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密北京大案
3350700000016

第16章 证券掮客王小石(2)

后来,王小石将楼某以及齐某介绍给陈澄清,并且约在中国证监会办公大楼附近的饭店吃饭,由于谈话需要,林碧只能在隔壁包厢等待。据了解,发审委一处的齐某当时负责凤竹纺织项目的法律部分审核,二处楼某手下的工作人员负责凤竹纺织的财务初审,后来王小石还带着陈澄清在北京不同的饭店分别请楼某与齐某吃饭,林碧依然只能在隔壁等待。

在此期间,王小石曾经给楼某送过一部手提电脑,但被楼某拒绝了。

王小石后来称,当初陈澄清与楼某、齐某吃饭的时候说,担心大家对纺织类公司上市有偏见,并且重点介绍了凤竹纺织的环保情况。侦查机关调查发现,就在介绍楼某、齐某后,林碧通过走账的方式给了王小石72.6万元。对此,王小石坚称,只知道是林碧给的钱,不知道钱是凤竹纺织给的。王小石认为,请楼某、齐某吃饭并不能决定凤竹纺织上市,但是根据发审委的程序,上市预选材料必须通过一处的法律与二处的财务初审,并将两份初审意见合并,提交初审会和发审会,王小石其实很清楚这一环节。

林碧在接受侦查机关讯问时供述,自己是凤竹纺织上市项目组成员,凤竹纺织希望能顺利通过审核,让林碧进行公关,林碧于是通过王小石找到楼某与齐某,以方便审核通过。林碧给王小石打电话说,帮助凤竹纺织介绍发审委一处二处的人员后,会有一定好处。林碧供述称,当时王小石告诉林碧,资金走账都不要用自己本人的银行卡。没多久,王小石向林碧提供了王某的银行卡号,林碧通过弟弟林海,开设了一个建设银行的龙卡账户,将资金打入王小石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一个账户里,王小石两次通过王某的银行卡提取现金72.6万元。

见面、吃饭、收钱,这起沸沸扬扬的大案,开端竟然如此平淡。

临阵换将,田文昌出庭担任辩护律师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那么平淡了。2004年11月3日和4日,北京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分别将正在亚运村汇宾大厦上班的林碧和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王小石以涉嫌受贿罪进行刑事拘留。11月18日,二人被正式逮捕。之后,王小石案被移交到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

“一石激起千重浪。”此案由于事涉证监会发行部门,外界普遍猜测与证券发行体制及众所周知的公司上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当行为密切相关,证监会发审委和财经公关公司一度被广为关注。

自从王小石接受检察机关传讯的消息见诸全国各大报端,“王小石案”成了中国财经媒体最主要的热门新闻之一。各种追踪报道、分析评论层出不穷。不仅王小石本人,甚至他的相关涉案人员林碧等,也陡然间成了新闻人物。

王小石案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猜测。然而,王小石案在曝光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陷入沉寂,有关各方都对此保持沉默,所有的媒体报道中没有任何权威机构的权威说法,司法机关也一直三缄其口。王小石案被蒙上很多神秘的面纱。

遮遮掩掩的东西,往往更有吸引力,何况王小石案被冠以中国证监会官员犯罪第一大案,而且媒体始终在王小石的名字前面冠以“中国证监会官员”的名头。

接下来的事情就开始充满了戏剧性色彩,先是媒体爆出同伙林碧闹离婚导致东窗事发,紧接着又是庭审前临时更换辩护律师,而最终出庭的竟然是号称中国刑辨第一人的著名律师田文昌。

2005年11月8日,王小石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西中法庭开庭。上午9时55分,一名戴着黑框眼镜的精瘦中年男子被法警带进,他就是王小石。同时,拉王小石下水的林碧也和王小石站在一起同堂受审。这起备受关注的受贿案吸引了数十家媒体的记者,旁听席座无虚席。

早在开庭前,为王小石做辩护的律师人选就成为媒体关注的一大焦点。此前,王小石的辩护人是孟冰律师,王小石被羁押后,他前后四五次到看守所会见了王小石。经过对案情的全面分析,他确定了做无罪辩护的思路,甚至具体的代理词他都准备好了。很多人认为,由孟律师出庭为王小石辩护已确定无疑。

然而,最终走向辩护席的却是田文昌。面对这一突变,舆情不禁哗然。在本案中,事先请孟律师辩护究竟是精心策划释放的“烟雾弹”,从而为田文昌出场制造轰动效应,还是王小石怕底气不足搬来救兵,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熟悉田文昌的人都知道,这个有着“中国刑事辩护第一律师”之称的著名律师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1985年起从事律师工作,1995年创建京都律师事务所,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首届十佳律师。在他家里,至今还挂着美国国家刑事辩护律师协会授予的会员证书,能够得到终身荣誉资质的律师在中国只有田文昌一人。

在早年的公众记忆中,田文昌更多是站在弱者这一边,如代理天津大邱庄被害人控告禹作敏案等。而近年,他的当事人却多是位高权重的官员,或身价亿万的老板,如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福布斯富豪杨斌等。田文昌声名鹊起是为黑社会老大刘涌做无罪辩护,使得刘涌案出现从死刑到死缓再到死刑的一波三折,这让田文昌在舆论的赞赏和质疑之间跌宕起伏。

庭审激辩,王小石该当何罪

检察院是以王小石和林碧涉嫌犯介绍贿赂罪,向法院提起的诉讼。整个庭审过程中,王小石受贿期间是否在证监会工作、涉案金额的大小以及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是否违规等三大焦点,得到了控辩双方的充分剖析。

焦点一:案发期间是证监会官员吗?

王小石自从案发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证监会的官员,实际上在1998年年底至2003年4月间,也就是整个案发期间,王小石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负责创业板的筹备工作,其工资、业绩考核和工作关系均由深交所安排,后来他被调回了证监会,任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审委工作处助理调研员。正是这段经历成为王小石的辩护律师为其辩护的一大根据。

王小石的辩护律师之一孟冰认为,王小石此案主要涉及斡旋受贿的问题,而整个案发过程中,王小石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工作,他虽然安排了凤竹纺织董事长陈澄清与证监会审核一处和二处两位工作人员见面吃饭,以便提高凤竹纺织的上市效率,但他们并不存在上下级关系,而且王小石与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并不熟悉。另外,这两位工作人员并不是最后决定公司上市与否的发审委成员,他们的职责只是负责审核相关的法律和财务资料。

因此,田文昌认为,王小石并没有构成我国刑法第388条规定的斡旋受贿的犯罪要件,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王小石并没有构成犯罪。而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的公诉人指出,王小石曾在证监会发审委工作处担任副处长,并担任过助理调研员,王小石和这两位工作人员存在基于职权产生的影响,他受理了凤竹纺织关于安排与证监会工作人员见面的请托,并收受了巨额款项,已经形成了犯罪事实。

王小石自己在庭审时承认,他牵线让凤竹纺织公司的老总和审核该公司上市的发行审核处官员认识,并收了72万元。但是,王小石表示并不知道凤竹纺织为什么给他这些钱。为此,公诉人在法庭上质问王小石:“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你想过没有,你拿了钱,帮凤竹纺织上市,然后导致全国的股民拿钱买了该公司的股票,你损害全国股民的利益了吗?你这种行为正当吗?”王小石无言以对。

王小石在随后自行辩护中表示:“很多公司想通过我来认识发审委委员,我都拒绝了,这次也教育了我,我认为收钱是不对的。”

焦点二:凤竹纺织上市违规吗?

此案涉及的凤竹纺织成为庭审的焦点之一,尤其是上市程序是否合法将直接关系到王小石是否为其谋取不当利益。

据了解,证监会曾接到关于凤竹纺织违规上市的举报,并派人实地调查取证,最后得出凤竹纺织上市合法的结论。而且,根据王小石引荐给凤竹纺织认识的证监会工作人员的证言,他们在审核凤竹纺织上市材料的过程中,虽然发现凤竹纺织存在资金迟缓到位、业绩连续计算和家族成员关联太多等问题,但是并不构成凤竹纺织上市的实质性障碍。因此,凤竹纺织上市完全符合证监会的相关规定。

焦点三:王小石受贿金额究竟有多少?

王小石涉案金额的大小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根据王小石、林碧的供述以及公诉人的指控,王小石在介绍凤竹纺织的老总和证监会两工作人员认识后,分两批利用他人的建行龙卡账号收受了林碧提供的72.6万元人民币。另外,王小石对于林碧收受凤竹纺织的140万元款项并不知情,所以被告的辩护律师认为,两人共谋受贿这一项罪名并不能成立。

而此前传闻的“被告人合开公司出售名单”的传言并没有在法庭上提及过。在最后陈述阶段,王小石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构成犯罪,但承认收受他人给予的钱款是错误的,应吸取教训。林碧在最后陈述时多次哽咽,以致事先准备好的陈述意见都没有读完。

监管腐败,刺破中国新股上市“潜规则”

2005年12月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王小石案进行了一审宣判。法院以被告人王小石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2万元。林碧犯公司人员受贿罪和介绍贿赂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0万元。

对于这一判决结果,王小石表示不服,他当庭表示要“坚决上诉”。他说:“我不能接受这个判决结果,因为我没有受贿,从一开始我就认为我没有受贿。我只是帮助别人认识,别人给了我钱。”王小石在法庭宣判后表示,这个宣判结果是他所没有预料到的,他认为法庭应该判他无罪。这一审的判决结果令王小石感到“很冤枉,很委屈”。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王小石对自己收受资金72万元供认不讳,但却可以公开大声说自己没有犯罪。不知道副处级官员王小石是见的钱太多了,还是他真的不懂法。难道在王小石的逻辑中,只要介绍企业老总和证监会的官员见个面,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拿相当于他十几年的工资吗?

从王小石的犯罪事实及其王小石案给证券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来看,法院判决对于王小石来说一点都不冤,甚至有投资者认为,法院对王小石的判决轻了,而应该加重处理;更有的投资者认为,不杀王小石不足以平民愤。应该说,投资者对王小石的仇恨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王小石案所暴露出来的是中国股市的一大黑幕,是中国股市新股发行上市的潜规则,而正是在这种潜规则的影响下,一大批的垃圾股被推向了市场,以致投资者损失惨重,再加上这几年的大熊市进一步放大了投资者的投资损失,因此,新仇旧恨加在一起,投资者都把怨气发泄在了王小石身上。但法律终究不能凭感情办事,投资者的损失惨重也并非王小石一人所造成,所以从王小石的犯罪事实来看,法院对王小石的判决是公正的。既不像某些投资者所希望的那么重,也不像王小石自己所希望的那么轻。总之,这13年的牢狱,其教训之深刻足以让王小石铭记一辈子。

那么,从王小石自身的感受而言,他是否真的很冤呢?为什么王小石认为法庭应该判他无罪呢?站在王小石的立场上考虑,他之所以感到自己很冤屈,确实也有他感到冤屈的原因。这种委屈就来自于王小石所捅开的长期以来蒙在股市窗户上的那层薄纸,使得股市潜规则露出了它的原形。

一直以来,财经公关上市是股市里的公开秘密,一些为企业上市公关的财经公关公司也因此应运而生。一家企业要想获得上市机会,其公关是必不可少的,而公关费用,少则三、五百万元人民币,多则七、八百万甚至上千万。中国每年股市上市新股数十家,其公关费用每年累计都超过亿元之巨。而在这笔巨额的公关费用之中,王小石之所得不过只有区区72.6万元,只是其中的九牛之一毛而已,而且,王小石只不过张罗着吃了几顿饭而已,他并不能决定企业股票发行的命运。那些掌握有生杀大权的实力派人物没事,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偏偏自己倒霉,这就难怪王小石会觉得自己很冤屈。大巫们都平安无事,却拿小巫来问罪,这王小石能不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吗?这也就难怪王小石认为法庭应该判他无罪了。

王小石的逻辑很简单,拿人钱财,替人办事,这怎么能够算受贿呢?顶多算个红包而已。

抛开王小石本人的感受不说,王小石案曝光,很多媒体的矛头直指中国证监会,虽然初看有损证券监管部门形象,其实正有利于反腐败机制的建立。舆论良药苦口,也是增大腐败惩治强度的一种手段。

王小石案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新闻媒介穷追猛打,代表社会公众严厉考问证券、财经公关业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地下财经公关重重黑幕也被一层一层地拨开露出了丑陋的面目。在社会公众高度聚焦、热切关注高潮退去、尘埃落定之后,中国公关业经过一段时间冷静思考,公开表明态度的时候到了。

王小石的根本错误在于权钱结合,其实质就是依托权力假借公关为自己捞取好处的的一个典型案例。王小石案的出现暴露出了我们证券制度和机制上的严重缺陷,也说明我国财经公关还很不规范。所以在证券业诚恳地检查自己的同时,公关业也应该从该案中思考。

首先是潜规则使上市企业偏离了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企业上市的目的已经降低到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通过上市大把圈钱。由于企业上市关卡重重,权力失控是财经公关痼疾的根源。在企业上市过程中,证监会发审委有很大的权力,这就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条件。这就是为什么王小石张罗着吃顿饭就获得70多万元的报酬的原因。

我们不能仅仅把王小石案看成个案,而应该把小人物和小问题和整个制度结合起来看。我们不能一味指责中国证监会,作为企业上市审批机构,证监会官员手握重权是毫无疑问的。但不能说掌权就必然意味着腐败,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和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避免地有人掌握着这样那样的权力,而且这些权力甚至是生杀大权,难道掌权的就一定腐败吗?答案很简单,不。

我们要针对的是王小石所揭开的公司上市的公关潜规则,以及那些把潜规则当作法定游戏规则的人。王小石就是把潜规则当作法定规则,这才是他真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