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论语》释义
3451300000069

第69章 志同道合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给老板的启示:老板首先要创造与员工的共同立场。

所谓的共同立场,就是老板和下属之间达成一种默契:上下一心朝着相同的目标奋进;遇到困难时,风雨同舟,互相支撑,共渡难关。如何达成共同立场呢?给予利益。可以说,利益是大家心系组织、公司或部门的一条纽带。人人都趋利而动,老板及时提供奖赏,下属们必然会凝聚到老板的身边,愿意接受命令指挥。明确揭示团体的共同利益,从而上下达成共识,团结一心,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同时,老板还可以通过寻找与下属们的共同点,以此让他们产生一种“自己人”的意识,从而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赖的关系。可以说,共同点愈多,关系就愈亲近,效果也就愈好。

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w·麦克唐纳就说:“公司不该以通常的方式对待员工,那是不对的,是低效能的。”在美国人寿保险公司里,每名员工都以获得股票买卖权的形式,取得公司所获利润。这种方式使他们比其他同类公司的员工工作效率高、工作效果明显。麦克唐纳说:“我们做的业务比其他同类公司大约多98%,而我们的人手却比他们少。

这是因为我们的员工都是公司的所有者,他们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息息相关,他们经营着公司。”该公司的职工股超过了180万股,即每个员工有4500股。同时,为了提高股价而工作,公司还举办了季度财务简况会,称为“分享财富”会议,并聘请高级职员讲授市场营销等内容的课程。

所谓的共同立场,就是要让大家有归属感。例如在企业里,年轻员工的“跳槽”会使企业在人才方面蒙受不小的损失。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更为注重家庭生活,工作择业的范围扩大了,对工作各方面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挑剔,比如工资、住房、人际关系、福利待遇等等。他们对单位的依赖感和亲近感远不如老员工,他们最看重的往往是收入的高低,而不像中年人那样偏向稳定。他们往往在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之后,就会跳到条件更优越的单位去,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自尊心强,争强好胜,自我感觉良好,敢于突破各种权威和规章制度的束缚,积极参与和自己有关的各项决定。针对他们的这种特点,让他们产生归属感,激发他们一直为企业工作的关键就是通过分享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而从感情上让他们愿意为公司奋斗终身。

1992年冬天,来自五湖四海的7个年轻毕业生靠自有技术创业,在宁波成立了波导有限公司,投资510万元研发当时即将成为通信市场热点的中文寻呼机,以有限的资本自制生产线和生产设备,在宁波一间四壁透风的破旧民房里开始了试航。那一年冬天,7个人的手脚都患了冻疮,第一台中文寻呼机也是在翌年除夕检测成功的。当年的创业情形,成为如今在市场上凌空呼啸的波导企业无法抹去的痕迹。

1993年5月,波导企业的中文寻呼机正式投产,7月上市,恰好赶上国内中文寻呼机市场短缺的空档,以优于进口品牌机的性价比在中低端市场掀起了热销风潮。半年之间,波导公司奇迹般地飙涨,产值上亿元,一举成名,成为国产寻呼机的领头雁,也打破了跨国通信巨头的垄断。7人团队乘胜追击,与香港通用公司合作,借船出海,迅速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性能,到1998年一举突破年销百万部的关口,成为国内寻呼机市场亚军,仅次于国际品牌摩托罗拉。

波导团队的土角是徐立华,此外还有蒲杰、徐锡广、隋波等人在创业上,他们都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共有的一个名字叫“波导”。在“恒基伟业”打出“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广告语之前,波导团队已经从销售火暴的局面中醒悟过来,认识到寻呼机只是新的通信时代到来之前的过渡性广品,其简单的通信功能很难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要求,很快就会达到自身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极限。所以对于“波导”而言,生产寻呼机只能作为一个预备动作,波导企业要发展下去,就必须去做生命力更强、技术和市场发展前景更广阔的手机产品。有鉴于此,虽然当时国内还没有生产手机所需的足够的自有技术,没有成功的先例,但“波导”别无选择,在通讯市场上只能一路攀高,向着险境进发。按徐立华的说法是:“来不及惋惜,也不容观望,如不紧紧咬住就会掉队。”

1998年,波导团队与进军中国手机市场受阻的一家法国手机厂商达成合作,由波导公司用自有品牌把萨基姆手机推向中国市场。这一合作使波导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手机组装生产技术,于1999年10月就推出了完全自主组装生产的波导手机。2000年,凭借先行之利,波导手机以更优性价比在国内上市,从而掀起了此后手机价格战激化的序幕。而在这一进程中,先声夺人的“波导”成为国产手机老大,在市场销量中排行第五。至2001年,销量已达246万部。

从1992年的一个草台班子,到2002年成为国产手机先锋,十年间波导创业团队成员们含辛茹苦,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其有形、无形资产已超出创业初期百倍以上。然而,这时也更体现出了儒商另类的一面。以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而论,作为团队主角的徐立华就颇为令人费解,他曾与蒲杰长期挤在一所合租的平房里,患难与共,直到后来被评为宁波市优秀乡镇老板,政府奖励了一套住房,身为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他才有了自己的家。波导团队成员的工资一直比较低,一直到2000年,徐立华的月薪也只有两三千元。到2002年,董事会给每个人涨到了两万元,他们觉得已是富裕得出了格。自创业伊始,波导团队核心创业者一直住在居民楼里,而且多是房价便宜的一楼和五楼,也一直没有私车,都是用公司的车。作为一个年销售几十亿元、年利润几千万元的上市公司的领头人,他们始终以平民自居,经济上求平淡,生活上讲低调。

作为一群理想主义的创业者,波导创业团队总是在不停地梦想和不停地奋斗,至于拿多少钱,开什么车,他们从不过问。重要的是,他们开发出了第一部国产中文寻呼机,推出了第一款成功的国产手机产品,这种人生价值和贡献社会的成就感的实现大于一切,而挺身于时代潮头的感觉也美妙无比。可以说,凝聚了这一创业团队的是一种理性和“知本”的志同道合的“共识”,正是志同道合的“共识”的作用力,使他们在不断进取中忘我,从而形成了规则下的企业机器。随着企业不断走向成功,这种志同道合的“共识”已渗透“波导”创业人的理念和思维中,所以老板们不分家,员工们也不跳槽。

可见志同道合可以让大家共同拥有一种额外的责任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会更主动、更有激情地去完成工作。志同道合产生的凝聚力是企业最核心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