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生活方式与长寿
3396900000022

第22章 老年人心理健康(3)

纵观每一位长寿老人,无一不是乐观开朗者。每当记者采访他(她)们时都把乐观作为自己的长寿秘诀。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她)们都是始终保持着笑容,或爽朗地大笑,或满意地微笑。可见乐观和畅,开件一笑确实是一剂延年益寿的良药。

5.调和情趣,以情胜情

调和情绪,以情胜情,是指通过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影响自己情绪的言语或行动,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分属五脏,五脏相互制约,七情相互制胜。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虽然以情胜情法在实际生活中较少被采用,多被养生学家用来修身养性。但若在养生防病中用之得当,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拿范进来说,当他疯疯癫癫跑回家时,被岳父胡屠夫抡起油腻的巴掌就是一记耳光,立即咳出一口脓痰,清醒如常人。这就是恐胜喜的神奇效果。由于七情中恰当的喜、悲与思于心无害,故常可运用,而恐、怒一般不主张使用。

(1)以喜胜忧:中医认为喜归心,五行属火;忧归肺,五行属金,五行之中火可克金,故喜能胜忧。此法适用于抑郁型患者。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低落,抑郁寡欢,多愁善感,精神常处于抑郁状态,对健康极为不利。《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自幼虚弱多病,平素多愁善感,抑郁寡欢,每逢亲友酒宴,就会联想到离别伤感,看到鲜花盛开却联想到花落凋零……当他听说宝玉和宝钗结婚之时,竟满含悲愤,一气而厥,年纪轻轻就永别人间。

这种情绪的人,根据喜胜忧的原则,应主动地寻求欢乐。首先要加强自我意识锻炼,多读积极书籍,培养自己乐观豁达的胸怀。其次要多参加社会活动,与乐观的人多交往。另外,可主动去看一些喜剧、滑稽戏、相声,常听激情有力的音乐。屋内装饰应以暖色、喜色为主。可少量饮酒和咖啡,以活动血脉,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总之,应避免忧愁郁闷的言行和事物,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

(2)以思胜恐:中医认为,思归脾,五行属土;恐归肾,五行属水。五行之中土克水,故思胜恐。此法适于曾受过度恐吓之人。此种人胆小,不愿与人交往,稍受惊吓即成病态,严重的甚至精神涣散,二便失禁。根据以思胜恐的原则,应尽量把精力放在思考和钻研上,并以喜乐调之,可以多回忆往事,展望未来,或全心全意去做好自己的事业;可琢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比如怎样养生,怎样养花或垂钓等。生活中就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有人遭受恐吓致使记忆力丧失,医生常常引导病人慢慢回忆往事或以简单思考题让其完成,就是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法则。虽为治病,养生亦同理。

(3)以悲胜怒:中医认为,悲归肺,五行属金;怒归肝,五行属木。五行之中,金克木,故悲能胜怒。此法适于遭受委屈或不白之冤而心情愤懑,又不能发泄者或性格急躁者。此类人急躁易怒,好与人争,动则怒发冲冠,或为蒙冤而愤懑不得泄。根据以悲胜怒的原则,为人处事应以悲调应之,以减少激怒。此处之悲,也有冷静之意,是指碰见不平之事,先冷静地思考,保持心平气和,自然对身心有益。如确实遭受不白之冤又无处申诉,可想一想悲痛的过去或干脆悲痛地哭一阵,心中的愤懑就会得以发泄,心情自然舒畅。

以情胜情法在众多寿星中主动运用的不多,可能是由于其理论较深,运用不便,难以推广。但在日常生活中无意用之也常有。读者朋友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之,或能获奇效。

调和情绪还有转移法、倾述法和防避法。转移法是指通过观花、玩乐、旅游等来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达到忘忧、解闷、消愁的效果。就拿赏花来说,每当心情郁闷时,漫步在花园或凝神赏悦于某一盆花。看到这些争相吐艳,缤纷多彩的花草,便会忘记一切忧愁与烦恼,顿觉心情愉快。欣赏欢乐明快的乐曲,参加体育运动、出外旅游、专心学习或工作等都是较好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倾述法是当心情愁闷之时,主动向亲朋好友倾述,一吐为快,以调和情绪。愁闷之际,最怕闷于心中,否则越来越重,最后终成心结,难以解开。此时应与家人或朋友谈心,尽情倾述.以利于疏导,真诚劝勉,共同努力,才能让你逐渐放松.最后丢掉心头重负而心情愉快。

防避法是尽量避免接触可能令你惊恐、恼怒或苦闷的人或物。比如你怕猫,惧之如虎,你就应尽量不见猫,家中不养猫,有猫的邻里少去拜访,猫常出入的场所也尽可能绕行。再比如曾经有过伤心的经历,你就应尽量回避相同或与之相关的事物,以免触景生情,顿生忧愁。在调查长寿老人时,发现很多老人都把老伴生前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锁进箱子,只挂一张照片,有的甚至连照片都收起来。南京103岁的陈美英老人就连老伴的照片都藏起来,只偶尔拿出来看看。她说:“老伴是‘文革’期间被整死的,想起就伤心,只好把他藏起来。”陈老太就是运用了防避法这一养生之法。

另外,有必要澄清几个错误观点。有些人信奉“借酒浇愁”的方法。苦闷之际,最忌“闭门独自忧”。殊不知“闭门忧思忧更忧,借酒消愁愁更愁”。另外,恼怒之时,愤懑难忍则打人毁物,或自我残罚,大有长江决堤之势,以求发泄之法,这有百弊,当戒之。

§§§第三节心理平衡——健康长寿的金钥匙

中医理论认为:暴怒伤肝,过喜伤心,忧思伤脾,过悲伤肺,大恐伤肾,人的性志活动,若过度兴奋或抑制,就会损及五脏而致病。人的一生,“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人总会有失意或困惑的时候。事业的挫折、家庭的矛盾、人际关系的冲突等都是经常会碰到的事情,如果不能及时地调节和缓解,就会导致内心的矛盾冲突,使自己陷入忧郁、焦虑、悲痛等心理困境之中,这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此时,外界的帮助固然重要,关键还是自我调整,学会一些心理困境自救方法十分重要。现介绍如下:

回避法

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躲”,就是回避,虽然简单,但很有实效。

具体的做法是:当某些人和事、某些场合使你郁郁不乐,或即将火冒三丈,内心出现矛盾冲突时,应及时回避,不在导致心理困境的地方驻足,以免“触景生情”,找一安静处,静默10分钟,或听听音乐、散散步,都可分散注意力、淡忘烦恼,使内心趋于平静。

自勉法

自勉就是以积极的信念暗示自己,努力发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把悲观沮丧、挫折感放大。只有在不幸与失败中奋起的人才能终成大器。

这样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贝多芬在双耳失陪、女友离他而去的情况下,没有趴下,而是用心灵激情的迸发,留下不朽的乐章。在很多情况下,自勉能驱散忧郁、克服怯懦,使自己恢复乐观和自信。

自慰法

可谓自慰法就是“想开点”,为自己找一种“合理”的解释,“自圆其说”。例如,“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虽是一种精神胜利法,但总比懊恼、沮丧强。

也有许多事性,换一个角度看,不难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正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车隅,收之桑榆”。但这种自我安慰的方法,不能使用得过于频繁,否则会步入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的误区里,一且养成了习惯,反而会影响到人们的自我发展。

宣泄法

在日常某工厂一间房子里,怒气冲冲的工作人员对着橡胶塑的“经理”拳打脚踢,破口大器……

这不是疯子发狂,也不是演戏,而是时下颇为流利的宣泄疗法。宣泄有助于调理大脑皮质功能,对心理紊乱、压抑感、反抗、破坏心理等治愈率颇高。

你可以选择在适当的地方大叫一番,痛苦一场,或是适当地发脾气,都可以宣泄内心的积郁,摆脱恶劣的心境。这就好似一个气球,要想不要它破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撒撒气儿”。当然,宣泄应该适度,要以不影响到他人为基本前提。

倾诉法

心中的郁闷、悲伤等也可以向亲友、同事、甚至是不相识的人倾吐,相信对方在理解你当时的心境后会及时给予你善意的劝慰。

也可以把心中的郁积通过记日记、写作等诉诸文字,在“一吐为快”后,可以排解出心中的郁闷,悲伤,尽快走出心理的困境。

升华法

如果你能够把心理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社会,或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上,确实不失于不幸中的万幸。升华,就是人家越说你,你越要好好干。

比如:司马迁遭腐刑,忍受痛苦和折磨,写下了名着《史记》;居里夫人在丈夫横遭车祸的不幸后,用努力工作克制自己的悲痛,最终完成了镭的提取……荣获诺贝尔奖。这些跟个人修养和觉悟密切相关,而且更需要一颗奋发向上的拼搏之心。

综上所述,对待心理的低谷,最主要的方法是“控制”。你怎么骂我,我不怕,我去下棋、钓鱼,听不见。俗话说:“谁在人前不讲人,谁人背后无人讲”。

人生气容易得病,有没有科学道理?有。现分述如下:

(1)肿瘤日常作了一次普查,完毕后宣布:“40岁以上的人没有一个体内没有癌细胞的。”人们要问,为什么有人得癌症,而有的人不得。因为心理状态因人而异,你要是一生气,血液流动就变慢,精神状态就出现紊乱,中医理论称:“怒则伤肝”,癌细胞就在肝脏内停留,发展成肝癌。

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实验,得了诺贝尔奖。实验步骤是:用鼻管放置在你的鼻孔里,让你喘气,然后再拿鼻管放在雪地里十分钟。如果冰雪不改变颜色,说明你心平气和;如果冰雪变白了,说明你很内疚;如果冰雪变紫了,说明你很生气。把那些紫色的冰雪,抽出1~2毫升,给小白氧注射,1~2分钟后小白鼠就死了。

(2)心、脑血管病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病,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把血管堵死。如果你心胸狭隘,脾气暴躁,鼠肚鸡肠,钻牛角尖,只要你生气着急,动脉可以在一分钟内狭窄100%,立即发生心肌梗死或脑瘁中,令人死亡。引起动脉硬化的原因是高血压、高血脂,一般人到50岁以后,动脉硬化每年血管都狭窄1%~2%左右,若你生气,硬化的动脉可发生疼挛性狭窄,视疼挛的程度,决定心梗、脑梗的病情轻重,抢救及时与否,确定死亡率的高低。

彼得.纳罗特和心理学家杜塞尔多夫合作,对19名受试者进行系列观测。试验中这些受试者当众进行一些表演和算数学题等活动,而这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受试者于试验药后血液测试结果表现,除肾上腺素浓度变化外,19人中有17人体内一种名为“NF-kappaB”的蛋白质分子明显增多,而该物质会在一些慢性疾病和人体衰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科学家据些介绍说:“现在可以首次证实,心理压力造成激素变化会引起链式反应,并导致细胞核中分子变化”。德国科学家彼得.纳罗特等人通过试验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证实了人体的精神创伤、紧张性能和心理压力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人们在精神压力情况下,血液中肾上腺素等浓度外高,若长期处于这种情况,对心、脑血管会造成不良影响。在这基础上心理压力还会激发人体细胞内一种特殊蛋白质的活性,从而引起疾病并对体内代谢过程起阻碍作用,以致损害健康。

对心理失衡,最好的治疗良方是“微笑”,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十年少,不是指年龄,是指心态。笑口常开,健康常在。笑属于人类,因为人类是唯一有感情的并善于表达感情的动物。和蔼可亲的微笑和真诚的微笑,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信心和快乐,并更为人们所乐于接受。比如:“微笑服务”已在商业、饮食业以及窗口行业进行推广。笑的好处有:1不得偏头痛;2不得后背病;3可锻炼胃肠;4性功能不减弱。因为笑的时候血液的微循环旺盛,按中医理论解释,就是“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中国心理学会目前分布一个数字:中国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已高达3600万,这个数字说明消除心理失衡,培养好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呀。

§§§第四节兴趣广泛,知足常乐

老年人由于身心的变化,加之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其实,人的许多忧愁烦恼多来自对生活享受的不知足,或觉得自己奉献一生,却老无所养,或抱怨社会缺少对自己的关怀,或牢骚儿孙的怠慢与不孝,或感叹世事炎凉,人情冷淡。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一些有益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快乐,得到满足。当然,有些老年人对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都非常满足,若能培养更加广泛的兴趣爱好,就是兴趣广泛,知足常乐。

1.琴棋书画,兴趣广泛

古人道“养老之法,凡人平生为性,各有好嗜之事,见则喜之。有好书画者,有好琴棋者,有好博弈者,有好珍奇者,有好药饵者,有好禽马者,有好古物者,使其喜爱玩悦不已”,“读书义理,学法贴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登城观山,寓意奕棋,浇花种竹,听琴玩鹤”。这些都是娱乐之道的经验之谈。

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增添生活情趣,调节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如果你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就会忘记生活中的一切烦恼,达到“入静”的境界。同时,琴棋书画等还必须有身体器官的参与,使身体得到协调而有效的运动,最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琴棋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种雅事。琴能奏出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丰富、美化生活,而且可以调和身心,促进血流,畅达精神。正如《乐书》所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正和心也。”音乐对人的精神活动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节奏欢快的音乐,使人精神焕发,旋律优美的音乐,使人情绪恬静。音乐既是美的享受,也是促进身心健康的良方,有助于延年益寿。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教授统计了已故85名著名交响乐队指挥的寿命,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比当时美国人平均寿命要长5岁。音乐带来的欢乐,既是养生的灵丹,又是治病的良药。下棋同样能产生无穷的乐趣。全神贯注的思考,起死回生的妙招,有退有守的攻防,张弛有道的玄妙,真是其乐无穷。以棋会友,切磋棋艺,又是二乐。我国象棋协会一位副主席,百岁高龄仍然步履稳健,精神不衰。他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在探索棋艺中获得无穷乐趣。相对于琴棋来说,书画对于养生家来说就更被推崇了。自古至今,书法家每多长寿,故有“书家长寿”之说。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颜、柳、赵、欧四大书法家中的三位都年逾古稀。欧阳询85岁,柳公权则享年88岁。现代著名书法家也多是高龄寿星,苏局仙则年逾百岁。长寿画家,更是不胜枚举。何香凝、齐白石都达90岁高龄,广东画家冯钢百则百岁出头。为什么古今书画家大多健康长寿呢?练习书画,腰腿及全身各部都在运动。正如百岁老翁孙墨佛所说:“练字不光是练书法艺术,既是脑力劳动,锻炼人的思维能力,还是一项全身运动。”这样,既练静功,又练动功,动中有静,既调心神,又动身形,神志畅达,气血流通,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