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3367100000080

第80章 思想需要保鲜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变化太快了!什么都在变,城市在变,乡村在变,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变化,思想意识也在变。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无论你是什么年龄,从事何种职业,如果你不能适应变化,你就很快会被社会所淘汰。有时,尽管这种改变是被动的。

在现今竞争异常激烈、新旧知识更替如此频繁的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保证自己什么都懂,不需要再学习了。在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我们只有要求自己努力适应环境,否则我们将无法生存。要适应环境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实这世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我们要不断去改变自己,努力来适应社会的变化,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生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社会、国家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人,要想生存,就必须适应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环境同步发展变化,才能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环境已经变化了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不能以老眼光对待新的环境。

法国生物学家曾做过一项研究:把一组毛毛虫放在两个大花盆的边上,使它们首尾相接,排成一个圆形,像一个长长的游行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然后在毛毛虫队伍旁边摆了一些食物。这些毛毛虫要想吃到食物就要分散队伍,不再一条一条前进。生物学家预料,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用处的爬行,而选择转向食物。可是毛毛虫没有这样做。出于纯粹的本能,毛毛虫沿着花盆边一直以同样的速度走了七天七夜,一直走到饿死为止。

这虽是一个有趣的生物现象,但对我们的人生却很有启迪。当环境已经变化了的时候,我们应重新审视所面对的人、事,抓住他们各自的特征,了解其中的各种关系,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处世方法和人生目标。

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之后,除了让自己努力适应环境之外,对于那些不利于自己工作和事业发展的环境,我们应该考虑作某些改变。

英国的作家莎士比亚是大家都熟悉的,但又有几个人真正知道莎翁成名前的样子呢?莎士比亚原来只不过是替剧院看管马匹的打杂工而已,但他不因身处逆境而怨天尤人,而是一有空闲便从剧院的门缝偷看戏台上的演出,他凭着这种执著的“偷学”精神,终于使自己闻名于世。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他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流。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退缩,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贝多芬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写作音乐作品《第九交响曲》,为共和理想振臂呐喊。他的作品受18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足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乐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人只有适应环境,因势利导,才能改变环境。如果与环境对着干,那么就只能是事与愿违。如果身处一个不好的环境,而你的能量就不可能改变这个环境,那么你只能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抱怨,不要灰心,不要自暴自弃,在适应的过程中,你也许会发现或者找到改变环境的方法和途径,那时候,你就拥有了改变环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