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富孩子
3395800000028

第28章 兴趣是最好的富源(2)

威特父亲的教育秘诀,在于唤起孩子的兴趣和让孩子提出问题。威特长到三四岁时,他父亲每天都要带他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简单走走,而是一边同威特谈话,一边进行教育。比如在散步时,老威特有时会摘一朵野花解剖一下,向小威特讲解花的生长特点和作用;有时在花园里捉个小虫,教他有关昆虫的知识。就这样,老威特通过一块石头、一草一木等实用素材来对小威特进行最生动的教育。

威特父亲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不使用填鸭式,而是首先唤起威特的兴趣,然后适应其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

还有一点是,老威特绝不对儿子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告诉他哪是植物学上的问题、哪是动物学上的问题等等。只要在散步时威特对某种事物引起注意,他就教给他相应的知识。因此,当威特后来阅读动物学和植物学书籍时,他对书上的内容并不感到生疏,而且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当孩子长到三四岁时,他们向大人提出的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但是大多数父母不仅不为孩子们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他们对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大都是随便敷衍一下,并不给予耐心的说明和解释。正是他们自己使孩子的潜在能力枯死之后,到孩子上了学才大惊小怪地叫嚷:“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这样糟糕呢!”但这些父母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

当小威特提出问题时,他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地回答,决不欺骗威特。在教育上,威特父亲觉得再没有比教给幼儿错误的东西更为可恶的了。在给孩子解答问题时,威特父亲的说明并不是难懂的,而是充分考虑到孩子在现有知识下,是否能完全加以接受。更难能可贵的是,当问到连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老威特就干脆老实地回答说:“这个爸爸也不懂。”于是两个人就一起翻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从而也给威特灌输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在给小威特的教育中,他坚持竭力排斥那些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识。

如果说小威特在动物学和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是靠父亲带着他散步而耳濡目染的,那么,老威特对儿子的地理教育更是让小威特身临其境。他经常带领年幼的威特到周围村庄去散步,等到对邻村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他就让小威特拿着笔和纸登上村里的一个高塔。他们瞩目远眺,老威特适时地向儿子提问有关周围的地名,不知道的地方就给予说明。接着他便让小威特画周围的地理略图。然后两个人一起去散步,在略图上画上道路、森林和河流等,就这样邻村的地图便画出来了。待这些工作做完以后,父子俩还要去书店买来这个地方的地图,把自己画的与书上的地图进行比较,并对有误之处进行修改。就这样,老威特就循序渐进地教给了孩子难以理解的地图概念。

在教会了小威特动物学、植物学和地理学后,老威特又用同样的方法教会了儿子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天文学是拜托梅泽堡的一个贵族塞肯得罗夫教的。此人以做学问为乐,除了有天文学的观察工具外,还有许多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的器械以及各种书籍。他非常大方地让小威特利用这些书籍和器械,因而也帮助威特随心所欲地学到了各种学问。

老威特还注意利用一切机会来丰富儿子的见识。比如看到建筑物,就告诉他那叫什么,坐落在什么地方。看到古城之类,就告诉他过去这个城的名字,同时还给他讲古城的历史。

从威特五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歌剧,老威特到哪儿都带着他。而且只要有空,就带他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眼界,增加他的见识。

光参观还只是这类教育的一部分,每次参观归来,老威特还让儿子详细叙述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由于有这一功课要完成,威特在参观中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父亲或者导游的介绍与讲解。

威特三岁以后,父亲就领他到各方周游。五岁时,小威特就已经在父亲的陪同下,几乎周游了德国的所有大城市。在旅途中,他们既登山,也去游览名胜;既去寻找古迹,也去凭吊古战场。回到旅馆后,老威特就让儿子把看到的一切写信告知他的母亲和熟人。回家后,还要向亲人们口头讲解旅途见闻和切身体会。

老威特为了满足小威特的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从不吝惜金钱和体力。例如为了向小威特公开魔术的秘密,他就曾不惜重金,请魔术师现身说法。

由此可见,老威特在对儿子的施教上深信“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

天才就是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

而凡是仔细观察过孩子的人都会发觉,幼儿只要不是傻子和白痴,他们都极易对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也就是说,幼儿天然就具有对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的强烈热情,他们一旦对某一方面或某些事情入了迷,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从事。一旦他们步入这一轨道,就会遵循雷马克所说的“使用就会发达”的规律,使其能力得到惊人的发展。实际上,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

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热情之火刚刚燃烧起来时,就把它吹灭,甚至用水将其浇透,其结果,天才便寥如晨星。但是,威特、塞德兹、巴尔等的培养过程,已向世人表明,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

天下的父母除了要认识到爱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十分重要外,还必须明白孩子越大就越难以具备强烈的兴趣和强烈的热情。因此,实施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就在于此。孩子越大,不仅在性格上越难具有对事物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他们的潜在能力和天赋得以发挥的余地也会越小。早期教育则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有人说,天才人物在努力的过程中就像是在做游戏。

天才人物的努力是受其兴趣驱使所激发的热情。只有这种游戏式的努力才能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也只有游戏才能使能力发展。天才的创造是不可能靠普通人的劳动来实现的。

劳动得再辛苦,也不能使能力得到发展。

威特的父亲从他三岁半时就已开始教他认字,但这绝不是强迫性的。“不能强迫施教”是威特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开始教。

为了教小威特认字,他也使用了一些小孩子还无法识破的“小伎俩”。如他给小威特买来小人书和画册,非常有趣地讲给他听,用一些带鼓励的话语来激发他幼小的心灵,像“如果你能认字,这些书你都能明白”之类的话语。有时,他则干脆就不讲给他听,故意对他说:“这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没有工夫给你讲。”这样反而激发和唤起了小威特一定要识字的想法和心愿,待他有这种强烈的认字欲望后,老威特才开始教他识字。

威特父亲的教学方法与现在学校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他首先去打字行,买来10厘米见方的德语字母印刷体铅字、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各10套。然后把这些字都贴到10厘米见方的小板上,以游戏的形式教字。当然先从元音教起,接着以“拼音游戏”的形式在玩耍中教小威特组字。

西方字母只有26个,加之德语的发音并不像英语那样不规则,所以小威特很快就学会了读,也就是说,他在没有学习所谓读法之前就掌握了读。而一掌握了读法,威特就能掌握更多的词汇,再加上他学的是标准德语,所以他很容易就能读书了。这一点对今天中国的年轻父母仍然很有参考价值。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不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语言的障碍。

孩子们听故事是百听不厌的。大人读过一遍小说,就不想再看了,而孩子们却乐意反复多次地听相同的一个故事。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以大人之心去推测儿童的心理。

威特父亲抓住这一秘诀,在教外国语时,让他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去读同一个故事。比如在读安徒生童话时,既让小威特用德语读,又让他用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读。这一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斯特娜夫人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感到,在所有的学科中,再也没有比数学更难于使孩子感兴趣的了。尽管她曾通过游戏法很容易地教会了女儿数数,并用做买卖的游戏很容易地教会了她钱的数法,然而,当她在教女儿乘法口诀时,却碰到了麻烦:女儿有生以来第一次厌弃学习。由此可见,就是已到五岁左右的孩子,也是不喜欢死记硬背的。尽管她把口诀编成了歌词供她唱,她还是不喜欢。

斯特娜夫人真是有些担忧了。你想想,女儿维尼夫雷特五岁时,已能用八个国家的语言说话,还在报刊上刊登了许多诗歌和散文,在神话、历史和文学方面已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平。然而,却连乘法口诀都不会。她是否在学业上有所偏向了呢?一个偏科生显然不符合斯特娜夫人培养孩子的理想,因为她的理想是使女儿均衡发展,在成才的同时真正感到幸福,片面发展就不能成为真正幸福的人。为此,她为女儿对数学不感兴趣而苦恼。尽管如此,她还是没有强制女儿死记硬背乘法口诀,这是由于她坚信强制是行不通的,并容易扭曲孩子的性格。斯特娜夫人的苦恼被与洪布鲁克教授的一次幸会而解开了。为了宣传世界语的优越性,她曾带女儿到纽约州的肖特卡去演讲,在那里幸好遇到了芝加哥的斯他雷特女子学校的数学教授洪尔鲁克女士,她的数学教学技巧相当高明。

在听了斯特娜夫人的担心后,她一语道破了问题之所在:“尽管你女儿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但绝不是片面发展,这是你的教法不对头。因为你不能有趣味地教数学,所以她也就无兴趣去学它了。你自己喜好语言学、音乐、文学和历史,所以能有趣地教这些知识,女儿也能学得好。可是数学,由于你自己不喜欢它,因而就不能很有兴趣地教,女儿也就厌恶它。”接着,这位杰出的女士十分热情地教给她一套教数学的方法。她用这些方法教女儿数学后,效果果然很好。

这位女士的建议首先是让孩子对数字产生兴趣,例如把豆子和纽扣等装入纸盒里,母女二人各抓出一把,数数看谁的多;或者在吃葡萄等水果时,数数它们的种子;或者在帮助女佣人剥豌豆时,一边剥一边数不同形状的豆荚中各有几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