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忍经》学生活
3436600000081

第81章 小节之忍第八十一

小节者,微小瑕疵也。欲成大事而用人,当不拘小节,量才而用。金无足赤,顾大体者,不区区于小节;顾大事者,不屑屑于细故。视大圭者,不察察于微玷;得大木者,不怏怏于末蠹。以玷弃圭,则天下无全玉,以蠹废材,是天下无全木。

原文

顾大体者,不区区于小节,顾大事者,不屑屑于细故。视大圭者,不察察于微玷;得大木者,不怏快于末蠹。以玷弃圭,则天下无全玉,以蠹废材,是天下无全木。苟变干城之将,岂以二卵而见麾;陈平而奇之智,不以盗嫂而见疑。

智伯发愤于庖亡一炙,其身之亡而弗思,邯郸子嗔目于园失一桃,其国之失而不知。

争刀锥之末而致讼者,市人之小器;委四万斤金而不问者,万乘之大志。故相马失之瘦,必不得千里之骥,取士失之贫,则不得百里奚之智。噫,可不忍欤!

译文

凡事要从大处着眼。要成就功业的人,就不要计较区区小事;要办大事情的人,就不要烦恼于琐碎的小事。欣赏美玉的人,决不会计较白玉上微小的斑点,得到大木头的人,决不会因为木头的尾梢有一点被虫蛀而不高兴。如果因为美玉上有一点瑕疵就放弃整块美玉,那么天底下就没有纯净的美玉了;如果因为木材上有一点被蛀坏而丢掉整根木头,那么天底下就没有完好的木材了。人也是一样,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一点过失或缺点,但因此而否认别人身上更大的优点,那也实在太不应该了。历史上有许多犯过小过失而受重用的人物,例如春秋苟变,曾因收租时吃了百姓两个鸡蛋,卫君欲不任用他,子思劝诫卫君不要为琐碎之事而放弃一个人才,卫君接受了子思的意见,重用苟变。还有西汉的陈平曾被别人说在家中与嫂子私通,汉高祖并没有因此而不重用他,后来陈平献了六条妙计帮助汉高祖收服天下,平定内乱。

《刘子·观量篇》载:智伯厨房里的人拿走一筐肉,他马上就知道了,韩国和魏国将要起兵造反,他却一无所知。邯郸子对于果园里丢失了一个桃子这么小的事情都能察觉得到,却对自己快要灭亡此等大事一点都不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因为心里惦量着小事而忘记了大事。

为了像刀锥尖刃一般大的小利而打官司,这是普通百姓的小器量;刘邦给陈平四万斤黄金,却从不问金子的使用情况,这才是君主的胸怀,是办大事情应有的气度。所以,相马的人若因骏马瘦是缺点,就必然得不到千里马;选取人才时若因其贫贱而忽略不用,就得不到像百里奚那样的智士。

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小小瑕疵或毛病时。人们怎能不忍住挑剔嫌弃之心呢?

解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人才用的是他的才能,而不能盯住他的缺点。

活学活用

顾全大局,不拘小节

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成就大业,需纵观全局,万万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来。

事物的存在往往是正反两方面的,我们需要看清主流,而不要轻易做出结论。相同的道理,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过份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就会抓不住要害;没有重点,就会找不到头绪,也就无从下手。因此,不管是用人还是处事,都应该注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用的是一个人的才能,而不是他的缺点。忍小节,就是要求我们不要去纠缠小节、小问题,要宽恕别人。

有一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

禅师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越墙出去游玩了。

没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

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太凉,快去多穿件衣服。”

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诉其他的师兄弟。

此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用一颗谅解和关怀之心去对待无心之过,远比施以暴行来的有效。

智慧金言

所谓大人物,就是不拘泥于细节,从而成就大业的人。因此,面对小小瑕疵或毛病,怎能不忍住挑剔和嫌弃之心呢?

在处理事情之时,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就会抓不到要害问题,没有要点,头绪杂乱。因此无论做事还是用人,都应注重主流,不要因一点小事而妨碍事业的发展。用人是用他的长处、他的才能,所以不要把眼光只盯在一点小小的过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