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己解脱自己
3394200000023

第23章 调整自己错位的人格(3)

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医生首先会纠正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治疗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他人去做,哪些是自己做决定的。可以每天做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毕竟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自己最依赖的人作为自己的监督者。

但是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依赖行为也可能复发。治疗依赖型人格障碍需要两个步骤重建患者的自信心,从根本上对依赖型人格加以矫正。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迹。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气。建议患者选择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勇气,改变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8、边缘者——丢掉易激动的综合症

精神病学家克恩伯格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边缘性行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在《边缘性情况和生理学上的自恋》一书中指出:边缘性人格是一种综合征。具有这种综合征的患者缺乏清晰的辨别力,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缺乏调节冲动的控制力,缺乏持之以恒的忍耐力,缺乏升华的判断力。

【专家诊断】

按照克恩伯格的观点,边缘性人格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有如下几个特征:

> 慢性、弥散性的波动性焦虑;

> 多相的神经症,诸如严重的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恐惧症状、强迫症状、分离走神现象、疑病症等等;

> 多相的夸张的性行为倾向;

> 传统的潜在精神病人格结构,分裂样人格、偏执性人格、轻度躁狂或循环型人格;

> 冲动性神经症或成瘾。患者表现的是反复需要满足的驱动力冲动发作的严重人格病理;

> 低层次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为低层次的防御机制,如分离、投射、诋毁、否认等。

由此可见,形成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复杂、严重的人格障碍。

如果日常的行为符合下列五种状态,那么就很可能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

> 强烈的内源情绪,无法使情绪与外部事件相符;

> 或抑郁或兴奋或生气,轮番变化,反复无常;

> 在焦虑和愉快的交替过程中会突然插入沮丧和冷漠;

> 无规律的行为,包括无规则的睡眠一清醒周期,杂乱的精力投入—投出行为;

> 行为不能平衡,易走极端;

> 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和抑郁,也容易愉快和奔放,在体验沮丧和幻灭的自我感觉时,偶尔会有短暂的愉快心情,便更多的是烦躁、恼火、不可控制的盛怒,甚至在激动下有自损行为;

> 自我谴责意识。经常表示出自我侮辱和自杀的想法;

> 习惯于用悔恨和自我贬低来补救喜怒无常的行为;

> 常有冲动性的自暴自弃行为,对自尊、性、职业等问题没有确定的概念,从而放纵自己、肆意挥霍、酗酒赌博、滥交异性;

> 渴望依赖专注于别人的爱,希望情感有所寄托:

> 不甘寂寞,对分离反应强烈,孤身独处便觉得心情抑郁,对孤独和失落总是提心吊胆;孤独感和空虚感引发周期性的情绪对抗;

> 矛盾的观念。竭力想表达与内心情感相反的态度;对自己和他人时有矛盾反应,爱、情、愤怒、负罪感交织其中,形成复杂冲突的思想观念;

> 在人际关系方面常遭挫折,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不稳定,容易走极端,要好时觉得对方完美无缺,热情赞颂,倾心结交;

> 稍有不如意,态度便急剧转变,化友为敌,肆意诋毁攻击。

按照心理动力学的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内心主要冲突起源于前恋母期(口欲期),患者早年生活经历中有明显的母婴关系紊乱,使患者的内部心理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使患者难以得到安全感,不知道如何面对外来的爱与恨,从而使患者人格产生偏离。

患者的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如果迟迟得不到改善,在其随后的心理发展中,早期心理发展的紊乱,不但无法解决,反而会得以强化。

如果患者的亲属或者患者幼年时所认同的对象本身就具有边缘型人格的特质。对患者人格偏离的形成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心理处方】

边缘性人格障碍:没有安全感,有摧毁欲望。这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以情绪敏感冲动行为,不稳定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为临床特征,患者往往有较大的社会功能损害。这种人的性格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由于长期的压力造成的,所以应当从小就要重视孩子的心里活动!

其实很多人的性格都有两面性的,不能说是不正常,因为很多现实的原因,很多人会把自己罪恶的想法放入自己的潜意识当中,平时是不会表现出来的,只有当某些刺激和特定的情景出现的时候才会自己不像自己。

这种情况要做的就是情绪的调节,关键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性格特征从出生开始就塑造,很多时候会有偏差,所以只能后天补救。例如发火之前数20个数,特别高兴的时候对自己有所收敛,开始是需要有意识努力,慢慢就可以使自己保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上。

由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复杂性和病症的严重性,患者一般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治疗。心理医生会通过精神分析法确定患者患病的内在根源,继而对患者的人格进行矫治。

9、强迫者——顺从你内心的力量

遗憾与痛苦多是因为追求完美,而忽视了完美是理想化的,只有欠缺才是现实的。强迫型人格障碍表现在专注于顺序、完美和控制,门锁上后还要反复检查,担心门是否锁好,做事时思虑过多,对自己做事总是没有把握,总以为没有达到要求,别人一怀疑,自己就感不安;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专家诊断】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这样描述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症状。

(1)做事情总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要求别人严格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就会很不高兴,对别人做事不放心。

(3)犹豫不决,经常推迟或避免做出决定。

(4)常有不安全感,总是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妥当,反复检查,唯恐出现差错。

(5)拘泥于细节,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规矩的话就会感到不安。

(6)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缺少业余爱好,吝啬,很少有朋友往来。

如果上述症状符合3项以上,那么你很有可能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倾向。

强迫型人格障碍者做事虽然有条不紊,但却僵化刻板,总是习惯于按照自己已经熟悉的行为模式办事,沿着固有的轨迹生活。他们常有过度的不确定感和多虑,在做出一项决定前,总是不断地征询别人的意见,难以甚至最终不能做出决定。即使对某事做出决定,事后也会反复考虑其正确性。总是力求完美,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很难满意。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有关。父母管教过分严厉,造成孩子做事过分拘谨和小心翼翼,做任何事都思虑甚多,优柔寡断,并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一些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有的父母由于过分爱干净,对孩子的卫生也特别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洁癖,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定程度的强迫现象,这些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当强迫思考或行为总是纠缠着你,使你欲罢不能,无从回避时,就有可能演变成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心理处方】

对于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自我调适,我们来介绍两种具体的方法。

⑴当头棒喝法

当感到自己快要控制不住某些行为时,对自己大喝一声停或不,都是有效的。如果自己对他人办事不放心,不肯把事情交给下属去办时,就可以对自己大喝一声当断则断。在那一瞬间抛弃所有的考虑,把任务很快安排下去。在必要时还可以请好朋友、同事甚至上司棒喝一下。例如,当一件工作即将收尾时,由于自己追求完美,迟迟不能完工,这时帮助者不妨用严厉的口吻大喝一声当断则断!这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⑵顺其自然法

什么事都顺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比如,患者担心门没有锁好,就让它没锁好;家里没有收拾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像强迫症一样无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症状会慢慢消除的。

10、偏执者——不要死钻牛角尖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偏执型人格的人常将他人无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的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或是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或是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他人,总认为自己正确;或是好嫉恨他人,对别人的错误不能宽容,喜欢走极端,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这是具有偏执心理的人的一大特色。

【专家诊断】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们敬而远之。

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因此在社会上人数和比例确实不详。据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资料表明,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

【心理处方】

> 自我调控法

(1)克服虚荣心,培养高尚的情趣。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缺点和锗误,这些用不着掩饰。我们要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生活,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追求美好、崇高的事物。不要整天把心思放在修饰打扮和赶时髦上,更不要夸夸其谈,不懂装懂。

(2)加强自我调控。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以及无理的言行。对自己的错误要主动承认,善于应用幽默、自我解嘲地为自己找个台阶下来,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 认知提高法

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

> 敌意纠正训练法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1)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2)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盛。

(3)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漩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4)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 交友训练法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1)真诚相见,以诚交心。本人必须采取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和比较好的,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

(2)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信任和巩固友谊。尤其当别人有困难时,更应鼎力相助,患难之中知真情,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增进友谊。

(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则。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关系。另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等也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和一致,换句话说,也就是志同道合。这是发展合作、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