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中风景
3434100000004

第4章 他乡凝想(4)

来自内地的作家和学者基于对香港地位的特殊认识,需要的是理解。香港人处身于此种特殊环境和地位,普遍有一种“我是谁”的困惑。这种文化选择的困惑最集中表现在一个香港人作为既是英国公民而又是中国人必须同时掌握国语、英语和广东话上。

香港文学也有“我是谁”的苦恼。对于香港来说,背靠大陆面向台湾,这两处都有深厚的,但各有特点的文化形态。大陆的厚重广博和台湾的繁盛灵动犹如两个大的板块,在大陆和台湾之间,香港往往失去自己一一它必须获得其中任何一方的认同方具有价值。

香港文学为这种身不由己的依附而痛苦。但事实却是香港文学自身便是实体,它有自己的形象。一如香港的艺术、服饰乃至饮食作为文化有自己的形象一样。香港时装风靡全球,香港的酒吧演出以及商业性报刊文化都有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因此,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它比任何一个地区更有理由建构有异于人的文学系统和文学格局。特别行政区应当有特别文学,主要不是由于特别的地域和行政位置,而是由于文学自身一一它的独异性应当受到特别的鼓励和尊重。

香港是一个港口,面积不大,常住人口约六百余万,但流动人口却难以数计。这是一个来去匆匆的城市。许多人都是香港“客”,只是常住的那部分人是香港的“主”。文学家和学者大都匆匆去往,在香港留下珍品的作家有之,但本身成为永久居住者的则只是少数。

流通的城市带来了文学流通的不稳定性。长久的他国归宿,又造成“无根”的漂泊感。香港文学的这种特殊的苦痛,未始不能发展为特异的属性。香港文学和作家的流动性,使它的每一时都是一种不确定现象。从总体讲,由于它自身的呈流动状态,要是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展沟通带来的好处,在稳定的大陆和同样稳定的台湾两个文化板块之间,香港以它不稳定的加入,对于前二者,不啻是有力的弥补、这对于中国超稳定的文化情势,也是一个有力的冲破,而且香港作为一个吸盘,处身于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错的背景中,吸收诸种形态文学的优良,以供应海峡两岸的文学总体。无疑会造成一种积极的文化融汇的效果。

香港国际性的文化背景,造成它的文学形态的多元取向,以及广泛包容的特异性。对于中国大陆而言,长久的一体化的文化策略,构成文学调节机能明显的萎缩。在充分发展和建立开放文学体系的总构想中,特别需要的是多元发展竞争的新观念的补充。在这一点上,香港具有的优势是大陆和台湾所不可及的。

11.金马伦山麓

我惊喜,这山间小径竟为我而设!从这里至山腰不过数十米的一道陡坡,却设了十几道盘山曲径,为的是使攀援者不感吃力。这小径宽仅容人,窄处一人也需侧身。但你脚下的每一步都设计得恰到好处;水泥铺设不用说了,你若感到坡陡踩踏不适,脚下便悄然出现小凳为你方便。你行在此间,总觉得步步有人事先为你安排停妥。来香港近两个月了,每曰上下的除我不见有第二人。我之所以惊叹,在于一条人迹罕至的小径,竟有如此周到的体贴入微。况且,这山路沿线,却有不止一条这样让人感动的攀援小径。

从香港的地图上看,这里的位置应当是港岛中部的金马伦山。我们住的岭南学院风景秀丽,校舍倚山而筑,红墙青瓦点缀于满山青翠之间。从铭衍堂东行,数百步登山,过卫园,有小门半开,似在迎迓人的到来。由此往上走,便是开头提到的那条“为我专设”的小径。身行此间,全为树木和藤蔓所包围,不及百步而止,赫然出现一条沿山而建的健身径!

健身径车辆禁行,林木苍郁,遮天蔽日,寂然一僻静山野。然自林丛间隙外望,中环、湾仔、铜锣湾如林的巨厦耸峙于眼前,竟是如此奇伟的现代都市风光。置身城市繁华而拥有山林静坐的奇观,不身历其境者定难置信。

宝云道健身径全长四千米。沿线所及,设涵洞以泄急流,置支架以固危石,山路断处有桥梁通接,林荫深处设座椅以憩游人。山道之旁,处处设果皮箱,设热线求助电话,设各种健身器械。每日淸早,各种肤色各种年龄的人齐来晨运,或跑、或走、不跑不走的练拳运气。也可带狗出行。可说是华洋杂处各得其所各行其是,一派安谧和谐的气氛。

有趣的是,现代方式的健身运动与传统的宗教敬神活动在这里有奇妙的结合。宝云道沿途诸多神龛佛像,敬神的品类也颇庞杂,大抵是观音,财神,土地,也有“丘仲尼”。这里禁止抽烟,却不禁焚香烧纸。神像香火不断,鲜花时果常新,敬奉者多为年长女性。也有土洋结合边跑步边礼拜的。

这场面让人感到平和和宽容。社会的组合繁复驳杂,人际关系却相对单纯和谐。信仰和习性各不相类,但却彼此莼重而能共处。何人人必须自觉遵守约定的秩序,否则,全社会都会起而谴责。在宝云公园见到一则告示,从内容到文风都富有香港情趣:“这地区内,有狗只曾被毒害,现建议阁下替你的狗只戴上口罩及佩上狗绳。跑马地警署分区指挥官示。”我发现沿途不少狗,果然被主人戴上了口罩,佩上了狗绳。

这社会很精细,每一个细节都有人想到,也都有人管。而处于每一个细节中的人,人人都遵守社会共约。香港弹丸之地,人口密集拥挤世所闻名,但从地铁站到巴士站,从电车到的士站,不管队伍有多长,后来者总自觉地站到队伍的最后。在公共电话房前,只要有三个人等候,就会主动地排出一条队来。香港街头人流如注,摩肩接踵,人们总是笑脸相向不见恶语伤人,当然更少见拳脚交加之事。因而,置身于繁华的都市,反而觉得寂静而安详。

我初上宝云道健身径时所发出的“为我而设”的惊叹,也许是一个外来者的少见多怪。这城市的居民对社会为他的周到安排早已安之若素。宝云道只是这个巨大城市的一根纤维。它有那么多的通衢大道,有那么多的广场中心,时时处处无不让你感到,这一切原来是为我而设!那么,这金马伦山麓的区区四千米的山道又有什么可惊叹的呢?

12.“水果刀”的祝福

这世界不声不响地又有新的变化。这边是中银大厦,据说是港岛最高的建筑物。建筑家贝聿铭把它设计成中国古代刀币的造型。从世俗的眼光看,它像一把水果刀。刀币是金融实力的象征,而水果刀则是消费的象征。不论怎么说,水果刀要比刺刀好。感谢上帝,毕竟赐给这一方土地以和平和财富。人们至少从形象上唾弃了战争和暴力的阴影。

从这里把视线东移,即是湾仔。这里又有一座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中环广场是一座矗立云霄的方锥形湖蓝色庞然大物。它在香港白炽的灯光下肃穆而典雅。这是又一个炫耀财富的造型。这里有不可数计的价值连城的珠宝,全世界最华丽的夜礼服和最昂贵的领带都有人问津。

香港是富有的,又是丰富多彩的。走在香港人头攒动的街头,你很难看到两个人的服装是相同的。自由、潇洒、匆忙而无拘束,效率在这里体现一种温情,这是这里的常态。这里看不到慵懒和喧嚣;而这里的社会依然是中国人的社会。

是的,几乎每天都有车祸或火警的报道,银行的劫案以及荷枪实弹的守卫,看了也让人心惊。但这里的治理却是井然有序的。同样是中国人的社会,这里却没有中国人社会那样的“常态”。在内地,吐痰要罚款大约只有北京或另外一些大城市在实行,而实行的城市中也只有个别的地段(如北京的王府井或北京站)在实行。而在广大的领土内吐痰是绝对自由的,而且也从未认真地罚过。而在整个的香港,我找不到一个禁止随地吐痰的标语,谁要敢于在明洁如镜的地面或草坪吐上一口痰,得有非凡的勇敢才行。

局外人论及香港,总以为金钱社会物欲横流,拜金纵欲之外别无是处,实则不然。这里保存的传统文明礼仪,较之中国其它地方要多,传统的中国文明,加上西方的现代文明,中庸谦和,怀柔兼容,加上西方式的民主、法制、廉政等观念;造成了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文化奇观。

香港不仅有物质的富庶,更有精神的富庶。这个社会的秩序和宽容,赋予它以活力。信仰、言论、生活方式的自由与人的行为受到法的规范制约的结合,是这里社会庞杂纷繁而又有良好秩序的秘决。人的需要从多种渠道得到满足,其前提当然是普遍的富裕。其次,社会诱导使多余的能量和精力得到宣泄,赛马、六和彩、多种多样的娱乐,都是一种发散。香港影院片分三级,儿童不宜或成人专场均有区别。街头报摊,凡涉及三级暴露者,有明显包装。它处处表现一种规范的游戏精神,使社会得到平衡。

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的建筑群,以柔和的浅橙色光晕,映衬着维多利亚的湛蓝,而与中环一带如丛林、如群峰、如飞瀑、如奔雷的楼宇车流相对应。一边是碧海瑶台、一边是声光雷电。香港是一种综合,仿佛也是一种挑战,人类的精神需要向着物质丰裕的挑战,理想向着现实的挑战。

从尖沙嘴眺望香港岛,轮渡和直升机穿梭往返,海底隧道更是驰光追电,都市的嘈杂却奇迹般地消失了。这种超越都市喧哗之后的宁静,给人以良好的启示,并不是所有的华人聚居的地方都肮脏和喧嚣,中国人的社会也有不需要“吐痰罚款”的标语的。在香港的金碧辉煌和珠光宝气的背后,我注目于湖蓝的中银大厦那把水果刀带给中国人的祝福。

13.维多利亚海滨绿意

现在我站在九龙半岛的最南端,身边是古老的原九广铁路起点站的钟楼,以及近年新建的香港文化中心。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集中显示了香港要在商贸以外的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雄大意愿。

温柔的维多利亚港在我面前展开它的一片蔚蓝。它被香港最繁华地段的中环、金钟、湾仔和铜锣湾所拥抱。从上环逶迤向着北角,仿佛是半个月牙簇拥着一片软缎似的碧波。香港是飘满花香的港湾,这个南中国海中的宝石一般的岛屿,整个的就飘散着这种柔柔的、软软的、轻轻淡淡的亚热带风情。

这里的雨是轻轻地洒,风是轻轻地吹。暖雨熏风加上南海辐射过来的阳光的照晒,楼群仿佛就是一阵春雨过后冒出地表的竹笋,竞相向着业已相当拥挤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