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3367100000079

第79章 把事情想得糟一点

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你出门乘公交车时,你做好了赶不上车的最坏打算,没想到赶上了车;当你觉得邀约某人共进晚餐是件困难的事,结果他却意外地出现在你的面前。这说明一点,当你做最坏打算时,成功后你会感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做的事一定会成功,既然前途充满着不确定性,给自己留条后路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做事时一定要尽到自己最大努力,而不是把最坏打算当成遇到困难退却的借口。

中国有一句老话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说人们在比较困苦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奋斗的勇气,反而能更好地生存;而在相对安乐的环境中,因为没有生存的压力,就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反而会为自己带来危难。这一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人们如果时刻都有忧患意识,在完成事情过程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那么便能达到成功的目的,如果安于享受,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去生活,那么就有可能招来失败。

就成功与失败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言,成功过后也许就是失败,而失败过后也可能会迎来成功。所以,人们要对二者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即使成功了,也不骄傲;相反,就是失败了,也不气馁。人要有危机感。借用现代的流行语言来说,就是要有生存的危机意识。因为,你自认为自己的命好,但是运气好也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你在经商的时候,总是往好的方面想,那么,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如果你能够先做好最坏的打算,然后再努力去做。那么,结果往往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取得圆满的结果。

不管是谁,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往往受到自身知识和经验的限制。有时候会作出一些错误的决策。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做最坏的打算,就能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也能最快地走出低谷。世事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艰难,只要敢想、努力去做,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但这样的理想是建立在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吸收的前提下的。就像一个蓄电池,当能量充沛的时候才能发出更大的光和热。在此前提下,把最坏的底线设定好,就能一往无前了。做好最坏的打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奉行的做事准则。

1994年,中国宋城集团的董事长黄巧灵开始建宋城的时候,反对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是,黄巧灵决定坚持去做,并为此做了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1996年5月18日,宋城开业了!出人意料的是,开园当天就吸引了6万游客,到1996年年底,宋城的旅游收入就达到101万元。正是凭着自己对旅游业的敏锐眼光,黄巧灵打开了阿里巴巴的宝藏,宋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黄巧灵说:“我们是这样把握的,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好,我们这件事情全部砸了,对我们公司会怎么样?我们做最坏的打算。对公司有影响,但不会伤筋动骨,咱们就干。”

2001年,当阿里巴巴打出“要做80年企业”时,马云又被业界称为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疯子。”对此,马云并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决定。相反,他和他的团队在做好最坏打算后,反而能够轻松面对了。因为,他们遇到的都比他们最坏的打算要好,由此,他们的心态都变得很积极。

也许有人会说,刚开始就做好最坏的打算,这不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吗?事实上,这种心愿是美好的,任何一个经商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每一项投资都能成功,没有失败。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许多时候,外界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决策及事情的发展。比如天灾、政策的干扰、经济萧条等。这些因素是不可能顺应一个人的愿望的。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做好最坏的打算,一方面你在心态上就会无法接受,从而导致你精神委靡,更有甚者,会影响你的下属的士气,导致整个团队缺乏抵抗危机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你没有做好准备,无法在瞬息变化的社会中及时作出补救的决策,从而失去最佳的解决方法,造成更大的损失。

由此可见,做好最坏的打算,实际上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冒险,又给自己留有退路;激进,却提早想好应对措施,这种态度实际上给成功加了一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