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3387700000003

第3章 总算有人爱我:爱情·婚姻篇(2)

也许是由于中暑,由于疲劳,由于疾病或别的什么原因。

“我”于是本能地想到救助,像熟悉的小说中“品德高尚的英雄”,像“圣书上所写的”那样,开始救助。

在救助中,由于解开姑娘的裙带和短上衣而无意间“看到了她的胸脯”,那美丽的极富诱惑力的胸脯。

于是,一边是异性的吸引与青春的冲动:“我贪婪地看着,脑子里嗡的一下,如火燎一般,想去吻她”;一边是“英雄”的感召与“圣书”的教导:此时得赶快去找水,救人要紧。

终于英雄”战胜了“本能的冲动圣书”打消了“青春的欲念”……可是,他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此时此刻,这位多情的姑娘半是小病的晕眩,半是爱意的流露。

其“救助”的结果便是:姑娘半是“感谢”,半是失望。

“我觉得,她不是真诚地感谢。”“我”当时就已“敏感”到这一点。但仅仅只凭直觉,却并未弄明白“究里”。为什么呢?姑娘实际上已经爱上了他,然而,姑娘含蓄的爱意未能被理解,隐秘的心曲未能被洞悉,曲折的爱的表示与爱的“需求”未能得到相应的认同与回报。甚至可以说,也许姑娘的爱的隐衷,由于他的“冷漠”而受到了某种不经意的“伤害”。或许可以说,姑娘并没有真病(或者只是一时的小恙),而仅仅是以晕眩作为一种爱的“试探”……

这在四年之后,姑娘已经结婚并且做了母亲,他俩再次重逢时,她所吐露的衷曲中,可以得到“反证”。这段话不妨全文引述:“呃,要我告诉您吗?”(她想讲出四年前的“隐秘”)“假如那时,在草垛那儿,您是知道的,您要是……勇敢一点……唔,吻我的话……那么我就是您的妻子了……我难道不……喜欢您吗?真是怪人,急着去打水……唉,您!”原来,姑娘在那一刻需要的是吻,需要的是爱(以及爱的“勇敢”),可这位“怪人”急着去打水,毫不领会她的隐秘的爱的暗示;难怪,时至今曰,四年之后,已为人妻已为人母的她,依然流露出埋怨与责怪:“唉,您!”

岂止埋怨与责怪。当“我”解释他当时的行为是“圣书”所指示时,姑娘讲出了一段颇富哲理的精彩的话:“我们的不幸正在这儿,我们依然想遵照圣书生活……生活,比书本更广博,更充满智慧。我的先生……

生活完全不像书本……啊……”多有见地而又多么深刻,对比“我”的机械与刻板、迂腐与教条,姑娘的通达聪慧与明晰睿智跃然纸上,更显其温存可爱与率真诚挚。

姑娘所指出的“不幸”具有普遍的意义。是的,多少不幸缘于硬搬书本死背教条--失败的婚姻如是,又岂止婚姻如是!

“那么,现在--怎么呢?还是照圣书生活,啊?”--姑娘“补”上的这一句,更加意味深长,有对于“正人君子”(“我”)刻板教条的友善的讽刺与责怪,有对于“木已成舟”的婚姻现状的无可奈何的揶揄与叹息,有对于失之交臂的珍贵爱情的深沉的惋惜与留恋……

现在轮到“我感谢她”了,作者说,这感谢“是真诚的”--姑娘讲出的生活的真理使他明白了许多东西,颇受教益;姑娘剖露她当初真纯的爱,使他深受感动。这一切,使他(“我”)不能不对姑娘表示真诚的感谢。

仅仅是感谢吗?“幸福离我如此之近,我几乎抓住了它温暖的手。”对于本该属于他却“不慎”失去的幸福,他心中有着深深的悔恨与淡淡的哀伤。从整篇文章充满感情的追述中,读者不难体察这种情绪。

他“迷信”圣书和英雄的迂阔之举虽然不值得谴责,但他失之交臂的爱情却值得同情,值得惋惜。

姑娘愈是率真可爱,这同情与惋惜就愈是深沉与强烈。

而这一切,就叫做艺术的感染力。它来自作者娓娓动人的叙述与颇带情感色彩的语言的魅力,来自作品中靠环境描写与景物描写所营造的氛围。甚至文中两次重复姑娘关于“那草垛就是金字塔”的比喻,两次重复远处有人悲凉地歌唱“哎,为什么你背叛我?”,这些都并非闲笔:前者显示姑娘的天真可爱,后者“预示”爱情的“不祥之兆”,于人物性格,于心理氛围,都起到了烘云托月的陪衬作用。

书风波

【墨西哥】亚·内尔沃

上午课间休息,教会学堂的校长走进男生群中冷冰冰地说:“苏亚雷斯,学监神父打电话叫你去。走吧!”我顿时慌了手脚。这是为了孔恰,对,是为了孔恰!

我慢腾腾向对面的女校走去。教会学堂的男校、女校就像美丽村庄中两个巨大的养蜂场并立一处。在男女生之间总是互相寄送着表露强烈的、也是转瞬即逝的爱情诗篇。

孔恰头发金黄,眼睛碧绿。我给她写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了,我们在小教堂听戒律弥撒时,她用含笑的不安目光对我表示了赞赏。我垂头丧气,诚惶诚恐地肃立在学监神父面前。孔恰也被带来,她眼里噙着比大海还深的泪水。我知道,这下我俩完蛋了!在死一般的寂静中,突然,他咆哮起来:“这么说,苏亚雷斯先生曾勇敢地给这位小姐写了情书,大胆地求爱?”

他抖落着我给孔恰的信。

难堪的沉默……

“这么说,孔恰小姐芳心默许,已经是你的未婚妻了?”

我的天!事情比我想的还可怕!孔恰禁不住大放悲声,我也啜泣起来。无情的审判官恶狠狠地吼道:“只能这么办,我立刻举行仪式,给你们证婚!”他粗暴地摇起小银铃命人准备檀香,点燃香炉。孔恰顿足哀求:“不,教士、神父、学监!我再……再也不接男生的信了!我不愿结婚啊……呜……”

“神父,”我胆战心惊地祈求,“我向你保证,以后我决不给女生写诗了。如果在学校里结婚,我妈妈该气死了。我不愿意结婚!”

好一阵沉默。不祥的檀香在缭绕……

神父的心似乎变软了:“好吧,我不让你俩结婚了,不过,你俩每人必须挨六戒尺。”我们两个罪人提心吊胆不敢吱声,只好点头表示同意。他举起一根很长的、上面钻着一百个小孔,抡起来嗖嗖响的戒尺对我的“未婚妻”命令道:“把你的手伸出来,先打你!”孔恰抽噎着乖乖地伸出手。

此刻,在我心中打盹的堂·吉诃德从他的瘦马上挺立起来,发出神圣的呼喊。“神父,”我坚决地请求,勇敢地跨上前,“请你打我十二戒尺,让我承担她的……”我用挑战的目光盯着他,重复道:“请打我十二戒尺吧!”“我不反对,”他冷冷地说,“伸出双手。”

寂静的房间里响起噼噼啪啪的戒尺声。孔恰不再哭泣。她碧绿的大眼睛凝望着我,瞳仁里激荡着海洋一样深不可测的东西,这是对我所受惩罚的嘉奖!当我俩由神父跟随走进校园草坪时,小树上正有一对小鸟在亲吻,享受着早晨的甜蜜快乐。我俩对望着无言地问询:“为什么它们不挨打呢?”

惩戒中的美好情愫

--《情书风波》赏析

初恋,甜蜜温馨的初恋应当说是人的一生中令人难忘的美好情愫。它如空谷流泉,自然清纯而又不可遏止;它如白云出岫,圣洁无瑕而又顺乎天性。

而本文中的初恋却发生在与这种“天性”相悖的特殊环境--教会学堂中。其实中学生的初恋萌芽虽然美好却是常常不能持之以恒的,它只是“强烈的、转瞬即逝的爱情诗篇。”然而威严的学监神父却视学生初恋为不可原谅的越轨行为,必欲施予严厉的惩戒方能罢休。而神父的惩戒方式也确乎独特,当他拿获这一对小青年的情书“铁证”之后,竟然出乎意料地向他俩粗暴宣布“我立刻举行仪式,给你们证婚”并且动起真格地命人“准备檀香、点燃香炉”。这在那一对纯真的年轻人看来,要算是最严厉的伤害与惩罚了……

时冲动的纯洁无瑕的浪漫情愫,何曾想到过“结婚”这一现实而又令人“胆战心惊”的结局呢?其实学监的本意也不过以这种“极端的手段”吓唬这一对年轻人,使他们接受深刻的教训而已。后来在年轻人知错改错的哀求下,惩罚的方式改为各打六戒尺。接下来戏剧性的场面发生了:作为男生的“我”忽而滋生出“男子汉”的勇气,犹如唐·吉诃德骑着瘦马挑战风车一般,他向威严的神父“挑战”了,当然这也是唐·吉诃德式的“屈从”的挑战,他要求承担全部惩罚,将女孩应挨的六戒尺一起加罚到自己的身上。这一平凡而又勇敢的行动使这位小男子汉得到了姑娘最高的“奖赏”,“碧绿的大眼睛凝望着我,瞳仁里激荡着海详一样深不可测的东西”,那是信任,是赞许,是感激,是对于这场刚刚萌芽就横遭摧残的初恋的并不反悔的欣慰……

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尽可让男孩去想象那其中的“深不可测”吧。而他从中得到的鼓舞和力量,却足以使这位颇具“责任感”和“骑士风度”的小男子汉在此刻(和未来)甘愿(为他所爱的人)承担十倍、百倍的惩罚--这就是初恋,这就是在严厉惩戒下的初恋的美好情愫,仅仅一个细节,就为我们揭示得淋漓尽致而又兴味无穷了。

文章的结尾更加耐人寻味:他和她对校园小树上一对依恋着亲吻的小鸟的欢乐与自由,表现出情不自禁的钦羡,发出了无言的天真的问询:“为什么它们不挨打呢?”这一朴素自然的问询使读者不能不为之一怔而又会心一笑--那是禁锢对于自由的向往,天性对于惩戒的反叛,纯真对于理解的呼唤。到此,简单的故事为我们揭示出并不简单的内涵:人生的初恋是美好的,中学生的初恋却又是有碍学业有违校规的;然而这种“有碍”和“有违”却并不妨碍初恋的美好,也不能禁锢初恋的发生。那么,对待这种美好而又脆弱的情愫,该如何因势利导地加以约束和规范呢?放任自流是不负责任的,粗暴压制是行不通的,施以无端的伤害更是悖逆人性的。少男少女那纯真而又敏感的心灵,需要的首先是宽容与理解、信任与呵护,其次才是教育和引导。可怕的不是初恋的“风波”,倒是对于这类“风波”处置不当所留下的心灵的创伤与痼疾。

文章虽短,三个人物却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男生“我”的小男子汉“气质”,学监神父的始而威严粗暴继而严中有“宽”的执教者兼“执法者”的形象,都被素描式地勾勒得鲜明而又清晰。尤其是那位女生,着墨极少,只在三处极简略地描其“眉目”--初恋发生时,“她用含笑的不安目光对我表示了赞赏”;站在学监面前等待训斥时,“她眼里噙着比大海还要深的泪水”;而当“我”自愿承担全部惩罚时,“她碧绿的大眼睛凝望着我,瞳仁里激荡着海洋一样深不可测的东西”。记得有位作家说过,要描写人物的心灵,不妨写出他(她)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篇短文就釆用了这种极俭省的笔法,看来作者不仅懂得以目传神的写作奥秘,而且将它运用得恰到好处。

应该吻她

【美国】詹姆斯·斯特瓦特·加顿

我初恋的时候,既浪漫又害羞,整天在梦幻般的迷宫里徘徊……那时我十八岁,每天忙完专业课后,不是踢足球、玩网球,就是到拳击俱乐部练拳击,从来不知道女孩子的事情。到了周末,要是我所在的球队没有比赛的话,我就直奔电影院,买票看故事片,这些故事片往往使我加深了少儿时代特有的想象。

一个下雨的周末,我看电影之前,无意之中走进影院隔壁的小商店里。在糖果柜台后面,站着一个和我年纪相仿、亚麻色头发、长着小酒窝的姑娘,我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女孩子!为了吸引她的注意,我向她不自然地笑了一笑,想说句俏皮话。可是声调却是颤抖和不自然的:“请给我买点糖。”

她把糖称了以后装进一个白纸袋里。递钱给她时,我们的手几乎碰着了。在回来的途中,我的手一直捂着这个纸袋,甚至不愿打开它。

那之后的一个星期中,我每天都生活在一个梦境般的世界里,到处是亚麻色和小酒窝。我总是模仿电影男主角那样喜气洋洋地和她讲话;她呢,每当我说完,也总像女主角那样嫣然一笑。

再下一个星期六,我所在的球队有一场比赛,不过,为了去看我的维纳斯,我早已另有安排--刚踏上我们球队的汽车,我就对教练说:

“我母亲得了急病,我得马上回去。”没等他回答,我就跑开了。

电影准时开演,我哪有心思去看它,只是侧身走到隔壁小商店的门口。在转门那里,我鋳躇了一会儿,脚伸出几次又缩了回来。我很想跟她讲句什么话,可是又想不出来。另外,对教练说谎仍然使我深感不安。

附近有个公园,我走到那里,坐在一条石凳上,嘴里不停地预习将对她说的话。一会儿之后,我步人小商店,走到糖果柜前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寻找亚麻色头发的姑娘。刚抬头,瞟见眼前一位女孩子,男主角的那句话已经从我嘴边溜了出来:“嘿,你真是个王后。”当我仔细看时,竟是一个戴黑耳环的黑头发姑娘。

我大吃一惊,没等她回答,就撒腿跑进电影院,坐下五分钟后,还不知道演的是什么。散场时天已经黑了,我初步恢复了镇静,于是又鼓起勇气,重到隔壁转门那里去了。那个亚麻色头发有酒窝的姑娘正在柜台后站着。我尽可能压住激动之心,笔直地向她走去,并像电影演员那样装出微笑。我把钱放在柜台上说随便给点什么。”

姑娘笑了,她把糖放进纸袋给我。我像电影中的人物那样,装作若无其事地说道:“下次见!”

以后那几天真使我难熬,心里充满着一种浪漫的感觉。每天下课后我都到那里去,装作看橱窗里的商品而偷偷看亚麻色头发的姑娘。我还从未有过热恋的感觉,在电影中小伙子初遇女郎是那么简单,而在实际生活里却是这样复杂。

再一个周末,我日夜想念的亚麻色头发的姑娘,在我等了很久以后,终于从商店后门走到了柜台前,没等我开口她就对我说:“你好。”我手表上的秒针几乎都不走了,我结结巴巴地说:“看电影之前想买点糖果。”

她又笑了,这时我才看清楚她有一双蔚蓝色的眼睛。她问:“要巧克力还是奶糖?”“两样都要。”当她把糖放进纸袋时,我忍不住直直地看着她。她站的很近,把糖给我时,她的眼睛抬起来看着我。我正准备说“谢谢”,黑头发姑娘喊道:“玛丽!”她就转身走过去了。

玛丽!多好听的名字!在迷惘中我走到隔壁的电影院,喃喃地说:“玛丽,玛丽……”

几天以后的一个下午,我在练习拳击时,仍在思念着玛丽,以至于我的伙伴汤姆--倶乐部里最差的拳击手,也能把拳头打在我的鼻子上,使我鼻子出血,休息时,他因为胜利而感到飘飘然,把我叫到一旁。

“我的女朋友叫伊佐丽,”他把他女朋友的相片拿给我看,“上星期我见到她,她把相片给了我。”

我的心忽上忽下地跳,问道:“你和她认识不久,她就把相片给你了?”

“正是,”他立即说道,“明天把我的相片给她。”

我极力想恢复我的自信:“我的女朋友叫玛丽,她长得像琼·贝娜特。”

“哎哟,像琼·贝娜特?你有她的相片?”

我的心枰枰直跳,说它在我卧室的抽屉里。”

汤姆迷住了:“你下星期带来给我看看好吗?”

“可以。”我淡淡地说道。

当天晚上,我心中一直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我想为了不在汤姆面前丢脸,最好尽快找到一张像琼·贝娜特的相片。母亲、婶婶和姨妈的相片没有一个像这位女明星的。我带着一颗沉重的心,踱到转门那里去,鼓起勇气来到糖果柜台旁。那位亚麻色头金的姑娘正微笑着站在那里。

“你好。”她说。

在那短短的一瞬间,我甚至想问她:“你能给我一张照片吗?”不过,我嘴上只是说想买点巧克力。唉!如果我能把她请到较僻静的地方单独谈谈就好了,可是怎么开口呢?

我转身走进了电影院。刚好,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对一位女合唱队员说在演出后我们见面。”她答应了,而且不久他们之间便盛开了一朵爱情之花。我反复记熟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