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解压密码
3348600000026

第26章 快乐只是心境(3)

老人在不堪其扰之余,想出一条妙计。有天,当他如往常一样面对满园的顽童时,他告诉他们,从明天起,他欢迎顽童们来玩,同时在他们要离去前,还可以到屋子里向老人领取一块钱的零用钱。

孩子们大喜,如往常一样地砸苹果,戏弄老人,因为还可以多拿一笔小小的零用钱,故此天天来园中玩得乐不思蜀。

一个礼拜过去后,老人告诉小孩们,以后每天只有五毛钱的零用钱。顽童们虽然有些不悦,但仍能接受,还是每天都来玩耍。

再过一个星期,老人将零用钱改成每天只有一毛钱。孩子愤愤不平,群起抗议:“哪有这种事,钱愈领愈少,我们不干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从此,庭园中恢复了往日的幽静,苹果树依然果实累累,不再饱受摧残。

聪明的老人为了对付贪心的小孩,在原本只为了兴趣和快乐的事物上加人酬劳,再假以时日,使酬劳逐渐降低,原本能够使小孩快乐的游戏,也因酬劳的失去,而变得再也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或许不只小孩子是这样,在我们许多的工作上也常能出现这种结果,因为金钱的缘故,而使我们原本热爱的工作失去了魅力。

然后,人们开始诅咒金钱是万恶的,因为金钱的加入,而使得单纯的工作兴趣不再有意义。事实上,金钱非善也非恶,贪财才是万恶的根源。真正犯错的,并不是金钱,而是我们对工作与金钱的态度,是我们对付出与获得的心态。

我们可以再一次去审视自己的工作,分析出自己为何要从事这项工作,以及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何在。然后回想自己从事这项工作时起初的心愿;紧紧把握住这份心愿,就能不为起伏不定的酬劳所迷惑,从而从工作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心灵感悟

莫让金钱所产生的阻碍使我们原本单纯热爱工作的心态丧失了。时时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就能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获得极大的快乐,而这份快乐,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人缘和更大的财富。

很多人谈起工作,总认为工作不那么惬意轻松,不那么一帆风顺,不那么心想事成,当你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所禁锢时,当你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矛盾搅得心烦意乱时,请静下心来记住这一句话:工作并幸福着!幸福要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幸福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工作通往幸福的路到底有多远呢?其实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那么,现在就开始努力工作吧!

工作,但不作奴隶

在现代社会,虽然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但有些做老板或是做管理的人,凡事事必躬亲,总是不敢把手头的事放手让下属去干,结果却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他们不知道,一个人即使能耐再大,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这也就是他们烦恼的根源所在。

医生在替一名卓越的企业家进行心理诊疗时,劝他多多休息。这位企业家愤怒地抗议说:“我每天承担巨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个人可以分担一丁点的工作。大夫,您知道吗?我每天都得提一个沉重的手提包回家,里面装的是满满的文件呀!”

医生惊讶地问道:“为什么晚上要批那么多文件呢?”

“那些都是必须处理的急件。”企业家不耐烦地回答。

“难道没有人可以帮助你吗?你的助手呢?”

这位企业家说:“不行呀!只有我才能正确地批示呀!而且我还必须尽快处理完,要不然公司怎么办呢?”

“这样吧!现在我开一个处方给你——每天散步两小时,每星期空出半天的时间到墓地一趟。”医生说。

企业家奇怪地问道:“为什么要在墓地待上半天呢?”

“因为……”医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是希望你四处走一走,瞧一瞧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的墓碑。你仔细思考一下,他们生前也与你一样,认为全世界的事都得扛在自己的肩上,如今他们全都长眠于黄土之中。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然而整个地球的活动还是永恒不断地进行着,而其他人则仍如你一样继续工作。我建议你站在墓碑前,好好地想一想这些摆在眼前的烦恼。”

经过医生这番富有哲理的劝谏,这位企业家终于明白了生存的道理。他依照医生的指示,释缓生活的步调,并且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下属去干。他知道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急躁或焦虑,而在于怎样学会自我调节,平衡心灵的得失。从此以后,企业家活得越来越轻松,事业也蒸蒸日上。

心灵感悟

人虽然有着巨大的潜能,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但是,你不可能懂得天下所有的知识,也不可能做完天下所有的事情,况且工作根本是永远也做不完的。所以,不要做工作的奴隶,要学会自我调节,把自己从工作中解放出来。

快乐,赶走坏心情

印度大文豪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我愿意扮演一个小丑,在嘻嘻哈哈的欢笑声中老去;我宁可用酒温暖胃肠,不用悲哀的呻吟声去冰冷自己的心。”

我们都希望天天拥有一份好心情,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被坏心情笼罩。

失恋、被老板炒鱿鱼、生意失败、股票套牢、没评上职称、与邻居吵架……这些都会使我们变得郁郁寡欢。有时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立刻击垮我们,让我们眉头不展。

坏心情是有害的。首先,它会损坏我们的健康。坏心情会使一个女人老得更快,会使我们的表情难看、皱纹增多、头发脱落,会使我们情绪低沉,得抑郁症,甚至精神崩溃,它也会缩短我们的寿命。得过诺贝尔奖的医学博士亚力西斯.柯瑞尔说:“不知道怎么抗拒忧虑的人,都会短命而死。”

一位西方人说:“烦恼是具有最大破坏性且不利健康的心理恶习。”

因此,我们必须战胜坏心情,要设法摆脱坏心情的纠缠。

卡耐基说过,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约有90%的事是好的,10%的事是不好的。如果你想过得快乐,就应该把精神头放在这90%的好事上面;如果你想痛苦,你就把精神头放在那10%的坏事情上吧。

读读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诗吧: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和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我们应该像诗人那样,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微笑应对生活中一切令人不快的事。这样我们才能天天都快乐。

坏心情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还会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古语说:“一人向隅,举座不欢。”你垂头丧气,周围的人也很难高兴起来。

这是一个贪婪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充满着诸多的欲望。

车子是不是该换了?如果股票继续下跌,我该如何是好?这个月的工资涨了没有?什么时候能拿到钱?这些想法总会把人搞得精疲力竭。

心灵感悟

人生好像一条河,有其源头,有其流程,有其终点,不管有多长,最终也要达到终点,流入海洋。人生终有尽头,活着的时候,少点欲望,多一点快乐,有什么不好!人生中的许许多多。其实没什么好争执、好埋怨的。在活着的时候,少点欲望,多些快乐吧!

付出,给予的快乐

人世间,不劳而获的事情终究太少太少。即使幸运之神光临你的身边,你在取得之前,还是要先学会付出。

有个故事说,某人在沙漠中穿行,遇到暴风沙,迷失了方向。两天后,烈火般的干渴几乎摧毁了他生存的意志。沙漠仿佛是一座极大的火炉,要蒸干他周身的血液。绝望中的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拼足了最后的气力,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爬进堆满枯木的小屋。定睛一看,枯木中隐藏着一架抽水机,他立刻兴奋起来,拨开枯木,用抽水机开始抽水。但折腾了好大一阵子,也没能抽出半滴水来。绝望再一次袭上心头,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个小瓶子,瓶口用软木塞堵着,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上边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瓶子里的水装满!他拔开瓶塞,望着满瓶救命的水,早已干渴的内心立刻爆发了一场生死决战:我只要将瓶里的水喝掉,虽然能不能活着走出沙漠还很难说,但起码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倘若把瓶中唯一救命的水倒入抽水机内,或许能得到更多的水,但万一汲不上水,我恐怕连这间小屋也走不出去了……最后,他决定把整瓶的水全部灌入那架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接着用颤抖的双手开始抽水……水真的涌了出来!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顿,然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又在那泛黄的纸条后面写上:相信我,这绝对是真的。

几天后,他终于穿过沙漠,来到绿洲。每当回忆这段生死历程,他总要告诫后人: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人生中,在通往成功和富足的路上,我们往往并不是缺少机遇,而是无法好好地把握它。生活有着它丰富的内容,它也会以多种方式给予你无尽的快乐。只是有些人二开始就有些误解,总以为只有从生活中索取才能使一个人快乐。其实不然,站在生活这一繁琐的课题面前,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

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节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美元?”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认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小男孩,然后他问:“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对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前面?”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他又想错了。“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节礼物,他不用花一美元!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节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座位上,小弟弟的哥哥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目光。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心灵感悟

人是否拥有快乐,并不是由财富的多少来决定的。由衷的快乐是来自于分享与付出,肯让你周围的人都能因为你的快乐,这才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真正的快乐。事情往往是这样,当你是接受方的时候,你只能体会到一个人的快乐,如果你是给予者,你自己会快乐,同时接受的人也会快乐,这样你就拥有了双重快乐。

沟通,就要关注自己

斯曼利·布兰顿博士在一本书中写道:“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适当的‘自爱’是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种目标,适度关爱自己是绝对必要的。”

诚然,要想活得健康、快乐,“喜欢你自己”是必要的条件之一。但这并不表示是“充满私欲”的自我满足。这应该意味着“自我接受”——一种清醒的、真实的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伴随着自尊心和人类的尊严感。

喜欢自己像喜欢别人一样重要。憎恨每件事或每个人,只暴露出他们的挫折感和深深的自我厌弃。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事事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他们会批评自己的失误,或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但是他们明白自己的出发点是对的,他们仍愿意继续克服自己的弱点与不足,而不是悲观哀叹。他们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同样健康的宽容心,不会因自己的一些缺陷而感到活得痛苦不堪。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常常以物质上的成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再加上对名望的追求、枯燥乏味的工作,处处都能使我们的精神迷乱,心灵迷失。一有对夫妇,丈夫是位成功的律师,有野心,做事积极,但也相当专制。这对夫妇的社交圈子自然是以先生的朋友为主,也都是相同类型的人——都以社会声望和外在成就来衡量人的价值。而这位太太个性十分安静、谦逊,这样的生活环境使她常常觉得自己十分渺小,难以把长处发挥出来,她所具有的品质也常常被忽视不见,因此她越来越对自己没有信心,也为自己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而痛苦不堪,于是,她慢慢变得讨厌起自己来。

其实,这位太太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而在于如何适应自己、接受自己。她不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却期望能变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她可以在生活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而不是盲目模仿他人。明白了这点,她才会对自己产生信心,变得热爱生活。

一个人重新肯定自我的第一步是不再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要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标准,然后以此作为生活的依据。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喜欢自己,减少自我批评。

不喜欢自己的人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过度自我挑剔。适度的自我批评是健康的、有益的,对自我进步极有必要。但若过分对自己求全责备,则会使自己无所适从,以致无法采取恰当的行动。

有位女学生在下课之后跑来向老师抱怨自己的演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我上台讲话的时候,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笨拙和胆怯,”她说道,“班上的其他同学似乎都表现得镇定自若,蛮有信心。但我一想到自己的种种缺点,便感到气馁,就表达不出心中想说的话了。”

她把自己的弱点分析得十分详细。

等她讲完之后,老师对她说了一句忠告的话:“别总盯着自己的缺点,并不是缺点使你的演讲不好,而是你没有把优点发挥出来。”

确实如此,并不是缺点导致我们的演讲、艺术作品或个人性格的失败。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有许多历史和地理上的错误;狄更斯的小说也有不少过度矫情造作的地方。但谁会去关注那些缺点呢?那些作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由于它们的优点那么显著,以至缺点都变得无足轻重了。我们热爱自己的朋友是由于他们的种种优点——而不是缺点。

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自身的优势上,培养优点,克服缺点,如此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当然,我们也会随时改正过失,不必将它一直放在心上而不得解脱。

当上帝遇到身体或精神受折磨的人,他不会先去查问是什么原因所致,也不会过度给予安慰。他不会说:“可怜的人哪,你的运气真不好,什么事物都与你做对。告诉我,你是如何落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