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孙子》释义
3451400000032

第32章 释义十 环境 审时度势(2)

美国的JP.摩根是一个非常机敏、冷静的老板,他的经营原则就是一个字“利”。一旦有机会他绝不会放过,你在他身上根本不会找到“温情主义”或“不好意思”这些字眼。他在商海的险风恶浪中经过数十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华尔街的金融大王。他常常在别人有求于他时,以非常苛刻的条件将别人的利益鲸吞殆尽,连美国总统也不例外。

1894年,美国出现黄金抢购大风潮,财政部迫不得已抛出国库库存黄金,即使如此,眼看也招架不住了,只好求救于摩根集团。摩根乘机趁火打劫,提出由他组织的辛迪加承办政府的全部黄金公债。这个条件太苛刻,国会和总统都不肯接受。可是,眼观六路、机敏冷静的摩根仔细分析了局势,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机会实在难得。为了抓住这次机会,强迫总统答应这个要求,他竟然大胆地向总统威胁进逼道:“总统先生,据我所知,国库存金价值只剩900万元,然而假设哪位先生手中还有一张总额1200万元今天到期的黄金期票,如果他今天要兑现,那么政府的财政信誉将毁于一旦,总统先生,您的一切就都完了。”总统已被各地的罢工浪潮弄得焦头烂额,如果国库再被挤兑一空,政府将信誉扫地。能够一下拿出1200万黄金期票的人可能就是眼前的JP.摩根本人,对于了解JP.摩根为人的总统来说,这太可怕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总统不得不答应了摩根提出的苛刻条件。

协议达成后,摩根集团调出大量美元帮助财政部度过了危机。但是,由于摩根垄断了全部公债承办权,其市场价格已完全操纵在他的手中。这笔黄金公债,仅摩根向政府承包价与市场价格之差,一转手就净赚了1200万美元。摩根对财富的贪婪,对陷入困境的人步步进逼,以及谈判方法之苛刻,连美国总统也望而生畏。可以说,对财富的欲望,富豪往往比穷人更贪得无厌。可是作为老板,在商言商,合于利则动,面对这样的机会,采取这样的方法似乎也无可厚非。

以治待乱

孙子曰: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军争篇》

用自己的严整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对付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

给老板的启示:做好内功,以静制动。

琼斯是芝加哥的一位富有的慈善家,他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奉献于心脏病的研究,这是他最热心的一桩事业。国会参议会的一个委员会正在就建立全国心脏病基金会的可能性进行调查,要求琼斯到会作证。为了准备发言,琼斯请教了一些最优秀的专家。民间的心脏病研究组织配合他的工作,为他准备了递交给参议员们的呼吁书和简明翔实的文件。当他带着准备好的发言材料去出席听证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被安排在第六个发言作证,而前五人都是著名的医生、科学家和公共关系专家,这些人都终身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委员会对他们每个人的资格都一一加以盘问,还会突然问道:“你的发言稿是谁写的?”然而,琼斯看出,那些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议员们对专家们的内容高深的演讲,仍然半信半疑。

轮到琼斯发言了,他走到议员们面前,对他们说:“先生们,我准备了一篇发言稿,但我决定不用它了。因为,我怎么能同刚才已经发表过高见的那几位杰出人物相比呢?他们已向你们提供了所有的事实和论据,而我在这里,则是要为你们的切身利益而向你们作一呼吁。你们是美国的优秀分子,肩负重大的责任,决定美国的沉浮,现在你们正处于生命最旺盛的时期,处于一生事业的顶峰,你们日夜为国家呕心沥血,工作十分紧张和辛劳,正因为如此,你们的心脏最有可能受到损害,你们最容易成为心脏病的首先牺牲者。为了你们自己的健康,为了你们家庭中时常祈祷你们安康的妻子和儿女,为了千千万万个把你们送进这个大厅的选民们,我呼吁和恳请你们对这个议案投赞成票!”议员们被征服了。不久,全国心脏病基金会就由政府创办了,琼斯成为首任会长。

琼斯演讲的成功,关键在于针对着听众——议员们对自己身体最关心的心理,用自己演讲的严密对待听众思想上半信半疑的“混乱”,用自己胸有成竹的镇静对待听众潜意识里诚惶诚恐的“轻躁”,最后在议员们的“脉搏”上成功了。

日本横滨有一家叫做“有马食堂”的餐馆生意兴隆。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顾客,尤其是有不少是带着孩子的顾客。为什么周围其他餐馆的生意不及“有马食堂”呢?原来,“有马食堂”发现许多家长带孩子进餐时,常常因为孩子的衣服被饭菜玷污而狼狈不堪,有些夫妇甚至为此吵架。于是,“有马食堂”推出了给顾客带来的小孩赠送一条绘有动物图案的纸制围裙的服务。事实上,这条围裙并不值钱,可是它却迎合了顾客的心理。而孩子们因为非常喜欢当场手绘的各种动物图案的围裙,常常缠着父母亲去“有马食堂”用餐,“有马食堂”的生意当然就兴隆了。

只要善于掌握对方心理,就能“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从而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进而达成目的。心理问题关系到老板路上的顺畅与磕碰,清醒与迷惑。

通晓欧洲历史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1815年6月20日这个日子,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在此前一天,欧洲发生了足以引起全世界震荡的大事:英法两国的军队在滑铁卢进行了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此战役理所当然会决定两个国家的政治命运,同时也会影响两国的股票价格——英国若获胜,英国公债将暴涨;法国拿破仑胜利的话,英国公债必定会大幅度跳水。

在伦敦股票交易市场上,人们焦急地等待着战役的消息。

滑铁卢之战,发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部,距离伦敦可谓是很遥远的了。那时候,通讯不发达,情报的运送只能采用快马传递和汽船运送,因为那时还没有无线电,也没有飞机和火车。而快马和汽船只有官方拥有,人们只有等待官方发布消息了。

此时的内森?罗斯查尔德平静地靠在交易所的圆柱旁。平时内森的脸色,就是周围许多人买卖股票的晴雨表,而此时这个特殊的日子,他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内森抛了!”不知是谁的喊声把人们的视线一下子聚过去。

“内森开始抛售英国公债了!”

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股票交易市场,人们认为英国人吃了败仗,大家疯狂抛售英国公债,英国公债跌入谷底。这时内森悄然返身大量购进跌至谷底的英国公债。

人们全都傻眼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开始相互打听谈论、商量。

“英国大获全胜!”不久,捷报传来。英国公债直线上涨!

此时,人们才明白过来,可为时已晚!

内森,由于先知道了胜败的消息,几小时竟赚了600万英镑!

内森赚钱有道。他的“道”是什么?其中之一就是对信息的掌握。他能够比英国官方更早地获得战争胜负的消息。

内森早就在欧洲建立了自己的庞大情报网,专门用来搜集商业和政治军事情报。内森总是比别人先一步知道许多消息。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荷兰老板乔费尔到日本三洋公司洽谈业务,就进口三洋钟表一事与三洋总公司展开合约谈判。

谈判进行得相当顺利,三洋对于时钟的供给种类、赋予代理权的地区与契约期等等事项难免会有些意见,但是这小小的障碍均迎刃而解,未构成任何滞阻。

最后剩下货品的价格问题。三洋公司的报价是每个钟2000元日币,与乔费尔希望的1 600日元差距甚大。将近中午时,三洋公司方面同意降至1 900日元,乔费尔则增为1 650日元,虽然差距短了些,却始终无法突破而僵持不下。

由于三洋公司表示绝不考虑1900日元以下的价格,谈判至此完全触礁。时间所剩无几,在下午短短的数小时内想做出令双方满意的妥善结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吃过午饭后,乔费尔首先发言:“现在我手上的这份契约书,我们费了半年多的时间,除单价一项外,这份分为24项条款的契约书几乎可以说彻底地获得通过。按照目前现状来看,谈判只有决裂一途。我认为这种情形非常可惜,我们迄今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将全部白费。贵公司报价太高,推出市场,竞争风险太大。我在契约书空栏内填入1720这个数字,完成这份合约,往后则视三洋公司接受与否来决定一切。我认为价钱的问题,我们双方已经经过充分的讨论,已没有再说下去的必要。现在我先回旅馆准备返国事宜,两小时后再回到这里听取贵公司的结论。我衷心希望届时彼此能够高高兴兴地签署这份合约。”

乔费尔眼看着双方始终无法解决价格问题,便借着返国的名议设下一个最后期限,以便打开僵持的局面。

乔费尔深知对方并不想失去这笔生意,就采用此项心理战术,借最后期限来表示他绝不让步的断然态度。这无形中会给对方产生一股心理压力,使对方不得不再作考虑。事实证明,这种断然的态度果然发挥了极大作用。

回旅馆收拾好行李之后,乔费尔一行人又来到三洋公司。这回三洋公司的态度已有明显的软化迹象。但公司常务董事仍表示:“基本上,我们接受贵公司的提案,可是这种价格实在令我们非常为难。所以希望你们能够再考虑一下,多少再提高一点价码。”

乔费尔听了后,短暂沉默了一会儿,接着他掏出计算机按了许久,沉吟半晌,终于拿起契约书,把先前填入的数字改为1740。

这么一来,双方便欣然订立了这份契约,并握手拍了几张照片。

夺气夺心

孙子曰: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军争篇》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使其士气衰竭;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使其决心动摇。

不论是战场还是商场,夺三军之气、夺将军之心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恐吓。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恐惧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它是由于人的大脑神经突然受到强烈的外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紊乱和失常状况。这种恐惧情绪具有极大的危险性,轻则使人失去正常的思维、表达和自我控制能力,重则导致精神崩溃、行为失常,甚至完全丧失战斗力。正因为恐惧对军心士气有着强烈的腐蚀作用,所以利用各种手段来制造恐怖气氛,促使对方士兵产生恐惧感,就成了心理战的一个重要内容。

《晋书》记载:梁成与前秦扬州刺史王显、弋阳太守王咏等人率领五万人的军队,驻扎在洛涧。东晋龙骧将军刘牢之率领五千名强壮的士兵,夜袭梁成的营垒,将其攻克,斩杀了梁成及王显、王咏等十名将领,前秦的士兵死了一万五千人。谢石等人乘打败梁成之机,从水陆两路分兵随后进击。秦将苻坚和苻融登上城楼瞭望晋军,看见晋军兵阵整齐,将帅与士兵都很强悍,又从北面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很像人的形状,苻坚于是回过头来对符融说:“这些也都是很强大的敌人呀!怎么能说晋军的人马很少呢?”苻坚的神情显得茫然而恐惧。这个战例中,晋军用赫赫的战果威震秦军,夺了秦军的“气”,夺了秦将的“心”,以至于丢魂落魄的秦将视草木为兵,留下了被人耻笑的“草木皆兵”的成语。

在这方面,纳粹德国可谓独领一时风骚。1938年3月,希特勒运用这种战术,首先使奥地利落入了自己的魔掌。在匹兹堡的别墅里,希特勒与奥地利总理许斯尼格举行了一次会见,他使尽浑身之解数,对许斯尼格进行了历史上罕见的恐吓和讹诈。当许斯尼格奉召来到希特勒的住处时,希特勒先把他阻留在一处冷淡了许久,然后才把他叫到自己的面前,对待他如同对待法庭上的囚犯一样,连握手的通常礼貌也没有。随后希特勒便对许斯尼格暴跳地喊叫许久,他骂许斯尼格是“阴谋家”、“杀人者”,在他眼前不住地挥动着拳头,既不许他吸烟,也不准他坐下休息。最后希特勒一按电钮,把他的将军们叫进来。只见他拿出一份文件交给许斯尼格,然后粗暴地命令这些将军们说:“在许斯尼格读到我的最后通牒之前,我要你们把他带到另外一间房子里去,将你们占领奥地利的战略计划全部拿给他瞧瞧。”许斯尼格茫然不知所措,怀着充满恐怖的心理向希特勒的战争淫威屈服了。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之后,希特勒又重操故技,把恐吓的矛头指向了中欧小国——捷克斯洛伐克。

如果说德国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心理威吓是一种赤裸裸的进攻的话,那么它在入侵挪威前所进行的恐吓,则多少带有“旁敲侧击”的味道。1940年4月,德国侵略挪威前夕,其驻奥斯陆的大使馆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电影招待会,会上放映了德国新近拍摄的纪录片《火的洗礼》,以此招待挪威的军政首脑和工商巨头。电影的内容显示了德军以闪电般的速度击败了波兰两百万大军,特别是上千架飞机的狂轰滥炸和两千八百辆坦克、六千门大炮的横冲直撞,在数小时之内,使名城华沙变成一片废墟。放映完毕,德国大使一再提醒:是要战争还是要和平!在德国人的威吓战术面前,挪威当局惊慌失措,从心理上放弃了抵抗的决心。翌日清晨,一千五百名德国海军陆战队官兵在奥斯陆突然登陆。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奏着胜利的进行曲,不费一枪一弹便占领了挪威首都。德军随后又横扫挪威全境,将这个中立小国一举灭亡。后来,希特勒把这种赤裸裸地威吓和恐吓对手,使其产生恐怖感和屈从自己意愿的心理战术称为“神经战”,并视之为自己的独创。

老板中的一切领域都可以运用孙子的“夺气”、“夺心”思想。

凡战皆应以心战为先、攻心为上。

给老板的启示:对于任何主管、领导和首脑,只要能使他决心动摇,就有可能改变他的意志,而达成自己的目的。

一如武林小说《梦幻空花》所说:

“摧毁一个人的战志,要比以武力去打败一个人来得更有效。”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虽然是分别就军队的整体(三军)和个别(将军)而言,但是“将军可夺心”比之“三军可夺气”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动摇和改变了敌将的决心,则可以改变敌军的整体作战行动,而可免去对敌之三军夺气。这样说,并非轻视“三军可夺气”,而是说如能对敌将“夺心”则可先行。

“将军可夺心,三军可夺气”往往是同时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