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王道全集
3348300000033

第33章 借用谋胜之道(3)

丁建阳即丁原,吕布最初是他的部下。后来吕布在董卓的唆使下杀死了丁建阳。董卓入京后,挟持天子,自称太师,因而被称作董太师。后来董卓因王允等人巧施连环计也死在吕布手里。经刘备这么一说,曹操下决心杀了吕布。

那么,刘备为何要置吕布于死地呢?原来,刘备虽然暂时依从曹操,却怀有自立之心。吕布之所言,正是刘备所担忧的。如果曹吕联合,必然给刘备未来的事业带来重重阻力。试想,当年在虎牢关,吕布一人在天下诸侯面前独战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尚且进退自如,那么他若投降了曹操,又有谁是其对手呢?这就是刘备要杀吕布的原因所在。

刘备以一言相劝,借曹操之手杀了吕布。

楚文王借息灭蔡

东周初期,各诸侯国都乘机扩张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楚国联姻,认为有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帐,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

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经常往来。但是,有一次息候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后,大骂蔡侯,息侯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

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伐息,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闭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国围困起来,终于俘虏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这话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放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一定要据为己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

息侯害人害己,他主动借道给楚国,让楚国灭蔡,给自己报了私仇,却不料,楚国竟不丢一兵一卒,顺手将自己消灭。

林则徐“祈雨”救灾民

林则徐不仅是中国近代的著名爱国者,而且是一位体察民间疾苦的清官。

他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湖北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庄稼枯死,米价腾贵,许多农民流离失所,甚至饥饿而死。林则徐号召各级官员自愿捐钱,以便从外地购粮平价出售。谁知过了数日,竟无人响应。林则徐心中恼怒,但却不露声色,发出告示说:“为解贫民饥馑之苦,定于三日后设坛祈雨,上自督抚,下到县官,皆应照例斋戒三日,不许吃荤,不许喝酒,以示诚心敬天之意。”

三天后,林则徐亲率众官登坛焚香,行礼祷告。礼毕,林则徐命众官坐于芦席之上,对大家说;“我们这些为官者平日养尊处优,今天我与诸位皆不张伞打扇,坐在烈日之下体验一下农民稼穑之苦如何?”众官不敢违命,在烈日下坐了三炷香的工夫,便汗流浃背,叫苦不迭。林则徐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说:“天气炎热,不可无茶。”茶来之后,林则徐与众官每人吃了一碗,不久,便呕吐不止。此时,林则徐起身正色道:“谁也不要掩盖呕吐之物,由侍官一一检查,看看我们待天是否忠诚。”检查结果显示,只有林则徐所吐为粗饭蔬菜,其他人所吐皆为酒肉腥荤之物。

林则徐神色严肃地说:“斋戒祈雨,是何等重要之事,你们竟敢如此不诚。天不降雨,实是你们触怒上天所致,诸位现在有何话说?”众官闻言,面面相觑,既恐惧又惭愧,都表示愿意尽力捐钱。这样,林则徐很快筹到了一笔巨款,赈济灾民,平抑粮价。

刘秀借刀除心患

刘秀与刘玄决裂后,率兵向长安进军。洛阳是通往长安的军事重地,刘玄派李轶去镇守,以阻挡刘秀大军的西进。

刘秀手下一名叫冯异的将军写信劝李轶归顺刘秀。李轶看完信后,内心十分矛盾。他虽然看出刘玄成不了大事,有意脱离刘玄,但是他又不敢轻易投靠刘秀。因为他曾参与杀害刘秀之兄的活动,担心刘秀不容他。于是,李轶在给冯异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今天你我都在镇守军事要地,地位举足轻重。如果我们能同心同德,那我还有什么顾虑呢?请将我的意思转达给萧王(指刘秀),我愿为他尽微薄之力。”冯异看到这封意思委婉的信后,明白李轶是叫自己保证他归顺后的生命安全和高官厚禄。于是,冯异一方面给李轶回信表示安慰,另一方面出兵攻打洛阳周围各县,看李轶是否援救,以试探他有无诚意。李轶果然不与冯异交战。冯异见李轶言行一致,就把此事的前后经过向刘秀作了报告,并递上李轶的信,劝刘秀接受李轶的归顺。

刘秀深知李轶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招降后仍是心头之患。但是,若拒之门外,对战局又十分不利。刘秀经反复考虑,终于想出一条借刀杀人的妙计。刘秀在给冯异的回信中,避而不谈是否接受李轶的归顺,只是提醒说:“李轶这个人诡计多端,一般人难以看出他的心思。大家还是各自坚守阵地为好,防止李轶耍花招。”然后,刘秀故意将李轶归降的事泄露出去。众人议论纷纷。

不久,刘玄手下的另一员大将得到了这个消息,知道李轶心怀二意,就派人将他刺杀了。洛阳驻军失去主将,军心动摇,许多人投奔到了刘秀这一边。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直到这时,大家才明白了刘秀的用意:借刘玄之手杀掉李轶,既除了自己的心头之患,又不用承担杀害降将的坏名声。

太平军内部起讧

1851年1月,洪秀全组织金田起义,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占领了江南重镇南京,成立了太平天国。洪秀全虽为天王,但军政大权尽归东王杨秀清把持。杨秀清专横跋扈,不仅对同等地位的诸王颐指气使,就连洪秀全也不放在眼里。他经常以“鬼上身”的伎俩,假传天父圣旨,训斥洪秀全,弄得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

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特别是在杨秀清指挥下击破围困天京(即南京)三年之久的清军大营以后,东王的声势更是无以复加,遂怀攘夺大位的野心。杨秀清先以调虎离山之计将诸王调离天京,翼王石达开回湖北督战,燕王秦日纲赴丹阳,北王韦昌辉去江西。其后,杨秀清进行他夺权的第二步计划:7月初又假传神旨,令天王亲往东王府,诡称天父下凡,问:“你与东王俱为我子,东王又有这样大的功劳,为何只称九千岁?”天王跪答:“东王打江山有功,亦当是万岁。”又问:“东世子(东王之子)岂只是千岁?”天王又答:“东王即称万岁,世子亦便是万岁。”洪秀全明知其奸,但在暴力压迫之下,安敢违逆?乃佯允其所请,定于8月25日东王寿辰之日为其正式封典,于是始得免遭毒手而安全还宫。按天朝体制,唯天王至尊可称万岁,其下的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依次递减一千岁,如东王为九千岁,北王韦昌辉为六千岁,翼王石达开为五千岁。东王本为九千岁,竟要称万岁,将天王置于何地?东王阴谋夺权,已昭然若揭。于是,天王密诏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三人统兵回京救驾。

驻丹阳的秦日纲首先抵京,因势单力薄未敢动手。8月3日,韦昌辉率精兵三千从江西回到天京。二人密见天王之后,连夜派兵扼守全城要害地方,占据所有通往东王府的街道,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径闯东王府,秦日纲亲手杀死杨秀清。韦昌辉公报私仇,命令实行大屠杀,府内全体人员除东王第五子漏网外,无一幸免。照天王旨意,只杀东王及其兄弟三人,不能多杀。结果这次杀死三万多人,此乃韦昌辉借刀杀人的阴谋,目的是铲除异己,为日后夺权铺平道路。

待事变十日之后,石达开才赶到天京,入见天王,备知底细,便责问韦、秦二人为何滥杀无辜。韦昌辉认为石达开偏袒东王,又要杀石达开。石达开不敢久留天京,连夜匆匆出城。韦昌辉果然当晚率兵杀戮了石达开的家眷,又遣秦日纲带万余人追杀石达开。

洪秀全责怪韦昌辉杀人太多,认为屠杀石达开的全家是绝情寡义之举。韦昌辉愤愤不平,以为洪秀全袒护石达开,共谋图己,乃一不做二不休来个斩草除根,趁机将天王干掉。岂料天王早有准备,经过两天的较量,洪秀全将韦昌辉及其死党200余人一同诛戮。秦日纲后来也被召回处斩。直到这时,乱事才算平息。

洪秀全利用借刀杀人的计谋,铲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不过,洪秀全这样做的代价实在太大。经过这场内讧,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导致失败。

曹玮随机应变除叛兵

北宋真宗时,宋、夏边境上,两国经常发生战事。

却说这一年,在北宋与西夏国交界的渭州(今甘肃宁夏部分地区),北宋兵偷偷投敌的特别多,西夏将军们高兴极了。可是有一天,一个埋伏在北宋中军帐的西夏军探子向主帅报告了这样一件事:

前天下午,宋军渭州守将曹玮正在和客人下象棋。有个部将向曹玮报告道:“将军,今天又发现50多个士兵叛逃西夏国。”

“知道了。”正在下棋下得兴致勃勃的曹玮听完报告,镇定自若,一点也没有那种惊慌失措的样子。报告人的话音一落,他不假思索似地回答道:“慌什么,那是我派过去的!”

曹玮这句话刚出口,好像马上发觉自己说溜了嘴,立即抬起头环顾左右,见在场的都是自己的亲兵,便没说什么。可是,他的亲兵无意中把这一重要情况泄露给西夏国在宋军中的那个坐探。这一情况很快传给夏军主将。

“原来是这样,我本就在疑心这些宋兵是否是真心投诚过来的。”夏军主将恍然大悟。“来人哪,把所有投诚过来的宋兵全部都给我斩了!”一道令下,先后投向夏军的几百宋军,全部给杀了,西夏兵把他们的脑袋一个个扔到国界上。

等到把这批降兵杀完之后,西夏军主将细细一想:“不好,我们中了曹玮的奸计了。”正当他后悔得跺脚捶首的时候,渭州将军府内曹玮正在哈哈大笑。原来,曹玮随机应变,用一句假话来借刀杀人。从此,宋军士兵便不敢向西夏军投降了。

【施计要诀】

“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也。”天才也有力所不能及之事,圣人也有智所不能达之所,若能得人之智、用人之力,则无谋不可就,无事不可成。天下万物皆备于我,一个人是否有实力不要紧,只要他善借外界之力以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哪怕从零起步,他的人生也必可达到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度。

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中国古代智慧语言里,有很多“借”字,“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柴生火”、“借网捕鱼”、“借刀杀人”、“借东风”,卓越的管理者要善借身外之物,所以努力到借力就成为角色转换的关键内容。所谓借力就是借势、借物、借财、借才、借人等所有行为,借别人之名抬高自己,或借他人之手达到目的……当然,凡事切忌违背道德、法律。

四、以色胜——英雄难过美人关

美人计

【原典金言】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计名阐释】

美人计,语出《六韬·文伐》:“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意思是,对于用军事行动难以征服的敌方,要使用“糖衣炮弹”,先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就象本计正文所说,对兵力强大的敌人,要制服它的将帅;对于足智多谋的将帅,要设法去腐蚀他,将帅斗志衰退,部队肯定士气消沉,就失去了作战能力。利用多种手段,攻其弱点,己方就能顺势保存实力,由弱变强。

【妙用“美人”计】

勾践复国

吴越之战,勾践先败于夫差。吴王夫差罚勾践夫妇在吴王宫里服劳役,借以羞辱他。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逢迎,骗取了夫差的信任,终于放他回到越国。后来越国趁火打劫,终于消灭了吴国,逼得夫差拔剑自刎。

那所趁之“火”是怎样烧起来的呢?原来勾践成功地使用了“美人计”。勾践被释回越国之后,卧薪尝胆,不忘雪耻。吴国强大,靠武力,越国不能取胜。越大夫文种向他献上一计:“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要想复国雪耻,应投其所好,衰其斗志,这样,可置夫差于死地。”于是勾践挑选了两名绝代佳人:西施、郑旦,送给夫差,并年年向吴王进献珍奇珠宝。夫差认为勾践已被他臣服,所以一点也不加怀疑。夫差整日与美人饮酒作乐,连大臣伍子胥的劝谏也完全听不进去。后来,吴国进攻齐国,勾践还出兵帮助吴王伐齐,借以表示忠心,麻痹夫差。吴国打胜之后,勾践还亲自到吴国祝贺。

夫差贪恋女色,一天比一天厉害,根本不想过问政事。伍子胥力谏无效,反被逼自尽。勾践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吴国大旱,勾践乘夫差北上会盟之时,突出奇兵伐吴,吴国终于被越所灭,夫差也只能一死了之。

董卓之死

汉献帝九岁登基,朝廷由董卓专权。董卓为人阴险,滥施杀戮,并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又恨又怕。

司徒王允,十分担心,朝廷出了这样一个奸贼,不除掉他,朝廷难保。但董卓势力强大,正面攻击,还无人斗得过他。董卓身旁有一义子,名叫吕布,骁勇异常,忠心保护董卓。

王允观察这“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皆是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计”,让他们互相残杀,以除奸贼?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蝉。这个歌女,不但色艺俱佳,而且深明大义。王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貂蝉为感激王允对自己的恩德,决心牺牲自己,为民除害。

在一次私人宴会上,王允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见这一绝色美人,喜不自胜,十分感激王允。二人决定选择吉日完婚。第二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来,酒席筵间,要貂蝉献舞。董卓一见,馋涎欲滴。王允说:“太师如果喜欢,我就把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老贼假意推让一番,高兴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去了。

吕布知道之后大怒,当面斥责王允。王允编出一番巧言哄骗吕布。他说:“太师要看看自己的儿媳妇,我怎敢违命!太师说今天是良辰吉日,决定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吕布信以为真,等待董卓给他办喜事。过了几天没有动静,再一打听,原来董卓已把貂蝉据为己有。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

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见身后的吕布,心生疑虑,马上赶回府中。在后花园凤仪亭内,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他顿时大怒,用戟朝吕布刺去。吕布用手一档,没能击中。吕布怒气冲冲离开太师府。原来,吕布与貂蝉私自约会,貂蝉按王允之计,挑拨他们的父子关系,大骂董卓夺了吕布所爱。

王允见时机成熟,邀吕布到密室商议。王允大骂董贼强占了女儿,夺去了将军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咬牙切齿,说:“不是看我们是父子关系,我真想宰了他。”王允忙说:“将军错了,你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再说,他抢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杀你,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的提醒,不杀老贼誓不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