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水浒传》学生活
3398200000054

第54章 交际:八面玲珑,左右逢源(5)

其三,假象容易蒙蔽人的眼睛。20世纪80年代初,西服进入了中国市场。许多地方,尤其是大、中城市,穿西服成为一种时髦、一种风度。一些经营者观察到举目可见的着西服者,认为西服的需求量还大得很呢,应当立即上马搞西服。于是,西服生产线不仅在大、中城市落户,一些偏远山区小市也引进了许多条。结果大量积压的西服,带来了到处可闻的贱卖声,满街可睹的减价招牌,使不少服装厂关门倒闭。事实上,这些观察者是被假象所迷惑。西服刚时兴之时,一些单位为了规范形象,花钱为职工做西服,在这样一个非正常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市场需求量大的假象。风气一过,假象自破。所以,为了避免被假象所迷惑,观察一定要和思维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质。

江湖骗术往往利用假象骗人钱财。原本是一张雪白的纸,只见“大师”用力一拍,纸上竟然出现了一个血手印,于是“大师”告诉你家里的狐狸精、妖魔鬼怪已经被他降伏了。“大师”接下去把出现血手印的纸往水盆里一放,血手印又慢慢消失了,“大师”的解释是,鬼怪最终被驱走了。

这些神乎其神的现象其实只不过是小把戏,都是一些化学试剂、化学药品、化学反应起的作用。例如,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会褪色,所以白纸血印就时显时消。

眼观不一定为实,对于眼观的现象必须分析。

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得我们去认真质疑和分析,惟有如此,才能产生新的智慧。

对所观之物进行比较是分析。人生中有“扬长避短”之说,军事上有“知己知彼”之说。常言说得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应比较所观之物之间的差异性与同一性。

对所观之物进行质疑是分析。总得找出个“为什么”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世上许多现象都能找出可疑之处,许多骗局有很多破绽和不合逻辑的错误。见疑思疑,思辨明晰,可以少上当受骗;见疑不疑,思辨无能,常引发出令人终生遗憾的错误。

对所观之物进行鉴别是分析。世界上的人和事是复杂的。现象掩盖本质、打着科学的外衣行骗、鱼目混珠、障眼法蒙人,以上种种,极为普遍。因此需要鉴别真与伪、科学与迷信、真实与假象、美与丑、善良与伪善。

对所观之物进行判断是分析。判断的“判”乃批判、否定,若要学会“判”,当然要训练分析能力,分析出差异,才好判谁是谁非。

【智慧金言】

察言观色也是分析。分析是路,它能从支离破碎的观察材料中,从不起眼的蛛丝马迹中,从细微的言行变化中,用一个一个的推理,一步一步走,由现象至本质,由零散到完整,由未知到已知,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他人不是我

阮氏三雄中,人们唯独对阮小七的印象深刻,因为阮小七的个性鲜明。在水泊梁山众好汉中,阮小七活得最潇洒,他个性独立,行为果断,头脑中没有什么清规戒律,自由自在地活在世上。描写阮小七独立性格的情节主要以下几个。

一是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陈太尉到梁山招安,阮小七把朝廷官员作弄了一顿,接陈太尉一行上船后故意将船弄得漏水,然后借机将太尉一行转到其他船上,却留下了御酒。阮小七叫人取出一瓶御酒,闻得喷鼻馨香,也无碗瓢,和瓶便呷,一饮而尽。吃了一瓶道:“有些滋味,一瓶哪里济事,再取一瓶来!”又一饮而尽。一连四瓶,吃得舒服,阮小七将剩下的六瓶御酒,都分给水手众人吃了,却装上十瓶村醪水白酒,还把原封头缚了,飞也似摇着船来,赶到金沙滩。这一段写出阮小七不怕天、不怕地的豪爽个性,根本就不把皇帝老子放在眼里。

二是第九十九回,宋江攻入方腊宫殿后,阮小七搜出方腊的平天冠、衮龙袍、碧玉带、白玉圭、无忧履。阮小七看见上面都是珍珠异宝、龙风锦文,心想这是方腊穿的,我穿一穿也不要紧。便把方腊的龙袍穿上,跳上马,手执鞭,跑出宫前,东走西走,在那里嬉笑。童贯带来的两员大将见状骂道:“你这厮莫非要学方腊,做这等样子!”阮小七大怒,指着这两个大将骂道:“你这两个,直得甚鸟!若不是俺哥哥宋公明,你这两个驴马头,早被方腊砍下了。今日我等弟兄成了功劳,你们倒来欺负我们。”后来,阮小七做了都统制,未及数月,被奸臣报复,削职为民。阮小七丢了官,心中反而高兴。这一段情节把阮小七无拘无束的性格描写得更加突出。

梁山泊一百零八将,读者不可能把这一百零八人全部记牢,但是有一些人的形象,如鲁智深、武松、李逵、杨志、秦明、阮小七等,因其个性鲜明,倒让人过目不忘。

阮小七之所以最为潇洒、快活,不仅仅由于他个性鲜明,更因为他懂得“他人不是我”的道理。如果阮小七常常拿着“他人”的眼光、他人的评价、他人的好恶,去规范自己的人生,忘记自我,还会有自己的快乐吗?

我,是个最尊贵的字眼,世上的人千千万,可哪个也不是我,哪个也替代不了我。既然我是个世间独一无二的我,就应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操守,好好地过自己的日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自己。所以,你既然已来到世上,就应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认识自己的个性,有利于追寻个性与事业的最佳结合点;有利于完善自己的优点,抑制缺点,塑造完美的人格。人生的乐趣就是自我个性潜能的实现,实现了则没白来世上一回,实现不了或差距太大,则是人生大遗憾。你无须总是效仿他人,也没有必要羡慕别人是什么,做了些什么,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社会定位,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盲从是导致人生失去自我的危机因素之一,人若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一切。

狮子是强者,它威风凛凛地咆哮到今天;绵羊是弱者,它历经千百年风风雨雨,也一直活到今天。大树生存着,大树底下的小草也生存着。你不必一定是英雄、能人,不必一定要和别人一个样。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以适当的方式做适当的事,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并且付诸行动、锲而不舍,这就够了。

许多伟人、名人、科学家、发明家都有卓尔不群的个性,他们不落俗套,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众,独立思考,特立独行,敢于向旧的传统挑战。而那些没棱没角、因循守旧的却总是步人后尘,一味模仿、重复前人的工作。盲从常常使人无所作为,一事无成。

个性有激发创造力的潜质。乐圣贝多芬是一位个性英雄,他那不落俗套的个性,与他不落俗套的作品不无关系。

撒切尔夫人说:“每个人都完全不一样,重要的是你必须开发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

罗曼·罗兰说:“每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们当中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完整的世界,在每一个人身上这个世界都是自己的,特殊的。”

蒙田说:“人类伟大而光荣的杰作就是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生活。”

苏格拉底说:“知道自己的人,会知道什么事情是适合他们的,并会辨别他们所能做的事情与他们所不能做的事情。”

我们的社会应当大力提倡自荐、自举、展示个性之风。有一种片面的观点,厌恶自荐者,认为展示自我是“出风头”、“不自量力”、“骄傲自大”、“要官做”,这种观点堵塞了人的成才之路。

要活得潇洒,活得快乐,就应当想到“他人不是我”,不随波逐流,固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自己独立的人格。

我们倡导积极个性的发挥,目的在于解放创造力、冲击世俗、锐意进取、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独特的个性绝不表现为穿奇装异服、染头发、变发型,也不表现为哗众取宠、与集体对立、与纪律和制度对着干。积极个性的发挥与遵循理性并无冲突。

个人事业的成功,既需要积极个性的充分发挥,也需要团队的合作精神。凡事皆有度,个性的表现也必须有度。没有节制的个性表现,必定会伤害他人或群体,降低群体的凝聚力。而失去了群体的任何个性,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没有社会、没有集体,也就没有“我”。一个人,首先是社会的人,其次才是“我”这个人。

【智慧金言】

一个人不可以不保持个性,也不可以无度追求个性自由,这是人生的辩证法。

研究人须研究人的心理

鲁智深粗中有细,极擅长运用心理战术宣扬自己、威慑对手。

鲁智深在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在菜园附近有二三十个破落户泼皮,过去经常在园内偷菜,见菜园来了个新和尚看园,于是想给鲁智深一个下马威。这伙泼皮一日见鲁智深正站在粪窖边,两个领头的泼皮借口参拜师父,靠近鲁智深,猛地一个抱住左脚、一个抱住右脚,想把花和尚掀进粪窖内。鲁智深“腾”“腾”两脚把两个泼皮踢进粪窖,众泼皮见状谁也不敢动弹了。

鲁智深对众泼皮说:“洒家是关西延安府老钟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只为杀的人多,因此情愿出家,休说你这三二十人,便是千军万马队中,俺敢直杀的入去出来。”众泼皮喏喏连声,拜谢了去。鲁智深以此言挑动众泼皮的惧怕心理,借以宣扬自己之威,使泼皮们不敢再捣乱。

次日,众泼皮买了酒肉到菜园,与鲁智深共饮。正吃得高兴之时,只听得墙角边缘杨树上去鸹巢里老鸹哇哇地叫,很扫众人之酒兴。众人都说拿梯子上去拆了那巢,鲁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用右手向下,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拨得起?”智深说:“这算什么,明天都看我使兵器演武。”鲁智深连拔树带表白,再一次借众泼皮的求实心理显示了威慑力。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时也运用了心理技巧,威慑敌人。林冲被太尉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高俅让差人在路上害死林冲,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又一直送他到沧州。离沧州不远时,鲁智深和林冲分别,临行时对两解差董超、薛霸说:“你两个人的头,硬似这松树吗?”二人回答:“小人头是父母皮肉,包着些骨头。”智深抡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就打了两寸深痕,齐齐折断,喝一声道:“你两个若有歹心,叫你头也与这树一样。”两个差人吓得吐出舌头来,半晌缩不进去。林冲又趁热打铁道:“这个算什么,相国寺一株垂杨柳,连根也拔将起来。”鲁智深砍松树,又是利用差人的恐惧心理和求实心理进行威慑,同时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利用人的心理,展开心理攻势,能收到比强攻更显著的效果。“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楚汉相争,张良巧用“四面楚歌”的攻心术,驱散了项羽的“八千子弟兵”。乌江畔上,张良巧施“蚂蚁识字”,使项羽在心理上全线崩溃,叹曰“天要亡我”。

三国时期,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完全是心理战术的胜利。诸葛亮与孟获二者的实力不在同一档次,诸葛亮若力服孟获当非难事。可是心若不服,就会如马谡所言:“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类的一切活动,无一不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各行各业都应当研究人,既要研究人的行为,又要研究人的心理。他为什么有厌恶学习的行为、有不合群的行为、有自暴自弃的行为,为什么对某种商品不感兴趣,为什么对某种改革措施不支持等。凡此种种都需要刨根问底、追本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