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水浒传》学生活
3398200000034

第34章 用人:量才适用,驾驭有方(5)

《宋名臣言行录》说:“水清则无鱼,人察则无朋”。做人如果过于苛刻,就像水过于清澈而藏不了鱼一样,容易失去人缘。这句话特别适合于各级领导人。

宋太宗时,有人私运官货到其他地方卖。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太宗说:“对此,不可以过于认真,只须将有些做得过分,影响极坏的首恶分子惩办,如有些官船偶有挟私行为,只要他没有妨碍正常公务,就不必过分追究了。”

“水若过清则鱼不留,人若过严则人心背。不若宽容之,使之知禁,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某机关上任的新官把三把火烧成燎原之势,大刀阔斧,撤换班底,推行改革。但因年轻气盛,不肯听人意见,遭到抵制,整个蓝图成了他的独角戏。别人非但没有发挥的余地,反而被他视为障碍。最终越唱越难,只好挂印走人。由此可见,做领导者有时也应注意管理的策略。

三、宁为蛇头,不为虎尾

大凡要做领导就必须有独立的自主权和充分施展的余地,同样是做领导,在大机关做副职和在基层做正职,职位不同自主权不同,对人的锻炼程度也不同,因此,与其做徒有虚名的领导,不如做一个有决策能力的领头人。

战国策说:苏秦说韩王日“臣闻鄙谚日‘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业,何以异于牛后乎?”韩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剑,仰天大怒曰:“寡人虽死,必不能事秦”。三国志载:孔明说孙权,叫他按兵束甲,北面降曹,孙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由此可见,古今有作为的领导人都愿意选择能够施展自己才能的岗位。

四、杀鸡儆猴,警告下属

1.告诉下属,已在上级面前替他挡过不少过失,使他心存感激而接受工作要求。

2.将组织内的工作权责划分清楚,并且充分授权,使大家觉得公平而愿意做事。

3.故意放出风声说:若是这次工作绩效不佳,公司可能有人会被开除,使下属因害怕而服从。

4.先讲一番道理给下属听(如年轻人眼光要放远一点,应好好做事),然后再派工作给他。

5.不断地检查他的工作进度,使他在压力下,只好全力以赴。

五、胡萝卜加大棒

1.威胁利诱:包括给予下属威胁、利益,甚至歪曲理由,以得到他们的合作。

2.理性说服:包括陈述事实、原因,给予下属工作所需的资源,指派下属擅长的工作。

3.培养竞争:包括主管在公司内举办工作竞赛,公布销售冠军,或以报表标示每个员工的个业绩等。

4.制造压力:包括设定工作完成日期,不断检查他们的工作进度,以及援用公司制度压迫下属接受要求。

5.援用上级权威:包括主管告诉下属,他的上级很欣赏或不满意他等方法。

6.攀拉交情:包括主管以昵称拉近彼此距离,或经常和下属一起聊天、吃饭等。

7.建立道义感:包括给予下属恩惠,如替他们争取福利,以得到他们的感激心理等。

汉景帝8.得寸进尺:包括将工作瓜分,再慢慢丢给下属等方法。

9.透过第三者:包括主管透过下属的朋友、亲人,或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影响他。

10.友善赞美:包括主管告诉下属只有他才具备任务所需的能力与经验,或委派下属担任重要工作,以引发他们的荣誉心。

11.激将法:包括主管告诉下属,以他的能力怎会办不来某件工作;或上级对本部门不满意,以激发大家同仇敌忾的心理。

12.哀兵求助:包括主管在下属面前摆低姿态,以博取他们的同情心。

这里再讲两个古代领导者笼络人心的故事。汉文帝时,袁盎曾经做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他有一个从史与他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后,并没有将此事泄露出去。有人却以此吓唬从史。那个从史就畏罪逃跑了。袁盎知道消息后亲自带人将他追回来,将侍妾赐给了他,对他仍像过去那样倚重。

汉景帝时,袁盎入朝担任太常,奉命出使吴国。吴王当时正在谋划反叛朝廷,想将袁盎杀掉。他派五百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对此事却毫无察觉。恰好那个从史在围守袁盎的军队中担任校尉司马,就买来二百石好酒,请五百个兵卒开怀畅饮。围兵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瘫倒在地。当晚,从史悄悄溜进了袁盎的卧室,将他唤醒,对他说:“你赶快逃走吧,天一亮吴王就会将你斩首。”袁盎问起:“你为什么要救我呢?”校尉司马对他说:“我就是以前那个偷了你的侍妾的从史呀!”袁盎大惊,赶快逃离吴国,脱了险。

战国时,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日暮时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灯烛灭了。这时有一个人因垂涎于庄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于自控,便乘黑暗混乱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一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趁势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并告诉庄王说:“刚才烛灭,有人牵拉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头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拿火来看看这个断缨的人。”

庄王说:“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要显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人呢?”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欢。”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一直饮到尽欢而散。

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个臣子常常冲在前边,最后打退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系缨的人。”

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袁盎和楚王的宽宏大度,远见卓识,也可以洞悉他们驾驭部下的高超艺术。

无独有偶。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为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相拒于官渡,袁绍拥众十万,兵精粮足,而曹操兵力只及袁绍的十分之一,又缺粮,明显处于劣势。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这一次必败无疑了。曹操的部将以及留守在后方根据地许都的好多大臣,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便归顺袁绍。

相拒半年多以后,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奇计,袭击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袁绍。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并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兵精粮足,我自己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其他的人!”

这么一来,那些动过二心的人便全部都放了心,对稳定大局起了很好的作用。

这一手的确十分高明,它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收拢回来。不过,没有一点气度的人是不会这么干的。

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叫斐行俭,他在唐高宗时任吏部尚书。在他家的马棚里面,有一匹皇帝赐的好马和很珍贵的鞍子。有一次,手下人私自骑马出去,马摔了一跤,把马鞍摔坏了。手下人很害怕,心想:这是皇帝赐给尚书的东西,我把它摔坏了,尚书或许会杀我的头吧。于是他就逃跑了。斐行俭听说了这件事,就把手下人招了回来,并没有责怪他。

斐行俭又曾经带兵平都支李遮匐,得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宝物,于是就在家里大宴宾客,把珍宝拿出来给客人看。其中有一个玛瑙盘,直径有两尺大,上面刻着美丽的花纹,光彩灿烂,非常珍贵。手下有一名军士跑过来,不小心摔了一跤,把盘子给打碎了。那名军士惊惶得不得了,连忙磕头请罪,把额头都撞破了。斐行俭却笑着说:“你不是故意的。”然后就把那位兵士放走了,脸上并没有可惜的表情。

通过斐行俭的这两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位善待下属的官员。作为上级,他拥有更大的权力,因此,他可以奖罚下级。但是,上级与下级,他们应该是一个共生的整体。上级如果是一座英雄的雕像,那么下属们就是支持雕像的底座。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底座,上级的地位就会岌岌可危。因此,上级与下级应该有一种和谐的关系。下属应该尊重上级,但更重要的是:上级要善待下属。一个英明的领导,他不是板着面孔去命令人,依靠权力让人屈从,而是以宽容的心去与下属相处。必要的时候,上级甚至应该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下下属们的生活,与他们同甘共苦,这样,上下级才能互相理解,他们结成的整体才有战斗力,而如果上级把自己孤立起来,做个孤家寡人,那么他就离失败不远了。下面的田单攻狄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田单将要攻打狄国,他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攻打狄国,是攻不下来的。”

田单说:“从前,我只依靠五里大的内城和七里大的外城,再加上一些残兵败将,就击败了具有一万辆兵车的燕国,收复了齐国的失地。现在你竟然说我攻不下狄国,这是什么话!”说完就跳上车,不辞而别了。

接着,田单就带兵攻打狄国,可是攻了三个月还是攻不下来。齐国的孩子唱儿歌道:“大大的帽沿像簸箕,长长的宝剑支下颏,攻不下狄国,枯国堆成山。”田单听了这才害怕起来,他又去问鲁仲连道:“你说我不能攻克狄国,请你给我讲讲攻不下的道理。”

鲁仲连说:“当初,将军被围困在即墨时,坐下就编织草鞋,起来就拿铁锹干活,做士兵的带头人。当时你说:‘我们无路可走了!宗庙被焚毁了,败亡的日子已经很久了,我们要回到哪儿去呢?’那时,你有拼死的决心,士兵没有偷生的想法。士兵听了你的这些话,无不挥泪振臂要求决一死战。这是你能打败燕国的缘故。如今将军东有夜邑的俸禄,西有菑上娱乐的场所,黄金装饰的宝剑横跨腰间,驾车驰骋在淄水、渑池之间。这时只有生活的乐趣,并没有赴死的心情,这是不能取胜的原因。”

田单这时才恍然大悟,说:“我是有雄心的,请先生相信我的话。”

第二天,他就振作精神来巡查城防,站在弓箭和石子都能射到的地方,并且操起鼓槌用力地击鼓,结果,终于攻破了狄国。

【智慧金言】

有比较才有鉴别。当田单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的时候,他的军队战无不胜。然而,当田单端起架子,脱离兵士的时候,他却连遭败仗。如今的那些大腹便便、官样十足的“官”们,看到田单的故事应该幡然醒悟了!

助人于困窘之时

宋江和两个公人立住了脚,看他使了一回枪棒。那教头放下了手中枪棒,又使了一回拳。宋江喝彩道:“好枪棒拳脚!”那人却拿起一个盘子来,口里开呵道:“小人远方来的人,投贵地特来就事。虽无惊人的本事,全靠恩官作成,远处夸称,近方卖弄。如要筋重膏,当下取赎;如不用膏药,可烦赐些银两铜钱,赍发咱家,休教空过了盘子。”那教头盘子掠了一遭,没一个出钱与他。那汉又道:“看官高抬贵手”。又掠了一遭,众人都白着眼看,又没一个出钱赏他。宋江见他惶恐,掠了两遭没人出钱,便叫公人取出五两银子来。宋江叫道:“教头,我是个犯罪的人,没甚与你。这五两白银权表薄意,休嫌轻微。”那汉子得了这五两白银,托在手里,便收呵道:“恁地一个有名的揭阳镇上,没一个晓事的好汉抬举咱家!难得这位恩官,本身见自为事在官,又是过往此间,颠倒赍发五两白银!正是:‘当年却笑郑元和,只向青楼买笑歌。惯使不论家豪富,风流不在着衣多。’这五两银子强似别的五十两,自家拜揖,愿求恩官高姓大名,使小人天下传扬。”宋江答道:“教师,量这些东西直得几多!不须致谢。”

俗话说“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恭永靠使枪棒卖药度日,在揭阳镇上,使了一回枪棒,无人出钱相助,宋江见看官们只是喝彩,而不施舍,便出手五两白银以作赏钱。可以看出,宋江不只是侠义相助,更主要的是他人爱惜这个不得时,不得志,靠卖艺为生的武艺高人。恭永在这万分难堪当头,得宋江这样一个充军相重赏这就是一种患难见真情,日后岂有不忠心相报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往往遇到这样的下属,总是提出一些不合身份的条件,遇到此种下属,你不妨先答应他,让他潜心的为集体效劳。可以说,这是及时雨,宋公明的舍利相救兄弟的灵活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方法。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两个前提,其一是能够用好感情伎俩,笼络人才;其二是能够大胆使用人才,使其人尽其用,留住人才。

我们先说说对人才的感情投资。我们看到许多人常常会无缘无故发火,即进行言语攻击。通常这也可能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等他发作完,然后再谢谢他如此明确而有力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如果我们懂得使用这种感情方面的小花招,通常总是会使发火者感到后悔,于是他也会变得更加温和。

其二是对于重要的人才要不惜一切代价留住他。我们知道,刘邦起义时,由于身份的关系,刘邦的将领大多出自普通家庭。刘邦本人是农民出身,萧何、曹参等则是下层小吏,其他的又都是些屠夫、小贩之类,总体来看汉王刘邦的队伍,可以说有远见者太少。到达南郑后,不少人一见到刘邦的现状,不满的情绪便滋生出来,甚至有些将领在路上便开始盘算逃跑。

率领人马来到自己的都城南郑,刘邦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蒲婴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跟项羽比个上下商低。这种思路固然是对的,但此时的军心不稳是个很突出的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追随刘邦的人中有不少是原楚地的人,他们出生入死,一路征战,现在跟随刘邦来到了汉中,却发现这里是个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从政治上看也很难有美好的前景。联想到一场经年的厮杀奋斗换来的生活现实,渐渐地大家开始思念家乡和亲人,军心、人心自然地受了影响。军中时有人说:“我们的故乡不是这里,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腿长在我的身上,要走,谁也拦不住。”

此种情绪一时间像是传染病到处滋生蔓延,及至后来,几乎天天都有人逃走。刘邦急得连饭都吃不下。不久又有人来报告说:“萧丞相也跑了。”刘邦顿时如遭棍击,又气又急。立即派人去追。其实萧何并不是要逃离刘邦,而是去为刘邦追回一个逃亡的人才——韩信。

韩信是淮阴(今江苏省清江市)人,小的时候读过书,拜过老师,有文有武,后来家人死了,家道便开始走下坡路。读过书,练过武的韩信似乎并不开窍,因没有学到挣钱本领,只好到别人家里去混饭吃,时间长了,人们都很讨厌他。因与下乡县南昌的一个亭长有点交情,韩信就住在亭长的家里,但住了几个月,亭长的妻子不满意了。韩信知道人家不乐意自己在这里白吃白住,一赌气就跑到外乡淮阴城下淮水去钓鱼卖钱。那时候有个老太太,老带着饭筐子整天给人漂洗丝絮,她看到韩信饥饿得可怜,就把自己的饭分出一点来给韩信吃,一连几天,天天如此。韩信非常高兴,他对这位妇人说:“您老人家这么照顾我,我今后一定好好报答你。”想不到老太太却生了气,对韩信说:“男子汉大丈夫连饭都吃不上,我是看你可怜,才多少分给你吃一些,我可不是希罕你的报答!”韩信非常无趣地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