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行苦肉计者不乏其人,要离付出的代价可谓大矣。他能完成任务的原因就是他有一颗忠于自己君王的忠心和矢志不渝的信念,这是值得学习的。而他以智设谋,使力量倍增,不能不使人受到更多启示。
智者无敌
毕矮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一天,他的一个在县衙中管事的朋友,请他到县衙门去一趟,原来是刚刚上任不久的黄知县的大印不翼而飞了。
知县怀疑是狱吏胡某偷的。此人生性贪财,常徇私枉法。为此知县对他进行过斥责,故而胡某对知县心怀不满,为了报复,胡某与掌印的人交了朋友,并趁此人外出之机,盗走了大印。
案发后,知县将贴心的部下叫来商议,都觉得很棘手,因为胡某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若是将他抓起来,他必定矢口否认;逼得过急,他就会把大印丢掉,那时也无法证明他有罪。这样不仅大印找不回来,而且丢印的责任还须知县承担,轻则罢官,重则定罪。但如果把胡某请来,好言相劝,胡某也不可能承认是自己所为。因为他深知知县执法严明,对作案人切齿痛恨。为此,知县和部下们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但还是无计可施。最后,只好把号称智多星的毕矮请来帮忙。
毕矮听说黄知县是个清廉的官员,于是他满口答应全力帮忙。毕矮沉思片刻后,对愁眉不展的知县说道:“大人不必再担心了,依我之计,你明日起开始称病,三日内不见客,不升堂,不批文。三天后,我自有良策拿回县印。”知县听了满心欢喜,连连致谢。
第三天夜里,县衙突然起火,全城为之震动。知县令所有的衙役前来救火,一时间,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胡某也应召而来。他匆匆赶来后,知县马上把他叫来说:“救火者人多手杂,我将亲临指挥,你不必同去。现在本县将县印托付于你,望你妥为保管,若安然无恙,即是救火之功。”
说完,知县飞快离去。胡某情急之下也没有多想,顺手就把官印盒接了过来。这时他忽然发现,盒子没有上锁,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中计了。他不禁脸上发麻,心中暗暗叫苦,一旦他把盒子交还知县,就得当众打开,如果里面的官印不见了,那县官就必然咬定是他偷走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胡某只得带印盒溜回家中,把他偷走的大印重新放进盒子里。大火在当夜被扑灭了。第二天,知县召集所有的衙役,要对他们奖赏,胡某也捧着官印忐忑不安地来了。知县当场打开了盒子,只见大印完好无损地放置在其中,知县一见暗暗佩服毕矮的高明,但表面上他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也给了胡某一份赏钱。
毕矮的办法真是让人佩服,此计的关键在于明知对方的谬误,却不当面戳穿,而是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尝一下自己的谬误带来的苦果,从而改误归正。
再看下面这个故事:
李靖在当岐州刺史的时候,有个人为了讨好皇帝,控告他有野心,要聚兵造反。唐高祖得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一个御史前去调查,并告诉御史:“如果李靖真的要阴谋造反,可以当场处死。”这个御史知道李靖奉公守法、体贴百姓,不可能图谋造反。说他要造反,肯定是诬告、陷害。可是,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弄个真假分明呢?
御史思前虑后,想出了个办法。他请求和那个控告人一块去办这个案子,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御史领了圣旨,和那个控告人一起,直奔岐州。走了几百里地,管行李的随从向御史报告,控告人原来写的状子丢了。御史大为恼火,用鞭子狠狠抽打那个随从。随从惊恐万状,只顾磕头求饶,很是凄惨。
看着随从那个可怜的样子,御史不忍心再打了,叹了口气,对那个控告人说:“李靖谋反事实很清楚,我们奉旨去查办,谁曾想到,随从把状子丢了,这是要掉脑袋的。我们俩办不成此事,也有和李靖勾结的嫌疑,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个控告人一听,觉得有些不妙,问御史怎么办才好。
御史又摇头又叹气,表示事情非常棘手,踌躇了半天,说:“要想我们都不受连累,救随从一命,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你再重新写一张状子,权当没有丢,我们还是照常去查办。”那个控告人也觉得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就重新写了一张状子,给了御史。
控告人哪里知道,这是御史和随从定的一计。状子并没有丢,它就在御史的衣袖里。避开控告人把原状子拿出来和重新写的状子一对照,发现内容很不相同。御史立即返回京城,向皇帝报告了这个情况。皇帝一时闹不清这里面有什么文章。御史说:“如果李靖造反真有其事,控告人不管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状子应该是一致的,现在出入很大,有些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说明是控告人凭空捏造的。”皇帝立即对控告人进行审讯。果然是控告人捏造事实,进行诬陷。皇帝把那个控告人判为诬告陷害罪,杀了。
罪犯被绳之以法,这也是公道所在,但是我们想想,在这个案子的破案过程中,聪明才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如果没有智慧就会到处碰壁。我们只有随时注意给自己充电,提升自身智慧与价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经验要诀
上帝对所罗门说:”“你不求资财和尊荣,不求夺取恨你的人的性命,也不求长寿,只求用智慧判断民众,你有这份心意,我必赐你智慧,也必赐你资财和尊荣。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没有这样,在你以后也必没有这样的。”
有人说,智慧比宝石的价值还高;也有的人说,智慧的价值胜于世上已开采的全部黄金。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能好好地利用就能够成就大事。智商的发挥对干分析纷繁复杂的事实,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智慧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是创造一切的基础。
无中生有,以假乱真
公元73年的一天晚上,月明星稀,万籁俱寂。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一带)太守廉范却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地在军营帐篷内踱步思索。他的书案上摆着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兵书,却依然想不出破敌良策。眼见匈奴大举进攻,自己手下的部队只有匈奴人马的半数,怎么能奉命抵抗呢?
跟随廉范多年的部将们,见廉范苦思冥想,便建议向四邻驻军求救,共同抵抗匈奴。但廉范认为不妥。他说:“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请求增援。因为这次匈奴大举进攻,四邻皆知。有的为保存自己力量不愿发兵,有的也势单力薄分不出兵。我们首先立足自己力量,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但部将们确实为难,他们说:“咱们想要打退匈奴的进攻,只有靠太守您想个以少胜多的破敌奇策。”“对,以少胜多,兵不厌诈。”廉范顿然醒悟:“三十六计中有‘无中生有’之计,我怎么一时忘记了呢。”
廉范对疑惑不解的部将们如此这般地布置一番,部将们一一领会,点头称妙,马上召集士兵们按照廉范太守的计谋去做了。
军营内外,巡逻的哨兵们举着火炬在巡营。每人手里火炬只有一团火焰。可是按照廉范的计策,每个士兵都成为手握火炬的哨兵,而且他们握的火炬,不是只有一团火焰,而是十字形火炬,用手握一头,其余三头都点着火,然后在军营里分散站开,这样,一个人“变”成了三个人。
这时,正准备大举进攻的匈奴人看到廉范的军营内,士兵成阵,火炬如海。他们认为一定是汉朝的增援大军到来了,很是害怕。待天色渐曙,晨风凛冽,匈奴部队悄悄地收起帐篷,急急忙忙撤兵了。廉范命令士兵们战鼓敲得震天响,喊杀声铺天盖地。随即精锐部队杀了出来,追击匈奴撤退大军,匈奴兵个个心惊胆战,在慌乱中自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
廉范用“无中生有”计智退匈奴兵,成名远扬。
有时眼见未必就是真实,廉将军的“无中生有”就是用视觉效果上的错觉蒙蔽了敌方,可谓以智取胜,以少胜多的典范。而匈奴兵认假为真也从反面让我们受到启示。
下面也是一个利用假象而智取的故事: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率军攻打北齐洛阳,临行前,命令大司空杨忠联合突厥人征服稽胡(今陕西米脂、横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可是半个月已过去,杨忠的军粮越来越少,不仅在短期内无法征服稽胡人,反而有被其困死的危险。何况,宇文护在洛阳已被齐军打败。如果这个消息再让稽胡人知道了,那后果更不堪设想。
中军帐内,众多北周将领都皱紧了双眉,一时想不出什么破敌取胜的好办法。过了好长时间,杨忠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说:“我们布置个圈套,让稽胡人乖乖钻进去!”
第二天下午,稽胡首领全都喜滋滋地坐在杨忠的中军帐内。这天上午,他们都接到了杨忠盛邀赴宴的大红请帖,便一个不漏地来了。
这批首领落座后,开始面露喜色地谈笑风生。这时,北周湖州刺史王杰全副武装,敲着战鼓大步闯了进来,那模样像是要上战场似的。杨忠一见,佯作不懂:“王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王杰装作不知道有稽胡首领在场,大声作答:“大冢宰(指字文护)已经攻下洛阳城。皇上听说银、夏二州之间的稽胡不老实,特地派我来和您一块儿出兵攻打他们。”
两人正言语间,假突厥使者策马奔来,刚跳下马,便气喘吁吁禀告:“杨大人,我们可汗(首领)已在长城下面布置10万雄兵。他特意派我来通报,如果稽胡不服,马上统统调来帮您打败他们!”在场稽胡首领听罢,个个呆若木鸡:“这,我们要反抗,岂不是以卵击石?”杨忠看在眼中,双手抱拳,虚情假意地安慰他们:“请放心,我北周大军决不会乱杀生灵!”
这批人千恩万谢地躬身曲腰退出,不少人回家以后越想越害怕,几天后,便相约一些胡人首领,率兵前来归顺了杨忠。其实稽胡首领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杨忠精心设计的一出假戏。
寥寥数语几句话,杨忠编造了一番军事战况,故意让稽胡人听到信以为真,结果令对方心惊胆战而顺利归降。
经验要诀
以假乱真,是兵家出奇制胜中兵不厌诈的典型策略,是《三十六计》中“无中生有”计的变化。
大敌当前,不管怎样的计谋,只要能克敌制胜就是好计策。两军交战,就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更要明辨是非,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以假乱真有时候要运用得当,比如市场经济品牌经营者绝对要诚实守信,不能有半点虚假,包装品牌绝不可以弄虚作假,以假乱真,而是凸显其优点,张扬其个性,让消费者更容易认知和记忆,烙下美好的印记,形成头脑中的良好形象。
再比如娱乐界的那些明星大腕们,倘若脸蛋好的就突显其脸蛋的非凡,唱歌唱得好的就张扬其歌喉不简单,演戏演得好的便突出其演技,而私生活检点的当然就可以塑造清纯形象……
总之,不要无中生有,弄虚作假,以假乱真,否则,迟早会吃苦头的,套用一句的台词便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公元610年,28岁的窦建德起兵反隋。高士达对他说:“建德贤弟,你才高八斗,远远超过高某,军队大权由你调遣。”窦建德知道,山下,涿郡通守(官职名)郭绚带领一万多人已安营扎寨,准备镇压起义军。窦建德想:“良机来了,我一定要露一手,建功立勋,给各路起义军看看!”
几天后,窦建德唤来传令兵,说:“对高士达大人说,请他留下看守武器粮草,我带7000精兵前往迎战郭绚。请他放心,我自有锦囊妙计在!这封信请你交给高大人,让他按信行事!”“是!”传令兵转身返营。窦建德率领7000精兵渐渐隐向山林深处。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郭绚军营门口来了位使者,自称是窦建德派来的。郭绚派人唤进使者,那使者气喘吁吁相告:“郭大人,高士达欺人太甚,我家窦将军受不了这口窝囊气,想投奔大人!”
郭绚没言语,送那使者走了。他正狐疑间,一个消息传来:高士达五花大绑了窦建德的妻子(其实是用一名女俘冒充的),押至军中,高声大骂窦建德忘恩负义背叛自己,当众斩了那女人。
当天下午,那位窦建德的使者又来到郭绚军营,呈上一封急信。郭绚拆开窦建德的亲笔手书:“郭大人,高贱杀妻之仇不报非大丈夫。如大人肯收降我,我愿当先锋回击高士达,取他的狗头,报效大人。”
郭绚左右一思量,马上眉开眼笑地对使者说:“回告窦将军,欢迎他加入大隋朝军行列。”三天后,郭绚率领士兵与窦建德在长河(今山东德州东)界上,订下盟约,发誓不灭高士达决不罢休!从此,郭绚手下兵将不再戒备窦建德部。窦建德见郭绚中计,几天后发布命令,起义军精兵悍将突然袭击郭军,杀得郭绚军队七零八落。这次夜袭,窦建德兵将杀死隋兵几千人,缴获战马一千多匹。
郭绚带着几十人骑马逃命。窦建德派强将一鼓作气,直追到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杀死了郭绚。
从此,窦建德威名声震各路义军。窦建德再三表忠心不过是消除对方的戒备之心,而郭绚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预示着窦建德的计谋成功了一半。人心难测,世事难料,自以为识人无数不会看走眼也难免要犯错误。这从反面给了我们更重要的启示。
经验要诀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千百年来被奉为用人要则,几乎是用人之道的金科玉律,成了一个千古不易的信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种封建、封闭、缺乏辩证态度,与实际、与当代相脱节的用人观。只要翻开历代的古籍,看看历朝的君主,或数数近代历史的各国统治者,或看看各国各大企业成功的历史,都会发现这不过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谎言。一些企业经营者大肆使用令自己放心的人,有的更是使用自己的家族亲信,而对他们的工作不予过问,自以为这是对其“不疑”,而等到事情办糟甚至企业倒闭后才懊悔不已。另有些管理者对某些人才存有偏见,便错误地施行“不用”的原则,这是用人不成熟的表现。
海尔集团张瑞敏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小农经济的思想产物,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是导致干部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说过:“权力会滋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所以,对于领导者来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是初级阶段。敢用疑人,会用疑人,更是技高一筹,智高一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人才用之不竭。
知敌而后谋
秦朝末年,刘邦率领楚兵出武关,正欲进攻侥关,谋士张良进言说:“秦兵尚强,未可轻进。我听说守关秦将乃一屠户之子,必然贪利而忽名。愿足下暂留营中,一面先派人带上金银财宝贿赂秦将;一面在侥关四围,登山插旗,作为疑兵。秦将内贪重贿,外惧强敌,必定出降。”刘邦依计而行,一面派郦食其持宝入关贿赂秦将以诱其降,一面拨兵数千悄悄上山遍插旌旗。秦将登关东眺,山上山下,满目楚旗,不由自主地胆战心惊起来。适逢郦食其叩关入见,送上重宝。秦将权衡利弊,慨然允降,愿与刘邦共打成阳。刘邦闻报大喜,正欲再派郦食其入关订约,张良却说:“不可,此乃秦将一人贪利,忽名而慨允,料其部下未必尽从。我如轻信与他合兵入关,万一其部下哗变,突袭我军,可就大祸临头了。当下最好乘其不备,立即发兵掩袭,必定胜利。”刘邦连连称善。遂派部将周勃率军潜越匮山,绕出侥关背后,奇袭秦军后营。秦将无备,稀里糊涂地丢了脑袋。刘邦轻取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