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经营智慧全书
3395600000029

第29章 和商决定成败(1)

和气生财,和商决定成败。和商,就是和的智慧;和的智慧,就是借的智慧、谈的智慧、靠的智慧、交的智慧。

借的智慧

工业经营时期,借的智慧更多的是借钱的智慧,借钱周转,有点像借鸡生蛋。智慧经营时期,更多的是借智、借人、借名、借力、借势的智慧。其效果不亚于借钱。

借助智者

一只猴子如果骑上了老虎背,那它就不再仅仅是一只猴子了。同样,一个企业能拥有了另一个更强的企业,在技术、管理上都上一个档次,肯定会使整个企业更上一层楼。

1998年3月30日,世界汽车界又掀起兼并巨浪。著名的德国宝马汽车公司以10亿马克(合5.72亿美元)的标价,击败德国大众和另外两个汽车公司,收购了被视为英国皇家“坐骑”制造商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

宝马公司收购劳斯莱斯就是看准了其“世界第一”的汽车核心技术。这样的核心技术为宝马所能带来的发展机遇是无价之宝。所以宝马没有一味依靠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而是采取购买方式获取了劳斯莱斯的核心技术。

现代企业竞争实质是核心技术与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研究与开发的竞争。各大企业在进行技术与能力较量时,一般可采取两条途径:

一是自行研究与开发。这需要自己有雄厚的财力,强大的人才储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预测、决策。科技投入是一项庞杂的巨大工程,也是一项风险工程,失败率相当高,能有10%~20%的成功率就很不错了。

二是购买研究与开发成果,直接“拿来”,“借鸡生蛋”,“借腹生子。”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压缩核心能力的培养时间,降低科教研究投人以规避市场风险。当然,直接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拿来,是要花代价。关键看代价花得是否值得,收益是否大于代价。

定马公司的做法是十分明智的。它对劳斯莱斯的核心技术早已“垂涎三尺”,“虎视眈眈”。但它对自己的能力心知肚明:宝-q与劳斯莱斯有很大差距,如何增强自身核心能力,提高汽车性能,一直困扰着它。现在天赐天机,劳斯莱斯的母公司维克斯发动机公司发出招标底价40亿英镑准备出售劳莱斯公司,宝马岂有错过之理!宝马此次收购方案中除了5.7亿美元的收购价外,还包括在今后十多年中向劳斯莱斯汽车公司注入16亿美元巨资用于建设新的生产线,将依托劳斯莱斯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继续在英国本土制造劳斯莱斯汽车。宝马不仅获取了劳斯莱斯的技术,又得到劳斯莱斯的声誉,迅速增强了自身竞争力,可谓一举两得。

1999年前,深圳万和制药厂还是一个不到200人的小厂。在1999年首届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上,这个小厂居然动用2670万元的“天价”买下了日本氨基酸微胶囊的全套生产技术!

当时很多行家认为赫美罗的氨基酸胶囊技术,在世界上已经生产了10多年,在中国又无专利:“万和药厂花费巨资买下这个没有专利的技术,不值!”

万和药厂的赵厂长却有自己的主见:“氨基酸是病人在手术后平衡体内容养的重要物质,在国外主要是让病人口服,在胃里慢慢地吸收。而在国内主要是靠静脉注射,起效快,其消失也快。合理的状况是通过肠胃吸收,更符合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专利虽然是公开了,但具体制造技术并没有公开。国内多家药厂已经用了许多时间和资金去仿制,质量始终还是差一截,效果都不甚理想。日本是生产氨基酸的大国,直接购买其成熟技术,一可以填补国内的空白,二可以缩短研制时间,三还能够把开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事实上,万和药厂引进新技术之后,不到一年便在国内开发出氨基酸新药,一下子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并重新获得了6年的新专利保护。两三年下来,产值已攻上亿元大关。赵厂长深有感触地说:“购买成熟的技术,可能是一些缺乏技术力量的中小企业的最佳选择。”

借助强者

20世纪60年代,香港的股票市场曾发生过一场巨大的股票买卖风潮,这一风潮险些把资金雄厚的汇丰银行置于死地,为此,他们不得已采取紧急措施。

60年代的钟声刚刚敲响,美国几家大公司便开始实施一项惊人的计划:垄断香港金融界。

香港汇丰银行是美国人的“眼中钉”。这个金融集团,在香港有着雄厚的根基和社会基础,实际上起着香港中央银行的作用,要打垮它,谈何容易!

美国金融界的人士进攻汇丰的策略在香港之行前夕,就已成文。他们首先利用香港当时的股市传播信息系统不变的条件,大量收购汇丰银行股票。霎时,英汇丰银行股票翻了几个跟头,成为人们行运发财的象征。紧接着,美国人在一两天内把持有英汇丰银行的股票大量向市场抛售,并故意造谣中伤,打杀汇丰银行。霎那间,汇丰银行股票价格一落千丈,形势对汇丰银行十分不利。很明显如果香港汇丰银行不能及时处理这起股票事件,那么,自己只有破产。谁知形势比预料的还要糟糕,就在汇丰银行准备大量吃尽股票时,分布在全港的各分支机构也频频告急:许多不明真相的储户纷纷提款,如果继续营业,就会彻底破产。

面对美国金融界的挑战,汇丰银行开始进行反击。他们开始安定民心,稳住大局。然后,马不停蹄地四处借款,先找老关系户,不行,再找新关系,也不行,最后找到香港黑社会组织,请他们助一臂之力……一切一切都未奏效,借款工作人员四处碰壁,谁也不肯把钱借给即将破产的倒霉蛋。“怎么办?”英汇丰银行总部陷入沉思。

真是水火无情啊!俗话说,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在这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面前,汇丰银行急中生智,找到了一剂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那就是向香港的大后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求援。

对于美国金融界的野心,中国内地驻港金融机构早已觉察,并曾多次给汇丰银行许多暗示,但遗憾的是,英汇丰银行没有觉察。如今在这极为关键的时候,大陆机构本着稳定香港的目的,决定支持汇丰,保证香港的经营稳定。中国内地驻港人员把香港的情况紧急告知北京,作为中国金融的权威机关——中国人民银行立即做出决定:支持英汇丰一定数量的借款,并迅速指示驻港人员火速办理入帐业务,一切都以最高效率进行。与此同时,香港新闻界最快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英汇丰银行联手并进”、“汇丰银行信心的一票来自大陆”等等大小标题。在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支持下,香港金融市场发生了大变化,股民们深深知道,英汇丰银行有中国银行撑腰就意味着:汇丰银行的资本都押在中国内地上,汇丰银行的资金信用有保证了,紧接着,汇丰银行的老储户也看到这场金融大战的前景。霎时,汇丰股票价格直线上升,储蓄额独领风骚,形势转向对英汇丰银行有利的这一方面来。现在,美国金融界大败收兵,威风扫地,本想来港吃掉汇丰银行,聪明反被聪明误。

战局已经明朗,美国金融人士被迫与英汇丰银行进行谈判。美方的条件:由于高价吃进,低价抛出,他们已是连连亏本,为了弥补损失,同意将一个航空公司拱手相让。英汇丰银行的条件:为了保证香港金融的稳定发展,决定让美方的一部分资产保留在香港同时,严重声明,美国不许干涉中国内部金融市场。

事后,美方一位高级金融官员说:“英汇丰银行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这一招借尸还魂太绝了,也太狠了,使我们几乎彻底崩溃破产。”

借用贵人

萨耶是一家布料店的老板,近来生意不太好,许多过时的布料成了堆滞品。他眉头不展,苦苦冥思着怎样把积压的布匹卖出去。

萨耶看到妻子从外面买了块与他店里同样花色的一块布料回来。他很惊讶,他想不出自己卖不出去的产品怎么人家就能卖得动。萨耶决定弄明白事情真相,这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因为他也是卖布的。

一天萨耶回家看见桌上又放着一块布料,他知道这又是妻子买的,心里很不高兴。因为这种布料本来自己的店里都卖不出去,干吗还去买别人的呢?

妻子任性地说:“我高兴嘛!这种衣料不算太好,但花式流行啊。”

萨耶叫了起来:“我的天!这种衣料自去年上市以来,一直卖不出去,怎么会流行起来呢?”

“卖布小贩说的。”妻子坦白了,“今年的游园会上,这种花式将会流行起来。”

妻子还告诉萨耶,在游园会上,当地社交界最有名的贵妇瑞尔夫人和泰姬夫人都将穿这种花式的衣服。

原来,小贩送了两块布料给瑞尔和泰姬夫人,不但在她们面前赞美,而且激发她们带头领导服装新潮流,并请了当地最有名气的时装设计师为她们裁制。

游园会那天,全场妇女中,只有那两名贵妇及少数几个女人穿着那种花色的衣服,萨耶太太也是其中之一,她因此出尽了风头。游园会结束时,许多妇女都得到一张店铺通知单,上面写着:“瑞尔夫人和泰姬夫人所穿的新衣料,本店有售。”

第二天,萨耶找到那家店铺,只见人群拥挤,争先恐后地抢购布料。等他走近一看,才知道这个店铺比他想像的更绝,店门前贴着一行大字:衣料售完,明日来新货。那些购买者惟恐第二天买不到,都在预先交钱。伙计们还不断地说,这种法国衣料因原料有限,很难充分供应。萨耶知道这种布料进货不多,并非因为缺少原料,而是因为销路不好,所以没有再继续进口。看到这个店铺用如此巧妙的点子来销售商品,萨耶从心里感到折服。

妇人都有攀比的心理,谁的衣饰时髦流行,谁就似乎拥有了全世界的荣耀,这种感觉让女士们乐此不疲。

小贩洞察玄机,制造流行,算是聪明绝顶。

借用名人

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一个点子: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他的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出版商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就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同样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

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总统日机万里,当然不可能给出版商售书。出版商也没真想要总统为他售书。出版商要的是总统的一句话,哪怕总统一句话也不说,出版商还是有办法把书和总统挂起钩来。

总统是政要人物,主持实施国家大事,受全国人民的注意。总统是权威,权威人士说出的话当然权威,人们相信权威。

凯林顿是英国伦敦一个贫困人家的女儿,因家里没钱供她上学,年仅18岁时她就在酒店当了一名服务员。服务员的工作是极其辛苦的,而且一年下来也挣不来几个钱,这让凯林顿失望之极。于是第二年她在父母的支持下,拿家里的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贷了lO万英镑,开了一家小型的珠宝店。在珠宝店开张之初,凯林顿雄心勃勃,准备借它干出一点大的名堂来。怎奈店小本少、人微言轻,珠宝店默默无闻地经营了4年,生意仍十分清淡。每年的营业收人还清银行的本息之后,几乎所剩无几。

看到同行们生意越做越好,如日中天,凯林顿心里真不是滋味。她苦苦思索,该如何从困境中突围呢?她想,要走出困境,必须树立小店的形象,扩大小店的影响。但是如何树立小店的形象,扩大小店的影响呢?一时之间,凯林顿还真有点束手无策。

凯林顿在清淡的生意中又苦苦撑过了一年。一天,凯林顿从电视上看到一则十分引人注目的消息:查尔斯王子将与戴安娜举行婚礼。就在看到这一消息的一刹那,凯林顿突然灵光一闪,根据她多年的经验,任何重大活动来临之时,必然会出现许多商机,凯林顿认为一定能在这次举国联动的活动中找到商机,并让自己的珠宝店从困境中突围出去。她想:新娘戴安娜乃英国第一美人,是英国年轻人心目中的完美偶像,也是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哥儿所追求和仰慕的对象,具有很高的威望。如果借助她的声威,装点自己的珠宝小店,不是可以立即声誉鹊起、生意兴隆吗?

然而,对于既没有多少金钱又没有什么地位的她来说,想请到戴安娜几乎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借“假虎”的点子。这一想法着实让她激动了好一阵。主意一定,凯林顿便行动起来,她穿街走巷,四处奔走,企图寻找一个酷似戴安娜的年轻女子,来一个以假乱真。可是,好几天过去了,她寻找的对象都没有出现。

这天,凯林顿经过一家服装店,看了几个女模特儿的时装表演,偶然发现其中有一位女模特儿容貌姣好,酷似戴安娜,不禁怦然心动,于是以优厚的报酬,聘请这位女模特做一次展示表演。她请设计师依照戴安娜的照片对这位女模特儿做了一番精心的装扮,使她俨然就是个戴安娜的分身。接着,凯林顿特意向伦敦一家电视台散布明晚将有贵宾光临珠宝店,特邀记者独家采访这则热门新闻。但她提出一个条件,此贵宾非同一般,因有约定,所摄图像可以播放,但不准加入解说词。

第二天晚上,凯林顿珠宝店装扮得焕然一新,灯光辉煌,小店门前两旁挤满了前来一探究竟的民众,几个店员毕恭毕敬地在门前迎候。不一会,一辆豪华轿车缓缓驶到小店门前,小店老板凯林顿走过去打开车门,一位艳冠群芳的女士从容走下车来,彬彬有礼地向围观的群众点头致意。突然,不知是谁高叫了一声:“戴安娜王妃!”人群立即变得一片骚动,都争先恐后地挤上前去,想一睹神秘王妃的风采。电视台的记者也甚感机会难得,连忙拍下了王妃莅临珠宝店、人们夹道欢呼的镜头。看到这一火爆场景,凯林顿心里暗自得意,连忙迎进这位“戴安娜王妃”,并在她走进店内之后马上令店员关上大门,停止营业。人们理解凯林顿保卫王妃安全之意,但站在店外迟迟不肯离去。

次日,当人们打开电视机时,都看到“戴安娜王妃”莅临凯林顿珠宝店的热烈场景,全伦敦为之轰动,都认为该珠宝店的珠宝一定非同寻常,于是争相打听珠宝店的地址,欲前往购买一些珠宝作为纪念。凯林顿珠宝店顿时身价倍增,此后几日,门庭若市,热闹非凡,营业额直线上升,不到一个星期,就获利20万英镑。凯林顿因此发迹起来,由这一商机的推动,凯林顿后来成了英国伦敦赫赫有名的“珠宝大王”。

1989年4月21日,驰骋体坛17年的李宁退役后,出任健力宝公司的总经理特别助理。体操王子的加盟,使“健力宝”如虎添翼。

总经理和李宁的第一个构想是“健力宝”再增一个分公司,办一家生产名牌运动服的服装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