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越理债越有钱完稿
3367000000016

第16章 负债心理调节(3)

依赖就意味着时时刻刻都密切关注某件东西,对于购物狂而言他们只想着买东西;对于吝啬鬼而言他们只想着数钱,有时甚至没有事物能让他们转移这种极端的行为。就好比一个酒鬼每天的生活主要是围绕着酒精消费一样,对于金钱过度依赖的人每天总是想着存钱或者花钱。

如果依赖到了很严重的时候,就可能会做出一些比较的异常行为,而且这些行为还会不断重复,让自己的整个生活都以这些行为作为核心而安排。于是,过度、极端的行为在这个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每个依赖者都会被自己的欲望无休止地纠缠。对金钱的依赖会让我们的购买、积攒、摆弄钱的欲望持久存在,就像抽烟成瘾者很难摆脱抽烟的欲望,赌徒很难摆脱赌博的欲望,毒品成瘾者很难摆脱吸食和注射的欲望一样。这些人所寻找的好像都是第一次时的那种感受,往往第一次的经历和刺激会给依赖者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他们非常渴望再次感受,而且这种诱惑对他们而言是无法抵挡的。所以就容易出现当事人因为依赖而被物品控制的现象。对于金钱依赖者来说,他们承受着与自己的依赖类型相应的行为强制,比如花钱、吝啬、钻营、疯狂赚钱,他们的内心里总是被那些关于钱的各种强烈欲望而占据。

对某件东西的依赖会让我们的一些行为失去控制。比如强迫性购物的人通常直到花完最后一个硬币都不能罢手。这些人往往让自己陷入了巨大的财务危机中无法自拔。就像一个赌徒一样,深陷其中总是想着要将自己输掉的钱赢回来,已经输了很多了可是他还是不甘心,完全不管自己的处境。

所以这又回到了对初始效应的追求现象上来。最初的愉悦感受在依赖者那里总能引起一种美妙的满足,让他们很兴奋,也让他们失去所有的分寸。强迫性购物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们往往在付款时会有种异常兴奋的感觉。

有很多对金钱依赖的人会用酒鬼的常见说法去叙述自己的过度行为。他们会用沉醉、飘飘然等这些词语来形容自己付钱或赌钱时的感觉。和酒鬼一样,他们最后独自“消费”,以躲避不良享乐的犯罪感带来的羞耻。

在生活中,很多依赖者并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他们其实总是把自己放到一种希望得到快乐的情景中。他们总是希望通过重复自己的依赖行为而再次体验同样的兴奋和强烈的快感。这主要是情感记忆所起的作用。在这些情感记忆的推动下,促使人们去消费、花钱、赌钱、攒钱。情感记忆的推动力很强烈,往往能打乱我们的理智。

要战胜和避免金钱的依赖当然是可以的。不过,最关键的就是要意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直面困境,认识到自己对金钱依赖性的坏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校正自己对金钱的认识,从而才能克服对于金钱的依赖。

挣脱不掉的压力、金钱与强烈的感官追求

那些依赖金钱的人往往会寻求压力和压力给自己带来的强烈的感官刺激。他们通过将自己置于危险的经历,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生活开始走向美好或者认为至少可以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西方的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项研究,将主体置于丧失感官刺激的状态中,后来发现表明其中几个人都无法承受缺乏感官刺激的状态。他们会感到非常焦虑。这位心理学家进一步认为,这些人具有对强烈感官的依赖性,这种依赖就像吸毒者对麻醉剂的依赖一样。

这位心理学家创建了一种理论,根据个体的感官刺激需求对其进行了分类。最终证实,过度刺激会让我们产生焦虑不适,可是如果缺乏刺激也会让人很难受。所以我们应该找到一个最佳的刺激水平,而这个最佳水平因为我们个体的差异而出现不同。

有的只有在高度感官刺激下才能让自己的大脑达到最活跃的水平。他们往往都很喜欢这类刺激,比如承担风险、追求危险等等。他们总是喜欢寻找新鲜事物,尤其爱接受挑战。在这类人中间,有酒精、毒品和致幻剂的消费者,同时也有以奇装异服来吸引大众目光的人。

还有一类人特别喜欢追求冒险和危险。比如我们经常会在这样的场所看到他们:游乐场的惊险项目、冒险运动俱乐部,比如从事高空跳伞、悬崖跳伞、登山等等这些活动。在这样人看来,只有自己的行为计划比较冒险,才能让自己更加满足。所以他们经常会计划去家人和亲友们反对的地方进行竞赛,让大家都感到揪心。所以可能原本我们想带他们去海边泡个澡,可是他们转身就去穿越海峡了。

那些追求感官刺激的人通常都对重复做事非常敏感。在生活中,这类人往往受不了做两次同样的事情,比如将同一本书读两次或者更多的次数,或者将同一部电影看两次极其以上的次数等等。他们总是喜欢新鲜的东西,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不会墨守成规。当朋友间进行讨论的时候,这类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站在反方的立场上。

钱要懂得珍惜,但不能太吝啬

杨丽娜是一家外企的员工,年近30的她还没有结婚。多年来,她从来都是将自己钱存到银行里。虽然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在谈论各种理财的话题,也劝她理财。可是,杨丽娜总是觉得不放心,风险太大。而且她平时的生活很节俭,花一点儿钱都很心疼。所以,她一直都有来这样的观念:一次性将自己的十几万元钱用来做投资太浪费了。

最近,当她看到有一些同事做了一定的投资之后,经常能得到一些薪资外的收入,这让她开始有点动心了。可是她依然有所顾虑,觉得会造成损失。

有一次,她在同事的介绍下去听了一堂理财课,听了这堂课,她这才恍然大悟:虽然将钱存在银行看起来是最安全的,但是这只是短期的,长期而言就可能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关键是因为银行的存款利率太低,并不适合长期理财。当时,理财专家还举了这样的例子:假设银行利率是2.5%,扣除利息税后,我们实际上的年利率是大概只有1.8%左右,这是非常低的。如果一个25岁的上班族每年都往自己的银行账户里存3万元,那么经过40年的辛苦累积,他的财富是200万元。

200万多不多?这个我们且不说。我们可以做个比较。然后理财专家又说,同样是这个25岁的年轻人,如果他从现在开始每年将这3万元不存储存而是用于投资,而且就以每年获得20%的投资回报率计算的话,经过40年的积累,他的财富将高达4400万!

经过两者的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不同的理财方式所获取的收益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别。理财专家的这些讲解,让杨丽娜终于有所醒悟了。她想,看似自己平时在生活上节衣缩食,可是这样的做法实际是错过了很多赚钱的机会。所以她打算从此以后努力了解理财项目,多学习理财知识,希望自己能通过理财让自己的生活更好。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人,不论他们有多少钱的房贷欠款,他们都不肯理财。总是将自己日常开销后剩下来的钱全部用来储蓄,看着逐渐增长的数目,他们也越来越觉得踏实,觉得自豪感。而我们应该明白,在低利率时代,最关键的就是想办法让“钱生钱”,看似把钱全部存入银行很安全放心,可是最终还摆脱不了“收不抵债”的局面。

理财专家了解了一下杨丽娜的经济状况:她的年收入为28万元,年支出大约是14万元左右,这包括了日常开支的6万元,贷款支出的3万元,教育投资的3万元以及旅游支出的2万元。在2005年的时候,杨丽娜购买了一套房子,当前价值约为120万元,她的银行贷款余额40万元,期限为10年。她的活期存款为34万元,而且也购买了一些必要的保险,只是暂时还欠缺一些其他方面的理财产品,她希望自己能提前还完房贷。

在了解了杨丽娜的这些基本情况后,理财专家做出了这样的分析:

杨丽娜目前的财务自由度比较低,对自己的开支没有做出合理的安排,应该把她的投资投资渠道再拓宽一下,这样就能得到更高的投资收益。

理财专家认为,杨丽娜的资产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虽然她的流动性资产所占有的比例还算比较适中,可是都是活期存款,收益较低。同时,她的固定资产房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通常情况下,家庭负债比率保持在50%以内比较适宜,虽然说杨丽娜的负债比率还没有超出50%的警戒线,可是她的按揭活期存款的投资回报率完全低于负债成本。而且,家庭支出率的最高安全线不应该高于40%,可是杨丽娜的家庭支出比率为140000/280000=50%,这明显高出了安全线。按照正常的比率,她应该将自己的年支出控制在11.2万元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