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史上99个生活的经验大全集
3357100000034

第34章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2)

上司要赢得下属的心悦诚服,一定要宽严并施。所谓宽,则不外乎亲切的话语及优厚的待遇,尤其是话语。要记住下属的姓名,每天早上打招呼时,如果亲切地呼唤出下属的名字再加上一个微笑,这名下属当天的工作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他会感到,上司是记得我的,我得好好干!对待下属,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忧虑,他们的起居饮食都要考虑周全。

所谓严,就是必须有命令与批评。一定要令行禁止,不能始终客客气气,为维护自己平和谦虚的印象,而不好意思直斥其非。必然拿出做上司的威严来,让下属知道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上司的威严还在对下属布置工作,交代任务上。一方面要敢于放手让下属去做,不要自己包打天下;一方面在交代任务时,要明确要求,什么时间完成,达到什么标准。布置了以后,还必须检验下属完成的情况。

宽严并施,才能驾驭好下属,发挥他们的才能。

对于部下,应用慈母的手紧握钟馗的利剑。平日里关怀备至,错误时严加惩诫,宽严并施,如此才能成功统御。

诸葛亮一纸救江东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伤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指出,现在曹操与马超又结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他建议马超率西凉之兵以攻曹之右,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

经验要诀

古人云:“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味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应采用分流的办法:或者打击其薄弱的部位,或者是绕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

“围魏救赵”之计的奥秘所在,是不要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致力于抓住对方的要害和薄弱环节,把强敌分散、调动开再打。也就是避高就下、避实击虚、避强攻弱、避锐击衰的战术。凡事切忌直来直去、不知变通,要把握好事物变化的规律,掌握好切入的时机。

直径近,曲路远,这是普通常识。然而,世上万物却非尽然。《孙子兵法》中就有“以迂为直”的谋略。英国军事理论家哈利也曾说:“在战略上,那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欲要进击先行退,避其锋芒,迂回诱敌,这是以迂为直的攻心法在空间方式上的表现;为了尽快解决棘手难题,挽救失误,而采取持久战略,迂回应对,这是以迂为直在时间方式上的表现。

从容淡定 处之坦然

一个有真实本领的人,在自己面临考验的时候,才能够从容不迫地回答问题,解决事情,从而体现出自己的能力。济南的大明湖有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副对联以简洁生动的14个字,把济南这座泉城特色和大明湖的诗情画意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是何方高手,为大明湖写此楹联的呢?提起此人,在历史上也很有名气,他就是曾做过济南府太守的刘凤诰。

刘凤诰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一名秀才。此人自幼苦读诗书,立志进取。然而家境贫寒,读书艰难。他白日务农,当教书先生;晚上在残灯如豆的茅草寒舍中读书写文章。天长日久,竟得了眼疾。家中又无钱医治,不久,一目失明,他仍然不灰心,继续苦读。数年后,进京赶考。

由于刘凤诰踏实的学问,在考试中笔走龙蛇,文章写得妙笔生花。发榜之时,竟高中金榜,得第三名探花。封建科举年代,考试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他们都要按名次到金殿朝拜皇帝。乾隆皇帝高坐龙椅,对新考取的进士们一一过目,有的还询问几句,基本上都还满意。但举目之间,看到刘凤诰时,心中不快。因为刘凤诰面目清瘦,只有一只眼睛。乾隆觉得此人长得不体面,如封官走马上任,是否有人嘲笑我朝中无人?想到此,乾隆不觉脱口而出:“独眼岂能登皇榜?”刘凤诰在台阶下听得真切,他毫不气馁,顺口接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这一句下联对得妙极了。乾隆皇帝大为欣慰说:“想不到刘爱卿如此有真才实学,朕出一联,你可敢对下联?”刘凤诰答道:“万岁爷乃当今风流天子,既有此雅兴,卑职敢不从命?少不得献丑了。”乾隆皇帝想了想说:“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朕乃摘星手。”这上联出得确实高明,但没有难倒刘凤诰。他沉吟片刻,说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乾隆大喜,对刘风诰倍加赞赏。后来刘凤诰到了山东济南,写下了吟咏大明湖的千古绝句。

不知你有没有去济南大明湖看到这首吟咏大明湖的千古绝句?如果你看到了,请不要忘记:这是一位一只眼睛失明的人写的。在皇帝和众多官员面前,在自己将要被淘汰之机,刘凤诰仍然毫不怯场,从容应对,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不能不令人叹服。

经验要诀

如果你是压力、竞争重重压抑下的职场人士,读了这则故事,应该会给自己些许放松,从容稳重远比浮躁冒进所得的益大,尤其是面临领导的“发难”,不能着慌,要明白,领导的判断决非千真万确,要坚信自己的实力,从容面对。

机遇垂青智者

汉景帝励精图治,汉王朝兴盛起来。但景帝却有一事十分为难,就是皇后没生出男孩来。于是,继承人问题成了晚年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除了皇后之外,妃嫔中最先生男孩的是粟姬。按照立长的规矩,粟姬之子当立为太子,那么,粟姬就成了当然的皇后了。但是,粟姬生性嫉妒尖酸,景帝很看不上她的品行。那时候讲究后妃之德,为天下母仪。若粟姬这样的人当了皇后,怎么统御后宫,又怎能做天下母亲的表率呢?所以,景帝长久下不了决心。

景帝曾试探着劝说粟姬,让她仁厚一点儿,但粟姬却听不进去。一次,景帝试探着问她,若让她统御后宫时,她将怎样对待其他王儿。按理说,这话再明白不过了,是表示让她当皇后,要她以仁爱的母心对待非她所生的孩子。但粟姬一味执迷不悟,说“自己的孩子还照顾不过来,哪有闲心去管别人的孩子”。这句话使景帝伤透了心,他决心抛开粟姬,另选太子了。

景帝慢慢看上了王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彻。首先,那王夫人仁义贤淑,人缘好,在后宫诸妃中没人说个不字,并特别得婆母窦太后的欢心。其子刘彻聪明好学,恭敬有礼,也很得景帝欢心。但刘彻不是长子,立了他会不会招来众臣反对?景帝拿不定主意。

王夫人从景帝举动中知道他已对粟姬厌恶,对自己的彻儿感兴趣了,便决心抓住时机,夺得皇后之位。就在原皇后刚死,而景帝在试探粟姬时被粟姬的话伤透了心时,王夫人知道机会来了。她找到一位朝廷重臣,告诉他:“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后宫不可一日无皇后。如今粟姬之子为长,理应立粟妃为皇后。请您向皇上进言。”这位大臣一听说得有理,若自己的建议被采纳,以后太子即了位,那自己不就成了第一功臣吗?于是,他匆匆向景帝进言,立粟姬为皇后。景帝正生着粟姬气呢,一听这位大臣的话,只当是粟姬买通了他来当说客的,当即把这位大臣下狱,将粟姬打入了冷宫。王夫人见第一步成功,便行起第二步来。她把粟姬的孩子招到身边,照顾他吃住生活,比自己的儿子还上心,终于感动了景帝,立王夫人做了皇后。她儿子刘彻当然成了太子,他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王夫人就是这样紧紧抓住了属于大家的机会。但是,在后宫嫔妃中,只有她能够好好地把握这样的机会,所以她是最后的赢家。而她,不仅贤淑,而且聪慧,才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会!

经验要诀

机遇的降临,也许令很多人不可思议,以致使很多人认为它是命运的意志。但是,只要我们就每个人的一生作一番思考。就会发现任何机遇的到来,都有其前因后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机遇是从勤奋工作中得来的,它更加偏爱勤奋、有才能和生活中的有心人。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都需要有其主、客观条件。相对来说,主观条件更为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便是主观条件。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泛而博深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现代思维方式,就看不到机遇,只好任凭它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

头脑灵活,才不会坐失良机。既使是碰上好运气,但如果你思想没有准备,头脑不敏锐或者粗心大意,结果都会使机遇丧失,错过利用机遇而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弗莱明以前,就有其他科学家见过青霉素能抑制葡萄球的现象;在伦琴以前,已经有物理学家注意到X射线的存在;琴纳家乡的不少人都知道感染过牛痘的人,能免生天花,特别是那些挤奶工,但是,由于他们不以为然,而坐失良机。

许多人都认为,能否获得机会,主要是看运气的好坏。固然,运气的基本要素是偶然性,但它对于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说,所有的人“交好运”的可能性一样多,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关键在于有的人把握了,有的人没有把握。如果说好运和机会有什么偏爱的话,那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它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如果你为获得机会作了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好运也就自然而来,犹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在这个世界上,对机遇有准备的人总是能抢得先机,你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但机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得住的,它只垂青于智者。

妙计助力办大事

人类的意志力是非常惊人的。可以说,我们的成就都发自于这种决心和意志。这种决心和意志常能使人想出妙计,而力量借助妙计则能增强若干倍。

春秋后期,吴国公子光谋夺王位,收买勇士专诸,利用献鱼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自袭了王位,是为吴王。吴王僚的儿子庆忌逃跑在外,结纳死士,联合邻国,谋图报仇复位。阖闾对此深以为忧,派了几个武士前去行刺,但庆忌勇力过人,武艺高强,所以都没能得手,反而打草惊蛇,使庆忌警惕起来。阖闾不甘心就此罢手,更广泛地招纳勇士,一心置庆忌于死地。

一天,大臣伍子胥荐来一位勇士叫要离。阖闾高兴地出来接见,却见那人身材短小,形貌猥琐,心里便有些瞧不起。要离猜中王意,说:“杀人在智不在力,只要大王听我安排,保准能刺杀成功。”于是如此这般述说一番,说出一条自请断臂杀妻以接近庆忌的计谋。

第二天上朝,伍子胥保举一人带兵伐楚,于是领来要离。阖闾一见,佯作大怒:“大胆伍员,为报私仇,竞举荐这么一个形貌丑小的人做我大将军,让诸侯笑我吴国无人!”要离也装作发怒:“真是狗眼看人低的小人!伍将军逃离楚国投奔你,是为父兄报仇。你却一意推诿,怎算得上明主!”阖闾拍案而起:“大胆狂夫,敢出口不逊,推出去砍掉!”伍子胥苦苦求情,最后才砍去要离左臂,将他囚在狱中。

过了一段日子,要离的伤养好了,伍子胥帮助要离越狱出逃了。一离开吴国,要离一边打探庆忌住所,一边诉说阖闾的残暴罪行,不多久,阖闾无故枉刑要离的事就广为传开了。这时要离也在卫国找到了庆忌,表示愿投靠以报仇。

庆忌正在招纳与吴王阖闾有仇之人,想收纳要离,但又接受前几次教训怕他有诈,正在犹豫,却有奸细来报,说吴王阖闾因要离逃走,已抓住他妻子斩首了。要离闻听,哭倒在地,咬牙切齿地痛骂阖闾,发誓报仇!庆忌这才深信不疑,把要离收在身边,作为谋士。

过了一段日子,庆忌招纳的人马不少了,加之卫国也答应出兵帮助,就准备行动。但庆忌怕大将伍子胥,举棋不定,犹豫不决。要离闻知,忙进言:“伍子胥已与阖闾离心离德。伍将军投奔到吴,原是想借吴国力量报楚平王杀兄杀父之仇的,但吴王却只让伍子胥出力,不提发兵攻楚之事,伍将军早已心怀不满了。不瞒公子说,我这次能越狱逃跑,都是伍子胥暗中帮助的。临走前,伍将军告诉我:‘见到公子问一下,若日后公子做了吴王,可发兵为我报父兄之仇,我情愿做内应接纳公子杀回来。’机不可失,现在不出兵,更待何时!”庆忌闻此,打消了顾虑,定下了出兵日期。

这天,庆忌带兵乘船浩荡东下,杀奔吴国。庆忌站在船头上观看敌情,要离持手戟在旁护卫。瞅准左右无人,要离从背后举戟刺去,把庆忌穿了个透心凉。庆忌回头见是要离,知道中计,把要离倒提起来,浸在江水中,而后提起来放在船上。众卫士愤愤不已,举剑要杀要离。庆忌制止说:“如此短小之人,竟敢来行刺我,可算英雄,放他走吧。”说完倒地而死。要离见任务完成,也拔剑自刎了。

经验要诀

按照常理,人不会伤害自己,要是受到某种伤害,一定是某种自己无法抗争的力量导致的。利用好这样的常理,自己伤害自己,以蒙骗他人,从而达到预先设计好的目标,这种做法,称为苦肉计。

苦肉计,不仅用于战争之中,还广泛地见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经商活动中,经营者利用“苦肉计”,对自己不合格产品集中进行销毁,用以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树立自己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下一步赚回更多的钱而埋下伏笔,是非常可取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