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有理不在声高”。说话有棱有角、咄咄逼人并非有分量。有“心眼”的人说话往往善于“打太极”,懂得用“软语”去化解矛盾,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家茶具店里来了一位十分挑剔的女顾客,营业员接连给她拿了好几套茶具,她挑了半个钟头还没选好,营业员因顾客太多不得不照应别的顾客。这位女顾客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就沉下脸来,大声指责说:“你这是什么服务态度,没看见我先来的吗?快让我先买,我还有急事!”
这时,营业员安排好其他顾客后说:“请您原谅,我们店生意忙,对您服务不周到,让您久等了。”营业员的态度和话语真诚而谦让,那位女顾客很受感动,几分钟之内就买了一套走了。
火气遇上和气,从而引起对方的心理变化,自然就会降温熄火。这位营业员就是靠柔和的语言打动了过分挑剔的顾客,从而成交了一笔生意。
恳求就属于“软话”的一种。有很多时候,你要想说服人,说“软话”要比说“硬话”效果好得多。然而恳求并不是低三下四地哀求,而是一种“智斗”,是一种心理诡计。通过恳求的语言启发、开导、暗示对方使对方按你的意思行事。
一天上午,在某饭店,有一位美国人突然气势汹汹地闯进经理室:“你就是经理吗?我刚才在大门口滑倒摔伤了腰。地板这么滑,连个防滑措施都没有,太危险了。马上领我到医务室去。”
见此情形,女经理很客气地说:“这实在抱歉得很,腰部不要紧吧?马上就领您到医务室,请您稍坐一下。”
美国人坐在椅子上,继续抱怨不停。饭店经理见对方已经镇定下来,便温和地说:“请您换上这双鞋,我已和医务室联系好了,现在就领您去。”
早在美国人闯进来时,女经理已经看清他的腰部没有多大问题。所以当美国人离开经理室后,经理就把换下的鞋悄悄交给一位服务员说:“这双鞋后跟已经磨薄了,在我们从医务室回来以前把它送到楼下修鞋处换上橡胶后跟。”
检查结果果如所料,未发现任何异常,美国人也完全冷静下来,随后一同回到经理室。经理说:“没什么异常比什么都好,这就放心了。请喝杯茶吧!”
美国人也感到自己方才太冒失了:“地板太滑,太危险,我只是想让你们注意一下,别无他意。”
女经理说:“很冒昧,我们擅自修理了您的鞋。据鞋匠说,是后跟磨薄了才致打滑。”
这位美国人接过刚刚修好的鞋,看到正合适的橡胶鞋跟时,对高超的技巧大为惊讶,便高兴地说道:“经理,实在谢谢您的厚意,对您给予的关怀照顾我是不会忘记的。”于是,愉快地握手后,美国人再次向女经理道谢,方才走出经理室。经理送他出门时说:“请您将这件滑倒的事忘掉吧,欢迎您再来。”美国人频频道谢,消失在人群中。从此,只要这个美国人到某市,必定住进这家饭店并到经理室致意。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吃软不吃硬的心态。特别是性格刚烈、很有主见的人,你如果说“硬话”,比如以命令的口吻,对方不但不会理睬,说不定比你更硬;你如果来“软”的,对方反倒产生同情心,纵使自己为难,也会顺从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