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3435200000013

第13章 谋己:谋人谋势先谋己(3)

直径近,曲路远;近途快,远路慢,这种再浅显的道理,三岁孩童都懂。但是如果要和个人的努力程度结合,和当时所处的环境虚实、优劣相迭加,情况可能就有了较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前提下,直线就有可能变成了曲线,而曲线也极有可能转变成直线。特别是在军事的对抗中,战争双方都会想方设法采取种种方法来阻挠对方的行动,从而延缓对方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就降低了对方的效率,从而达到了与直线同一的效果。

孙权、诸葛亮、司马懿个个都是善用曲术的高手。关羽镇守荆州之初,平安无事,但当东吴求婚而遭到关羽拒绝的消息传到诸葛亮的耳中时,他由此马上判断:“荆州危矣!”立即建议刘备“使之替关公回”。诸葛亮的智慧的确非常人可比,个中的是非曲直看得一清二楚。

三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诸侯割据的年代,争霸天下自然离不开武力的对抗,这就使得“曲径”策略在各自拓展疆土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如贾诩对董卓部将的指点;对曹操立储的点拔;曹操对西部军阀的态度;荀攸对曹操的辅助;枣祗、任峻的屯田之策;赵俨对韩、马的处置……。其中都隐含着一般人所难以觉察的深远目的。

时代风云,诡谲多变。整个三国时代,都是战乱、裂变中度过,这是时代发展中的“曲”,但又无不趋向一个兼并、统一的时代,这又是时代发展中的“直”。

企业的经营之路许多时候也是“依直用曲”,它的前面可能有阳光、绿地,也可能有阴云与荆棘。一言以蔽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作为企业的“掌门人”只有善于运用曲径的策略,善解迂直之理,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认清形势,看透本质,理出头绪,战略性地考虑问题,策略性地解决问题,保证决策中最大限度的灵活性,正确地预见未来,一步步地踏上成功的彼岸。

成功的企业家不仅能曲中见直,直中见曲,而且还能够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具体而言就是迂直之计在时间上的运用,是以持久代替速胜。在时机、条件成熟的时候,讲究兵贵神速,速战速决;而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要从长计议,在持久中保存实力,在保存实力的过程中积聚能量、等待战机。

刘备当年寄居许昌,为防曹操加害,就曾深藏不露,在客栈的后院种起青菜来了。同时,他也知道单单杀了一个曹操也不能保证使自己稳坐天下。于是,在“许田射猎”时及时地制止了关羽的鲁莽行为,如果当时关羽真的一刀把曹操杀了,这争天下做皇帝的事儿也轮不到“大耳贼”刘备。把曹操留着才能制造混乱的局面,才能显示出刘备对皇帝的忠诚,才有了后来“衣带诏”的事儿,在此方面,刘备有着更深远的考虑,其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关羽、张飞等人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三人当中成为老大的原因所在。

曲径的运用在空间的表现则是以退为进,兜着圈子走路。诸葛亮在第三次北伐时,为消除司马懿的疑虑,故意每10天退30里,造成“真退兵”的假象。致使足智多谋的司马懿也上了当,中了埋伏,损失惨重。

【智慧金言】

很多人在遇到强敌之时,往往硬拼,哪怕是双方力量过于悬殊,也为了争口气,要面子,硬撑着,而不晓得也可以迂回一下。其实,细想一下何必和自己“较劲儿”?“迎着困难上”是缺乏灵活性的表现,绕开“困难”,走过去不就成了嘛。

以“忍”求尊的人生智慧

众所周知,刘备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中山靖王的后裔,祖上的光荣传到他这一代,气势早已经衰微,又身逢乱世,家道早已经落魄不堪。由于他的父亲早死,他的寡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哺养成人,所以他吃苦、受气都习以为常。在平常的日子里,依靠编织草席、草鞋,换取衣食糊口。这种贫穷的生活反而磨砺出了他善于待人接物、处世交友的本领。

刘备从小不大喜欢读书,专喜欢驭马骑射,又广交豪杰、广纳贤士;平时则经常沉默寡言,机心深藏,内心的喜怒从不表现在脸上;又在结交各路的英雄豪杰时平易近人,不少人都愿意听他指挥。所以受到大富商张世平和苏双的赏识,认为他是异人,两人给了他巨额资助,刘备得到了这笔钱,就在当时趁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的机会,进行招兵买马,聚众举兵,希望能够有一天用武力建功立业。

刘备开始跟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军,因立功得了个安喜尉的小官。随后,又先后当过下密县丞、高唐县令,一次被黄巾军打败,便投奔了当中郎将的老同学公孙瓒,经过公孙瓒推荐,当上别部司马,由于他对袁绍的军队作战有功,升为平原相。他在任职期间,治理政务时善待百姓,好声望有口皆碑。

但在群雄逐鹿的中原,他仍旧是个极不起眼的小人物。刘备也深深知道自己力量微薄,凡事小心谨慎。特别是几经挫折以后,他就更不敢妄自尊大了。

他占据徐州,一块难得的地盘却被吕布夺去了;等到吕布兵败身死,他却又受到曹操的挟制。曹操是乱世奸雄,狠毒更胜吕布十倍。虽然曹操让他当左将军,待之以礼,交之以情,而他却总捏着一把汗,觉得自己仿佛是笼中之鸟,处境非常凶险,他总盼望有一天能有个机会,离开曹操,自己振翅高飞。

有一次,曹操在许田围猎时,故意表露出有篡位的意图,以试探臣下们的心态。大臣们全都敢怒不敢言,只有关羽“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杀曹操”,倒是刘备向关羽“摇手送目”,拦住关羽,对曹操好言夸赞道:“丞相神射,世所罕及!”足见他内心深处深隐的心机。

刘备的内心是不甘人下的,他相信终有一日会建功立业的,但他知道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所以从来也不敢稍微露出一点心迹,深怕曹操觉察出来,而使自己大祸临头。

为了掩人耳目,刘备想出了一个让心机深藏不露的好办法。他在自己住所的后院开荒,种了一大块地的菜,天天在他的菜地里整地、撒种、耨草、浇水,一忙就是几天,仿佛天下大事都与他无关。刘备这一招确实十分厉害,不仅蒙过了智慧过人的曹操,就连胜似手足、日日相聚的关羽、张飞也被他的这些假象弄糊涂了,两个人着急地说:“现在天下未定,您怎么能这样碌碌无为,虚度光阴呢?”

刘备一听,拍拍关、张二人的肩膀,微笑说:“你们不要焦躁,这事为兄心里有数。”便再不多说。

有一天,刘备正在园子里浇菜,忽然看到大将许褚、张辽二人踏进门来,这二人是奉曹操之命专门前来请他的。

曹操摆了酒席邀刘备倾谈。正这时天气突变,忽然就刮起大风乌云密布,看样子大雨将至。曹操一边劝酒、劝菜,一边问刘备:“依你高见,说说现在天下,谁是真正英雄人物?”刘备揣摩曹操的心事,顺口说:“天下英雄,非相国莫属。”曹操接着又问:“除我以外,你再说谁可以称得上是英雄。”刘备装作仔细考虑的样子,过了半天才答:“是袁绍吧?”曹操说;“袁绍是冢中枯骨,哪配称英雄?”刘备又说:“那便是孙策了。”曹操还是摇了摇头,刘备接着说:“难道是刘表?”曹操一连地摇头。刘备于是把各路军阀全部数了个遍,曹操还是说不对。刘备看到曹操一个也不认可,就反问道:“依相国的高见,还有谁人堪称英雄呢?”曹操不慌不忙,把手中筷子朝刘备一指道:“现在能称为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刘使君和我曹操二人而己。”

刘备一听曹操这话,吓得仿佛灵魂出窍一般,他担心曹操识破了他浇园种菜所刻意经营的韬晦妙计,竟然不由自主地双手抖了起来,连手中的筷子都抖落在地上了。

正这时,天空中一道闪电割破浓云密布的天幕,接着“轰”的一声巨响,声如炸雷,让人胆战心惊。刘备发现自己失态了,急中生出一智,他一边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筷子,一边连声说:“好响的雷呀,真把我吓死了!”曹操竟然没有看出刘备的恐惧心理,反倒被刘备畏雷的举动给逗笑了,说:“为将之人,竟至畏雷,真太可笑了。”刘备一听,暗自庆幸,脸上却陪出一副难为情、傻呵呵的样子,跟着曹操讪笑起来。

刘备心中暗想:曹操把我视为天下英雄,而自古两雄不能并立,果真如此那我的日子怎么过呢?更何况自己现在正捏在他手中,处境十分危险,如一旦有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必须趁早想办法脱离这个危险的地方。

这时候,通报事情的侍者前来禀告说:“探得消息:袁术这时正带领人马往北进发,很快就要经过徐州了。”曹操知道袁术是去投奔其兄袁绍,这件事情关系重大,假如袁氏兄弟合兵一处,那么会威胁许都安宁,对他十分不利。当然,刘备也知当中的利害,立刻灵机一动,心生一计,对曹操说,他愿领兵截击袁术。曹操看到刘备闻雷失箸,把刘备也当成了凡夫俗子,至多不过略有虚名,看来将来难以成为自己的对手,因此便有些放松警惕,同意了刘备的请求,派出两员大将和一支兵马,前去支援刘备。刘备则因祸得福,不敢有片刻停留,急匆匆率兵离开许昌去了。

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多么聪明机智啊!

刘备的心机深埋不露,在人前不夸张、不显炫、不吹牛,而只是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办法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菜、他的论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最终逃脱了险境。

足见做人是不能太过张扬的,更不能目空一切,盛气凌人。

孔子年轻时,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经对他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自己的宝货,不让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这句话的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把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没有任何益处的。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是不向顾客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顾客,才能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如果随便把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那么山贼怎么会不惦记呢?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吹嘘、盛气凌人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一致反感,因此,最后自己吃大亏而不自知。因而,每个人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也就是让人们表面上看似没有,实际上却是充满的境界。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忍让并不等于是懦弱可欺,相反,它更需要的是自信和坚韧的一种品格。古人讲“忍”字,至少具有坚强和克制两层意思。我们都熟悉的,被誉为“亘古男儿”的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满腔怀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战书”的报国壮志,他也写下过“忍志常须作座铭”。他的这种忍耐,不正凝聚着爱国诗人顽强、坚韧的可贵品格吗?谁能说他们是懦弱可欺呢?忍让是智者的一种眼光和度量,这些能够做到克己忍让的人,是深刻而有力量的,是拥有雄才大略的一种表现。

再说刘备,他就是以忍求尊的出色运用者。他有汉室的血统,有关羽、张飞勇将的效力,而且破黄巾立功,仅得安喜县尉的小官职,他仍然遵命上任。张飞怒鞭督邮,刘备为了维系桃园结义的情义,不惜辞官而去。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显露锋芒,仍然坐在诸侯的末位。陶谦要把徐州让给他,他一再推脱之后才不得已接受了牌印,吕布来奔,他马上说:“陶使君新逝,无人管领徐州,因令备权摄州事。现在有幸将军来到这里,合当相让。”后来吕布偷袭了徐州,他又在小沛这个弹丸之地过寄人篱下的生活。曹操灭吕以后,刘备和曹操在许都供职,更是如履薄冰,曹操用青梅煮酒论英雄相试,刘备则以韬晦之计避让。等到脱离许都后,又先后投奔袁绍、刘表,刘备不管在哪里,都是一副宽厚待人的样子,甚至蔡瑁几次逼杀,刘备都是避让罢了,并没有反击。而就是这么一个处处忍让的人,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尊重,还有像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那样的杰出人才,都甘愿为他效命;曹操等政治对手也称他为英雄;当他弃新野躲避曹操进逼的时候,十万百姓都愿随他而行。刘备用忍来求得尊位,求得贤才归附,求尊严,在一个得人才而得天下的时代,通过处处忍让,常常忍让而争得人心,由得人心而得人才,终于成为鼎足三分的主导力量,建立西蜀霸业,东联孙权,北拒曹操,演成历史上一幕凭人力抗争天时、地利的既悲且壮的戏剧。刘备的霸业有成,也充分显示了以忍求尊的人生智慧和无穷力量。

【智慧金言】

一个“忍”字,看似简单,却作为中国人生智慧的一种体现,积蓄着自强不息的力量。明朝时期朱衮在《观微子》中说:“君子忍人所不能忍。”这句话充分阐释了忍的真谛,忍体现在每个人的人格、意志、修养、智慧等许多方面,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忍给别人留有余地,也同时给自己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忍无可忍还须忍

佛教讲人有“七情六欲”,所谓“七情”即“喜、怒、哀、乐、悲、惊、恐”。人人都有这些情绪,发泄情绪是正常的,但如果让情绪给你的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就不是一个成功者所为了。

日常生活中,矛盾无可避免,让我们心头起火的事也会层出不穷,既然火种像空气一样散布四周,一个易燃易爆的煤气罐肯定不能长久,怎样给它加一个安全阀呢?一个字——忍。

孔子说“百行之本,忍之为上”。怒气本身就是暴露在对方面前的弱点。诸葛亮的激将法屡试不爽就是一个证明。比如张飞夺巴郡,黄忠攻天荡山。但智如诸葛亮也有踢到铁板的时候。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仗,本想速战速决,奈何司马懿闭门不出,任凭诸葛亮如何叫战,司马懿是“我自岿然不动”。没办法了,诸葛亮决定用狠招:找来女人的衣服、头巾、发饰,整整齐齐、郑重其事的放在大盒里,并且修书一封,羞辱司马懿。司马懿能不气么?可司马懿也非常人,没有让自己的怒气影响了自己工作时的情绪,而是及时刹住,大笑了事。

司马懿的忍术可谓练到家了。“你羞辱我吧,谩骂我吧,有多少招都放马过来吧,我就不上钩,我忍了!你怎么着吧?”诸葛亮没辙了,司马懿胜利了。

《萧朝散家法》说“常持忍字免灾殃”,每个人都有情绪激动的时候,关键是如何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忍字头上一把刀,常把忍字这把刀悬在心头,处事才能逢凶化吉,于不动声色中克敌制胜。

想一想,如果你的对手想尽一切办法想激怒你,你却不动声色的微笑以对。忍,忍,忍,几个回合下来,被激怒的一定是他自己。面对你的笑脸,他只能被无力感击败,气得半死。如果你一激就起,不好意思,你该退场了!

周瑜怎么死的?

被诸葛亮气死的呗!先是眼看着孔明不费吹灰之力,坐享荆州、襄阳数郡,再是拘刘备不成反倒陪了夫人又折兵,然后是本欲假途伐虢却被识破,反受其害。

周瑜经不住诸葛亮的挑拨,心头之火是越烧越高。他也不想想自己有病在身,箭伤还没结疤,怎么经得住一次次的怒火攻心。好嘛,被气一次便“大叫一声,金疮进裂”。想你周瑜结的疤也不过是平常之物,怎么经得住一而再,再而三的“骨肉分离”。结果怎样?抢救无效,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