使我们可以做到向更大的时空范围内要经验,向几千年的一切人、一切事,学经验,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知成败,明得失,增智慧。

鬼谷子讲:“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今天是昨天的未来,今天又是明天的昨天。谁希望获得新的未来,谁就不能定格在转瞬即逝的今天;谁希望有沉甸甸的历史,谁就不能没有金灿灿的今天。

“读史使人明智”,它可以让我们察古观今,以为镜鉴,不至于重蹈前人覆辙。失去过去就没有历史,没有历史就失去身份的认同感,而没有现在就失去存在,没有将来则意味着失去盼望。中国是一个历史极其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改朝换代、你争我夺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统治者最需要的就是一种高瞻远瞩、洞若观火的预见能力。中国自古就有许多政治预言家,这些人好似前知一千年,后知五百年。实际上,他们都是普通人,只不过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政治预见的成功经验,而且善于根据社会形势、人事去分析得失成败以及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发展罢了。

历史的意义,不是机械地记录过去的事实,而贵在检讨既往,为后世提供经验教训。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不论是声名显赫的大企业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要想做到永远不败是不可能的,因为成功企业的经验都是相似的,但企业失败的教训却各有不同。所以,探询企业失败的原因,借鉴企业失败的案例,能够给创业者以警示。也唯有这样,企业才不会在同一地方第二次跌倒。

花旗银行前任董事长瑞斯顿说:“正确的判断是经验的结果,而经验是错误判断的结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微软公司就愿意聘用那些曾经犯过错误而又能吸取经验教训的人。微软的执行副总裁迈克尔·迈普斯说:“我们寻找那些能够从错误中学会某些东西、主动适应的人。在录用过程中,我们总是问应聘者:你遇到的最大失败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有过失败经历的人会积累更多的经验,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