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睡狮怒醒
3377900000049

第49章

国民党中央军继续向平津地区靠近。飞扬的尘土卷着行进的队伍。战车,炮群,骑兵。

中央军的动向牵动了日本国的注意,他们不仅仅是关注,而是认真地对待。7月13日上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暂缓国内师团的动员,仍然坚持“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方针。同一天,日本陆军中央在《处理华北事件的方针》中,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他们要“退”了。这自然是表面现象。日本军当局的这一决定,显然是考虑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缺乏派兵借口,担心造成不利的国际影响;二是日本关东军和朝鲜军的增援部队尚未到达华北,担心中国军队北上,使驻屯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他们肯定是要跑向战争的。需要考虑的、或者说需要调整的是开跑的时间定在何时为好,开跑后的步伐是慢一点好还是快一点为好。选择时机不等于犹豫,更不是改变初衷。日本政府在做出了“退”的决定后,准备侵略中国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下。

敌人设套子,不奇怪,就像狼的本性要吃人一样毋须去追究这是为什么;问题是偏偏有人不懂这个常识,把敌人的套子当成睡袋,毫无设防地钻了进去要高枕无忧。

宋哲元一贯乞求和平的思想有了土壤,他自认为这是一块沃土,便把精心培育的新芽栽了进去。宋哲元提出:“既然日本退了,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让。”怎么让?他自然有主意。这时,有人提醒宋哲元:日本人是在实施并吞中国的缓兵之计。披着羊皮的狼容易迷惑人,我们可不要上当。宋哲元回答:狼披上了羊皮,这说明它还有做羊的愿望,我们为何不让它变成羊呢?他企求和平的决心是别人无法撼动的。7月13日,也就是日本决定了要“退”之后,宋哲元决然地下了一道命令:从14日起北宁铁路列车运行正常化;解除北平戒严;释放被捕日人;严禁与日军摩擦。宋哲元是“善良”的,他唯恐日本人不了解他的一番好意。人家不领情这岂不是自做多情吗?于是,他特地把自己签发的这命令通报给日军。日军是如何回赠宋哲元的“善良”心肠的呢?香月清司看了来的“命令”后,脸上木木的,没有任何表情。

眼睛只是盯着一个地方在沉思,好像在打捞一个被遗忘了的故事。最后,他对他的左右随从说:“我们不应该忘记,宋哲元还欠着我们一笔债,那个七条他并没有接受。现在,他是想用这个命令来代替七条,大大的狡猾!”香月所说的:“七条”,就是他在幕僚会上对冀察政务委员会提出的七条要求。条件太苛刻,当时宋哲元难以接受,一直拖着。这时,香月见宋哲元送来了“秋波”,便得寸进尺的提出:必须接受七条,否则一切无从谈起。日方代表带着香月的“圣旨”来见宋哲元。宋哲元的额上沁出了汗珠,他好紧张,好为难。答应吧,别人会骂他丧权辱国;不答应吧,日军会像抵死一只跳蚤一样企图抵死他索性,依了吧,于是,他心一横,牙一咬,说:“七条我可以接受。不过日方看出宋哲元有难言之苦,便马上问:“宋委员还有什么要求,请尽管讲。”宋:“我希望延缓执行。”日方代表:“你的意思是有些事情双方还要商议?”

宋:“对,就这个意思。”

随后,宋派出了代表,日军也派出了代表。谈判——宋哲元特地叮咛是“协商”。看来他现在很怕提到“谈判”,这两个魔鬼似的字不给他吉利。

“协商”蛮顺利,很快就取得了以下的结果:

立即实行撤兵和取缔抗日组织;

处罚卢沟桥中国驻军的营长;

北平城防由第38师担任;

由中方代表秦德纯向日军道歉。

宋哲元该满意了!原先日方:一直坚持要他道歉,现在有了秦德纯这只替罪羊,他可以不必担心自己的脸面会遭到日本人的耻笑甚至侮辱。当然,他也有几分愧意,秦德纯毕竟是个在北平地面上举足轻重的头面人物,让他替自己去受辱,总是于心不忍的。

宋哲元不以为自己是向日军让步,他觉得他所领导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在与日军的交涉中又有利有节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日寇的野蹄明明又残忍地践踏了一番中国的民心,宋哲元却认为日军是深明大义地“退让”着。

无论如何不能把天狗吞吃月亮描绘成一幅充满诗意的油画。

一方退让,另一方逼近──

7月15日,日本中国驻屯军制定了作战计划。这个计划的近期、远期目标十分清楚:

第一期:迅速用武力讨代第29军,首先把北平郊外之敌扫荡至永定河以南。

第二期:预计以现有兵力进入保定、任丘一线待增加兵力之后再进入石家庄、德州一线。同国民党中央军决战。

“作战计划”详细地部署了日军的行动:

“在7月20日前,独立混成第11旅团在高丽营(一部在顺义),独立混成第1旅团在怀柔,第20师团在天津、唐山、山海关地区展开第一期作战主要在于一举击败北平西郊的第37师,根据情况对南苑的第38师一并攻击。以第20师团随即将132师击溃。在陆军攻击之前,先以空军航空部队主力对西苑、八宝山、北苑、长辛店和南苑进行空中攻击,尔后协助地面作战,并随时迎击中国空军的作战。”

就在这份完整的“作战计划”诞生的时候,受命参战的日军正长驱直入地向目的地直逼:

已进入华北的关东军和朝鲜军,正在由原驻地向作战前沿阵地行动中。独立混成第1旅团在酒井镐次少将指挥下,于11日夜从东北公主岭出发,13日到达承德,经古北口16日到达密云;独立混成第11旅团,在铃木重康中将指挥下,正日夜兼程地向高而营集中;第20师团于11日紧急动员,16日由朝鲜出发,向天津、唐山、山海关一带前进;驻屯军旅团步兵第一联队主力位于丰台,其余在通县和北平;步兵第二联队主力、炮兵联队主力和骑兵队、工兵队,预计在18日可到达通县集结。

日军在拼尽心力把他们的“作战计划”变为实际战争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中国的军队的行动会对他们造成的障碍。陆相杉山元有个规划:7月19日之前驻屯军可做好作战准备。用他的狂言说就是“万事俱备,只待进攻”。为此,他的策略是:一面与中国交涉,拖时间,一面又必须把这种交涉变为有限的交涉。这就是悦:我既要拖注你,不能让你向我开枪,又要牵着你,随时都能向你射击。

日本陆军中央部的多数人急于发动战争,狂人杉山元自然是挑头者。杉山元和第一部长石原交换意见后,提出了与中国政府“有限期谈判”的要求。这时,石原再也不坚持自己“不扩大”的意见了。

17日上午,在首相官邸召开了五相会议,首相因病未到会。会上,杉山元代表陆军中央部提出和中国政府进行“有限期谈判”,及其具体意见。对此,外相、海相和藏相持反对意见。杉山元坚持自己的主张坚定不改。经过争论后,通过了杉山的提案,杉山元还提出了预定在19日动员国内3十师团进入华北的意见,也获得会议通过。

经过日本内阁会议批准的陆军中央部的有限期交涉内容及要求是:

一、规定7月19日为履行期限。最低限度提出以下要求:(1)要宋哲元正式道歉;(2)处罚责任者,罢免第37师师长冯治安;(3)撤退八主山附近的中国军队;(4)7月11日的停战协定改由宋哲元签字。

二、中国方面在上述期限内我方要求事项不予履行时,我军即停止现地交涉,讨伐第29军。因此,下令动员在规定期限到来时所需要的国内部队,并立即派往华北。

三、在期限满了以后,即使中国方面履行我要求事项的态度有所软化,也要使第29军退出永定河东岸地区。

四、本帝国一贯期望把局面局限于华北,并求得就地解决的意图。因此,向南京政府提出:如果中央军恢复匣状,停止对日挑衅行动,并不妨碍就地解决。

这是实实在在的最后通牒。

也是7月17日这一天,日本驻华陆军武官大城户三治大佐向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提出通告:“中国中央军如果采取与《何梅协定》相反的行动时,我方将采取认为必要的行动,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完全由中国方面承担。”

还是7月17日这一天,日本代理驻华大使日高信六郎会见国民党外交部长王宠惠,强词夺理地宣称,在华北中国军队多于日本军队,日军受到“威胁”。因此,日本增兵华北是“完全有必要的”,而中国派遣中央军到华北是“扩大事态”。日高通告国民党政府:(1)立即停止一切挑衅言论和行动;不得妨碍在现地两国继续进行的解决事变的交涉。以上要求限于7月19日答复。

又是7月17日这一天,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情司向中国29军提出了限期要求,限定7月19日前答复驻屯在13日决定的七项要求。

7月的黑色,黑色的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