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脸皮厚,吃不够;脸皮薄,吃不着。今天看来不无道理。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两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让我们脑中有了这样的观念:宁可饿死、冻死,也不能让人家戳脊梁骨。这种强烈的自尊自强意识着实可嘉,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仍然抱此观念不放,守着一张脸皮不放,那可就称得上是迂腐人。
古往今来,从东方到西方,有许多利用厚脸皮获得成功的事例。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练就了刺不进扎不透的厚脸皮,保护着他们免遭旁人所有可能的非难和自己良心的谴责。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放任不羁,因他很有文采,很多权贵都以结识他为荣。家有万金、奴仆千人的临邛富豪卓王孙,也想结识他,以附庸风雅,于是他设宴邀请县令王吉,并请司马相如作陪。
司马相如来到卓府,卓王孙一见其穿戴,心中就有瞧不起之意,心想自己是要脸面之人,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放荡无礼之辈。司马相如全然不顾这些,大吃大嚼,只顾与王吉谈笑,早把卓王孙冷落在一边。
忽然,司马相如听到内室传来琴声,琴声不俗。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
卓王孙原被冷落在一边,讪讪地觉得很是无趣,现在见琴声吸引了这位狂士,于是夸耀地说这是女儿卓文君在弹奏。
司马相如听得如痴如醉,请求让卓文君出来相见。卓王孙经不住王吉的撺掇,派人唤出卓文君。
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两眼都直了:他万没想到俗不可耐的卓王孙竟有如此美丽高雅的女儿。于是他要过琴来,弹了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
卓文君心领神会,她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当夜来到司马相如的住处,以身相许,两人决定回成都。
卓王孙知道女儿与司马相如私奔后,暴跳如雷:骂女儿不守礼教,骂司马相如衣冠禽兽,发誓不准他们踏进家门。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求一些资助。
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我不治死这个没出息的丫头算便宜她了,还想要我接济,一个子儿也不给!”
小两口听说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决,心都凉了半截,可是身无分文,日子可怎么过呢?
卓文君寻思良久,终于想出了一个“绝招”。
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剑及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个小酒店。
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穿着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
酒店刚开张,就吸引了许多人来——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卖的酒菜物美价廉,而是大家都很好奇,想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
卓文君一点儿也不感到难堪,内心倒很高兴,因为这正好达到了她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现现眼。
很快,临邛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有的对这一对夫妇表示同情,有的责备卓王孙刻薄。卓王孙毕竟是一位有身份、有脸面的人物,十分顾忌流行一时的风言风语,一连几天都没有出门。
有几个朋友劝卓王孙说:“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就随她去吧。再说司马相如将来一定会有出头的日子,你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与他们为难呢?”
卓王孙万般无奈,分给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百名仆人,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生活去了。
卓文君求卓王孙接济的方法,颇有几分无赖精神,然而,他们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还要那脸皮做什么呢?由此可见,要想办成事,脸皮厚一点也没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