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妥但不保守,就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有一位教练常提醒队员说:“要想赢,就得慢慢地划桨。也就是说,划桨的速度太快的话,会破坏船行的节拍;一旦搅乱节拍,要再度恢复正确的速度就相当困难了。欲速则不达,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
所以不论是工作或者划船,都必须以正确而从容的步伐前进,这样心中及灵魂才能获得平和的力量,以稳定和谐的神智指导神经及肌肉从事工作,如此一来,胜利也终将属于你。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实践这个理论呢?那就是你每天必须有恒地实行维持健康的步骤,无论是洗澡、刷牙、运动,都要以和平的心态完成。另一方面,不妨拨一些空闲的时间从事洗净心灵的活动,譬如静坐,这是相当好的洁净心智的做法,一有时间就安坐一旁,舒放你的心灵,让你的眼睛自由自在地飞向四方,想想曾经欣赏过的高山峻岭、鲤鱼跳跃的河流、月光倒映的水面……咀嚼复咀嚼,你的心就会舒坦地沉醉其中。
每天做一次通想,尤其是在繁忙的时刻,停下手边的工作,和平地神游十分钟,让全身的神经及肌肉松弛下来,你的心就会得到平静。
人总是有搅乱自己步伐的时候,当心中充满焦虑紧张、不知所措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全停止一切活动,适时的放松自己,使自己气定神闲,心旷神怡。
打造好秉性——灵活还需冷静
我们要努力争取的,不必总是严格按规矩办事,不必时时刻刻考虑社会环境的需要。否则,你就是一个毫无主见、随波逐流的人。要掌握自己的生活,就需要有灵活性,需要自己不断地确定在具体情况下各种规定是否适用。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一定要走出封闭的秉性死圈,才能放开眼光,看到更为新奇的东西,才能为你带来成功的资本。
封闭的秉性最容易使人落伍,因为这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锢。你是一个顺应潮流、听天由命的人吗?如果是,那么是做不好自己的事的,更难列入成功者行列。这是由于封闭的秉性所造成的“死因”。
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需要不通常理的人,而不需要事事顺应潮流、听天由命的人。推动社会进步的往往是那些具有革新精神、敢于打破常规、改造环境的人。如果你要变消极适应环境为积极改变环境,就必须学会抵制促使你顺应社会习俗的各种压力,可以说这是真正生活的必要条件。这样,别人或许会认为你这是离经叛道;然而,要自己思考问题,就要准备付出这种代价。人们可能会说你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正常”人可能不赞许你,甚至会孤立你。其实,既然你否定了其他人所信奉的行为标准,他们自然会不以为然。你会听到人们经常提出这样的一种论点:“如果每个人都仅仅遵守自己愿意遵守的规定,那我们的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呢?”对这种说法的一个简单答复便是:大家不会都这样做的!我们社会中大多数人都习惯于依赖世界、循规蹈矩,因此他们不可能都这样做。
我们在这里绝不是鼓吹无政府主义。我们并不希望破坏社会秩序,只是希望在维护社会秩序的情况下,挣脱那些毫无意义的“必须”、“应该”的条条框框,使个人得到更多的自由。
但另一方面,灵活还需冷静。任何时候都应该记住,我们自己的潜能还远远没有发挥。保持冷静的头脑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头脑,不要由于缺乏必需的力量,就否定一个可能的观念或构想。
有人面对危难之事,抓耳挠腮,秉性狂躁发怒。有人临危不乱,秉性沉着冷静,理智地应对危局。前者是失败者,后者是成功者。
急躁的秉性常能使人毁于一旦,在平常状况下,大部分人都能控制自己的秉性,也能作正确的决定。但是,一旦事态紧急,他们就自乱脚步,而无法把持自己。
保持冷静的头脑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头脑,不要由于缺乏必需的力量,就否定一个可能的观念或构想。反之,你要执著于构想,—一克服各种难题。
一位空军飞行员说:“二次大战期间,我独个儿担任历泼妇型战斗机的驾驶。头一次任务是轰炸、扫射东京湾。从航空母舰起飞后,一直保持高空飞行,然后再以俯冲的姿态滑落至目的地300英尺上空执行任务。
然而,正当我以雷霆万钧的姿态俯冲时,飞机左翼被敌军击中,顿时翻转过来,并急速下坠。
我发现海洋竟然在我的头顶。你知道是什么东西救我一命的吗?
我接受训练的期间,教官会一再叮咛说,在紧急状况中要沉着应付,切勿轻举妄动。飞机下坠时,我就只记得这么一句话,因此,我什么机器都没有乱动,我只是静静地想,静静地等候把飞机拉起来的最佳时机和位置。最后,我果然幸运地脱险了。假如我当时顺着本能的求生反应,未待最佳时机就胡乱操作了,必定会使飞机更快下坠而葬身大海。他再强调说,“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教官那句话:‘不要轻举妄动而自乱脚步;要冷静地思考,抓着最佳的反应时机。”’
很多人总想一步登天、一下到位,这种过急的秉性,被皮鲁克斯称之为“求快秉性”。按照皮鲁克斯的说法,具有求快秉性的人,最大的弱点是不知道细化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注定不能成功,但如果目标过大,你应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否则,很长一段时期你仍达不到目标,就会让你觉得非常疲惫,继而容易产生懈怠心理,甚至你可能会认为没有成功的希望而放弃你的追求。如果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分阶段地逐一实现,你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不要说“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人”,经常让自己笑一笑,分阶段的成功加起来就是最后的成功。
打造好秉性——有目标但需专一
人有了理想,有了追求的目标,生命才会有价值。
上帝问三个凡人:“你们来到人间是为了什么呢?”
第一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生活。”
第二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承受痛苦。”
第三个回答:“我既要承担生活给我的磨难,又要享受生活赐予我的幸福。”
上帝给前两个打了50分,给第三个打了100分。
因为前两个只答对了问题的一半,而第三个才答对了人生的价值观。
人既要承受痛苦,也要享受生活,这才是生命的完美和有价值的人生。
孙中山先生曾说:“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精力。”此话乃千真万确。塑造坚强的秉性意志特征,始于行为的目的性。有一个关于演戏的故事,说的是一名监狱看守交给一个犯人一封信,让他照着念。在历次演出中,犯人念的这封信都是全文写出的。有一次演出,扮演看守的演员有意要和扮演犯人的演员开个玩笑。他将一张一个字也没有写的白纸递给犯人。扮犯人的演员一看就傻了眼,他已记不起信的原文,于是,瞧了一会儿,诡称道:“光线太暗,请代读。”就把“信”又给了看守。扮看守的演员突然遇到杀回的回马枪,也同样背不出信的原文。他急中生智,忙说道;“是呀,光线确实太暗了,我得拿眼镜去。”便托辞退下台。一会儿,看守戴眼镜重上,并大声流利地为犯人朗读了那封信。可这已不是刚才那张空白纸,而是通常写满字的那封信。这个故事说明,目的性对人行为的影响是存在的。虽然看守和犯人已多次听、读过这封信,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就背不出。因此,在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的漫长人生旅途中,人们只有清晰自觉地意识到行为的目的何在,才会产生行为的推动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形成坚强的秉性意志特征,最终走完这漫长的人生历程。没有目的性,人们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更谈不上塑造坚强的秉性意志特征了。
人生在世,谁都应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使自己的行为趋向于这一目标。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并不断地克服困难,因为目标不仅是奋斗的方向,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所以,目标是人们前进路上的标杆。这就是秉性的自觉性意志特征的真正内涵。一个自觉性较强的人,往往从长远目的出发来考虑个别行为目的,使之服从于长远目的,并放弃多余的、尤其是不利于长远目的的动机和行为。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染上吸烟的习惯,不论是工作还是休息,嘴里总叼着烟斗或雪茄,桌子上经常堆着一堆废火柴棍。一次他对一位朋友说,《资本论》的稿费竟然不能偿付撰写这部巨著时吸掉的雪茄烟钱。像马克思这样嗜烟如命的人,一般是很难戒掉烟瘾的。然而当医生陈述了吸烟对他身体的危害后,他果真就再也没吸过一支烟。戒烟虽小事一桩,但却体现了马克思高度自觉性的秉性意志特征。与自觉性相反的秉性意志特征是盲目性。具有盲目性的人,不知道自己行为到底为了什么,于事情缺乏计划性,最终必将一事无成。
美国有位年轻的警察叫亚瑟尔,有一次在执行任务中,他被歹徒用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半年后,当他从医院出来时,完全变了个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子现已成了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当地政府和一些其他组织授予了他许许多多勋章和锦旗。一位记者曾问他:“你以后将如何面对你现在遭到的厄运呢?”
亚瑟尔说:“我知道歹徒到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这是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
在这以后,亚瑟尔不顾他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瑞士。
9年后,那个歹徒终于在亚洲某个小国被抓获了。当然,亚瑟尔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了英雄。很多媒体称赞他是全美最坚强、最勇敢的人。
亚瑟尔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失去一只眼睛,或者一条健全的腿,并不要紧,但是我们不能失去人生奋斗的目标,因为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一切。
要树立目标,首先要给自己合理定位。你给自己定位什么,你就是什么,定位确立人生。
一个乞丐站在路旁卖橘子,一名商人路过,向乞丐面前的纸盒里投入几枚硬币后,就匆匆忙忙地赶路了。
过了一会后,商人回来取橘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橘子,因为你我毕竟都是商人。”
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遇见了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谢,并告知说:他就是当初卖橘子的乞丐。而他生活的改变,完全得益于商人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定位于乞丐,你就是乞丐;当你定位于商人,你就是商人。
定位决定人生,定位改变人生。
汽车大王福特从小就在头脑中构想能够在路上行走的机器,用来代替牲口和人力,而全家人都要他在农场做助手,但福特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机械师。于是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别人要三年的机械师训练,随后他花二年多时间研究蒸汽原理,试图实现他的梦想,但没有成功。随后他又投入到汽油机研究上来,每天都梦想制造一部汽车。他的创意被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赏识,邀请他到底特律公司担任工程师。经过十年努力,他成功地制造了第一部汽车引擎。福特的成功,完全归功于他的正确定位和不懈努力。
有目标可以给自己以希望,希望可以给自己以动力。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在人生的征途上,需要携带的东西很多,但有一样东西千万别遗忘,那就是希望。
“哀莫大于心死”。对一个人来说,最可怕的是失去希望。人有了希望,才有寄托,才有奔头。
亚历山大大帝出征波斯前,尽管需要巨额资金购买军需给养,但是,他却把自己的珠宝、领地和所有的财产都分给了部下。
他的一位大臣困惑不解地问他:
“陛下带什么启程呢?”
亚历山大答道:“我只有一个财宝,那就是‘希望’。”
这位大臣听此深受感动。于是,拒绝了分给他的财产,而且,许多臣下也纷纷照此谢绝了。
保持希望的人们是有力量的。
亚历山大大帝终于完成了对波斯的远征。他的远征在客观上对希腊与东方、远东的文化融合起了一定作用。相对于他那个时代来说,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希望是宝贵的,它犹如孕育生命的种子。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之一,莫过于对希望的扼杀。
但是,希望是难以扼杀的,它可以随处发芽。一遇适宜的阳光和水分,它便更加顽强。
希望是催促人们前进的动力,也是生命存在的最主要的激发因素: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相对的,只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会枯竭。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多姿多彩。
有位医生素以医术高明享誉医学界,事业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癌症。这对他不啻当头一棒。他一度情绪低落,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而且他的心态也为之一变,变得更宽容、更谦和、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没有放弃与病魔搏斗。就这样,他已平安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有人惊讶于他的事迹,就问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这位医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几乎每天早晨,我都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个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温暖每个人。这位医生不但医术高明,做人的境界也很高。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哪里还有时间去叹息、去悲哀,将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目标一经确定,不要随便更改,更不能朝三暮四。想法太多,就会堕人空想,这是造成一个人事业大起大落的缺点。这种人想做的事太多,结果反而一事无成。其结果还是由于自己的秉性弱点所致。
一个学禅的弟子问他的老师:“师父,什么是禅?”师父回答道:“禅是扫地的时候扫地,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弟子说:“师父,这太简单了。”“没错,”师父说:“可是很少有人做得到。”
很多人不注意处于眼前的时刻,因此他们错失了生活的许多机会。注意此刻,我们每一个都做得到,并且可以从中得到好处。不论工作或休闲,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活在现在,专注于手里的差事。
要掌握此刻,你首先必须学会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不要同时做两件事或三件事。手里做着一件事,心里又想着另外一件事,这是矛盾的。你如果想着别的事情,就不能放手做你所选择的事。我们在成功的路上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选定某一件事,然后一直撑到该撒手的时候为止。任何事情只要值得去做,我们就应该全心全意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