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3356100000001

第1章 序:在和平理性中提升世界

以对话形式著书立说,中外文化史上都不乏先例。然而到这个世纪之末,有一种新的文化气象,就是对话式著述不再仅是圣贤立言的专利,这种方式逐步民间化、平民化了;中国大陆进入90年代以后,仅文学一界,便不仅报刊上频频出现对话式文章,对话录的出版,也引出了出版界的兴趣;而面对图书市场的出版者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兴趣,除了意在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展留下痕迹外,当然也是对会有相当数量的读者来充当对话录的文化消费者,抱有并非虚妄的信心。漓江出版社前些年推出《王蒙王干对话录》,不长的时间便进行再版;现在他们又支持我们,继“二王”对话录后,再推出这“二武”对话录,看样子他们还可能陆续推出可构成系列的对话录,我们除了感激他们的容纳外,也非常佩服他们的胆识和魄力。

我出生于1942年,颐武出生于1962年,我们应该说已属于两代人了,我们之间在人生体验、性格特征、心理结构、教育训练、美学取向和参与当前文化实践的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此前我们来往也不多;这或许恰是我们乐于坐下来作一次涉及面广泛并尽可能深入探究的对话的原动力。在这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文化又尤其是文学,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分流趋向的转型期中,各元之间,已站定一元或正在选择甚至创建新元的文化人之间,当然不可避免会摩擦甚或碰撞,因此元间对话便成为非常必要的事了,这不仅可以促进各元的良性定位,更可能使各异趣乃至异质的元得以尽可能在切磋争论中互补互济,整合为一种有利于世道人心和社会进步的新的文化景观。

这本书的外在形式是我们两个人的对话,而其实质又是在参与当前文化界特别是文学界的热点讨论。因此,这“对话”的含义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面的。在对话中,我们发现各自从独立的经验与思考出发,都对从1995年在文学界凸现出来的一些浮躁与焦虑的论说,如判定当下“中国作家正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堕落”,以及尝试发动“抵抗投降”的“圣战”,也就是从立论开始进入实际操作,欲拿文化界特别是文学界又特别是某些作家开刀,以此一揽子解决当下中国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这样一种苗头与态势,不能苟同并深感忧虑;因此我们针对这种我们称之为文化冒险的现象,直言不讳,并且相当尖锐地发出了我们的反对声音。我们的这种共识与共鸣并非事先所规定,而是在交谈过程里逐步形成的。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某些持文化冒险立场的人,他们推出来作为旗帜与楷模的作家本身,其实或仅仅是在其著述言论中表达一种属于其个人的认知与皈依,并不一定是要推及他人和整个社会,或总体而言并非推崇他们的人所诠释的那样,给他们所贴的标签或所引申出的东西,多属于有意无意的误读,对此我们是心中有数的,我们力图在评议中将二者区分开来;但有的作家的著作确也给持文化冒险立场的人提供了可使用资源,我们便不得不在对话中与这些作家的某些论点迎面碰撞。当然,我们不仅并不以为我们的想法一定正确,我们还真挚地期待着所涉及者,以及所有读到这本书的人,对我们的论说提出批评,以期能引出更深入的讨论与思索。

正当我们整理这部书稿的过程中,发生了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杀的事件。这一惨剧的最令人震惊之处,在于经过精心策划、冲上前去将拉宾刺杀的,并非以色列的对立面巴勒斯坦的恐怖分子,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以色列犹太青年,一位高等学府的法律系学生;他把原有的对外敌的仇恨,转化到自己营垒中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人身上,并以暴烈的恐怖行为,以国际禁用的达姆弹,来“实地解决”掉自己营垒中与自己想法做法不同的人。这一思路和做法本身,作为一种政治、社会的文化现象、心理现象,实在值得进行学理性研究。我以为这其中积淀着20世纪人类的大苦闷。20世纪里的各种理想,似乎都未能如愿以偿。“阿芙乐尔”的一声炮响过后,曾开出了多么艳丽并且硕大的理想之花,万没想到“苏东波”过后,却出现了目前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怪局;而那些曾经不惜以“卷毯式轰炸”的“特种战争”,扑灭其视为绝不能任其“蔓延”的主义的纯西方价值理想观的坚守者,他们现在也不得不眼睁睁看着美国政府与那里的当局改善关系;并且,那被“卷毯式轰炸”过的地方,也在自我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至于我们中国内地近二十年来的变化,不要说旁观者往往目瞪口呆,就是置身其中的我们,又有几位敢说已获得了充分的诠释权?可以说,到这下一个世纪即将来临的前夜,人类中的各种理想主义者,包括同一理想范畴之内的左右两翼与各个分支派别,谁都不会非常满意;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以一己的理想统一人类实在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实践理想的过程之中,不得不更多地与异己的理想持有者从战场转到谈判桌边,并痛苦地认识到,适度的妥协并非投降,在经济领域和资讯交流中实行国际合作实不可免……也许,人类社会本应尽可能容纳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各种不同的政治、社会理想;在精神领域中,在文化活动尤其是文学艺术的实践中,美学理想更不必也更不可能划一。

我们其实也是在困惑的大苦闷中来进行这个对话的。我们只对必欲杀灭其他各元的那一元持严厉的批评态度。我们企盼“后世纪”尽可能减少你死我活的暴力冲突,而能是一个多元并存、并以和平渐进的方式提升的世界。

刘心武

1995.12.1 绿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