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从政箴言
3365700000034

第34章 进退(1)

“进”和“退”是一对反义词,“进”含有向前移动、发展之意;退含有向后移动、发展之意。在纷繁、复杂充满了竞争的人类社会中,进退对于每位世人都有着更多层、更深层的含义,则远非字面意思所能表达尽的。

人的一生要面对许多难题,对此采取何种态度,采用何种应对方略,如何处置,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甚至有天壤之别。有关成功的书籍和方法汗牛充栋,颇让人无所适从。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简单化,攸关人生成功与失败的无非是进与退。如果你把何时当“进”,何时当“退”,即如果你掌握了“进退”的学问,也就把握了事关人生成功的窍门。

自古至今,大凡有所成就的党员领导干部无不深谙生存的智慧。他们总能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略,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他们懂得如何乘势而进,也懂得如何酌情勇退,所以才能够占据主动、进退自如。也就是说,进退自如方能趋利避害,然后事业可成。然而也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为了权势名利,而把残酷的生存游戏中的进退规则给忽略掉,从而导致自己身败名裂。

事实表明,历史上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无一不是进退自如的高手。由于对这一学问的熟知,他们或逢凶化吉,或将小机遇变为大成功。

在政治这个的大舞台上,谁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成就梦想是奋斗的永恒动力。但只有懂得进退,明白进退取舍的道理才能掌控时局。,面对不可预测的压力和艰险,如果被困难吓住,该进的时候害怕,该退的时候犹豫,那么永远也把握不住时机。进该怎样进,退该怎样退;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这不仅是处世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而是一门学问。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释义】当自己未得志时,甚至自身难保时,要量力而行,修身养性以显于世。待自己发达以后,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忘记天下,忘记社会,应该多献爱心,兼善天下。

这句话和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表达的都是受重用时,就展露才华,施恩惠于百姓;不受重用时,就韬光养晦、修养自身的意思。可以说这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人生策略,这种能够进退自如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人生的目的和价值。东晋谢安的事例就是一个对它极好的注释。

谢安举止沉着镇定,风度优雅,少年时就有重名。他隐居在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等名士交游,游于山水,潇洒不羁,就是不愿当官。谢安以其名士风度闻名于当时,曾多次接到举荐信,请他出山做官。第一次是扬州刺史庾冰听到他的声名,几次下郡县敦请逼迫他作自己的属下。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只好告别自己喜爱的家园乐土前去赴召。可是才过了一个多月,他便打道回府了。另一次是大将军桓温征伐蜀汉时,也关注到谢安的盛名,就上报朝廷让谢安作他的司马,谢安这回更加干脆,以世道难行为原由,婉言拒绝了桓温的好意。谢安的屡次拒绝,渐渐地激起了不少朝廷大臣的不满,于是朝廷作出了对谢安禁锢终身的决定。谢安对此却不屑一顾,泰然处之,依旧是到处游山玩水,吟咏作文。

后来谢安的弟弟谢万兵败被废黜后,谢氏家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的威胁,谢安为了保持家族地位,更为了使其经略得以致用,才决定步入仕途。谢安出仕后作出了很多稳定政局的事,并在淝水之战中取得重大胜利,当时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谢安依然是那样镇定自若,派了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人率兵八万前去抵御。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情况,谢安淡淡地回答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以至于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可以说是达则兼济天下了。

谢安一生可谓行藏自如。早年隐居东山,无心世事,有高世之志;后来出将入相,安邦定国,有匡扶社稷之才。这种从不卑躬屈膝,不结私党,功成不居,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精神,完全合于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教传统。

两千多年来,这句名言一直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它以独有的人性化处世姿态被广大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了他们强有力的精神武器。人生浮沉,谁又能保证一辈子没有遇过风风浪浪呢,贫困与富有,总会在一个人身上轮回转换,它就像一剂良药,时刻激励和提醒着人们,丰富着人们的心胸。失意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颗失落的心,当你富有显达的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心胸为你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平静、平和的态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移,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以出世的胸怀从事入世的事业,便不致陷于贪恋执着而自寻束缚与苦恼。作为一名党政干部,只有忘却自我,一心扑在事业上,一心为他人着想,工作上才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生活上才能艰苦朴素,克勤克俭;为人上才能胸怀宽广,光明磊落;事业上才能有所成就,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人生价值。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释义】人如果不考虑长远,那么忧患一定会在近期出现。其意是要人目光远大,考虑长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充满了先人的智慧,一个人如果鼠目寸光,不能深谋远虑,那么他一定会受到事情的困扰。它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人之所以积极奋斗的远景期待。在做事的时候,要跳出事物看问题。当我们要开始一项工作的时候,首先要心定,心定了才能静下心来考虑问题。小问题能造成大损失、大灾难。一点小事没考虑周全,甚至引发灾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太多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要想健康长久地生存和发展,都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站得高才能够望得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管仲、鲍叔牙和召忽三人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他们就一直很要好,并且都是满腹经纶,有匡世济民之才。当时的齐国国君齐襄公昏庸无能,弄得国家无安宁之日,民怨载道,周围不少诸侯国都虎视眈眈,企图侵吞齐国。因此,管仲、鲍叔牙和召忽三人决心合力将齐国治理好。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是齐襄公的两个儿子,当时为了避免遭受到齐襄公的迫害,公子纠跑到鲁国去了,公子小白跑到莒国去了。于是管仲、鲍叔牙和召忽三人在一起分析日后齐国王位继承人这个问题时,召忽认为公子小白的兄长公子纠将来必定能继承王位,因此,他就对管仲和鲍叔牙说:“我们三个人对齐国来说,就好比是大鼎的三条腿,缺一不可。既然公子纠将继承王位,那么我们三个人就一起去辅佐公子纠吧。”

管仲却说:“这是不行的,现在齐国的老百姓们都非常厌恶公子纠的母亲和公子纠。相反,公子小白无母,老百姓们必定会可怜他,到时候究竟谁来继承王位一时间还很难说,将来统治齐国的肯定是这两个人中的一个。我认为我们三个人应该分开行事,由两个人去辅佐公子纠,一个人去辅佐公子小白。这样,我们就可以进退有路,有备无患,左右逢源了。”鲍叔牙和召忽都认为管仲说得非常有道理,表示了赞同。最后,他们商议决定由鲍叔牙去辅佐公子小白,管仲和召忽去辅佐公子纠。

后来,齐襄公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日夜兼程从国外赶赴回来继位。管仲带兵半道上拦截公子小白,远远地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鲍叔牙叫小白装死。管仲以为小白已死,就不慌不忙的陪着公子纠回国继位。不料公子小白已经抢先一步回到齐国当上了国君,也就是齐桓公。鲍叔牙成了大功臣,管仲和召忽因为辅佐公子纠,都成了罪人,公子小白准备杀掉他们。鲍叔牙就在齐桓公面前游说管仲的能力,最后齐桓公不但没有杀管仲,反而拜他为相。正是因为管仲先想到了退路,所以,他们才化险为夷,平安无事。由此可以看出管仲的深谋远虑。

目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有些干部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创新意愿不足,精神状态与时代要求不和谐,甚至沉迷于奢靡之风、腐化之风之中难以自拔,直至违法违纪。这些歪风邪气,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产生巨大的危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们必须增强干部队伍的忧患意识,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执政环境呈现出更加快速深刻的变化,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刻认识我们所处的复杂环境,了解中国的国情,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考虑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曲折,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淮南子·原道训》

【释义】最会游泳的往往淹死,善于骑马的常常摔死,各人虽有自己的长处,却反而成为他们的祸害。

擅长游水的人往往会淹死,擅长骑马的人会摔伤。比喻有某种专长的人常因自恃有本领而招祸,善于做事的人,往往因疏忽大意而失败。说明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同一,而是对立的同一,都具有两重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所以人们考虑问题不能片面化,绝对化。善游,能驾驭水,也包含溺水的可能;善骑,能驾驭马,也有被摔下的可能。好事也会变成坏事。这种向对立的方面的转化,其主观条件是“各以其所好”,或自恃高强,而无所顾忌。它告诫人们处理事情,要树立辩证分析的观点,看到这面,也要看到另一面,分析事情变化的各种可能及转化的条件,从而谨慎小心,这样“处境安全而仍保持警惕的人,不会遇到危险。”

《三国演义》之中说到的杨修,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杨修自以为聪明,结果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出身高门士族,自认为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有事没事就爱炫耀。他数犯曹操之忌,曹操表面上对他的才华非常赞赏,心里却很忌恨他。曹操嫌工匠造的公园大门太宽了,就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一看,立马就说是丞相说门太“阔”嘛。曹操在一盒点心上写上“一合酥”三个字,杨修告诉大家说是“一人一口酥”,还把点心跟大家分吃了。曹操疑心病重,当心有人会在自己睡觉时搞暗杀,就故意杀了半夜给自己盖被子的内侍,好让别人不敢在自己睡觉时接近自己。这事当然不好、也不能说出去,曹操就谎称是梦中杀人。杨修猜到真相,忍不住在葬礼时感叹:“丞相非在梦中,尔等在梦中耳。”知道了上司的隐私,还口无遮拦、四处张扬,这就是灾祸呀!

曹操要考察儿子曹丕和曹植的能力,经常给他哥俩出难题。杨修技痒难耐,经常给曹植支招。有人把此事告到曹操那里,杨修的处境就更糟糕了,可他自己却还不知道。曹操兵退斜谷时吃了败仗,正是进退两难的时候,随口传令以“鸡肋”为夜间口号。杨修听说“鸡肋”的口号,就猜到了曹操可能会退兵,并教随从准备归程的行李,一时间大家都纷纷做起了退兵的准备。曹操看到这种情景,大吃一惊。他把杨修叫来询问,杨修振振有词:“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我从这里知道丞相的心意。”曹操听完大怒,一气之下就斩了杨修。可怜的杨修空有一身的才华,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越是聪明能干,越是要谦恭自守、不可张扬。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逞强好胜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历史上无数的前车之鉴,足以让我们刻骨铭心。放正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干。

做人不要恃才傲物:当你取得成绩时,你要感谢他人、与人分享、为人谦卑,这正好让他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如果你习惯恃才傲物,看不起别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独吞苦果。请记住:恃才傲物是做人大忌。做人要圆融通达,不要锋芒毕露:功成名就需要一种谦逊的态度,自觉地在名利场中做看客,开拓广阔心境。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增广贤文》

【释义】不要以为自己来得早,前面已经有人更早。

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存在着这么一个真理:想要做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也许要永远等下去。拿定主意后,立即行动,才是成功的关键。领先一步就能步步领先。鬼谷子说:“作战的方法贵在控制别人,而不是被人控制。”控制别人就把握了成功,被人控制就抛弃了成功。控制别人,贵在抢占先机。抢先一步容易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容易被人控制。“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要想创大业建大功,就要处心积虑抢占先机而不落于众人之后。始终不断超越过去、超越对手、超越自己,动手早、下手快。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

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认为自己是来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他们才学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怎么能行呢?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十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

又过了近十年,科莱特继续博士后的学习;而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

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了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那位小伙子成了世界首富。他就是名字已传遍全球每个角落、成为成功象征的比尔·盖茨。

《兵经百篇·先》中说:“用兵作战要使自己先发制人,必须掌握作战的先声、先手、先机。先声,即在声势上首先压倒敌人;先手,就是交战时抢先下手;先机,即把握作战的先行良机;先天,不用争夺而制止了争夺,不用争战而制止了战争,胸中早有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韬略。先发制人最重要,而在先发制人的各种手段中,又以先天最为重要。”什么事都先人一手,先人一着就能取胜,等他人追赶的时候,你大步向前,又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因而你会永远处于领先的位置。要想永远领先,就要处处争先,永远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