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驾驭叫平衡
3447200000011

第11章 追求的平衡术(2)

美国一个伟大的黑人华盛顿·卜克,青年的时候,到一所大学校去,请求入学。同他会见的是一位校中的女职员,因为看见他的衣服褴褛,不肯收他。他独自坐在那里几个小时之久。那位女职员看见很感觉希奇,便告诉他说校中有一间屋子,需要人洗刷,问他能否作这件事。卜克喜欢极了。他殷勤洗濯地板,擦拭桌椅,把那间屋子清理得没有一点尘垢。过了一些时候,那位职员来到这间屋子里,拿出雪白的手帕擦拭桌椅,白手帕上竟没有一点污秽,便允许卜克入校读书。

卜克把这件事看作他一生中的快事。那个职员也就是要藉着这件微小的工作试验一下华盛顿·卜克的人品,看看他是否谦卑,是否殷勤,是否忠心于小事。如果他想“能否被收留还没有把握,谁甘心先作这种义务的苦工呢?”因此不肯打扫这间屋子,或是虽然打扫,却是草草了事,并不打扫得清清洁洁,请想那个职员能否收留他呢?这个在小事上忠心的青年人后来果真成就了大事,兴办了黑人的教育事业,不只得了千万黑人的爱戴,而且受到千万白人的尊敬。当他打扫那间会客室的时候,何尝想到那一件小的工作与他的前途有这样大的关系呢?

大事与小事有着辨证的关系,许多大事往往是通过小事实现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是从一件小事徙木立信开始的,中央电视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一套系列节目《扭亏人物录》中,报导过的一则南京国有企业扭亏的故事是从厂内禁止抽烟开始的,海尔集团的腾飞则是从砸毁不合格的电冰箱开始的。这些看似小事,但在当时当地却都是非常大的大事,并对以后一系列大事的发生产生了重要作用。

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才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

唐代欧阳询说:“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

唐代刘禹锡说:“祸福之胚胎也,甚动甚微。”

宋代陈瑾说:“大抵操心在谨微,谬误千里始毫厘。”

古人的这些论述,都阐明了“微”的重要性。

成语“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也都是“微”的重要性。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

相类似的,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也是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地强调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作品。

可见对细节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古已有之,中外共见。也就是所谓“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于,虽其规章制度不可谓不细、不严、不实,但往往说在口上,定在纸上,订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真所谓成为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

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其实,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而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中国有句名言,“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微小而细致,在市场竞争中它从来不会咤叱风云,也不像疯狂促销策略,立竿见影地使销量飚升;但细节的竞争,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今天,大刀阔斧的竞争往往并不能做大市场,而细节上的竞争却将永无止境。

但是,我们还必须知道:太专注于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英国石化公司总经理约翰·布劳菲说过:“不需要你做每一件事,90%你要做的事别人会比你做得更好”。

一流的人物大都具备无视“小”(人物、是非)的能力,假如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你也很容易获胜,但棋艺也永远长不了,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反而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与不如自己的人较量。

下面这则故事我们应细细体会:

观音一心要为凡间的人多做好事,可凡间的事实在太多,她两只手忙不过来,就向如来请求,如来给了她一百只手。

观音用一百只手为凡间做好事,可凡间的事实在太繁杂了,一百只手还忙不过来,她又向如来恳求。如来给了她一千只手。

观音用一千只手为凡间做好事,可凡间确实太大了,一千只手还是忙不过来,只得再向如来诉苦。

这一下,如来皱眉了,问:“给了你这么多只手,怎么还嫌不够?”

观音回答说:“唉,不是我贪多,确实忙得透不过气啊!”

“好,我倒要亲眼看看,究竟为什么忙不过来。”如来说着,跟随观音进了宝殿。

宝殿前,弥勒袒胸挺肚,笑嘻嘻地斜靠着,闲得没事干,正“一五一十”地数着炉中的香火。宝殿内,十八罗汉懒散地分立两旁,有的搔脑勺挖耳朵孔,有的揉眼睛打呵欠,一个个都是闲得发慌的模样。

如来看了,十分感慨地对观音说:“真不该给了你一千只手。倘若你不改变这一班人的模样,就是给你一万只手,也无济于事啊!”

由此可知,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有信任下属的工作能力,学会适当地放手,合理安排下属的工作,起到主管的把关、指导作用,才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正如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所说,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应该“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做部属该做的事”。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大处着眼的思考,将使得目标不再如此遥远,在小处着手时,我们才会感到比较踏实,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意义正在于此,也惟有如此,恢弘的事业,才有可能成为真实。

总而言之,很好地处理宏与微的关系,确实是人生的一大谋略。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细微之处,何时该忽略不计,何时该高度重视,确实难以把握。但也正因难以把握,把握好了才是人生的最高修养。

3、定与移的平衡

定应八风不动,移应见贤思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这首《竹石》,似乎成了写意志坚定、目标坚定的一首经典之作。

“定”是人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一项调查研究,调查的对象是一群30岁以下的百万富翁,他们被问的问题是:他们在成为百万富翁之前一共尝试过多少个不同的生意。平均数量是18个,他们共有的一个特征就是坚忍和耐力。通俗地讲就是“定”,就是一条道走到黑。

女茶商孟乔波,从一个普通的买茶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把茶庄开到香港和新加坡的响誉于福建安溪、浙江杭州的著名茶商。她从14岁开始卖茶,在她24岁那年她已经拥有了37家茶庄。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力量。

1987年,她14岁,在湖南益阳一个名叫衡龙桥的小镇卖茶,1毛钱一杯。茶水盛放在一个个透明的杯子里,上面盖地方方正正的小玻璃片遮挡灰尘。镇上的农贸市场人来人往,她的茶水小摊就设在市场旁边。因为她的茶杯比别人大一号,所以卖得最欢。没有清楚1毛钱一杯的茶水一天下来她究竟能有多少收成,大家看到的,只是她总在欢欢喜喜地忙碌着。

1990年,她17岁,原来的同行要么嫌卖茶收入太低而早早鸣金收兵,要么赚点钱赶紧转行另谋出路。惟有她,还在卖茶。只是,她不再在小镇上卖了,而把摊位搬到了益阳市里;不再卖最简单的从大茶壶里倒出的茶水了,改卖当地特有的“擂茶”。擂茶制作起来很麻烦,但也卖得上价,小杯3元,大杯5元。而不管大杯小杯,她的杯子又比旁人的都必须要“胖”一圈。所以,她的小生意又是忙忙碌碌。

1993年,她20岁,仍在卖茶。不过卖的地点变了,在省城长沙,摊点也变成了小店而。屋子中央摆一根雕茶几,客人进门,她必泡上热乎乎的茶请客人品尝。客人尽情享受后出门时,或多或少会掏钱再拎上一两袋茶叶。

不知我们中间有几人能把一杯茶水坚持卖十年之久?何况在如今风起云涌的商界,总是不时冒出各种各样快速致富的神话。但她做到了,长达十年的光阴中,她始终在茶叶与茶水间打滚。只是,她已经拥有37家茶庄,遍布于长沙、西安、深圳、上海等地。福建安溪、浙江杭州的茶商们一提起她的名字,莫不竖起大拇指。这是1997年,她24岁,正是一个女人最美丽而成熟的年龄。事业有成又天生丽质的她,甜美的笑容在一本知名财经刊物的封面上格外灿烂地绽放,在照片下有行文字:我的成功没有秘诀,只不过是一条道走到底。

在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为什么会失败,在于他快要踢出临门一脚的时候,当成功触手可及的时候,他放弃了。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终身携带的话,它就是:坚定的人生信念!即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勇敢地坦然接受,去面对和征服。“肉体或任何方面的坚忍不拔,都是生存的关键。”媒体帝国维亚康姆的董事长雷石东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

在成功这个终极目标的前面,横亘着的是一条漫漫而修远的道路,成功永远只属于那些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永不放弃、坚持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们,绝不会与浅尝辄止、见异思迁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也知年少登科好,孰料龙头属老成”,我国古代害死人的科举制度,曾经创造了梁灏八十二岁考上状元这样伟大的传奇,然而,从另一角度来说,梁灏这种从不放弃、坚持到底的精神,是不是也应该让我们现在心态无比浮躁的人学习学习呢?

电话大王吴瑞林当初创业失败,“走在路上,平时笑脸相迎的乡邻竟然一夜之间形同陌路,不断有人在我身后指指点点。没多久,孩子们就哭着回家告诉我,老师把他们的位子从第一排调到最后一排去了,学校里的同学也不和他们玩了。”吴瑞林不得不带着家人,“选择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悄悄离开”,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指甲钳大王梁伯强一次次创业,一次次辛苦累积财富,而每一次点滴积累的财富最后总是被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原因”剥夺,搁一般人早发疯了,可梁伯强都忍下了。现在他是一个成功者。

是的,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有理想的人,缺少的只是能将理想实现的人。在我们拥有的流金岁月里绝不能避难就依,拈轻怕重,随意放纵自己,一旦松懈,随波逐流,命运就不知在何方了。

正如吴小莉所说的那样,人的一生总是在与地心引力做斗争,向下的力量永远存在,而且在两个时段显得特别强,第一个时间是人在面临困境时,能明显感觉到一种拖累的反力,或许能产生对抗或反弹去消解;第二个时间更可怕,就是处于太过舒服的生活状态,像肥猫时,被一种隐性力量向下牵引。想追逐成功就会有压力,人没有压力就像青蛙在温水里游泳,当水温升高却早已失掉弹力,只能束手待毙。正所谓人们所说的“死于安乐”。

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因为我们在时间的河流里是蠕动的,而不是一步登天的轻跃,成功要靠耐心持重,四平八稳,移前脚,跟后脚,慢吞吞地移步。只有时间过去,经过风雨的磨砺,实在的东西才能发挥出它固有的光彩和价值,才能被完全地证实,不要被自己假想的困难所吓倒。成功的路充满坎坷,平凡的人认为这些是绊脚石,而勇敢的人认为它是一条登天绳。

已故的著名作家欧文·期迪研究了大量的伟人,并为许多人写过人物传记,其中有达尔文、凡高等名人。他曾说:“我写的这些人,在他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个既定的大目标或者梦想,然后他们就为了实现它们而努力。他们都曾遭遇当头一击,一度被彻底打倒,然后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他们走投无路。但是每次被击倒后,他们总会站起来。你不能摧毁这些人。”水亦能滴水穿,何况于人呢?

也许你正走在崭新的道路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又是很辛劳,如果你能坚持如一,风雨同舟,一条道路走到底,或许你可以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闪光的足迹,犹如在未凝固的水泥路面上留下永恒的脚印。

当然,一味地“定”,“一条道儿跑到黑”也不行。该“移”的时候也必须移。

说个故事,一对师徒走在路上,一个徒弟发现前方有一块大石头,他就皱着眉头停在石头前面,师父问他:“为什么不走了?”徒弟苦着脸说:“这块石头挡着我的路,我走不下去了,怎么办?”

师父说:“路这么宽,你怎么不会绕过去呢?”

徒弟回答道“不,我不想绕,我就想要从这个石头前穿过去!”

师父:“可能做到吗?”

徒弟说:“我知道很难,但是我就要穿过去,我就要打倒这个大石头,我要战胜它!”徒弟很痛苦“连这个石头我都不能战胜,我怎么能完成我伟大的理想!”

师父说:“这两者压根就不是一回事,你太执著了。”

执著二字,对人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人,也都十分重视执著二字。在悠悠的历史长河里,无数的贤人哲士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人生路上不设定目标不行,目标选定后没有勇气不行,光有勇气没有千斤压顶不弯腰的执著精神不行。世间万事唯有执著地追求,才能使目标实现。由于我们长期受此教育,所以,执著二字在人们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但是,一潭静水,丢一个石子下去,激起一道水波,水波自然的会慢慢扩散、消失,如果你异常强烈的追求水波消失,不顾自然的规律,想继续用石子去砸水波,强行让水波消失,那么,水波会越来越多,适得其反。这,就叫违反自然,也就是去强行做本来做不到的事,反而失更多。

有人说得好:“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一个方向,千军万马都一样的思维,一样的行为,是群盲,就像羊群一样。

许多人终其一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一生碌碌无为,就是因为舍不得放弃机会成本去冒风险,结果到老时无限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