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胡马北风
3340600000040

第40章 谒成吉思汗陵

这个骑手那博大的灵魂,将会安歇在大地的哪一处呢?

这地方应该是一块青色的草原。在草原上,有牛羊在安详地吃草,马群则长长地嘶鸣着,像风一样掠过,鲜花在每年春天,应时开放,日月星辰轮回地照耀着他。

仅有草原是不够的,还应当有一块有天空一样辽阔的大漠,横躺在他身边。黑戈壁、红戈壁、白戈壁相杂在大漠之间,高高低低的沙丘分列左右。

而仅有草原和大漠还是不够的,还应当有一座大青山,闪烁在视野可及的地方。

然后,这个疲惫的骑手,像回到家里以后,在那里安睡。

这是在没有见到成陵之前,我为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天之骄子所设想的安歇之处。想不到的是,我的设想竟和看到的完全吻合。

出明长城线上的塞上名城榆林,便进人鄂尔多斯高原和毛乌素沙漠里了。过窟野河边的神木县城,过红碱淖,但见铺天盖地的黄沙扑面而来,眼底空旷、寂寥,高高的天空中,偶尔有雄鹰的影子一掠而过。当汽车在不经意地攀上一个沙丘时,突然,在沙丘的怀抱中,有一块狭长形的平坦的草原,而草原的远处,有三顶白蘑菇般的蒙古式帐篷。

这三座穹庐式的建筑就是成吉思汗的敖包。

穹庐建在一座矮矮的山岗上。虽然山岗不高,但是由于四周都是一马平川,而这里是惟一的一个制高点,所以,穹庐倒也显得伟岸、肃穆、醒目,几十里外都能看见,而且要仰视才行。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地面。伊金霍洛旗的蒙古人,自成陵修筑之后,就居住在这里,开始一代接一代地做守陵人。三座穹庐式建筑,迎门且居于正中位置的这座,是成吉思汗灵寝搁放的地方,后面的两座,则是他的两位王妃的。正庭大殿里放着成吉思汗用过的马鞍、马鞭,蒙古军西征时驾驭的勒勒车等,墙壁上则挂满了画像。这些画像除大汗本人之外,还有他的那些封王封侯、南征北战的儿孙们的,例如元世祖忽必烈,例如前面提到的金帐汗国的国王,伊尔汗国的国王,察合台国的国王等等。他们都排列在大汗之侧,好像正在召开一个家庭会议似的。

成吉思汗和妻子的棺木,则在后殿的一个密室里停着。

酥油灯长明不熄,一种淡淡的焦糊味弥漫在空气中,从而给人一种宗教般的恍惚感觉。从大门到正殿,要走过一段长长的台阶,大约有二百米长吧!这二百米的距离足以让人收拢思绪,做好走进历史空间的思想准备。

在正殿的大门口,通常坐着一个有了一把年纪的看门人。他恭迎着每一个人。当他静静地一个人坐在那里的时刻,内心和外表,都表现了一种宁静安详的状态。

正是这个看门人,给我讲述了一些关于成陵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它们也许该是蒙古秘史的一部分。

大汗在攻打西夏王都兴庆府时中箭,一个月后箭伤不治,死于甘肃省清水县。攻城的元军在破了兴庆府、灭了西夏之后,他们接下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将大汗的遗体装在灵车上,翻过六盘山,穿过鄂尔多斯高原,运往故乡地一一元旧都哈刺和林。

途中,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如今这建筑成陵的地方,运送灵车的队伍与一支不明身份的庞大队伍相遇。他们抑或是辽,抑或是金,抑或是吐蕃或回鹬,不得而知了。总之这支运送灵车的队伍面临危险。

这时候他们决定将装殓着大汗遗体的棺木,先埋在地上,待战事结束后再来搬迁。

棺木埋好以后,他们的心放下来了。但是接着又出现了一个难题。四周空荡荡的,没有任何地形地貌作为标志,倘若以后再来寻找的时候,怎么才能找到呢?这时候他们想出来一个办法。

随队伍一起行进的,往往还有牛群。母牛的奶水是他们行军打仗的干粮,公牛是驮牛,士兵们用它来驮载帐篷辎重之类。于是士兵们从母牛群中,挑选了一头带着牛犊的母牛。把那牛犊从母牛的奶上摘下来,杀死在埋葬大汗的那块地面上,然后,上兵们投入了战斗。

第二年春天的时候,这块地面平息了。士兵们领着那头母牛,来到这一块草原上。

草原上这时候青草已经泛绿。士兵们放了缰绳,让母牛在这一处地面上寻找。

母牛在草原上转悠了很久,终于,停在一块绿草茂盛的地方,四蹄跪倒,双目流泪,哞哞地叫起来。

士兵们刨开地面,看见了大汗的棺木,正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

蒙古人于是决定不再搬迁了,就在这一块地面上就地起陵,让这位骑手永远地躺在鄂尔多斯高原和黄河母亲的怀抱里。

这是看门人讲的第一个故事。

而第二个故事也是关于这棺木的。

抗曰战争期间,中国政府担心成陵会落入侵华的日本军队之手,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即把成吉思汗的陵寝,从成陵搬出,经榆林、延安,运往陕北高原南沿的黄帝陵藏匿。

这事后来经过周密的安排,被稳妥地实行了。

这样,成吉思汗的灵寝曾在黄帝陵下面的黄帝庙中藏匿了好多年,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灵寝才又经原路运往原处。

这事当时是最高国家机密之一,因此,世人不知。

第三个故事亦是关于这棺木的。

上世纪50年代初,乌兰夫曾经来拜谒成陵。那时,这位看门人还是一个年轻人。参观途中,乌兰夫说,他有一个请求,不知道说出来合不合适。看门人说,你有什么你就说吧!乌兰夫迟疑了片刻说,他想打开棺木看一看,不知道行不行。

看门人也迟疑了一下,最后说:“你当然可以看!因为你就是今天蒙古人的汗!”

这样,摒去左右,乌兰夫走进了停放棺木的那间密室。

这停放在成吉思汗陵密室里的棺木中,到底是装殓着大汗本人的遗骸呢,还是只是一个衣冠冢,或者是像民间传说中的那样,放着成吉思汗的两个马镫?这一直是一个谜。

这情形,正如黄陵桥山那一杯黄土下,到底埋的是轩辕氏的真身呢,还是仅是一个衣冠冢,或者如民间传说的那样,是一只靴子呢?传说:轩辕黄帝乘龙飞天的时候,臣民们拽着他的一条腿不放。但是轩辕氏还是飞天走了,臣民们只拽下来了一只靴子。当代有一位青年诗人说,自从黄帝丢失了一只靴子,从此历史就一瘸一瘸地前进!这一直是一个谜。

“那么,乌兰夫在打开棺木以后,看到了什么呢?是真身吗?”我问。

看门人说,乌兰夫在走出密室之后,神色严肃。他也问了一句和我上面同样的问话,但是,乌兰夫什么也没有说。而他,也就不敢再问了。

乌兰夫是这个世界上,惟一有理由打开和曾经打开过这棺木的人,而如今,随着他的作古,这个秘密则还作为秘密继续存在着。

在依依不舍地告别成陵时,我从陵下的那个伊金霍洛旗的小商店里,买了一把蒙古式的弯月牛角刀和一根马鞭,作为纪念。那刀的刀鞘是用长长的弯弯的牛角做的,骑马时挂在腰间最合适。鞭子则是牛皮做的着名的成吉思汗“上帝之鞭”。售货员是一位面色黑红脸蛋俊俏的蒙族姑娘,名叫乌日娜花儿,当我从她手中接过马刀和马鞭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当年那些勇猛的蒙古骑士,大约就是在一个早晨,这样地接过女人们递给他的马刀和马鞭,从而踏上征服世界的征途的。

沧海桑田罗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