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越理债越有钱完稿
3367000000017

第17章 负债心理调节(4)

结合杨丽娜的实际情况,理财专家对她的理财提出了下面这些建议:

1.杨丽娜原本打算提前还贷,虽然提前还贷能减少利息的支出,可是这样的话一次性需要支付的费用比较大,而杨丽娜目前单身,所以她将来结婚就可能会产生大额支出。所以如果采取提前还款的方式,必然会让她的资产流动性减弱,同时也会降低她的生活质量。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房贷利率在下降,所以可以考虑将自己的贷款期限延长,从10年延长到20年,这样就能降低月还款额,然后就可以将公司每月的住房补贴或公积金用来偿还贷款,这样她就没有还款压力。

所以,对杨丽娜而言延长还款期限比提前还贷更适合。

2.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从杨丽娜的情况可以看出,她承受风险的能力比较小。所以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32万元存款,可以留下4万元作为备用资金,这包括了2万元活期存款和2万元的货币基金。然后将剩下的28万元做一些投资。

所以,杨丽娜可以购买20万元以内的中等风险产品,比如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等,剩下的钱就可以存为定期或者用来购买国债。

3.杨丽娜是外企的职员工作,通常外企的工作压力较大,所以意外伤害和疾病的发生率也比较大,而单单依靠基本的医疗保险完全是不够的。所以,还应该考虑意外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在通常情况下,用来买保险的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有10%左右的比例就可以了。

有了理财专家的这些点子,杨丽娜便在自己的生活中开始进行投资了,经过了一年时间的实践,她的通过投资获得收益明显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的她,对于当初没有理财意识的做法真后悔,她说要是她早知道这些理财知识和技巧就好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和杨丽娜有着类似心理或经历的人,我们应该早点醒悟过来,早点开始理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选择一定的投资,多一段时间的犹豫,就会少一次赚钱的机会。

攀比型消费和表现型消费的问题

曾经有机构做了这样的调查,如果让人们选择自己的生活圈,可供选择的有这两种:一是年收入15万元,可是我们周围的其他人都收入20万元;二是年收入8万元,可是周围人收入大多为5万元。结果很多人都选择了收入较少的后者。

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虽然后来者的收入额相对较小,但是他依然比周围的人高出了不少。这样选择,其实证明有不少人并不是想要变得非常有钱,而是想至少要比别人富有。

这就是攀比型消费。这种消费形式在戏剧、电影、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会看到。这类消费者在通常情况下,都会用自己的金钱支出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声望,同时还会和自己周围的人进行比较,甚至引发和周围人的财力竞赛。这次你占了上风,那么下次我就一定要努力让这个标准得到提升,我一定要占上风;所以,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势地位,就开始大把大把花钱买东西比如豪华公寓、名牌轿车、高档衣服、奢华家具等等。

这样的消费行为只是为了获取他人的称赞或羡慕,只是为了攀比。而并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需求。

事实上,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是这样的,其实自己的现实状况并没有多么乐观,收入并没有多高,可是依然要“打肿脸充胖子”,去追求时尚和奢华,盲目的和周围的人攀比,通过自己的过度支出来获得社会声望。

攀比型消费习惯和所有畸形的消费习惯一样,都对我们没有什么好处,最终只能让自己的过上了看似风光的生活,实际上却债务缠身。表面的虚荣必然会自食其果。

思考利弊得失——报复型消费的问题

什么是报复型消费呢?其实这种消费是人们秘密宣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的一种消费形式,是放纵自己的表现。

刘萍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每次和丈夫张军林发生了争吵之后,刘萍就很可能马上去购物。夫妻俩因为钱的问题经常发生争吵。在刘萍眼里,丈夫总是很小气,也很自私,而张军林也对妻子非常不满,他认为刘萍经常花钱没有节制,大手大脚,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没有任何计划。

刘萍通常情况下无法忍受长时间的争吵,可是张军林完全不同,他似乎能从彼此争吵的愤怒中得到一股力量。可是刘萍在这个时候往往就会选择退缩,她的这种做法不是认输只是暂时退出,改日再分胜负。于是,改日她就去大量的购物,这就是她从争吵转向反抗的一种方式。而这时候,她总是觉得张军林应该在他们吵架结束后送她一捧玫瑰,可是实际上张军林从来没有这么做,既然你没有送给我东西,那我就只能自己犒劳自己了。

当今社会,女人的报复型消费行为可谓是社会性的。她们都觉得争吵并不能达到目的,所以就可能提前退出冲突,将自己没有表达出的问题和愤怒的遗留下来,然后通过报复性消费的方式间接地表达出来。

其实,现实生活中男人也有报复型消费行为。有时候,男士为了表达对妻子的不满,就可能会给自己买一件比较昂贵的娱乐设施,有时甚至故意去酒吧挥霍自己的薪水。通常情况下,如果男士因为有个苛刻的母亲而过着惨淡的生活的话,那么妻子对生活的不满和抱怨就可能刺激他开始报复消费。当男性和自己的上司之间发生了争吵后,有时就可能放纵自己买下梦寐以求可是因为太贵而一直没有出手的物品,这也是报复性消费的一个方面。

一定要特别注意病态低消费的问题

人人都是消费者,所以人人必然要花钱。而且,我们花钱的问题并不是全部由过度消费而造成的,病态的低消费也是花钱中所存在的一个问题。

马腾飞是一名计算机程序开发工程师,依照他的收入水平,过上小康生活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他总是对自己的经济安全非常的担忧,总是想如果自己花钱,万一出现了突发事件需要钱的时候该怎么办。所以,在这中心理问题的困扰下,他总是无法安心花一些本来就应该花的钱。

于是,他打算将自己的开支控制到最低限度,同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保持最大限度的节俭,他设想用这样的方式去应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可是效果并没有让他感到满意,他依然不切实际地担心着自己的财务状况。今年30多岁的他,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这种折磨的状态中。

所以,马腾飞的生活和娱乐都受到了限制。他担心过度的约会,尤其是奢侈的约会。而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淘便宜货上,其他的时间都用来维修自己屋里的东西和汽车。虽然他的收入完全能够负担起这些,可是在他眼里这些完全没有必要花钱雇人来做。

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必需品也被他拒绝,哪怕是几块钱的开销都会让他懊恼半天,就像是痛失了朋友一样。事实上,切实地接触金钱可以给马腾飞带来满足感,现金、银行存折、存款单这些都可以,只要能给他带来安全感的东西都可以让他多接触。

有意识的金钱渴望和无意识地关怀渴望是息息相关的。马腾飞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也有同样恶劣孤僻的习惯。这些都是从小时候就开始逐渐形成的。马腾飞小时候,父母对他管教非常严。只要出现不服从命令的情况,他就会受到父母的打骂,这让他产生了负罪感;如果是他做了好事,或者是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或是当他出色地完成了父母交给他的任务,那么,父母就会给他金钱奖励。这一切的一切,让他觉得只有钱才是有效的奖励,只有钱才能代表他的亲情、爱情和他所需要的安全感。

作为一个成年人,马腾飞对自己进行的奖励也仅仅是一袋巧克力,而且这也是非常少有的“豪华”待遇。在他看来,只要花钱就会让自己失去安全感。所以,马腾飞的情感就像他的金钱一样,都被他压抑着。

和马腾飞一样,李军的生活也非常拮据,可是他的情况比马腾飞还要严重。他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他的私人生活,还对他的个人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李军是一名中层领导,他收入可观,可是已经37岁的他依然单身。他住着高档社区的大房子,可是却不愿支付水电费,他为了将这笔支出节省下来常常在下班后留在公司,尽量地多使用办公室的电灯。而且他还煞费苦心地将各类垃圾进行一定的归类,比如有的用来做肥料,有的回收利用,有的则作为燃料。所以他在壁炉里经常燃烧垃圾,在他看来,这样做不但能供暖,而且也不需要支付垃圾清理费。

还有一点让李军感到难以忍受的还有工作必需的服装支出。同时,在书籍和必要的器材上的吝啬也让他自己开始在行业里逐渐落后。

我们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马腾飞和李军的消费观念都是不健康的。其实健康的消费和健康的饮食都一样,并不是说“越少越好”。必要的钱还是要花的,只要花钱均衡正确,这就能让钱最大限度地为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生活目标服务。让我们的生活走上新台阶。而过度的节俭和过度消费一样,这些对我们的生活都是不利的,都能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