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的难点
3354200000028

第28章 职场心机殊异,难在问题员工管理:管理手段刚柔并济(4)

面对下属与主管之间出现的矛盾,领导首先应该仔细弄清楚矛盾的性质。只要矛盾之中没有突出的原则性问题,领导就没有必要站出来做谁是谁非的裁判。一般情况下,领导应尽可能地维护支持直接下属的工作。因为领导不可能有充足的精力调查直接下属整个部门的全部情况,而只能明确要求下属把整个部门管好,并相信其能力和觉悟。如果直接下属真的像个别下属说的那样,做主管不称职,那与他发生矛盾的就不应是一个下属,而应是一些下属,矛盾的焦点也带有一定的一致性和普遍性,那就真的需要下一番功夫进行专题解决。解决的结果不仅仅是明断谁对谁错,而且要拿出严肃的带有一定行政权威的处理意见,并公布于众,而且问题突出的一方要受到一定的惩处。一般情况下,领导不要鼓励下属的下属来打小报告,对爱打小报告者要持不欢迎态度,以支持直接下属的正常工作。

周一上午,下属小李敲开了吴总的房门,说是有事情需要和领导单独谈。吴总想小李肯定是遇到了什么麻烦,就示意他说下去,并做好了倾听的准备。小李就从头至尾地谈起了他与主管赵主任之间的冲突。小李说赵主任欺人太甚,不惜踩别人的脊背向上爬。尤其是为了使他难堪,赵主任有意把持控制一些重要信息,而他正需要这些信息来充实业务报告。赵主任还利用别人做的工作为自己沽名钓誉。小李说这番话时,吴总没有插话,表情很严肃。小李最后说:“您必须对赵主任的行为采取措施,而且必须尽快行动,否则会有好戏看的。”吴总听出这是对自己的警告,他明白自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事情:两位员工之间发生了冲突。他也明白这个问题处理起来需要格外审慎,处理的结果必须让双方都满意,否则矛盾还有可能进一步激化。吴总想到这儿就对小李说:“你放心,这个问题我一定会处理好的,你先回去工作吧。”小李走后,吴总又仔细回味了他所反映的具体问题,感觉到问题不至于像小李说的那么严重,这些问题如果换个角度去理解或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案例中的吴总作为组织的主要领导一定得注意,绝不可以鼓励下属背后打小报告,否则会导致这种不良的风气在整个企业里蔓延。即使小报告可以使领导获得一些信息,但是与它给组织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起来,这些信息的获得又是得不偿失的。领导应该想办法在部门里创造一种氛围,鼓励下属勇于自我承认缺点,相互坦诚沟通,而不能依靠“打小报告”解决问题。作为一个组织,应该有正常的信息反馈机制和通道,领导不应当把下属告状作为合理的信息来源。如果下属之间出现了矛盾,都采用打小报告的方式来告知管理者,本身就不是一个健康的组织文化氛围。

领导者如果发现有人恶意制造矛盾,一定要坚决制止。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故意制造事端的人,往往就是想通过把水搅混,从中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当然,下属如果确实反映到原则性的重大问题,也应予以重视。但要经过充分调查核实,不能轻易下结论。而且,也要注意工作方法,不能因此给下属“打小报告有理”的错误导向。

解难高招:俗话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打小报告就是怀着不正当的目的,背地里向领导反应情况或说别人坏话。工作中的“小报告”都是打给领导者听的,针对这类有碍公司内部团结的行为,明智的管理者一定要实事求是,切不可偏听偏信,只要领导者明辨是非,小报告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11.谣言要处理更要利用

“你听说了吗?公司好像很快就会搬到租金便宜的郊区去,可能业绩不好的部门都要被裁掉了!”“有人看到她和上司一起坐车回家了。”

类似的话,在公司里大家肯定没少听。这些闲言碎语传播速度快,版本多,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没有人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面对公司里的谣言和散播谣言的员工,如果不加以管理,就会影响所有员工的工作。作为管理者,要想打破这个怪圈,就必须认真对待。对于无聊的谣言,最好不要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应该明察暗访,对这些谣言追究来源证实真伪,然后处理实际问题。要确定这是第一手材料还是经过了多少转述后的。谣言流传的时间越长,经过的渠道越多,就越有走形的可能,不能随便接受此类消息,领导者要看清楚表面背后的实际动机。当然,管理者也不能听风就是雨,要保持头脑冷静才可以明智判断。

面对各种谣言,管理者首先要对“谣言”进行分析:在这些谣言里,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夸大的?又有多少是完全无中生有的?当然,作为管理者,也有很多方式可以减少谣言的产生:

1.表述事情时清晰无歧义。要知道,虽然领导给下属传达的信息是确定的,但是如果表述不清晰,使用一些似是而非、语意不详的语句,就很有可能引起下属的误解和不必要的谣言,让一些别有用心者钻空子。所以,管理者一定不能为了“生动”、“有说服力”而忘记准确无误的语言表达。

2.公布确定的信息。管理者要保证所公布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不要在任何表述中加入个人的想象、推测和评论,确保所说的事情都是客观事实。

3.澄清无中生有的谣言。俗话说,“谣言止于公开”。通过管理者公开信息,可以引导舆论,防止谣传和猜疑,否则下属就很容易陷入更多的猜测中,从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安定团结。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能很好地处理公司内部的谣言,有时也要善于巧妙利用谣言。

一位主管正在准备和业务总监会谈的资料,是业务总监要求加班草拟的新的业务计划。这位主管把第一份草案交给秘书时,秘书告诉他可能会白忙一场——因为业务总监即将被解扉。至于消息的来源,秘书说是“听来的”。主管马上请示自己的上司,但上司并未听到此消息。然而没过多久,业务总监就真的自行“请辞”了。还有一次,主管的秘书告诉他,他将获提升。主管正半信半疑之际,上司前来通告这项消息,但他说这是前一天晚上总经理办公室才决定的事。

诸如此类的经历恐怕每一位身居职场之人都有深刻的体会。这位主管在体会了许多次“谣言”的厉害之后,逐渐发现了其中的窍门:谣言其实是可以利用的。其后,这位主管一旦获悉办公室的秘密,就会思考如何妥善加以利用。比如,在业务上作出重大决定或发生变革时,他会故意泄露消息,以求从谣传中迅速获知下属的反应。如果下属大多表示赞同,他便依计行事;如果下属反应不佳,他则会重新考虑。慢慢地,主管发现,一些谣言有时是很宝贵的。

一次,秘书告诉他下次的经理报告会上,有一位经理将提出改组建议——把这位主管的部门纳入该经理的管辖之下。该经理试图“扩张势力范围”,而此主管则是他所选择的牺牲者之一。由于预先得到了消息,这位主管立即拟订应对策略,也提出“组织扩张”计划——把该经理负责的部门纳入自己的指挥范围内。由于该经理急于解释他的部门为何不应纳入这位主管的指挥之下,他就再也没有机会提出把别的部门吞并的事了。稍后,这位主管请他的秘书放出风声,如果该经理的提议不涉及自己的部门,自己也必定不会干涉他的业务。这位主管和那个“对头经理”虽然从未言明,但透过“谣言”这个渠道传回了“和平共处”这个讯号。

沟通有多种方式,在组织内部,有两种基本的沟通方式,或者说是“信道”。一种是通过有组织的正式的上传下达渠道实现的,另一种是由人与人的交流言语组成的。后者往往有比前者更高的效率。许多管理者就是因为不知如何巧妙运用“第二信道”带来的消息,以致为自己的管理和发展造成了很多困扰。当然,管理者也能透过谣传来散布消息。例如,可以放风声说某人即将辞职,这个人或许真的会这样做。谣传某项例行工作将有所改变,然后听取一般下属的反应。在公司当局正式宣布好消息之前先行散布,将使你获得双重效果。首先,好消息的谣言可以提高士气,其次,在正式宣布好消息时,可以再度大幅振奋士气。

很多办公室谣言或办公室中非正式沟通渠道是灵活而正当的,在道德上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与坏;好坏只取决于领导者何时如何妥善选择运用,以符合自己和组织的利益。所以,对于谣言,明智地加以运用是极其重要的。当然,管理者必须坚持的一条是,对恶意造谣者坚决辞退,不要让他们成为害群之马。

解难高招:从理论上说,彻底根治谣言的传播是不可能,但如何把谣言的负面危害降到最小,就要看管理者如何对待组织内部的谣传。而且,聪明的管理者还要懂得利用谣言,将其危害扭转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