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密中国大案2006
3350800000006

第6章 权力与陷阱(2)

我的犯罪是从世界观蜕变,革命意志衰退开始的。当我第一次收受别人的贿赂时,思想也有过“收”还是“不收”的矛盾斗争,心里也在自问,这是犯罪吗?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可我偏要做否定。你帮我忙,我领你情,人与人之间往来谁人能免?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无非是为淡化内心深处的罪恶,为自己的犯罪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而核心则是侥幸心理。一个送钱,一个收钱,一无旁证,二无凭据,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风险何在?况且行贿与受贿在法律上是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谁会送了钱之后又去告发自己犯了行贿罪呢?

权钱交易的假象,行贿受贿的隐蔽性,确实不是一时一事就可以暴露的,侥幸心理在一定时间内得逞,其结果便是胆子越来越大,到后来受贿已不是什么侥幸心理,而是肆无忌惮,利令智昏,因而最终败露就毫不奇怪了。

综上所述,我的人生悲剧和血的教训,再次警示人们,尤其是那些重权在握的领导干部,平时就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慎重交友,淡泊名利,珍惜人生美好的幸福生活,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稳、走好。“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虽然我已年过半百,但我仍有信心,自觉学法守法,认真改造世界观,告别耻辱的昨天,珍惜难得的今天,迎接美好的明天,努力重塑健康的心灵。

草根行长“勿忘在莒”

在讲述张恩照的故事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叫“勿忘在莒”。

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次齐桓公和宰相管仲、大夫鲍叔、宁戚四人一起喝酒,喝到高兴时,齐桓公对鲍叔牙说:“为什么不给我祝酒?”鲍叔牙听了,就双手捧着杯站起来说:“希望您不要忘记流亡在莒国的时候,希望管仲不要忘记在鲁国成为阶下囚的日子,希望宁戚不要忘记在齐都城外放牛的时候。”

齐桓公还没当上齐桓公之前,为避齐襄公之乱,逃居到莒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莒县,受尽了磨难;管仲为了公子纠曾被拘押在鲁国,吃尽了苦头;宁戚当初从卫国逃到齐国时,曾在车下喂牛,也是穷困潦倒。这三个时期,是三个人的人生中最艰苦、最难过、最困顿的时期。齐桓公继位之后,任命管仲、宁戚为重臣,三个人都有点骄傲情绪,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正直无私的鲍叔牙才借敬酒提醒他们不要忘记了那些苦难。应该说,鲍叔牙的提醒是及时的、深刻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人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回忆过去,进而珍惜现在,继续保持以前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忘自己的本色。

这个典故出自《吕氏春秋·直谏》,原文是这样的: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

勿忘在莒,简单说就是“不忘本”。

很多人知道张恩照的名字,并不是他接任王雪冰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而是他跟随王雪冰“前腐后继”倒下之后。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这位省部级高官来自山东莒县。

山东莒县,就是刚才成语中“勿忘在莒”的古莒国之地,地处民风淳朴的沂蒙山腹地,曾经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沂蒙老区。张恩照是沂蒙山区里走出来的高官之一,也是沂蒙子弟中在新中国级别最高的落马官员。

根据司法机关提供的权威资料称,张恩照,男,60岁,1946年12月17日出生,汉族,出生地山东省莒县,大专文化,原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原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行长,住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区某号楼某单元室,户籍所在地:上海市徐汇区某路某弄某公寓;因涉嫌犯受贿罪,于2005年6月13日被羁押,同日被逮捕,羁押在公安部秦城监狱。2006年11月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张恩照犯有期徒刑15年。一审判决后,张恩照没有上诉,但却提出了到上海服刑的请求。

大上海,繁华的大上海,是沂蒙子弟张恩照的发迹之地。

勿忘在莒,张恩照此时想起他的崛起之地,是不是有点晚了?

上海故事,从城市平民拔地而起

张恩照祖籍山东莒县,解放前全家迁到上海虹口区,张恩照的父亲是一位普通工人,母亲是家庭妇女。张恩照的出身用现在时髦的词汇讲,确实很“草根”。

长大后,张恩照考入上海著名的重点中学复兴中学,他的学习成绩不错,然而高考时却没有考上大学。1963年,张恩照被招入上海建设银行做学徒。两年后,张恩照当上了拨款员。

据有关报道称,“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上海建设银行的业务基本停顿,但山西、山东等地的几个军工厂和钢铁厂一直没有停产,张恩照因为年轻没有家庭负担,被派出专门负责这几个地方的建设拨款。所以张恩照没有被卷入当时的“滚滚洪流”,也没有参与任何派系斗争,躲过了这场浩劫。

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建设银行,但十年浩劫让建行内部的年轻人出现了断层,33岁的张恩照此时成了为数不多的中坚分子。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为了满足业务的人才需要,决定从社会上大量公开招聘人才,通过设立培训班使其速成。

张恩照因为拨款业务熟练,又是高中生,成为培训班当仁不让的授课老师。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蔼可亲的平民性格,张恩照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加上张恩照骨子里山东人的直爽朴实,在学员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从1979年到1981年,培训班一共举办了3期,共培训了数百人,这3期学员后来成为上海建设银行的骨干力量,当然,这也与张恩照当上行长后的提拔是分不开的。即使后来在张恩照当上行长以后,他的这些学员私下也是以“老师”称呼他。后来,这3期学员被戏称为上海建设银行的“黄埔生”,而张恩照俨然成为类似于“蒋校长”那样的“核心”人物。毕竟,当年的“张老师”后来成了一方诸侯“张行长”。

据有关媒体报道,张恩照对他的学生相当义气,在提拔、住房、甚至家属的调动和孩子的工作安排上,只要能帮他都要帮。1987年张恩照就任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后,对自己当年学生大力提拔和重用。尤其到1990年代中期后,上海的主要支行领导以及信贷、公司业务等重要部门,基本上都是张恩照“黄埔生”的天下,其中80多名当上处级干部。

其实,张恩照不仅仅是个重情义的人,也是个勤奋好学的人。3期培训班结束后的1982年,张恩照到上海复旦大学进修了2年,获得金融管理专业大专学历。在当时,大专应该是高学历了,风光程度并不比当下的研究生差多少。

1984年张恩照从复旦大学进修后回到建设银行。此时,恰逢国家号召引入外资,鼓励成立合资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于1981年开始筹备中国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实际上和建设银行内部的投资业务一个班子两块牌子。由于张恩照有实践经验,又有学历,他被委派负责建设银行上海分行投资业务部的筹建,这个部门对外称“中国投资银行上海分行”,张恩照的身份是副行长。由此,张恩照人生的第一次大跨越开始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行上海市分行的客户上海石化总厂准备上马三期工程,由于资金不足,又等不到贷款的计划,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引进的设备遭受风吹雨打,一天天锈蚀老化。面对客户紧蹙的眉头,张恩照按照从教科书上所学筹资知识,冒着有可能失败的风险,大胆组织以花旗银行为首的国外银团贷款,由建行转贷给上海石化,并代理上海石化发行企业债券8亿元人民币。

此举被当时上海的媒体誉为“上海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引进外资行动”,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称之为“打破了中国银行界的封闭”,具有历史意义。世界银行对此发表评论称赞张恩照:“对方谈判代表虽然是一个新手,但精明能干,以高效率达成协定……”

尽管张恩照为此“一心想着为客户排忧解难,没日没夜地干,结果把身体给累坏了”,但此举的成功不但让整个上海金融界对张恩照刮目相看,更引起了当时上海市领导层对其才干的关注。之后不久,张恩照成为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一年后担任行长。此时,张恩照的这个行长只不过是一个处级。但在他担任行长后不久,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升格到局级单位,张恩照也升任副局级。

短短三年,张恩照完成了“连升三级”的仕途跨越。此时,张恩照刚满40岁。

二度飞升,从上海滩到北京城

张恩照出事之后,有些媒体评价张恩照“水平一般、酷爱双头鲍鱼和高尔夫”,甚至有的媒体把张恩照描述成一个“善于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人物,这实在是有点冤枉了张恩照,有点落井下石的意思。

其实,张恩照在上海建设银行一直是以务实能干闻名。从才能上,张恩照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提出“一米线”、“微笑服务”、“谁砸我的牌子,我砸谁的饭碗”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等等10年后才兴起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张恩照提出“封闭贷款法”,在信贷上强制改变国企依赖财政拨款,不按市场原则对待银行贷款的行为。在上海改变了建行的粗放经营,以盈利和效率为目标,全方位为客户服务。当时,张恩照领导下的上海分行的许多经验,不断在整个建设银行内部推广,他对建行改革所做的功绩是不能抹杀的。

另外,张恩照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勤奋、踏实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各级领导们的注意。1988年,上海市委托建设银行出面组织了一个以法国为首的6国银团,对上海市的重工业进行投资,因此张恩照多次得到了上海市领导的夸奖。另外,在张恩照主持建行上海分行的整个90年代,建行上海分行继续积极配合上海市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国企改革和城市建设,建行上海分行投入了巨大的资金。

20世纪90年代初,住房商品化已成为上海房改的必然途径。在推出政策性公积金贷款的基础上,建行上海分行放出一笔11万元5年期的贷款,使其成为上海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吃螃蟹的第一人”。“建行模式”在外部形成了“滚雪球”效应,上海乃至全国各大商业银行视其为个人住房商业贷款业务的范本而争相拷贝。

列举这些内容,并不是给贪官摆功评好,而是出于一种客观评价。即使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说张恩照是个尸位素餐的草包,那么,那些把张恩照推上领导岗位的机构和“慧眼识珠”的人,岂不是个个都是睁眼瞎?

即使后来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在免除张恩照职务的决议中,最后还是给予了张恩照颇具人情味的一句评价:“对张恩照先生多年来对中国建设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用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发放贷款。“放贷”这个词我们大家都明白,毫无疑问的是,放贷的大权掌握在谁的手上,即使不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也会有很多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方法给拥有放贷权的人“好处”的。

据有关媒体报道称,张恩照的转变是从打网球开始的。1988年张恩照开始学习打网球,“几乎天天打一个小时的球。打完球张还习惯洗桑拿,然后吃饭。基本上陪同他的就是固定的十几个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生。”

但是,很多弟子也给张恩照带来了麻烦,尤其是通过张恩照的弟子跑贷款,几乎是百发百中。只要他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贷款就放出去了。门生圈子在张恩照的庇护下做出越来越多的肆无忌惮之举,他们甚至在帮助张恩照挖着一个越来越大的“陷阱”。到1997年3月终于爆发了事端,建行上海分行徐汇支行行长周道春携款7000万出逃海外。而周道春正是张恩照力排众议提拔上来的。此案虽然最后没有动摇张恩照的行长位置,但随后一系列针对上海建行的调查,对他打击还是很大。

以张恩照的各种政绩,他却在建行上海分行行长这个位置上连续干了13年,直到50多岁才干到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的位置上,也不过是个正厅级。如果不是王雪冰落马,也许张恩照会在厅级的位置上退休,也许我们就看不到今天的“贪官张恩照”了。

命运毕竟又一次眷顾了张恩照。1999年10月,张恩照离开他发迹的上海滩,调到北京总行出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2000年2月,张恩照成为常务副行长和党委副书记,做了“中国最优雅的金融家”王雪冰的副手。张恩照的“忠厚”和“实干”再次给他带来了机遇,2002年1月,张恩照接替被免职的王雪冰接任建行行长,走到了人生的巅峰。

这种辉煌后来尽管被许多人认为是摇摇欲坠的,但从一介平民飞升到国家省部级干部,自有张恩照的努力和勤奋。

很大程度上,张恩照当上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的行长,已经在他自己的王国里拥有了绝对权力。而不被约束的绝对权力,对一个自身约束力差一点的官员来说,往往是一个看不见的陷阱。像张恩照这样要么坐着火箭连升三级,要么在一个职务上一干就是十几年的领导干部,他们的心态非常容易在过快的速度中失重,或者在过慢的煎熬中失衡,他们往往在寻找着不同的机会,获得权力或者金钱,却往往不知道陷阱在什么地方等着他们。

2002年初,执掌建行的张恩照开始了一段艰辛的改革过程。然而,张恩照凭着其卓越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在建行内部,流传着“冰雪消融,恩照大地”的说法,暗示着两任建行领导在员工心中的地位。

2004年是张恩照最辉煌的一年,当年建行资产总额近3.8万亿元。2004年7月,在《银行家》杂志评选的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中,建行名列第21位,在中国上榜银行中排名第一。

与之同时,凭借其卓越的成绩,张恩照被CCTV“经济半小时”栏目评为2004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当年,张恩照对中国建设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试点,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但正是这样一个成绩斐然、功成名就的优秀人物,却在人们的惊愕之中翻身落马。而张恩照的落马,是因为他错误地在三个“不等式”算术题上,划了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