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女人的小诡计
3417700000048

第48章 踩着男人的肩膀直上云霄

有时候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只要你善于综合利用便可以获得一切条件,周密计划就可能轻易达到目标。每个人都想成功,而且希望尽快成功。最好的办法,是用别人的银子,做自己的生意,也不一定是借银子,也可以是借声借势借人,做成自己的事。

在这方面,“从小妾到知名女画家”的潘玉良,给女性朋友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潘玉良,原名张玉良,出生在扬州一个贫民家里,1岁时丧父,8岁时丧母,被舅舅收养。在她14岁那年,为偿还赌债,丧尽天良的舅舅把她卖给芜湖的怡春院,玉良成了雏妓。

在她17岁那年,海关监督潘赞化来芜湖上任,当地乡绅富豪为了讨好他,特地选玉良唱曲助兴。在接风宴席上,玉良轻拨琵琶,慢启朱唇,唱了一曲《卜算子》。

潘赞化原是桐城才子,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那天听到玉良辛酸悲凉的唱腔,不由得对眼前这位青楼女子细细地打量起来,他试探着问玉良:“这是谁的词?”

玉良一声长叹:“一个和我同样命运的人。”

潘赞化又问:“我问的是她是谁?”

玉良像是回答又像是自语道:“南宋天台营妓严蕊。”

潘赞化暗暗地点了一下头,凝神看了她一眼:“嗯!你倒是懂点儿学问。”

听到夸奖的玉良有些腼腆,红了脸答道:“大人,我没念过书。”

潘赞化感到意外地“啊”了一声,一缕惋惜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可惜呀,可惜!”这不过是短短的一两分钟的对话,却被商会会长看在了眼里,盘算在心里。

当晚,玉良被老鸨和商会会长逼上了车,作为他们孝敬总督的礼物送进了潘家宅邸,要她好生侍候总督大人。

当她战战兢兢地来到潘赞化的房门外时,潘赞化出乎意料地派人把她送了回去。为了照顾她的颜面,他送了她一包银子给老鸨交差,并约她第二天去看风景。

第二天,她如约出游,在美丽如画的芜湖风景里,她沉浸于潘赞化对名胜古迹的耐心讲解中。敬仰和爱慕,使玉良不曾开启的少女情怀如花般绽放。

夜幕又一次降临了,玉良听到了潘赞化吩咐车夫:“送张姑娘回去。”

玉良“扑通”一声跪在了潘赞化面前,泪水盈盈,恳求道:“大人,求求您,留下我吧!”

她的这一举止使潘赞化有些吃惊,望着潘赞化不解的目光,玉良鼓足勇气说:“他们把我当鱼饵,想钓您潘大人上钩,一旦您喜欢上我,就找您讨价还价,给他们货物过关行方便,否则就以您狎妓不务正事,败坏您的名声!您若赶我回去,他们就说我无能,就会找流氓来害我,我知道大人是正派人,留下我对您不利,可我没办法啊!”

听到这一席话,潘赞化的面上现出严峻的神色,他没再说什么,转身走了出去。当夜,他将自己的卧室让玉良住,自己在书房支了一个床铺。

这一夜,玉良辗转反侧,很久没有睡着: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她早已没有了亲人,在她的心中,潘赞化就是她的亲人,不知在什么时候他已经变成了她的唯一。她有些兴奋,索性披衣而起,捻亮了灯,找了一张纸,在上面画起了她从小喜爱并熟悉的莲花。

后来,她再一次请求潘赞化把她留下,这次她的真情打动了潘赞化。1913年,在陈独秀的证婚下,玉良和潘赞化正式结成伉俪。新婚之夜,玉良改姓潘:一为显示自己对丈夫的感激之情,二为表示自己新生活的开始。

婚后不久,潘玉良随丈夫来到上海,崭新的生活开始了。

有一天,潘玉良经过邻居洪野先生窗口,发现洪先生在作画,从此她就常常偷偷逗留这窗前,屏声静气地观看,后来被洪先生发现了。

洪野当时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色彩学教授,在见到了潘玉良自己临摹的习作后,他大吃一惊:这哪像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的习作?洪野产生了爱才之心。从此,家务之余,潘玉良随洪教授学习绘画。潘玉良天资聪慧,进步神速。

1918年,在丈夫和老师的鼓励下,潘王良考取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潘玉良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她勤奋刻苦,成绩优异,经常受到教师和校长刘海粟的表扬和鼓励。

刘海粟校长慧眼识才,他力劝潘玉良出国学习绘画:“玉良女士,西画在国内的发展受到很多限制,毕业后还是争取到欧洲去吧!我来给你找个法文教授辅导你学习法文!”

在征得丈夫的同意和支持后,1920年潘玉良自上海起程,满怀憧憬地踏出了她求学欧洲的第一步。

到达法国后,她先在里昂中法大学补习了一个月法语,就以素描成绩优异考进了国立里昂美专。1923年,她又转插到巴黎国立美专,师从达昂西蒙教授。两年后,其绘画天赋得到罗马国立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康洛马蒂教授的赏识,直接升入该系三年级学习,成为该院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并且是高级学术权威琼斯教授的免费学生。1928年,潘玉良自油画专业毕业,正式考入了琼斯教授所授课的雕塑班。

在即将举行毕业仪式时,潘玉良与在欧洲游历的母校校长刘海粟不期而遇,她特地邀请老校长参观了她和同学们的画室。在老校长面前,琼斯教授把赞美之词毫不吝惜地给予了潘玉良。异国教授和同学的推崇,使老校长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当下,刘海粟校长给潘玉良写了聘书,聘任她任上海美专绘画研究室主任兼导师。

1929年冬季,潘玉良学成归国,结束了9年异国漂泊的艰辛日子,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西画系主任。两个月后,王济远先生为潘玉良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女西画家画展”。这次画展共展出了200多件作品,震动了中国画坛。

一次成功的画展,给刚刚回国的潘玉良带来了极大的自信,随后她再接再厉,1932年在上海举办了第二次个人画展。之后,为了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她走遍黄山、庐山、浮山、扬子江等地,以小学生的谦恭,广拜名师,从石涛、八大、沈石田,到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黄宾虹、林风眠,采百家之长。

两年后她展出了别开生面的新作,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她的第四次画展在明复图书馆开幕,展出了百件近作,其中《我的家庭》、《镀西湖之晨》、《白荡湖》等引起了画坛的轰动。参观者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把明复图书馆搞得热闹空前。

潘玉良能成就自己的事业,首先要归功于她自己的绘画天赋,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她有心机,懂得借助他人的智慧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完成从妓女到小妾再到名画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