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忍经》学生活
3436600000084

第84章 事君之忍第八十四

事君者,侍奉君主也。君君、臣臣,虽为儒学之纲常,然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故直言敢谏者是为大贤。唐有魏徵,汉有汲黯,忠耀千秋,名垂千古。是以明君诤臣,社稷之福,国家之兴。

原文

子路问事君于孔子,孔子教以勿欺而犯。唐有魏徵,汉有汲黯。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张禹有面见于帝师之称,李何颜于废后之对?

俯拾怒掷之奏札,力救就戮之绯挥。忠不避死,主耳忘身。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

若景公之有晏子,乃是为社稷之臣。噫,可不忍欤!

译文

子贡向孔子询问如何侍奉君主,孔子回答说:“不要欺骗君主,还要敢于直言相谏。”这样的忠臣唐代有魏徵,汉代有汲黯。

辅助君王的大臣,在君主有过失时不能劝谏并顺从他,这种不忠之罪不算大。如果君主过失尚未形成,却怂恿并引导其酿成,这种不忠之罪可谓大矣。西汉张禹和唐代李勣就属于这种人。张禹有愧于皇帝老师的称呼,李勣有何脸面去见被废的太后?

赵普曾俯身拾起引起皇帝怒气的奏札,赵绰则力救因穿红裤而将被杀的辛直。侍奉君主,要做到尽忠就不怕杀头,为了君主,必须不惜牺牲自己。一心一意可以侍奉多位君主,三心二意却难以侍奉一位君主。如果像齐景公有晏子那样,就可以说是有社稷之臣了。

唉,侍奉君主最主要的是忠诚,哪里能容忍事君有二心呢?

解读

自古用人之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权重位高者用人更应如此。

活学活用

侍奉君主,忠诚为本

历史上君臣之间发生矛盾,相互猜疑引发的悲剧数不胜数。只要一方产生了怀疑,就会影响到君臣关系,即便是臣子之间,也会因相互猜忌而失和,小则丢失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则会酿成亡国大祸。

忠心是一个人成事的重要因素之一。

西汉人汲黯,字长孺,濮阳人。汉武帝时,做主爵都尉。为人性情直率,不顾面子,当面劝谏,不容别人有过错。当时汉武帝要招揽文学之士,曾经说:我要怎样怎样。汲黯回答说:“您内心里欲望很多,对外却要施行仁义,怎么能仿效唐虞之治呢?”武帝十分生气,于是停止了朝会。对周围的人说:“汲黯的憨厚也太过份了!”有人去批评汲黯,汲黯回答说:“天子设置辅佐他的臣子,让天下听谄谀奉承的意见,这不是把主上陷在不仁不义之地吗?”过了几天,皇上又说:“古代有一心为国家的臣子,汲黯就是这样的臣子了。”

智慧金言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做事要忠心,要做到为所托之事不顾惜自己,不顾家庭;既不能为了利益而盲目趋就,也不能因为有祸害就随便离去。

对一个国家来说,君臣间互相猜忌,那么国家就会有灾难降临,对一个公司、企业来说,上下级之间相互不信任,那么公司运营就会出现问题。只有上级善于用人,用人不疑,下级忍耐一时之委屈,为长远发展考虑,才能使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