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幸福中国
3358100000031

第31章 幸福中国的信心与期待(3)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低水平”是指我们刚刚踏入小康,目前人均收入只达到800~1000美元,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达到3000美元。“不全面”是指仅仅是衣食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住、行还不行,教育、医疗卫生、环境都还需要极大改进。“不平衡”是指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富裕人群和贫困人群之间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经济基本实现稳步增长,但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保节能等方面已到了必须转变的关键时期。

有人或许会问,小康还有总体和全面的区别吗,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什么不同呢?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是800美元,为中低收入国家的水平。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小康,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和幸福。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小康,除注重物质生活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层面,最终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之间的差距,尽可能地实现公平公正。

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最大的受益者是处于底层的普通百姓。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仍有数千万人生活较贫困,尤其是边远的西部和不发达的中部地区,农民的生活与沿海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差距非常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县乡医疗资源匮乏等等,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农村的小康、农民的小康,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是关键。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造就了一个经济“大国”。201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33万亿元,2011年上半年,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接下来,我们应致力于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现在不光是做蛋糕,还要分蛋糕,更要分的公平。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将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使全国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享受幸福。

从“国强民富”到“民富国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变得越来越富。同时,国家的人民是不是也在走向富裕呢?从统计数据来看不太乐观,民富并没有赶上国富的速度。一是近年来居民收入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也就是国民收入的增长,赶不上GDP的增长,也赶不上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二是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

东汉学者赵晔在《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中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在媒体和众人热议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仅仅是一个新的开端。分析我国目前的形势,一面是巨额财政收入,一面是老百姓关于民生问题的诸多抱怨……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其中,国富民不强可能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追求国强与民富的和谐发展,让老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国家的财富分配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怎样的分配政策?这些问题值得政府和人民共同思考。

俗话说,大河没水小河干。借用到国家和人民,意思就是只有国家富强了,个人才能富裕幸福。所以,很久以来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如果看重个人的权利和利益,那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当然,长久以来,我们国家的政策走向也是如此。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来,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大的改革都是以维护执政阶级和政府的利益为核心,强调的也都是“国富然后民强”,但奇怪的是,几乎每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往往导致人民和基层政府的财力每况愈下甚至枯竭,最终导致社会贫富两极过度分化,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诱因。

事实上,只有小河有水的时候,大河才能奔流不息。也就是说,只有人民富有了,才可能有国家的富强和兴旺。幸运的是,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路径选择。选择走“国富民强”或“民富国强”的道路,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中,通过民富实现国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国强与民富一直是各国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民富,也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并最终让人民生活得幸福。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庞大或者政府财政实力的强大等同于“国强”。国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有能力保卫领土完整、抵抗外来侵略、保护国民;二是国家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可以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三是国家有力量抵抗自然灾害、防御疾病、发展科技,有经济实力照顾社会弱势群体。

虽然从“民富”向“国强”发展的趋势早已在我国出现,但却一直停滞不前。有关统计表明,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非公经济发展迅速,财富的流向和物质的充裕以民富为本。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金融政策向国有企业大幅倾斜,特别是大型垄断性国有企业。从此以后,虽然国家GDP总量等宏观数据一路飙升,但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及社会财富分配却日益两极分化,许多民生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因为发展水平与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滞后,因此,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直奉行经济增长优先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过分强调以GDP为导向,发展至今甚至不惜牺牲环境和民生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

当前,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从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着手大力促进“民富”,从而实现“国强”。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和普通公众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第二,从公民个体角度出发,大力促进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尤其要打破就业领域的行业垄断和城乡差异,以保证就业机会的平等;同时,还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落实和强化社会保障政策。第三,在民营经济方面,应进一步改革财税、金融、投资准入等政策,为民营经济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第四,在促进国有企业在非竞争性领域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应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以确保全社会能共享国有经济创造的财富。

总而言之,民富与国强互为依存,相互促进。民富为国强奠定了基础,国强为民富提供了保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必须把民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础上的国强,也只有这样的国强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让“每个人”都感到幸福

让人民幸福,继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口号后,“幸福”似乎已成为党的新口号。温家宝总理指出让每个人都感到幸福,就是要“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人民日报》表示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幸福”已成中国热词。

在幸福口号的背后,政府不仅要考虑到GDP的不断增长,还要兼顾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因素,比如医疗、教育、住房、生活环境和食品卫生等。“幸福”成为时代的热词,充分表明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并向全国人们作出了“幸福”的承诺。人民幸福,是中国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议题。让人民幸福,可以应对公众对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污染、通胀和地方腐败等问题的不满。温家宝总理表示2011年政府将满足于7%的经济增长率——近年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目前政府用在工程建设和企业补贴上的许多资金可能会用于提高家庭收入。

关注民生,政府力推经济转型。最新的社会发展规划呼吁中国经济从依赖出口和大规模公共建设工程转变为依赖消费支出。这成为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改革的迫切性日益加剧,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一些沿海城市和部分大城市先富了起来,但许多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很落后。

国民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文化建设等与国民幸福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切实解决,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就可能被当做“经济增长的代价”牺牲掉。关于幸福的问卷调查显示,影响公民幸福感的因素很多都涉及民生问题。因此,仅仅注重经济的高速发展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我们应该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七大就提出了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成为我国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淡化GDP的同时,应该给予民生问题更多的关注。提出了诸多与国计民生有关的政策措施,如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等等。

温家宝总理表示,接下来,政府将要考核干部“使人民幸福”的能力。近年来,一些省份正在中央的支持下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调整。“做大蛋糕,做好蛋糕”形象地表明了“加快转型升级的方式”,而建设“幸福广东”、“幸福重庆”等响亮的口号进一步彰显了GDP做大后“分好蛋糕”的决心。2011年初,山西、四川、长沙等省市宣布舍弃政绩考核GDP主义,着实令人欣幸。“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告别“以GDP为主要甚至唯一考核指标的时代”,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意味着政府对经济总量的重视将逐渐向民生和“让国民幸福”转移。

政府的各项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措施的实施,表明了国家要“让每个人都幸福”的决心和信心。当然,每个人的幸福并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事,幸福与自身对幸福的定义、对生活的态度等有很大关系。

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是饿了有口饭吃,内急了有个茅坑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幸福,不管处于何种环境,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权力。就看你愿不愿意放下“高贵”的身段去做最真实的自己,就看你能不能压抑自己内心不切实际的欲望去做简单朴素的自己,欲望越少、要求越低,就越容易获得幸福。追求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带着执著和虔诚,要明白自己在人生什么样的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老大的幸福》中的傅吉祥只是大千世界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别人看来,他的一辈子充满艰辛,但他自己却觉得生活的很幸福。他的幸福有三个秘诀:做快乐的自己;情义大于天;不同时期给予自己一个不同的幸福追求。这三个秘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人的一生总有许多坎坷,我们要学会妥协,学会在艰难的时期给自己一个可行的目标,不把目标定得太高,但要真心真意去追求,这种和愿望内心相契合的追求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因此,我们要学会给幸福找出路,学会在任何情况下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只要真心真意去求,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