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兵发死亡谷
3341000000031

第31章 2005抗天歌(1)

从穴居山野到飞越太空,在这漫长的发展和进化过程中,弱小而又坚强的人类经受了太多的艰辛和灾难。

翻开2005年的日历,上面清晰地记载着呼风唤雨的大自然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和危害:

2005年1月5日,四川甘孜丹巴县山体滑坡,4558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005年5月12日,福建省三明市啤酒厂山体滑坡,造成直接损失3000万元。

2005年7月,四川省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722万人无家可归,37人死亡,7人失踪。

2005年7月20日,5号强台风“海棠”袭击福建,全省36个县(市、区)受灾,人民群众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2005年8月,9号台风“麦莎”登陆渤海湾,天津沿海出现强风狂潮。

2005年9月,13号热带风暴“泰利”袭击中南五省,96人死亡,35人失踪,直接损失达120亿元。

2005年6至8月,洪水、雷电、龙卷风袭击辽宁,气象灾害造成55人死亡,36人失踪。

另据国家减灾权威部门统计,2005年以来,我国发生了洪涝、台风、风雹、雪灾、低温冷冻、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多种灾害,截至9月20日,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630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335万人,倒塌房屋145万间,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630亿元。

国家减灾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常务副部长贾治邦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发生灾害的特点是: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今年灾情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一是南部洪涝灾祸较往年偏重,伴随着洪涝灾害又发生了局部性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二是局部地区如云南、海南、内蒙、宁夏等地的旱灾为近年所罕见。三是台风登陆多,时间地点集中,造成损失较大。今年有六个台风登陆我国大陆,其中四个台风登陆浙闽沿海,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

哪里有天灾人祸,哪里就有“橄榄绿”的身影,他们是“天公”的斗士,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神。本文撰写的是2005年“橄榄绿”抢险救灾的精彩片断。

抗雪篇

雪花,温柔而浪漫,晶莹而剔透,如梦如幻,飘飘洒洒。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为它写下诗赋,大加赞美。然而,人们却很少发现它冷酷无情凶残暴戾的另一面。

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信息,2005年我国的降雪过程主要集中在新、青、藏、蒙局部地区。另据遥感数据检测结果显示:新疆北部地区降雪过程达两个月以上,大量牲畜被冻死,大量人员被冻伤。南疆的喀什、克州等地大范围降雪,草地的积雪覆盖率高达80%以上。西藏地区积雪主要集中在昌都西北部,约占地区总面积的30%以上。内蒙古、青海的雪情大致相同,草原被大雪覆盖,道路被大雪封锁,灾区的群众被大雪围困,面临灭顶之灾。

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是诗人的浪漫与夸张。可在世界屋脊的西藏,用“巴掌大的雪片”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巴掌大的雪片铺天盖地而来,道路不见了,村庄不见了,牛羊不见了,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大自然营造了一个死寂的冰雪世界。

新藏公路告急!这条西藏连接内地的大动脉被大雪封堵,阿里至拉萨段交通中断,沿途4个乡被大雪围困。

2月21日凌晨,阿里地委、普兰县政府、解放军某边防连的求救电话几乎是同时打到驻狮泉河施工的武警交通八支队值班室,通报灾情:普兰边防连的一辆给养车和部分牧民已被大雪围困两天三夜,生死未卜。

值班的副支队长刘长峰放下电话,命令四中队迅速组织营救。

中队长焦世周接到命令后,选派5名驾驶员带领一台推土机一台东风车冒着风雪赶赴现场。

推土机开道,东风车紧随,救援队伍艰难而缓慢地向前开进。

道路中断,联络中断,救援队伍和中队失去联系。

天黑了,中队长没有回来,军医李永文和中队的十名新战士把饭菜热了又热。

天亮了,中队长依然没有回来,官兵们焦急地等了一夜。

军医李永文向支队报告:中队长带领的救援队与中队失去联络,一天一夜没有回来。

副支队长刘长峰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分析了可能出现的种种险情,最后决定派后勤处副处长王胜利带领一名司机一名修理工和通讯工具、救援工具前去解救。

夜幕降临,寒气逼人。从早上出发到晚上,整整一天了,焦世周带领的推土机和东风车还在山脚下缓慢地爬行。山高路滑,许多地段机械派不上用场,只能用原始的工具人工清雪。寒风穿透了大衣,手脚失去了知觉,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人吃不下饭,喘不上气来。

推土机手杨勇一整天了只啃了半个冷馒头,不是他不饿,而是馒头太硬,硬得像石头。驾驶室内外温差太大,人的呼气瞬间就会在挡风玻璃上结下一层冰花,挡住视线,杨勇索性摇下车窗玻璃开车,尽管身上裹着皮大衣,他依然能感觉到冷气在一层层地入侵--棉衣、绒衣、衬衣、皮肤、肌肉、神经,直到两条腿完全失去知觉。

王胜利带领的另一支增援队艰难地爬上5700米的冰达坂,司机突然惊叫起来:“山下有火光!”王胜利循声望去,看到了一个惊奇。是他们,肯定是他们,焦世周他们还活着,与他们失去联络已经30多个小时了。

上山不易,下山更难。汽车顺着陡峭的山坡向山下滑行,那一刻,汽车的刹车似乎在一瞬间失灵了,司机张建设额头上浸出了汗珠,他凭着熟练的驾驶技术和过人的胆量,闯过了这道生死关。

当王胜利副处长驱车来到时,中队长焦世周、推土机手杨勇、东风车驾驶员王伟、上等兵王保明、侯武、冯小雷已经冻得说不出话来,大家都想哭,泪却流不下来。

就这样,军警民在雪海中跋涉4个昼夜,终于“杀”出了一条雪路,救出了被大雪围困的群众。

抗火篇

水火无情,人们总是这么说。

火!火!火!天火,地火,山火,电火,人为之火,天然之火,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大大小小的火灾发生。熊熊烈焰中,一片片绿色的山林在呻吟中化为乌有,一座座美丽的家园在呜咽中化为灰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浓烟中倒下……

人们依然还清晰地记得:

2004年11月3日,衡阳发生特大火灾坍塌事故,20名消防队员牺牲,11人受伤,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防官兵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1999年圣诞节那天,长春市夏威夷大酒店地下洗浴城发生特大火灾,20人死亡,创下该市有史以来火灾事故中死难人数的最高记录。

1994年,11月27日,阜新市艺苑歌舞厅发生重大火灾,一瞬间,233人毙命,乐园成了地狱。

2005年,湖北省发出火灾通报,仅3月5日一天,全省境内共发生54起火灾。

哪里有火魔,哪里就有斩妖降魔的勇士。

2005的春夏之交,四川凉山州连续发生3次重大森林火灾。四川森警总队官兵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转战千里火场,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辉煌战果,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作出突出贡献。

雄伟的贡嘎山脉在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孕育了大片原始森林。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的凉山州,31%的地表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被人们称为“绿色聚宝盆”。

5月17日,一股浓烟从风景秀丽的贡嘎山麓的东子乡腾空而起,继而形成一股冲天大火,火势在迅猛蔓延。

四川森警总队闻风而动,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成立了以总队长为“前指”政委为“基指”的临时指挥机构。

5月19日晚,一线发来急电,请求增援。“基指”立即命令凉山州支队西昌大队和直属大队官兵火速增援,昼夜兼程,摩托化开进。同时紧急动员总队机关、阿坝州支队、甘孜州支队600官兵作为第二梯队待命。

东子乡地处高山密林之中,平均海拔3100米,山路崎岖狭窄,交通极为不畅。灭火部队赶到火灾现场时,燃烧了一天一夜的大火由原来的一条火线扩散为三条不规则的火线,每条火线都在急剧地向外蔓延。

风助火势,火助风威,腾空的烈焰像一个张着血口的魔鬼,疯狂地展示着不可抗拒的淫威。

靠近,再靠近!勇敢的森警官兵手持风力灭火器一步步逼近火龙。

离火龙近了,离死亡也近了。灭火的官兵谁都知道这个常识性的道理,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西昌大队担负最危险地段的灭火任务,中队长程成和指导员夏传金身先士卒,一直站在最危险的位置上。按照“前指”的部署,中队担负从山下取水供水枪灭火的任务。水源距火灾现场2公里,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60度的斜坡,3100米的海拔,荆棘丛生的山路,肩上背的是一个30公斤重的大水桶。这是超越身体极限的运动。如果在平时,很难做到,可在这非常时期,在这灭火的战场上,战士们靠着勇敢和忠诚,超越了自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担负供水任务的排长刘日亮、战士张兵一个上午来来回回背了4趟,由于他们供水及时,为打胜灭火攻坚战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新战士焦科第一上高原灭火,高原反应强烈,头晕、恶心,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一天吐了八次,身体极为虚弱。战友们劝他到宿营地休息,看到身边的战友将生死置之度外地灭火,他说什么也不肯,一直坚持到最后。森警官兵就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战斗精神将火魔降服。

5月23日晚,在森警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全线一万多米的火线被扑灭,东子乡扑火战役全线告捷。

无情的大火并不甘心失败,5月24日中午,在距东子乡西南约一百公里的水洛乡又现魔影。扑火的部队停止休整,立即转移新的战场。

25日凌晨,扑火大军翻过高山,跨过峡谷,一路风尘,从四面八方准时到达火灾现场。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队队身着桔红色防火服的官兵,向一支支斩妖降魔的利剑,向着各自预定的路线发起进攻。2小时后,西昌大队首先传来捷报:部队顺利打灭1500米火线,转入清理余火阶段。又过一小时后,木里大队传来喜讯:向原始森林蔓延的一条火线被封控,预计两个小时内结束战斗。

26日凌晨,“前指”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大纵深穿插”战术,向最后一条火线发起总攻。100人组成的尖刀队在大队长张瑞峰的带领下,一路攀悬崖,斩荆棘,快速接近火线。风力灭火机在前,水枪紧随其后,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不可一世的火魔败下阵来。

6月1日,木里县唐央乡再次发生森林火灾,火魔一次比一次凶猛,现场观察员发来情报:火情复杂,情势严重,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立体燃烧。

火场就是战场,带着一身的疲惫,灭火勇士们再次出征。

唐央火场过火面积27万亩,有火点5处,烟点12处,分别向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迅速蔓延。直属大队在扑火时,遇到高达数十米的火爆,火爆发出飓风般的吼叫,令人毛骨悚然。危急时刻,大队长张瑞峰高喊“新兵们退下,党员干部跟我来!”随即,一支由党员干部组成的“敢死队”在张瑞峰的带领下冲了上去。

血肉之躯,岂能超然物外!灭火的官兵,衣服被烧焦了,头盔被烤变形了,头发、眉毛被燎光了,脸上、手上被烫起了大水泡。他们没有退缩,硬是靠着勇猛顽强的意志挡住了火魔的去路。

5月5日,攀枝花市发生森林火灾,攀枝花市森警支队一中队官兵奉命前往灭火。

“舒鹏掉进火场了!”正在撤离火场的舒鹏一不留神摔倒在地,顺着山坡滚翻下去,一瞬间,大火将他团团包围。走在舒鹏身后的余力眼看着战友发生不测,一边呼喊一边冲进火海。

大火被扑灭了,两名战士被严重烧伤,生命垂危。

“战士是为保护攀枝花绿色家园受伤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英雄的生命。”当天晚上,正在成都开会的市长孙平打电话作出指示。

5月6日凌晨,北京请来烧伤外科专家飞往攀枝花,与同时到达的上海二医大烧伤专家共同制定抢救方案。

两名战士扑火烧伤的消息传开后,当地群众纷纷赶往医院看望和慰问。在市重心血站,市委副书记徐孟加带头为英雄献血。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电视里看了两名战士救火被烧伤的报道后,从家里拎来200个鸡蛋,走了几十里山路,专程前来看望。老人说,两个娃娃是保护我们村庄被烧伤的,让他们补补身子吧。

血浓于水,情重如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到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两名战士被深深地感动着。

作为森警战士,在一次次与无情大火的搏斗中,舒鹏、余力目睹了大火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也同时感受到作为森警战士的责任和光荣。

“妈妈不要难过,儿子是一名军人,军人就要牺牲和奉献。”舒鹏这样安慰母亲。

“火场就是战场,要战斗就会有牺牲。”余力这样开导前来看望他的父亲。

这就是我们的武警战士--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抗洪篇

沙兰镇,像一颗小小的卫星,环拱着美丽的牡丹江城。清澈而安静的沙兰河从镇中缓缓流过。人们喜欢这条小河,它给这里的人民带来清凉,带来富饶,带来欢乐。然而,谁也不曾料到,就在2005年这个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这条一向温顺的小河发起大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