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胡马北风
3340600000039

第39章 草原献给这个世界的伟大儿子

“我们不知道的部落来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一只有上帝知道他们是什么人!”这是当成吉思汗的铁蹄,到达莫斯斗城下的时候,一位俄国史学家的惊呼。

相信在当时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许多人都这样惊呼过。

当他们早上一觉醒来,睡眼惺忪,登上城堡,偶然一看时,顿时惊呆了。只见在城外,像聚集一团又一团乌云似的,布满了蒙古大兵。马在撕鸣,剑在骑手的手中忽忽生风,马蹄的蹄铁焦急地敲着土地,等待冲锋的信号。他们是谁?是夭外来客,是火星人吗?

翻开大蒙古地图,我们看到,它那时大约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开化地区,除了西欧以外,除了一部分的印度一部分的非洲以外,除了尚待开发的美洲以外,蒙古人差不多用它的马蹄,把这个世界重新犁了一遍。

中原大地成为蒙古国的大汗领地。辽阔的西域成了蒙古国的察合台汗国。现在的庞大的俄罗斯成了蒙古国的金帐汗国。而两河文明的发源地波斯湾,那时是蒙古国的伊尔汗国。

世界在蒙古军队到来之前和到来之后,完全成了两个样子。正如汤因比所说,是成吉思汗把东西方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是成吉思汗把各文明板块联系在一起的,是成吉思汗把静止的割据的局面打破的。

以俄罗斯为例。

在成吉思汗到来之前,俄罗斯的原野上散布着许多小公国,他们一个城堡就是一个国家,一条流域就是一个民族。这时成吉思汗的铁骑来了。他把它们统一在了一个叫金帐汗的蒙古王国里,而在金帐汗国慢慢地衰落之后,在莫斯科,从这个蒙古国的废墟上,俄罗斯大公闻诞生了。它成长为一个大国。

成吉思汗完全敢这样说:这个世界是可以以他来划分的,即他没有到来的阶段和到来之后的阶段。

当你在西域大地上行走的时候,你会发觉,大地上所有那些重要的地理名称,都是以蒙语来命名的。在那时候你能强烈地感觉到,成吉思汗的印迹是如此深人地楔人历史深处和大地深处。

阿尔泰山第一高峰叫“奎屯山”,这是成吉思汗为它命名的,意思是“多么寒冷的山岗”啊!东西走向的阿尔泰山,至这里,结成一个海拔四千三百七十四米高度的冰疙瘩,寒光闪闪地横亘在中亚细亚地面,威严、圣洁、厚重。

这奎屯山在成吉思汗之前叫什么名字,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名字自他开始。而在奎屯山之后,由于它成为中国、前苏联、蒙古的三国交界处,因此在盛世才的年代,易名友谊峰。后来上世纪60年代伊塔事件后,中苏两国交恶,周恩来一拍桌子说:“有什么友谊可言?”于是友谊峰再次易名叫“三国交界处”。上世纪末,它又恢复“友谊峰”这个称谓了。而在2000年版的中国最新地图上,它又恢复成吉思汗为它命名的“奎屯山”这个称谓了。为什么恢复?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更威严大器一些!

奎屯山的西侧,是一个三十公里长的大峡谷。这大峡谷自峰顶向西,连转六个弯子。奎屯山消融的雪水,在这六个湾子中积水成湖,于是形成六个清彻幽蓝、寒气逼人的湖泊。这六个湖泊是连在一起的,像一串项链。

湖泊的名字叫哈纳斯湖。它的名字亦是成吉思汗给起的,意思是美丽的湖泊。

而阿尔泰山一句,也是蒙语,它的意思是盛产金子的山啊。

你如果不身临其境,你永远也无法想象出,这些高山、湖泊、草原、河流有多么高贵和美丽。高大挺拔的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松、西伯利亚落叶松与山峰同高,它们在中亚的梦幻般的阳光下闪现着妖娆的身姿。湖边的草地上开满了野牡丹花,而在每一颗野牡丹花的旁边,都伴生着冬虫夏草。图瓦族小姑娘背着背篓,穿着裙子,正在草原的深处采野草莓一野草莓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草原,将大地染成朝霞的颜色。

哈纳斯曾是成吉思汗的军马场。

如今,他的那些养马人的后裔还在。他们是蒙古族中的图瓦人部落。

这里是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踏上征服世界道路所开始的地方。成吉思汗率领他的庞大的帝国军队,在这里修整了三年。尔后兵分两路,一路穿越奎屯山冰大坂,一路打通伊犁河谷,然后两支部队成钳势攻势,直扑欧亚大平原。

阿勒泰城的旁边,额尔齐斯河北岸,有个平顶的石头山,叫平顶山,据说,成吉思汗就是站在这平顶山上,召开西征誓师大会的。

而在天山与阿拉套山的夹角,赛里木湖畔,有一块美丽的草原,叫博尔塔拉。

博尔塔拉是蒙语“青色的草原”。据说,这里是蒙古族吐尔扈特部落回归祖国以后落脚的地方。当年西征的一支队伍,在东欧平原停驻了几百年以后,突然思念起了家乡,于是他们一路打仗,开辟了一条道路,又回到了故乡。清朝政府把他们安置在这一块青色的草原上。

我曾经在赛里木湖畔小往过几天。这个湖泊的水是咸的,据说它与遥远的里海的水是相通的。湖水在白天的时候,湖面的色彩随着太阳的色彩、乌云的色彩、天山山峰的色彩,随时变化,一会儿整个湖面闪耀着银光,一会儿则幽蓝,一会儿又变成乌黑乌黑的颜色。四周的天山峰峦,像高擎的手掌,伸开五指将这座山顶湖泊高高托起。

最美丽的时刻是太阳将要从天山的那一面落下去的那一刻。

落闩通红,太阳透过垭口和伟岸的塔松,将它的圣洁的佛光像探照灯一样斜射过来。整个湖面笼罩在一片如梦如幻的红光中。湖边零零散散围湖而设的蒙古包和哈萨克毡房,冒着一股股坎烟。用膳的时候到了,毡房或蒙古包门口,每每寸见有老太太或老大爷,在地1:铺一块毡子,旧虔诚地跪在那里,面对太阳落下的那个方向,仅乒合十,一边深深地叩头,一边嘟嘟囔囔地祈祷。

而乘着晚霞归来的牧羊人,正在唱歌。一边唱一边用马鞭轻轻地磕击着马镫。

他先唱一首《美丽的博尔塔拉》:

在那阿拉套山辽阔的地方,在赛里木湖环绕的地方,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那就是我那可爱的家乡,美丽的博尔塔拉。

啊……啊……那就是我那可爱的家乡,美丽的博尔塔拉。

唱完一首《美丽的博尔塔拉》,骑手还有兴犹未尽之感。这时,看见草原深处那像一条银色的带子一样的克鲁伦河,正缓缓地、如同蜜汁一样流过,骑手于是又即兴唱起关于它的歌:

古老神奇的克鲁伦河,从这里缓缓流过,神奇地滋润着茫茫草原,在这里有多少美好的传说。

千折百回一路歌,祝福草原多么绿色,曰月伴你向前方,留下千秋无量功德。

“日月伴你向前方,留下千秋无量功德”这结束句,是用浑厚的富有弹性的长调唱着的。一位诗人说过,你要知道蒙古人的长调有多长,告诉你吧,它和一个人的一生一样长。现在,正是在这样的长调中,牧人回到了家里。家中的祈祷已经结束,手抓羊肉和奶茶已经摆在帐篷外的方桌上了,香气弥漫,于是人们开始用晚餐。

而夜,慢慢地深了。

草原之夜像海一样深沉、静寂、安详。大地一呼一吸,在吐绽着芬芳。群星像野花一样布满了天空。哦,忘了告诉你了,这里不远处,穿过成吉思汗西征大军开辟的那个果子沟,沟的那边,伊犁附近,就是那着名歌曲《草原之夜》的诞生地。那地方叫克克达拉草原。

上面我仅仅谈的是一些居住着西征军后裔地面的蒙语命名。读者读到这里的时候,千万不要产生误会,以为这些蒙语命名只存在于那些光荣的后裔们居住的地方。不是这样子的,蒙语命名存在于欧亚大平原上那些广大的山川河湖、村镇城乡中,叙述者的我本来想一口气列举出许多个,谁知道自己像贪恋草原景色的马儿一样,仅仅只说了几个,就陷入了进去,以致于说了那么多。那么下面简说。

闻名遐迩的罗布泊,它也是蒙语。蒙古人叫它“罗布淖尔”。“淖尔”是湖泊、海子的意思,所以现代人将它简称罗布泊。不过罗布淖尔荒原这个称谓现在还叫。

罗布淖尔荒原与吐鲁番哈密)盆地中间,隔着一座东西走向的大山。当我从这座山的一个垭口穿过时,我问随行的地质队员这山叫什么名字,他们说这山叫“库鲁克塔格山”,而旁边靠近迪坎尔绿洲的,那山叫“觉罗塔格山”。“库鲁克”是蒙语“干”,“塔格”是蒙语“山”,这样我们知道了,这座山叫“干山”。“觉罗塔格山”是什么意思呢?我当时也问过,可惜没有记住。

“呼图壁”这个有些怪异有些凶险的地名,三十年前我曾在那里住过一夜。谁给这荒凉空旷的地方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呢?后来我知道了,它是蒙语“高僧”的意思。真的在那遥远的年代里,曾有一位像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转轮法王那样的蒙古高僧,在这地方修炼或者布道过吗?我们不知道。因为历史只仅仅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地名而已。

横贯河西走廊那里的山脉叫“祁连山”,“祁连”亦是“天”的意思。所以它又称东天山。而乌鲁木齐则是“美丽的牧场”的意思。

例如俄罗斯境内的“喀山”、“克利米亚”等,它们都是蒙语命名。

两千年秋天在新疆乌鲁木齐,我遇见六个面容枯槁、衣着朴素的台湾人。递过名片,我知道了,他们是一个名叫“山河探险一寻找成吉思汗西征足迹考察团”的组织,其时正在用三年时间,准备将那一段历史徒步走遍。

他们告诉我说,先前他们已经在蒙古国境内走了半年,而这半年,是在中国境内走的。最近则是从哈纳斯湖方向回来。接着,他们的行程是从中哈边境吉木乃口岸出境,继续往前走。

他们中有蒙古族人,也有汉族人。

我问他们:那一段历史已经十分久远,你们能找回来多少呢?领队扬了扬手中的地图说,有这张地图,除此之外,还有比历史记载更准确的,那就是大地的记载,只要你寻访着那些有蒙语命名的地方走,就肯定错不了。

听完这话,我在一瞬间觉得成吉思汗这个历史人物真了不起,他是不朽的,那些地名像纪念碑一样,是他所以不朽的最可靠的保证。

这些台湾人后来果然用三年时间走完了全程。

我是在春节时得到一张台湾寄来的贺卡后知道的。领队在贺卡上说,对我给予他们的支持表示谢意。我记不清同样是在旅途中的我,给过他们什么支持了,因此对这话有些不解。后来才想起,我给他们写了一幅字,叫“追寻着成吉思汗的马蹄印”,他们后来的路程,就是举着这幅字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