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家的攻守之道
3362100000017

第17章 墨家倡导的生活准则(4)

只要仔细瞧瞧,我们的身边很多被懒惰侵蚀了灵魂的人,他们似乎生活得很逍遥快乐,在人们勤于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他们在街头巷尾悠哉悠哉谈天说地,或者是在冬日的暖阳下躺在草地上享受,或者是骑着摩托车在大街上飞驰……校园里也有,穿着入时的服装,梳理着时尚的头发,口里叼着烟或嚼着槟榔、口香糖,只要老师稍不注意,他们就会逃出教室,到他们认为自由的空间闲逛。大好时光就这闲逛中渡过了,我不能够说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么样怎么样,因为我不是预言家,也不是救世主。但我要说的是,勤劳创造了美好生活,勤劳创造了人类历史。

墨家在两千年前就十分重视劳动、强调劳动队员人和社会的种重要性。孟子认为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伦理道德而动物没有;荀子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群”而动物不能。墨子却认为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劳动来创造财富实现自我价值,认为劳动是人的本分,这种观点在现在看来仍然是正确评价劳动和尊重劳动的思想,”勤劳创造财富”的观点值得我们永远发扬继承。

节俭是积累财富的方式。

墨子在谈到节用时,曾经说过“用不可不节也”,这其中的”用”就是指消费,而“节”则是消费的标准,即适量、适度。“用不可不节也”就是提倡人们要节俭消费、适度消费,不可无度。

在墨家的学说中,“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哲学原则,认为无论作什么事情都要以适量够用为标准,对此墨子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制定了具体的“节俭”的准绳,在衣、食、住、行甚至小到战袍的标准,都十分详尽地提供了一系列节俭的做法。

墨家的经济思想中,除了把勤劳作为创造财富的手段之外,还把节俭看作是积累财富的有效方式。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生产水平还不发达,人民生产的物质资料仅仅能够维持温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统治者大肆挥霍,下层民众就会有“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劳不得息”的灾患,而统治者也将面临”乱不得治”的社会动荡局面。因而要提倡节俭的消费观。

墨子还列举了“节俭”的很多益处,认为统治者若是将节俭作为施政纲领,那么“一国可倍也”,而这种“倍”不是靠对外的攻城略地得到的,而是依赖于“去国家无用之资”实现的。墨子的这种靠节俭积累财富的手段在封建时代的经济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我国自古就有“节俭则倡、淫逸则亡”的古训,因为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治国方略,是抚慰百姓、安定民生的重要政治措施。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倡导节俭的君主。朱元璋不爱奢华、讲究实际。他曾下令不要在皇宫内建造楼台亭阁,而是在墙边种菜;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到锻炼,他命令子女们织造麻鞋以自用,并规定诸王子外出时要骑马十分之七,步行十分之三。正是因为他身正为范的节俭,才会教化民众、上行下效,国家的生产才得以恢复。

节俭对于国家的作用如此,对于家庭、企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家族需要节俭才能都逐渐积累财富,能够备不时之需;企业靠盈利生存,而节约成本则是盈利的大前提,如果不注意日常用度方面的节俭,造成成本的浪费,无疑将与公司利益相妨害。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是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孕育的。正是凭借这自己的勤劳和节俭,先民们才能争得生存和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美德渐渐被人们所忽略甚至遗忘,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舟车是为了出行的方便而制造的,因此能负重行远就是车的标准,和排场地位没有关系,在古代,即使是尊贵的诸侯三公,也不会对自己的车船大肆装饰。而现在社会上,豪华汽车竞相攀比,奢华之风盛行,一辆车动辄数百万,在消费者们对豪华汽车趋之若鹜时,是否应该先冷静下来对汽车做一个理性的认识,车仅仅是代步的工具而已,但我们却赋予它身份、地位的象征,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汽车的本质属性,才导致了这种不健康的消费观。

也正因为此,我们在物质极度发展的今天,更应该崇尚勤俭。但勤俭并不等于吝啬,财富的本质就是为人所用,如果一味的节俭,在当用时不用,人就成为了财富的奴隶。这种敛财式的节俭并不值得提倡。

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

七、墨家是如何花钱的

墨家崇尚节俭,所以他们花钱也是小心翼翼的,主张适当消费。

墨家在自己的经济主张中提出勤俭节约是生财之道,而在用财方面,提出了以实用为标准的主张。墨子认为,君王在施政的过程中,如果以有益于实用为原则去发布命令、使用民力财物,就会使民众不受劳苦、财物不会浪费,国家也就会强盛。

为了证明自己实用用财可以使国家富庶、民众归附,墨子列举了很多例子。

他说,上古的人民不知道作宫室的时候,就居住在山陵洞穴里,圣王看到地下潮湿、伤害人民,所以开始营造宫室。圣王制造宫室的标准是:地基的高度足以避湿润,四边足以御风寒,屋顶足以防备霜雪雨露,室内有墙可以使男女有别。因而得到了民众的拥护。

而后世的夏桀商纣,大肆修建宫殿、用财无度、极尽奢侈挥霍之能,对百姓盘剥无数,因而导致了民怨四起,最终别汤武取代。他们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就是不懂得节俭、不讲究实用,财富得不到正确的使用,因而灭国亡身。

墨子认为,作为统治者,凡属劳民伤财而不增加益处的事,都不应该去做的。按照法度分派劳役、修治城郭,民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圣王制造宫室的最初目的只为方便生活,并不是为了奢华的享受;创制衣服带履的目的是为了取暖避暑、便利身体,而不是为了外表的华丽。而现在的君主,为了修造宫室而向百姓横征暴敛、强夺民众的衣食之资用来营造宫室、做锦绣文彩华丽的衣服,甚至用黄金作衣带钩,拿珠玉作佩饰,这样华而不实的做法,非但会导致财富的大量浪费,还会给民众带来各种困苦,影响国家的统治。

墨家的思想重视现世的福祉,带有有浓厚的实用主义倾向,在用财观上,以对社会和民众有用与否、有利与否最为唯一标准,反对无用的理想主义治世观,因而对儒家多有抨击。墨家的这种思想发展到后期,就演变为一种集体功利主义的主张,他们明确的说:“义,利也”,这和儒家的思想是真正的大相径庭。《韩非子》曾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儒墨两家皆有救世的主张和行动,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同的,而在如何救世的具体方法上,两家分别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儒家开出的“药方”是针对精神层面的,而墨家的“药方”则是出于物质利益角度。墨子主张用财必须以“有利”为标准,这样才能做到”民费而不伤”,而统治者也“兴利多矣”。“不贵难得之货,不器无用之物”,这就是墨子的实用主义的用财观。在春秋乱世,诸候们视百姓疾苦于不顾,而去追求所谓的奇珍异宝,这样的用财方式导致的后果就是国家衰亡。

墨家以实用为原则的用财观念,在当今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同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节借鉴。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多人追求好房名车的排场、追求酒楼宾馆的豪华享受、追求山珍海味的奢华,却忽视了因此带来的攀比心理对自己精神上的误导、高脂肪胆固醇给自己身体带来的疾病。要知道,奢侈浪费并不是生活中真正的幸福,我们应该拒绝那些浮华和虚荣的诱惑,要知道,务实才是生活和事业的基石。

据统计,人类有70%的烦恼都和金钱有关,人们在处理金钱时,常常有意外地盲目,很多人不是为自己缺少金钱而烦恼,反而是为了如何使用金钱而困惑。

比如说买手机,五千元手机,功能应有尽有,可以上网、看电视、发邮件,可以录像、录音、拍照,然而我们用的最多的功能还是打电话。可是人们在买手机的时候,常常为这些外在的名目繁多的功能所诱惑、在虚荣心和攀比心的驱使下买回来,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很少用到这些功能,五千元的手机和一千元的手机在打电话的主要功能上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一千元的手机质量更好。

这就是人们在用财上不懂得实用性所带来的烦恼,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总是想拥有更好的,要知道,好是没有尽头的,因而人们总是处在无法实现的追求中,自己被金钱所控制。

一张床的用途就是供人睡觉的,满足舒适的标准就可以了,而很多人却追求华丽的装饰,床垫从棉花换成海绵再换成棕垫,等到出现了更好的还会接着换。食物的用途就是为了解决人的饥饿,只要可以填饱肚子就可以,而很多人却用不满足的追求山珍海味,能吃的几乎都要吃一遍,还要讲究色香味俱全。

要知道,良好的睡眠和床的奢华与否无关,有多少人躺在豪华的床上却整夜失眠,胃口的好坏和食物的精美与否也无关,有多少人天天山珍海味却疾病不断。可见,睡得安稳、吃得有味才是我们睡觉和进食的标准。

所以,花钱的多少与快乐不成正比。适当消费,享受自己喜欢的东西才是正道。

八、劳动者最光荣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是人的第一需要。是的,要实现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的惟一手段就是劳动。是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我们享受的宽敞的住房、丰富的食物、优美的环境、舒适的条件,不都是劳动者创造和提供的吗?

墨子认为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动物依赖于自然环境而得以生存,而人是依赖自身的劳动和生产,通过创造生产生活资料而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他看来不管是物质活动“耕稼树艺”、“纺绩织纴”,还是政治活动“听狱刑政”、“治官府”、“敛关市”,都是劳动,不过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不同而已。因此,人应该“竭其股肱之力,殚其思虑之智”,当各尽其力于本职工作而不可倦怠,每一个阶层都应“赖其力而生”,通过辛勤劳动来获取劳动成果。墨子强烈反对那些“贪于饮,惰于从事”、“不与其劳,获其实”的寄生虫阶级,主张“不赖其力者不生”。

在墨子的劳动观中,人类若想有正常的社会生活,就必须每人每日都得在士、农、工、商四种行业中进行生产、劳动,墨子把士大夫对国家的治理活动也包含造劳动的范畴之内,把生产劳动看为社会得以维持的基础,这种劳动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很杰出的。

墨在墨家学说中,劳动是人生存的手段,也是人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获得生存资料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人格价值,因而是一种良好的从生存状态。

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劳动是换取金钱的手段,劳动或是劳动的价值是通过金钱加以评价的,劳动的价值的等同于经济的价值,人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这是社会的一个原则,也是人们工作中的一种常识。

然而人类的劳动不应该仅仅只有经济的价值。在世间这个相对的社会上,把劳动当成手段是生存所必须的条件,然而从劳动者本身来看,他付出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生活自己的报酬,而应该在劳动的精神价值和对生活的意义的发那个面来加以评判。在劳动的经济性和生产性之外,发掘劳动的精神性和社会性。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例子:

百丈禅师是订定禅宗规范的伟大和尚,虽然年事已高,仍然天天工作。

有一天,百丈禅师的弟子们把扫帚藏起来,因为没有工具,他就不能扫地,所以禅师进入屋内打坐。到了用餐时间,弟子们不见禅师来吃饭,非常担心,前去劝请了好几回,禅师都置若罔闻、不为所动。弟子们伤透脑筋、想尽办法,也无法劝动师父,因而向禅师请教原因,禅师说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说完仍旧打坐不起。

弟子们觉悟到自己的不是,连忙拿出扫帚,禅师便站起来去扫院子,扫完之后才去用餐。

看到这个故事,我们会想起一句话“不工作的人,便不可以吃饭”,然而这句话和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一句的意思是说,工作的换取人们食物的手段,如果不付出工作就得不到食物,工作和食物之间是一种交换的关系;而后一句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分,人如果不能尽到自己做人的本分,那么即使有饭吃,也是没有价值的,从这个层面上说,劳动是人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我们在看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事例:

某君对朋友说:“我每天都在做账目、记录进出货的情形,枯燥而无聊,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工作,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些事情,那我当初就没有念大学的必要了。我现在十分厌烦自己的工作,想辞职换一个。”

朋友对他说:“你所作的不过是做到公司所给你指定的工作,如果你能够对账目和进出货记录加以统计、分析,试想如果自己是老板该如何处理,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工作的乐趣。”

某君反驳道:“别傻了,我即使做那种事,薪水也不会增加,做自己额外的事也不会得到报酬,我何苦去做呢?公司不过就是这么一回事,应付差使而已。”

朋友说:“你是为金钱所迷惑,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而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发展自我而工作。如果你怀着这样的想法,即使换无数个工作,也不会感到工作的乐趣,永远不会喜欢自己的工作。”

像某君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少数,这些人把薪水和劳动等同起来,想辞职或是觉得工作没有意义甚至厌恶工作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像前面所说,如果把劳动看作一个人存在的本分,那么就不会有出现像某君这样的困惑了。当人们把工作看作是提升自己能力实现自己价值的途径,就会从工作中发现乐趣,这样,即使做了自己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没有得到报酬,也不会觉得自己有所损失。

也不容否认,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的形式和形态日益呈现多样性。于是,有的人开始把劳动分为三六九等,总想做自认为体面、轻松、舒适、收入高的工作,看不起普通的劳动者,对平凡、普通、繁重、艰苦的体力劳动避而远之;有的人甚至梦想一夜暴富,一夕成名,在他们眼里,劳动成了“没本事”、“低贱”的代名词,而坐享其成、好逸恶劳却被视为“有能耐”、“光荣”。这是可悲的、可耻的、可怕的,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反而污染社会风气,有损社会公德。

不讲身份看贡献,劳模里才有了普通的农民工。我期盼着有更多的像农民工一样的一线劳动工作者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让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唱响泰山南北、祖国大地,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个人幸福的源泉。

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