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忍经》学生活
3436600000027

第27章 疾之忍第二十七

疾者,病也。健康是立身处世的本钱。若疾病缠身,纵有过人智慧,也空有其志。故少做不利健康之事,有病早医,贵在平时养生,谨慎预防。

原文

六气之淫,是生六疾。慎于未萌,乃真药石。

曾调摄之不谨,致寒暑之为衅。药治之而反疑,巫眩之而深信。卒陷枉死之愚,自背圣贤之训。

故有病则学乖崖移心之法,未病则守嵇康养生之论。

勿待二竖之膏肓,当思爱我之疾疚。噫,可不忍欤!

译文

《左传》载秦国名医为晋侯治病时曾说:“天有六气,过多了就会产生六病。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过分了就会产生疾病。阴盛会产生寒病,阳盛会产生热病,风盛会使四肢生病,雨盛会产生腹病,晦气盛会使人迷惑不清,明盛就会产生心病。”治疗各种疾病的草药和砭石也是很多的,但真正的药石却是在无病之时的谨慎预防。

人如果衣食调理不当,持身不谨慎,就会导致风寒暑热侵入体内而产生疾病。有病应及时治疗,药就是圣贤制造出来专门治病的,可是愚昧的人不相信医术而去相信装神弄鬼、迷惑人的巫术,结果耽误治病,枉送性命,这就违背圣贤的训诫了。

所以人在有病的时候就应该学习宋代张咏的移心之法,即:“在病中转移心思,好像面对着君王和父亲,保持既敬畏又谨慎的心态,长久安静下来,那么病就会很快好了。”若人处于无病无痛的状态,也不能松懈,应学习晋朝嵇康的养生论,即:“知道名位是伤害德性的东西,就能忽视而不钻营;认识到美味会危害心性,就能放弃而不去理它。心中空空荡荡没有一点忧患,安安静静不想什么东西。”清静虚无、少想寡欲是人们养生之大道。

在身体方面,有病应早治,等到病入膏肓时就后悔莫及了。即使在无病时也要注重保养,谨慎预防。在思想方面,不要沉溺于别人对自己的宠爱,要意识到别人的恩宠有时也会成为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

许公感叹道:啊!疾病对健康的危害如此严重,面对那些会导致疾病产生的事情,人们怎能不忍一下欲为之心呢?

解读

有疾病时就要及时治疗,要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活学活用

有病早医,贵在养生

人一生下来,总是有疾病伴随着,你有一刻的疏忽和不小心,疾病就会乘虚而入,而这往往是成大业者所最担心的。身体是本钱,你有满腔热血,一身抱负,可如果被疾病所拖累,那也只能是无所作为。因此,想成就一番伟业,先要有好的身体。

良好的身体往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肌体健壮,这就需要平时多注意锻炼,在没生病之前注意预防;二是心理健康,生活中有许多人每天紧张地工作,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让他们呼吸困难、倍感疲惫。面对此情此景,则更需要积极的心态。

不难发现,大凡有病之人,往往能拖则拖,总认为自己没病;有病也认为甚是轻微,于是不加理会,更是难以引起重视,日子久远之后,由小疾而形成顽疾,最终无药可医,此时才后悔不已。

春秋时期,晋国的诸侯景公生了病,向秦国求医。秦派了一个叫缓的医生去治病,缓未到时,景公梦见他的疾病是两个小鬼捣的乱。一个小鬼说:“那个人医术高明,恐怕要伤害我们。赶快逃跑吧。”另一个说:“我们居住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他能把我怎么样?”医生到达,检查后说:“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治疗无效,针灸不起作用,药力也发挥不出来;病不能治了。”景公说:“您真是高明的医生。”送了一份厚礼给他,并送他回去。景公不久也就死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固然值得我们景仰。但是,如果只顾拼命工作而赔上了自己的健康,生命中的光和热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就过早离开人世,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智慧金言

人生存在世间,健康是第一位的。保住身体的健康,你才有资格谈将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身体和生命赌明天的人越来越多。殊不知,疾病来时,总是悄无声息。

身体上的疾病。这种病应防患于未然,发现后及时医治,并且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不能相信那些巫医的话,否则就是伤害自己,轻视自己的生命。还应重视预防人际关系中的疾病。在人际交往时应调整好自己对待他人的心态,同时明白他人对待自己的目的,了解每个人对自己到底是益友还是恶朋。

从这两方面综合起来,便能正确对待疾病,领会疾之忍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