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解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女心理咨询师手记
3354500000028

第28章 成功的家庭教育——源于真爱(6)

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我把收音机(家里唯一的电器)拆了,虽然装不回原样,也遭到父母的一顿责骂,但我还是能偷偷乐。我看到电视上的古筝表演,家里没有条件买那玩意,那就自己做吧!长方形的小木板两头分别定上一排小钉,找来尼龙细线,从木板边上的第一个钉开始来回绕,“古筝”就有了。拨弄线绳,确实也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而现在的玩具都是现代化与高科技的产物,拿起遥控器,想让它往哪个方向跑它就往哪跑。“这个遥控为什么拨弄一下,它就能跑呢?”三、四岁孩子的思维水平是达不到问这样的问题的。同时,他也不会有模仿制作这么高科技玩具的能力。这些玩具对于他而言没有实际的探索性,也没有动手模仿创作的空间。同时,他也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他实在对目前这个能翻跟头的家伙太兴奋了。

那童年的梦想或许能在唤起我们一生的追求。但是,一个被关在家里的孩子,没有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没有亲人的陪伴,也没有伙伴的一起玩耍,剩下的只能是以高科技玩具为伴的童年。没有天空,他哪里有好奇心?没有美妙的童年故事,哪里能唤起他美丽的梦想?没有儿时的伙伴,他哪里有快乐的童声欢笑?

好奇心门被父母的离开关上了,也被高科技关上了。童年过去后,不能再与玩具为伴,他发现自己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儿童心理疾病让人忧

新闻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但如今这天性却逐渐呈现“危机”。记者近日从广州市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科了解到,近几年来,几乎每月都有五六名孩子因为成天闷在家玩玩具或沉迷网络游戏,被心忧不已的家长认为患上“自闭症”而送到该院寻求诊治。据国内一项最新调查表明,5%的儿童患有包括自闭在内的不同心理疾病,广州甚至还要高于这个比例。

由于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多,孩子自小缺乏玩伴,几乎很少进行集体游戏,许多小孩闲暇时都只以各类玩具或虚拟游戏为玩伴,与上辈人儿时游戏比较,虽然更具科技含量,但缺少了与人相处、理解沟通等方面锻炼。据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透露,前去求医的心理病患者中,儿童就占了1/4多,这很大程度上与如今独生子女缺少集体游戏玩伴有关。

7岁孩子只理玩具不理人。今年7岁的阿明(化名)就读番禺区某小学一年级,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他,因此从小就给阿明买玩具,从过去的几十元的娃娃熊到如今几百元的航天模型、汽车模型,阿明的玩具是越来越高级。

但阿明的父母近日却发现,阿明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放学回家后,不是呆坐在客厅看电视,就是钻进自己的卧室摆弄航天模型,常常一弄就是几个小时,到了吃饭时间,往往要喊好几声才肯出来。另外,阿明对陌生人很冷淡,家里来了客人他从来不理睬,据老师反映,他在班上也不和同学们交往,人缘不太好。就算和别人说什么,也都是离不开航天模型、汽车模型,让别人感觉怪怪的。

经过医生系统观察和检查分析,发现阿明并不是自闭症,而是长期得不到交流,完全与玩具为伍,导致的社交障碍,但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沟通交流技能。

以上新闻报道,我们仅仅能作为饭后谈资一笑了之吗?当您把玩具交给孩子时,也许总不忘告诉孩子“乖,你要听话,爸爸妈妈要赚钱给你买更多、更好的玩具!”时,孩子是听懂了您的表白,您辛苦是为了他,因为他需要玩具。由此,他没办法不理解您与接收您的安排。您的愿望是美好的,一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二是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工作,去赚钱。结果就是孩子在无声的世界中自己存在着与成长着。他还不明白孤独与懂得要求,却成为你事业成功的牺牲者。你也许会否认这一点,你所有的努力都是为给他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但是也许等不到他读初、高中,你已经发现他病了。也许您该思考你拿他的健康换来一切是否值得!事业需要成功,孩子需要健康,两者要兼顾,那需要您统筹安排您的生活!尽管不能两全其美,但至少不能得不偿失吧!

如何利用好玩具

由此让我想起,2005年7月,在全国第十三届“李成智杯”青少年国际象棋比赛上,一举夺魁赢得该比赛18岁年龄组金牌(国内青少年国际象棋最高奖项)的南京金陵中学高二学生林晨。其实在此之前林晨已经有过很多不错的战绩。他曾连续五年获得省赛冠军,2003年也获得了“李成智杯”全国少儿赛同年龄组冠军,2004年获得了全国亚军。

林晨小时候最爱玩的就是搭积木,玩游戏棒。朋友亲戚送的电动玩具都被他妈妈给退掉了,她觉得那些不动脑筋的玩具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没有益处。儿子还特别喜欢和妈妈一起看画报,听妈妈读故事,和妈妈说每天在幼儿园的所见所闻。

林晨这样的孩子是幸运的,他有一个用心陪他走过童年的妈妈。她知道玩具不是陪伴孩子的唯一,而爱的付出才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我们的生活里,多一个这样的父母,或许也就多一个有所成就的孩子。从别人失败的经历中,获得经验教训,这是最经济的、无需投资的最大收益。从别人成功的方式、方法中,模仿一二,您或许就是第二个成功者。

我们的家长大都发现孩子喜欢玩沙、水、泥巴,其实这些天然的东西是最能练习孩子的感知觉的。但家长为了避免孩子玩的脏兮兮的,一看到孩子在玩这些,就训斥。小学阶段的孩子,应该选择操作性强的玩具和游戏,砸“面包”,崩弹子,甩火柴盒皮,翘冰棒棍等,这些一提起,我们都印象深刻,我们都能回忆起快乐的童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现在的儿童注意力训练机构恰恰用的就是这些游戏‘=、来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的。我们的家长一味地钻在高科技玩具堆里时,却不知道那些最有价值的游戏玩具却是那些最普通,也是最天然的。所有的来自自然的,都是最好的。现在整个社会都处于回归状态,那我们还为何把孩子扔到电脑、电视旁,扔进一堆先进的玩具堆呢。

35.一定要像给自己面子一样给孩子尊严

我们总以为那只是个孩子,总以为他什么也不懂,总以为他不会在意什么,也不会记得什么。但事实,我们完全错了,每一个生命不论长幼在心灵上都是一样,感受都是一样的。

我们需要尊重,孩子也同样需要;我们需要理解,孩子也需要;我们需要面子,孩子也少不了……

孩子与我们一样都需要面子

最近发现美女、帅哥的呼声越来越大了。一声“美女,你帮个忙,好吗?”保准会有求必应。“帅哥,你看你能不能便宜点?”他保准给你优惠个最低价。“美女”、“帅哥”作为我们句子的开头,真的很管用!喊声“美女”,笑脸如夏日般灿烂;喊声“帅哥”,嘴巴都列到耳朵根去了。当然,在我们人类最挑剔的眼光下能被评为真正意义上的帅哥、美女,还真不是很容易,真正的美女、帅哥自然是凤毛麟角了!事实上,“帅哥”、“美女”也就仅仅是时尚与流行的产物,但是满足了人面子的需要了。

马斯洛真是顶级先知,他就是能看出人天生就需要尊重,佩服至极。其实用俗语翻译过来就,人天生就都喜欢听好听的,这时老百姓早知道的公理了。即使我们逗襁褓中的婴儿,夸他好看、乖巧、聪明,他都会向我们送出他那天使般的笑脸。当我们夸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字写的好看,那他就会越写越好。如果我们天天骂他写地跟鸡爪抓地一样,那他肯定会越写越像那鸡爪抓的。

有时,发现有些小孩子在公众场合里大哭大闹要买某个东西。我们实在是觉得这孩子很没有教养,但这可是孩子在实施自己的策略而促使达成自己的目标。他好像天生就知道这招很管用。孩子就的父母形象代表,所以,在人多的地方,父母最怕周围的人觉得自己怎么教育出这么不像话的孩子,最怕别人说“有其子必有其父(母)!”孩子的哭闹声会如针扎一样疼在父母的心里,让其难以收场。为了让这难以忍受的场面尽快结束,父母只好“投降”。结果就是孩子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想要的但又不该要的东西全都得到了,真是高招呀!

我们自己也知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恐怕除了童年的快乐之外就是某个老师在课堂上因为某个事情而当众批评自己了。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我们甚至会仇恨很多年。他的课,我们都不想上,后来这门课就在那不知道事理的童年里,就这么拉了下来,甚至还因此没考上大学,影响了自己的一生。我们是多么需要尊严呀,也即是那面子。所以老师们也要知道教育的最大过失之一就是当众指责学生,我们自己是得到了心理上的暂时平衡,但我们却很可能伤害了一个孩子。当然,对于父母对于我们当众的指责和批评,我们同样也很难忘怀。

由此,我们首先最清楚自己需要面子,孩子也懂得父母需要。但我们却很少知道孩子同样需要面子。父母和孩子之间就面子问题上的较量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不断升级,不仅涉及的问题更实际化、具体化,还可以按“火力强度”能分出一、二、三个等级来。

当众指责孩子是教育的很大失误

某天去一同学家,那同学看见外甥又在上网,就当着我的面开始数落他。从孩子小时候到当前,所有他的过错都开始成为朋友指责材料,一一道来,滔滔不绝。不仅能看出我同学是如此的关心这个外甥,还能看出孩子的问题如此之多。不大一会儿,这孩子受不了了,他开始跟小姨(我同学)争吵了起来,“战争”就此打响了。这孩子可不是那省油的灯,直接就来了这么句话:“你都二十七八了,早该滚出这个家了,还不滚!你就是嫁不出去才赖在家里的!”这句话让我们同学甚为难堪和恼火,孩子的情绪也更加的激动。当朋友走到他跟前时,他立即站起来了!一个读初中的孩子已经是人高马大了,那势头让我们都很害怕他会动手。我同学一看这情况,只好说“回头我告诉你妈!”孩子说:“随便!”这场“战争”可谓是两败俱伤了,其教育效果又何谈之有呢!

如此逼真的面子大战或许很多人都遇见过。事实上无论他做错什么事情,无论他有多小,他都要面子。我们成人需要的也是孩子需要的。对于一个初中的孩子,甚至是小学的孩子,在有外人在的时候,面对训斥都会激起他的恼怒,如果在他的朋友面前让他丢面子,他的反抗更加激烈!诚然,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会发现,你越来越不是孩子的对手了。论力气你比不上,论语言表达能力,我们或许都会感受到自己的词汇掌握的实在太有限。

教育需要“艺术”

我们往往以为在众人在场的时候,能形成自己的强大的教育团队,能增强教育的势力,能增大自己的教育能量,由此自己能在教育子女时,能以群雄之势压倒这倔强地跟头牛一样的孩子,最终也能达到最大的效果,事实上,恰恰相反。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小学语文课本的一个故事吧!也许没有“战争”的教育才能尽显风采,确切地说教育不需要“战争”。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作客。活泼好动的他,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而他因为害怕在生人家丢脸,就不敢在不大熟悉的姑妈面前说出实话,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他打碎的。应该怎样对待他打碎花瓶及隐瞒真相的过错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是直接揭穿并处罚他。这洋,父母和孩子都可立即“如释重负”了。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能让母亲在姑妈面前有个交代,面子上过得去。但是母亲并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了解儿子犯错误后是否对自己的行为有认识,要针对孩子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启发他的觉悟。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保持沉默,等待着从儿子的良心中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她敏感地意识到,良心正在折磨着孩子。

有一天,在孩子临睡前,她走到孩子跟前,抚摸着他的头,不料孩子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骗了阿尼亚姨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打碎的!”

听着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玛丽亚安慰儿子,说给姑妈写封信,姑妈一定会原谅他的。

看着这聪慧、天真、淘气的孩子的成长,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快活地笑了。使她非常高兴的是,在儿子内心深处进行的这场道德斗争中,美德、诚实的品质取得了胜利。

当我们急于发表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时,这是我们没有耐心的做法。如此看来,也许问题的解决不需要战争,而需要的是思考与等待。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往往是我们缺少足够的耐心而造成我们直接的不加思考的指责性批评,也演绎这一场又一场的“面子大战”,也让“交战”双方都在“战争”中受挫,结果就是交流更加困难,教育的机会更加难得!

最佳的教育不是名人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只要你有足够的用心!解决问题的原则有两条就是:首先,思考在前,开口(行动)在后!其次,留个台阶,留点面子!

36.让孩子学会劳动

现在的人手脚被解放了很多了,却是有一部分家长能抽出时间,甚至有的家庭里经济条件的允许之下,母亲可以放下工作,全心照顾整个家庭了。那孩子所剩无几的劳动机会也就这样被剥夺了,这人才的培养可谓是难以落果。

我们多么希望自己能目送孩子前往遥远的异乡求学,多么渴望他又能在异地他乡大展宏图……我们或许也会担忧,或许也会牵挂,但或许更多的也是倍感失落与孤独。但我们心怀骄傲,毕竟鸟在为理想而飞翔,这也是我们教育子女的成功!但是,被折坏翅膀的那只鸟又何时能飞呢!为此,作为父母的我们仅仅只是遗憾吗?

没人替她系鞋带,难圆她的大学梦

那是08年底,我遇到一个高三艺术班的学生,她来到这个学校复读的,由母亲陪她住了一周后却因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而不得不退学。大家会想这个孩子可能是身体不好,所以必须由人照顾。但事实上恰恰完全相反,她身体健康,只是其心理极其“年幼”,几乎没有生活基本独立能力。据同宿舍学生反映,她早晨起来,母亲还得帮她系好鞋带,那其他事情应该都有母亲全权代理了。宿舍里的同学都很反感。我们是必要问:19岁的姑娘,她即使考上大学,她能读吗?或许连上帝都会怀疑他创造的人类这样下去,如何延续下去!她如何工作,如何为人妻,为人母呢?我们肯定会开始质疑这个问题。当然这些早已经见怪不怪了,据有些报道说,有些大学生确实因为生活无法自理而不得不退学回家。这样的教育显得很可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却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上不了大学。谁的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