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英雄也好,俊杰也罢,都是人中精英,他的身价是摆在那里的。
时务俊杰
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自古雄才大略之人皆能顺应时势而成大事,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兵法说,战法应该“与时迁移,随物变化”,这也就是“造势”的奥妙所在。其实,掌握时机永远是政治家的智慧体现。在什么时候实施自己的计划,什么时候又欲擒故纵,这些都是智慧。有时,等待的结果是养虎为患,而有时,等待则是成功的重要保证。郑庄公时,同父异母的共叔段要谋反篡位,庄公开始表现的无动于衷,但暗地里密切注视着共叔段的动向,当他确知共叔段已准备妥当之时,觉得已找到诛灭共叔段的合法借口,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囚禁了武姜氏,并将共叔段诛灭。
由此可见,能够准确地识别时机的转换,是英雄创业的基本素质。鬼谷子在《逸文》中说:“圣人之所以能永垂不朽,就是能把握时机的变化。”所以无论在行动上,还是计划上,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变迁,讲求适应环境的策略,只是一味固守己见,绝对是要失败的。兵经说,战事的紧要关头是战机,时间准确无误是战机。有的在眼前是战机,转眼间又不是战机。所以迅速抓住战机,努力改变自己,是历代英雄的共同特点。
战国时周人白圭,以善于经营、贱买贵卖著名。他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如同猛禽猎取食物一样迅速。自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任法。”他的这一套生财之术引起当时天下商人的效法。
春秋末年,继“五霸”群雄纷起之后,吴越两国又开始争霸。吴王夫差先成霸业于姑苏,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大夫范蠡的帮助下,终于奋发图强,一举灭吴。然后,就是这位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范蠡,在国泰民安之后,不愿安享高官厚禄,而是化名陶朱公,远走齐鲁,经营商贸,终于成为富可敌国的一代巨商富豪。
古语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范蠡在政通人和之际“转业”经商便是识时务的表现。这其中的启示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桶金
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时刻:1976年6月6日,84岁的世界亿万富翁保罗·格蒂逝世。他躺在橡木棺材里被抬出英国伦敦近郊的萨顿宫,一架TWA喷气式客机从希思罗机场起飞,把他送回到了故乡美国加利福尼亚……
保罗·格蒂出生于美国早期的移民家族,其父母原籍都在英国。他有个大姐,可惜很早就去世了,当保罗来到这个世界时,父亲已37岁,而母亲40岁,于是,保罗在家里成为掌上明珠。可他从小不爱读书,中学毕业时成绩很差,根本不能考正规大学,父亲很失望。最后,在答应“不领文凭和不要学分”后,父亲把保罗送进英国伦敦牛津大学。保罗在英国只呆了两年,就中途退学回到美国。
父亲很生气,说:“你己经22岁了,应该自立了。”他给了儿子500美元:“这是给你打天下的本钱。两年内,我每个月只能给你100美元作生活费。”
“我如果赚不到100万美元的话,我永远不回来!”保罗发誓地说。
保罗带上简单的行李,踏上东去的火车,只身一人来到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镇。
这里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许多人来此挖掘石油,以求一夜暴富。当时,挖掘石油是一个很冒险的行业,你如果发现大油田就会马上成为百万富翁,假如接连打了几口滴油不见的干并就会倾家荡产。他环顾四周,一切都很陌生,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那儿,都为了寻找石油而来。有的大亨还在这儿建立了壳牌石油公司和菲利浦斯石油公司,专门寻找开采石油。竞争相当激烈,可他不怕,没有勇气还赚什么钱。
他以每周6美元的价钱住进了简陋的科尔多瓦旅馆,每天花1美元在马路旁的小餐馆里就餐。保罗每天开着陈旧的T型福特牌汽车去乡下探油,寻找着发财的机会。
当时一个已经赚足了钱的石油大王伯恩达吹嘘道:“石油发财要靠运气,除非他能闻出石油,即使在3000英尺以下也能闻得出来。”
保罗很不服气,发现石油是要靠运气,可运气不是坐着等着就会上门的;你伯恩达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赚了钱后的胡言乱语罢了。
一年很快过去了,保罗不断地听到看到,有人发现大油矿,开采了一口又一口的喷油井,产油量很大,赚了很多钱,可他却一无所获。
他对自己说,竞争太激烈了,要沉得住气,等待目标出现再扑上去,狠狠咬它一口。他一边努力学习地质知识,一边努力寻找“猎物”。
1915年冬季,保罗得到一个消息:有一块地皮叫“南希·泰勒农场”的要拍卖。
他怦然心动,不少人都说那块地皮下一定有石油,快,迅速出击,不要让别人跑在前面。他马上开车奔赴现场。走了一圈,凭直感那块地很可能蕴藏着丰富石油,可保罗兴奋不起来,瞧瞧,已经有很多人来了,有的是大老板,都在谈论着:
“看样子,地下是有许多石油呐。”
“我要买,再高的价我也无所谓。”
“看来,一场激烈竟争是免不了。”保罗想,“公开竞争,我是不会赢的,我只有500美元啊!怎么办?靠硬拼是不行的。哦,有了……”他想出了一条妙计。
保罗开着车来到他存款的银行,要求派代表替他喊价。他故意神秘兮兮,作出不肯透露谁是真正的买主的样子。在他的游说下,银行的一位高级职员同意到时候和他前往。
保罗在回住处的路上,高兴地唱了起来。竞争成功已有一半希望。想想看,来竞拍的人如果是银行的客户,他们看见银行代人喊价,怎么会和银行作对呢?如果不是银行的客户,一定以为银行是代表某个庞大的石油公司,也会退避三舍。那时,他就能乘虚而入……
公开拍卖开始了,银行高级职员首先举牌,引起在场的人一阵惊讶和骚动……
果然,一些向银行借钱的人不作声了,和银行没有借贷关系的人低声议论,来者不善啊!
最后,那个银行职员——实际上是保罗——以500美元的价钱买下了这块地皮的石油开采权,那只是报价的三分之一。智谋,往往比金钱更厉害。
保罗迅速雇人架设起铁架和钻井,钻头开始伸向地下……
一天天过去,第二年2月2日,在井的400多米深处,出现一层带有油渍的沙土,这意味着,这口井究竟有没有油,在24小时内将揭晓。
决定命运的时刻来临了。一向镇定自若的保罗不免紧张起来,技工兼会计卡尔·史密斯对他说:“保罗,你还是坐火车回去吧,明天我到车站来接你,会把消息、告诉你的。”
第二天傍晚,保罗提前1小时到了土尔沙车站门口。他心里扑通扑通乱跳,紧张地张望着,终于看到了卡尔·史密斯。
“保罗,恭喜你。今天一早井里出油了,30桶。”卡尔大声喊。
保罗心里一凉,一天才30桶,赚不了什么钱。
卡尔见保罗愣着,忙补充道:“是1小时30桶,一天720桶。”
“哈哈哈……”保罗得意地大笑起来。按当时的油价,每桶约合2美元,他一天就有1440元的收入。
保罗急需资金周转,可手中无钱。他果断地在油井喷油后的第三天,就将南希·泰勒农场卖给了科斯登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从中得到转卖利润的30%,即12000美元。
这是保罗做的第一次石油交易,也是他赚得的“第一桶金”。他进军石油的冒险行当,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从此,他把自己的财富目标锁定在石油上,开始了一个世界石油大王的生涯。若干年后,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仍兴奋地说:
“那时候,我已经注定要终生从事石油事业了。”
初战告捷后,保罗又开采其他油田,获益匪浅。1916年9月的一天,保罗在离开父亲两年后,坐车回到加利福尼亚的家中。他告诉父亲:“我已经赚到100万美元了。”这年他24岁。
保罗·格蒂,一生主要经营石油的开发和经营,但也从事矿业、林业、化学工业、农业等方面的投资,还投资股票。保罗·格蒂的石油公司共有68家子公司,他死后留下的财产约有60亿美元。1957年,美国著名杂志《财富》刊出一篇文章,列举世界上一些最富有的人,保罗·格蒂名列第一。
富翁“改行”
提起包玉刚,人人都知道他是“世界船王”。1981年他事业最鼎盛时期,拥有各种万吨大船202艘,其总吨位是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的好几倍,超过美国和前苏联所属船队的总和,高居世界航运业之首。
由于他的成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他爵士勋章,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巴西总统和日本天皇也都曾授予他勋章或最高奖章,1981年里根总统就职典礼,白宫只邀请了两位香港贵宾出席,其中之一就是包玉刚。
1955年,跨入中年的包玉刚突然决定改行“下海”——搞海上运输。
亲朋好友知道后惊讶不已,都劝他“头脑不要发昏”。他们的理由是:第一,香港航运公司已有几十家,竞争激烈,市场已经饱和。第二,包玉刚没有资金,而做航运生意造船买船都需要巨额资金。第三,包玉刚半辈子和航运毫不搭界,他1949年来香港前是上海某家银行的副行长,到香港后主要做的是进出口贸易生意;他连轮船的左舷和右舷都分不清,对造船和航海的知识更是一无所知。第四,亲友中没有航运背景,父亲经营过造纸厂,现在做房地产生意,都是“陆上作业”。
父亲包兆龙对儿子说:“虽然你还不到40岁,但已是4个孩子的父亲了,何必去搞海上运输,担那么大的风险呢?”
好朋友对他说:“玉刚老弟,你肯干、好强、为人正派、处世有方,这些都没话好说。但你要投身于轮船运输业,小心把你身上的衬衣都赔光。”
包玉刚有他自己的独立见解:香港海湾纵横,隆冬不冻,背靠内地,通航世界,在环球航运图上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商业贸易的集散地;香港的经济必将崛起,海运随之将会有巨大发展。不懂航运,就学嘛,他本来是不懂金融的,不是也做过上海银行的副行长吗?至于没有资金,活人还会被尿憋死?要说干这一行的人多,怕什么,大家靠实力竞争嘛。
“我还是要搞航运!”包玉刚说。他只要决定做的事,尤其是大事,从来是义无反顾,百折不回。
父亲见他决心已下,就语重心长地叮嘱他说:“脚踏实地地工作,平易近人地待人,身体力行地忘我工作。”
“我记住了。”包玉刚感激地瞅了父亲一眼。
搞航运,最好是造船或者买船,可包玉刚没有钱。他决定筹措资金,借别人的钱来做自己的事。
包玉刚奔赴英国伦敦,无功而返;回到香港,向香港汇丰银行贷款,银行经理断然拒绝,在他眼里华人根本不懂船舶运输。他只得睁大眼睛,默默地等待机会。
一天,他听说一个老同乡在日本神户造船厂,就想去日本找他。家人反对,东撞西扑,成功的希望太渺茫了。可包玉刚还是一意孤行,登上了前往日本神户的轮船。到了日本,见到了同乡,谈得十分兴奋。包玉刚意外地获知有一艘旧货船“英谖纳”号要卖,其排水量为8000吨,已经使用了28年,开价77万美元。
要不要买?
包玉刚忙仔细核算,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只要有生意可做,用不着八九个月,就能将本钱收回来;日本经过10年萧条正在繁荣起来,许多工业品要运往中国台湾、香港以及印度等地,而那儿的许多东西日本也急需,如印度的煤炭。有生意可做!
“买。一定要有自己的船。”包玉刚果断拍板。
于是,他运营同乡的介绍,请一家大公司作保,从日本银行贷得一笔款子,将船买了下来。包玉刚把船重新油漆一新,并起了个讨口彩的名宇:“金安”。
靠一条旧船就想搞航运业?
有人打赌道:“他包玉刚能一条破船成功,我情愿在香港码头上倒爬个来回。”
包玉刚一笑置之。什么事都看结果,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接下来问题又来了,采取什么方式经营呢?
当时,租船生意特别兴隆,船的运费日长夜大,几乎所有的船东都短期租船,也就是单程租用或临时租用,这样,客户要续租的话,或者有新的客户,就可以随行就市地抬价。可包玉刚却把船租给日本一家公司,租金不高,还签了一个长期合同。船东们听说都摇头不已,到底不懂航运啊!
“用笨办法取得客户的信任,在经营管理上超过同行,宁可少赚钱,也要少冒风险。”包玉刚想。
不到一年,船运价格暴跌,那些船东笑不出来了:他们的船都抛锚停泊在水面上。再看看包玉刚这小子,好家伙,正在数钞票呢。
包玉刚用赚来的钱再加上部分贷款,又买了7艘轮船——世界船王的生涯由此开始。
50年代,包玉刚经营的都是散装货轮,吨位小,租金低,因而赚钱不多。到1967年,中东石油输出国希望石油快快运出,欧美工业也正处在复苏和发展时期,各国都急需大量能源。
“大发展的机会来了!”包玉刚看着碧蓝的大海,兴奋地想。
于是,他购买巨型油轮,成立环球航运集团,准备挺进世界航运主战场。
然而,让包玉刚气恼的是,找到欧美石油公司和其他租户,他们对华人船东都不屑一顾,认为中国的船年代久、管理差和技术低;他们还说,“包玉刚?听都没有听说过。”
主动出击!
包玉刚马不停蹄,遍访欧美各家石油公司,都遭到谢绝。他不灰心,继续四处活动,终于说动了美国ESSO石油公司,租出了四艘小型油轮。
公司经理戴维·纽顿签完合同说:“只试一次……”
包玉刚微笑不语。
不久,在包玉刚亲自监督、指挥和组织下,这四艘船提前完成运输任务,其运输速度、装卸质量和安全保障等,让那位美国人非常满意。
“OK!OK!包,我们合作非常愉快,十分成功,今后我们可以多多合作。”美国经理两手用劲地抓着包玉刚的肩膀,“中国船队,棒!”
戴维·纽顿还在纽约举行答谢宴会。他高举酒杯,热烈地赞扬包玉刚的公司:“这是我碰到的最好船队之一!”
来找包玉刚的客户越来越多,在世界各地,你都可以看见船上漆着“W”标号的环球航运集团船队在行驶……
到这时,人们纷纷佩服包玉刚当初“下海”的抉择。
电子教父
杰夫·贝索斯30岁那年,也就是1994年4月的一天,他突然发现——网络用户正以每年2300%的速度在增长。
啊,好大的数量,好快的速度!贝索斯忍不住惊叫起来,一个念头在他脑子里冒了出来:“有一天,我要建一个网上最大的企业。”
从那天起,这个念头就像波浪一样在贝索斯脑海里翻腾着,撞击着他的心灵。他想辞职,专门去开办网上企业。
真的要辞职,贝索斯就不能不认真考虑了。他是华尔街一个大公司的副总裁,掌管着5000亿美元的资产,真舍得放弃那常人难以获得的职位和薪水吗?
1986年,贝索斯从普林斯顿大学电机系毕业,进入一家新兴科技公司任职,同年进了BANKTRUST投资银行,负责电脑系统开发计划;仅仅两年,他被擢升为该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1990年,他到华尔街另外一家顶尖级公司即SHAW公司担任保险基金经理人,又是只有两年,贝索斯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一旦辞职,就如同从一艘航空母舰上跳到一条小舢板上,时时会有被风浪吞没的风险。
贝索斯想到了母亲常提起的“笑话”。他3岁那年,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就提出换一张大人床,母亲当然没有同意。他走回自己房间里,拿起工具拆卸婴儿床,准备自己做一张大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