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其实你可以活得不累
3368200000009

第9章 如果朋友辜负了你,就让宽容化解恩怨(2)

友谊对于朋友双方都是有益无害的,它就像炎炎夏日里的一杯清新透亮的酸梅汤,滋润着你我干渴的喉咙;就像秋风瑟瑟中随风而落的秋叶,构成了金秋时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像寒冬腊月里一朵朵迎雪而立的梅花,绽放开来,温暖着你我的心田。而“破镜重圆”的友谊通过间接的修补只会比当初更加灿烂,所以千万不要让暂时的不快影响了本该持续一生的友谊。把心中的阴云驱散,赢来的不仅仅是友谊,自然还有你们更美好的未来。

朋友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的纠纷,与其让矛盾激化到无可收拾的地步,不如选择包容,化干戈为玉帛,失去一个潜在的敌人,保持一份淳朴的友谊。

人情不可耗用无度

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我们通常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称作“人情”。我们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中,向来是很讲人情的。但是人情的利用也讲究原则和分寸,耗用无度只会适得其反。

肖先生很上进,毕业参加工作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经过努力,他考入了一家大学攻读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兴奋不已的肖先生在拿到上课通知时,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了,因为学校方面安排的课程居然是需要每天占用半个工作日的,而肖先生所在的公司从来都没有让员工每周半天外出读书的先例。公司同事听说肖先生读书这回事后,都力劝他放弃这个想法。因为公司原先有位职员由于同样的情况,竟然被公司方面无理由地炒掉。炒人的通知上居然还如此声称:因为我们是公司,不是学校。

肖先生忽然想起去年曾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与公司的副总偶然相遇,很愉快地聊了一会。记得副总当时说了一句,“以后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尽管找我”,并给他留了私人电话。肖先生决定试一试,晚上他鼓起勇气给副总打了个电话,委婉地说了他的处境,请他帮忙拿主意。最终决定的结果令肖先生十分开心,公司破例批准了他的要求。

这就是人情的力量。虽然人情的威力很大,可以帮我们做很多原来以为不可能的事,但是人情并不是取之不尽的水,任你自由取用。相反,人情就像银行的存款,耗用无度也是会入不敷出的。

当医生的赵丽娜早在两年前曾因自己孩子转学一事曾求过教委的一个同学,而且也送了些人情钱,可对方没要。这下可好,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那位同学便多次带着亲友、朋友来医院找赵丽娜帮忙。有些事根本不能办,像半价CT、婴儿性别鉴定、高价病房算低价等等,着实给赵丽娜出了不少难题。还了人情的赵丽娜,后来就想办法渐渐疏远了这位同学,再后来两人就索性不再交往了。

可见,依靠人情办事是有一定限度的,透支了反而令人很尴尬。

人和人相处总是会有情分的。这情分就是“人情”。有些人喜欢用“人情”来办事,但“人情”是有限的。我们说了它就像你在银行的存款,你存得越多,领出来的钱就越多;存得越少,领出来的钱就越少。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帮你大忙;你更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帮你的忙,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

张先生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中文系,几年来在文坛上也算小有成绩,后来接编某份杂志。由于那杂志的财源并不丰裕,不仅人手少,稿费也不高,但他又不愿意因为稿费不高而降低杂志的水准,于是他开始运用人情向一些作家约稿。这些作家由于和他都有过交情,也都点头应允了。但是一次两次还好,后来次数多了,他们就开始找各种借口推辞。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暗自纳闷。经过他的再三催问,其中一位终于坦白地跟他说:“我是以朋友的立场写稿,你们的稿费太低了,错不在你,但你这样子做是在无度地耗用人情。”如此,他才恍然大悟。

无度地耗用人情,一般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会使你们之间的感情开始转淡,继而让他对你避之唯恐不及,那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情分就此断了;二是你在他眼中变成不知人情世故的人,这对你是相当不利的。

然而,一个人做事不可能单打独斗,有时还是要用到亲戚朋友。换句话说,要动用到人情存款。那么如何动用才不至于“无度”呢?

1做好估算,尽量把人情用在刀刃上

先弄清你与对方的交情究竟有多深,人情究竟有多重,然后再掂量事情的分量,看看是否适宜找对方帮忙,千万不要没个轻重缓急。动用人情的次数要尽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那样,也会“情到用时方恨少”。

人本来是容易忘恩的动物,所以就是对方曾欠你一些人情,你也不可抱着讨人情的心态去要求对方帮忙,因为这不仅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和反感,还可能让这情分到此结束。

2人情储蓄不能即存即支

如果你急于找后账,急于在这笔人情账中得到回报,你就犯了人情世故的大忌。你就会在找这笔后账中既丢掉了人情,丢掉了面子,也丢掉了做人的原则和进退的分寸。

对一些斤斤计较的人要特别注意,你们纵然交情再深,也不可轻易找他帮忙,否则这人情债就会像在地下钱庄借钱那样,让你吃不消。还要懂得适度回馈,如果你不管不顾,动辄就求人帮你的忙,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慢慢变成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当然也有主动帮你忙的人,但切勿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你若无适度的回馈,这也是一种“耗费”。

3要注重长线投资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大多人情投资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结出果实,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赖需要一个过程。

有了人情好办事。但是人情一定要悉心经营,千万不可不计后果地耗用无度,让你的人情存款愈来愈少。

朋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两只豪猪过冬,隔得太远了,会冻得慌;靠得太近了,又会扎着对方。朋友间的相处就如豪猪过冬一样,太远了不行,太近了也不好,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让友情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瑕疵也会在友谊的光环中出现,过深的了解使你发现了对方人性自私甚至卑劣的一面。于是,瑕疵的影子在你心灵里浮现,少许的违背都使你特别在意。于是,被欺骗感和不忠实感使你对友谊产生了怀疑、冷淡和争执,又将友谊根基动摇,再难恢复其原来的面貌。与其破坏一段美好的友谊,何不保持一定的距离美和朦胧美呢?

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不例外。彼此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是友谊的连接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交友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彼此相互吸引的过程,因为你们有共同的“东西”,所以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了好朋友,甚至“一见如故,相识恨晚”。但无论怎么相互吸引,双方都还是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再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两个人的“蜜月期”一过,没有了新鲜感,便无可避免地要碰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以偿时,便开始背后的挑剔、批评、抱怨,最后结束友谊。这和两个人谈恋爱是很相似的,很多恋人开始进入恋情,是因为对对方有一点了解,但还不够了解,所以有一丝的吸引,有一丝的好奇,有一丝的神秘感;而一旦揭开了这层面纱,两个人对对方的优缺点都了如指掌的话,便会失去昔日的热情。如果两人的感情不够深厚的话,就很有可能进入感情的“冰冻期”,和恋人一起的感觉就如自己左手摸右手的感觉,这样的感情就算能持久也会很乏味。所以适度地保持距离感,有张有弛,才不会使自己的感情生活犹如一潭死水。

爱情也好,友情也罢,其实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的。因为人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又总想贴在一起;等真正得到和靠近时却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于是又会挑剔和苛求对方。人总是在无意中伤害着自己,也许,你为了赢得一段感情而付出了很多,可是等真正走近时,却又因为一件小事造成了感情的破裂。所以,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还不如给双方都留一点想象的空间,要知道朦胧美也是一种美,雾里看花、水中看月也许会更美!

有人将友情比喻成弹簧,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才能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保持适度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过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心灵是贴近的,但是身体是保持距离的。

能“保持适度距离”就会产生“礼”,古代夫妻之间都讲究“相敬如宾”,即使是再亲密的朋友,我们也不能口无遮拦。保持适度的距离,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好人和人之间的“礼”,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海绵”。

保持和朋友间的距离,就是要给自己多留一些空间,对朋友不必什么话都说。

首先,要保留一些自己的隐私。“心有灵犀一点通”,心灵相通、心心相印虽然是交朋结友的理想状态,但是要达到这种状态是很困难的。所以,该保留给自己的还是得保留,毕竟朋友间的相处,讲究的是一种情感上的沟通和理解互助,而不是了解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

但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朋友的信任,把自己的一切情况都和盘托出,这种做法是一种轻视自己的行为。在你要将自己所有的一切告诉对方时,你首先得了解人家是不是愿意去倾听。否则,你会让对方误以为你是一个啰唆而没头脑的人,而且在你和别人分享你的一切经历时,最好先了解你的朋友是否是一个值得信赖、品行端正的人。

此外,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经常出入的地点、某些专门活动和个人隐私等均属于个人秘密,如果对方不是知己,是不能轻易告诉他的。

其次,不要随便在朋友面前议论他人。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他必定会劝告你、开导你,劝你不要随便议论他人,对你困惑的事情给予积极的引导;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好惹是生非的人,很有可能把你的话传给被你议论的人,引起对方的怨恨;如果你的朋友用心不良,还会夸大事实,添油加醋,有意挑起冲突,使你在朋友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严重的还会酿成大祸。

最后,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不要轻信他人。如果对方是一个别有用心、居心叵测的人,友情随时可能被玷污,并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你必须谨慎处世,多设几道防线。常言道:“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保持适度的距离,不仅可以维持友谊的持久性,同时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这是我们在交友过程中必须悟透的一点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