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大学》学生活
3398500000031

第31章 治国平天下(10)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你要联络感情,处处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比如对方与你有同性质的某种特长,对方与你比赛,你必须让他一步,即使对方技术敌不过你,你也得让对方获得胜利。但是一味退让,便表现不出你的真实本领,也许会使对方误认你的技术不太高明,反而引起无足重轻的心理。所以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应该施展你的正常水平,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知道你是个能手;再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于对方。对方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对你也有敬佩之心。不过安排破绽,必须十分自然,千万不要让对方明白这是你故意使他胜利,否则便觉得你是虚伪,致使他觉得没有多大兴味,这就是你的失败。所以最难的问题,起初你还能以理智自持,比赛到后来,感情一时冲动,好胜心勃发,不肯再作让步,也是常有的事;或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无论在精神上,在语气上,在举止上,不免流露出故意让步的意思,那就白费心机了。

从前某显宦在公余之暇,喜欢下棋,自诩为国手。某甲在他门下做一名清客,有一天与某显宦对弈,一出手便咄咄逼人,某显宦知是劲敌。比赛到后来,竟逼得这个显宦心神失常,冷汗直下,某甲见对方焦急的神情,格外高兴,故意留一个破绽,给他发现了,立即进攻,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谁知某甲突然出其杀手锏,一子下盘,很得意地说道:“你还想不死么?”某显宦遭此打击,心中大不高兴,立起身来就走。据说某显宦向来着意于修养,胸襟比普通人宽大,但也受不了这种刺激,因而对于某甲,始终介介,不能忘怀。而在某甲呢,还是莫名其妙,他始终不懂为什么某显宦不再与他下棋。某显宦力能使某甲富且贵,为了这一点不快,老是不肯提拔某甲,某甲只好郁郁不得志,以食客终其生。也许他要自认命薄,谁知是忽略了对方的自尊心,抑制不住自己的好胜心,小过失铸成了终身的大错。这个故事,旨在教训年轻的人,在无关得失的比赛竞技中,总要让对方一步,这当然不是为了买对方的欢心,作升官发财的阶梯,而在获得多方面的好感,对于你的一切多少总有点好处。

学识越丰富的人,越能感到自身的不足

了缘和尚住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但他天资颖慧,生性好奇。除了颂经,他还喂养了许多鸟雀,饶有兴味地聆听其呜叫,聊以自娱。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和声调,都好听极了。

一天傍晚,他在室内听到附近传来一种声音,十分悠扬,便推测是一只小鸟,于是就出去看个究竟。路上,遇见一位牧童,正在吹着一根竹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着,忽而捂住某些孑乙眼,忽而放开,使竹管发出了那种响声,宛然悦耳的鸟叫,不过发音方式迥然不同。他惊诧不已,并在好奇心驱使下,用一头牛犊,换取牧童的那支笛子。

了缘和尚意识到: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知道,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

了缘和尚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转转,希望经历一些其他奇事。

第二天,当他经过一幢茅舍时,听见里面响着一种乐音,为了弄清是支笛子还是只乌鸦,他推门而人。只见一个少年,正用拿在右手的一根弓,拉着绷在左手持着的一只木匣子上的几条筋,同时指头在筋上移动着,根本不必吹气,那件乐器就发出了各种悦耳的声音。他太惊愕了!

了缘和尚偶然见识了这两种意想不到的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新方法后,就开始相信自然界还会存在其他方法。然而又令他感到十分奇妙的是,当他走进一座圣殿时,为了看看刚才是谁在奏乐,便往门后看去,发觉音响是在开门的时候由门枢和铰链发出的。

另外一次,了缘和尚兴致勃勃地走进一家茶馆,以为能看到某人在用弓轻轻触动小提琴的弦,但看见的却是有个人正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着一只杯子的杯口,使其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像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他觉得自己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都不足以使他理解或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却能用振翅而不是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

随后,当了缘和尚以为除了上述发声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见识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口琴、喇叭、笛子、弦乐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

智慧金言

古人云:“学识越多越无傲态,情操越高越无妒意。”学识越丰富的人,立足点越高。眼界越开阔。因而就越能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就越谦虚。

历代论引

朱子说:“深明以利为利之害,而重言以结之,其丁宁之意切矣。”

解读

以义为利,以德治国

作为执掌国家政权的执政者。应当以德治国,施仁德之政,以仁德教化民心,最大限度地造福百姓。因为,人心如果失去了道德的制约,就会见利忘义,失去良知,社会风尚就会趋向奢靡败坏,于是贪污腐败、坑蒙拐骗、偷盗抢劫,乃至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各种社会犯罪都将泛滥。因此,治理国家者,不能丢弃道德这个治国之本:平民百姓,更不能丢弃道德修养这个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义与利是辩证的统一,以利养民与以义教民,不可偏废:以德化民与为人民谋福利,不可武断地割裂;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是和谐发展的核心。道德养性,财利养命。只讲道德精神,忽视经济发展,生活贫穷,那么这个“道德”就是空话,是空头政治,是不会长久的。但是,如果只注重金钱物质的占有,否定道德的建设,那么,人们就会丧失灵魂,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发展方向。

国家是全体公民共同的国家,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不是属于某一姓、某一家私有。古人说:“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惟有德者居之。”孙中山也说:“天下为公。”因此选贤与能,以德治国,才是真正的“治国”之大道。

活学活用

一个老乡三个帮

罗某是个早年离开家乡出外闯荡的游子,现在异乡成家立业,家庭生活美满,但美中不足的是,罗某一直为没回家乡而感到遗憾,哪怕在这里能碰上几个老乡也好,思乡之情可见一斑。

恰在这时,同在这个城市的另几位老乡,他们深感有必要成立一个老乡会,定期聚会,增加感情,有什么事大家以后可多加照应。

罗某一接到邀请,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其中积极筹划,联络老乡,把这个同乡会当成了自己的“家”,成为“家”中领导之一。

经过两年的时间,同乡会终于发展到了具有近500人的机构,罗某也等于多认识了近500人,这些老乡,各行各业,贫穷富贵,兼容并包。用罗某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办什么事非常方便,只需一个电话,或打声招呼,我的老乡都会为我帮忙,而我也随时帮老乡的忙……”

正是因为罗某充分认识到了同乡会的重要性,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结交各式各样的老乡,才会有了这么大的一个关系网,这于己、于他人又何止是些许的方便呢?

组成同乡会是好,但在同乡会内部,大家定要团结,中国的团体发展了几千年,有许多“窝里斗”的教训值得今天的同乡会加以借鉴。

东晋十六国时期,整个中华大地呈现出一种分裂的状态。这时,十六国中的前秦在其皇帝苻坚的治理下,日益强大,俨然与东晋形成了一种南北对峙的趋势。

这时,东晋见到这种情况,就希望能想出一个办法,轻而易举地灭掉前秦,只要前秦一灭,北方又将陷于混战状态,这对东晋统一全国是非常有利的。

东晋宰相谢安日思夜想,终于想出来了一条计策来,他派他的弟弟谢石秘密前往前秦,目的是把前秦中的东晋人秘密召集起来,成立一个类似于现代同乡会的组织,然后专门从事刺探情报、破坏设施等职能,扰乱前秦国内生产、生活秩序。

谢石接受这个使命后,就携带大量的钱财前往前秦。刚一开始,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不但吸纳了在前秦的东晋人1000来人,还有了一个包括各行各业的关系网,他们作为东晋的“子民”,都希望能尽自己一份心力,帮助东晋打败前秦,进而统一中国。

眼看大战的日期一天天迫近,东晋与前秦都在做最后的准备,可就在这里,东晋内部出现了分化,主降派希望能将谢石召回来,因为他们不想与前秦发生对抗,只求能偏隅一方,过他们那种穷奢极欲的日子。

这时,东晋皇帝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就下令派另一位谋士前往前秦,与谢石共同管理这个秘密组织。俗话说:“棋差一着,满盘皆输。”这个谋臣到前秦后,非常傲慢,丝毫不把谢石放在眼里,处处与他争权夺利,且根本不把将来的目的与使命放在心上。谢石辛辛苦苦几年,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哪肯轻易罢手。因此,这个组织内部出现了分化,且愈演愈烈,最后,两派人接连发生火并事件,不但消耗了自身的人力、物力,最失误的是引起了前秦的注意,他们开始大批拘捕东晋人,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的前提下,这个秘密组织的人员急剧减少,不要说起什么作用了,就连老乡间的联络也不能正常进行了。

谢安在知道了这种情况,果断下令将前秦的东晋人统统召回,既然计策失败,人员留在那里已无多大益处,与其成了前秦的刀下鬼,还不如成为大战的一卒。

这个失误可真够惨的,不但丢失了这个极为秘密的组织,还影响了整个战局。最后,在双方的淝水之战中,东晋虽然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却不能够一举全歼前秦军队,进而统一北方。如果说,当时前秦国内的那个“老乡会”能不分化的话,也许结果还不仅仅如此?可见,同乡会里的“窝里斗”影响了整个战局,甚至也因此影响了整个历史,中国的混战分裂局面继续下去。

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窝里斗”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今天的同乡会一定要吸取古训,以免重蹈覆辙。

不怕人家笑,来自对生命更大的信心

茶陵郁山主禅师有一天骑驴子过桥,驴子的脚陷入桥的裂缝,禅师摔下驴背,忽然契悟,吟了一首诗偈:

我有神珠一颗,

久被尘劳羁锁。

今朝尘尽光生,

照见山河万朵。

他的弟子白云守端很喜爱这首诗,牢牢地背下,有一天去参访杨岐方会禅师。

杨岐问他说:“你的师父过桥时跌下驴背突然开悟,我听说他作了一首诗很奇妙,你记得吗?”

白云就不假思索,开心地背诵出来:“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

等他诵完了,杨岐大笑一阵,就起身走了。

白云愕然,想不出为什么杨岐会大笑,是不是自己的诗背错了?他的笑又有什么涵意?竟然想到通夕不寐地失眠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去问杨岐,为什么昨天会大笑,是什么意思。

杨岐问:“你见到昨天那为了驱邪演出的小丑吗?”

“我见到了。”

扬岐说:“你连他们的一点点都比不上呀。”

白云听了吓一跳说:“师父是什么意思?”

扬岐说:“他们喜欢人家笑,你却怕人家笑。”

白云听了,当场就开悟了。

智慧金言

舞台上的小丑由于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信心。并不怕别人嘲笑、讪笑、大笑。我们这些自命高明的人,为什么就禁不起别人的一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