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胡马北风
3340600000037

第37章 他们后来到哪里去了?

舍我其谁的一代英雄成吉思汗,自然不能允许枕边有这么个强大的敌人存在。况且,西夏王朝决策者们的反复无常、时敌时友也叫大汗烦心,于是在西征花刺子模班师归来后,他决心顺手除掉这个敌人。这也许是大汗一生中犯过的为数不多的错误之一。他小觑了9时国土和国力都已大大弱小的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在灭亡的那一刻,发出最辉煌的一声绝唱。兴庆府的矮矮的城墙挡住了成吉思汗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马蹄。

党项两夏这支草原来客,在那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身上的野性和激情得以火山般地迸发,他们悲壮地最后完成了自己,扞卫了尊严。

元朝军队将兴庆府围困了半年,仍然无法破城。成吉思汗在征服世界的道路上,大约每一场战斗都是残酷的,不过最残酷的战斗要数这一次。愤怒的成吉思汗见兴庆府久攻不下,于是不顾属下的劝阻,亲自上马,参与到了攻坚队伍中去。可是,在攻城中,城头上乱矢如雨,一支利箭射穿了大汗的胸膛。

一个月后,成吉思汗在今天甘肃省清水县一座高山上养伤期间,不治而亡。

围攻兴庆府的蒙古军,隐瞒了成吉思汗死去的消息,秘不发丧,继续加紧攻城。在攻城途中,蒙古军提出建议说,如果西夏人投降,可以保持它现在的国制,只是降为附属国。这时鉴于兴庆府已被围半年粮尽弹绝,西夏王朝末代皇帝李目见,于是献城以降。

眼见得城门洞大开,兴庆府已成坦途,攻城的元军这才披麻戴孝,失声痛哭。

蜂拥人城的元军屠城七日,将兴庆府中的居民,一个不剩杀戮殆尽。献城以降的末代皇帝李睨,也被执杀。屠城后,元军觉得还不解恨,于是策马赶到西夏王陵,将历代帝王的陵墓掘开,将白骨曝于荒野。

于是乎,这个历经二百多年历史,经历十代君王,曾经雄踞于河套地区的西夏王朝,从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了。它的种族,它的人民,它的文字,也同时在一瞬间消失。人民流亡,茫茫然而不知其所终,只给这世界上留下几个无言的冢疙瘩,以任后人作无凭的猜测。

如今这块地面上,以回族同胞居多。所以这块地面现在叫宁夏回族自治区。而兴庆府,如今叫银川市。

回族同胞是在那遥远的年代里,从阿拉伯,从小亚细亚迁徙过来的。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说:“学问即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也许从那时候起,随着丝绸之路的日渐繁荣,这些波斯商人便骑着马,骑着骆驼,从远方来到了中国。而他们中的一些人,便永远地羁留在这块地面上了。

人们称从陆路来的回族为“西域回回”或“昆仑回回”。而在以后的年代里,从海上丝绸之路经福州登陆的回族人,称“南番回回”。

回民族大量的迁徙是在唐。唐都城长安,那时外国使团和侨居人口,占长安城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居住四十年之上的回族常住人口是四千多家。回民族的另一次大迁徙则是在宋末元初,这是被西征得胜归来的成吉思汗押解回来的俘虏。西夏王朝既灭,那么,为了填补这一块地面的域内之空,这些回族人被顺理成章地安置在这一块地面上。

那么,宋末元初期间,迁人中国境内的回族人大约有多少呢?

《宁夏通史》中说:“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伊斯兰化的突厥人被蒙古军队作为工匠、士兵带人中国,其数量很难估计,大约也有百万之多,大大超过了唐宋时期的土生蕃客。……他们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比唐宋时期的回族先民即土生蕃客)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这“百万之众”当然不仅仅只在宁夏地面定居,他们有许多去了元大都北京,许多流落在中原一带,只是大西北尤其是宁夏境内,数量多一些而已。

不过回民族成为宁夏这一块地面的主要民族,是在清末。做这件事情的是左宗棠将军。

左宗棠一直是我崇敬的一个人物。如果不是左宗棠将军的抬棺人疆,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收回伊犁,与沙俄签订伊犁条约,那么,中国的西北国界现在要靠里得多。正是这一代名将左宗棠,以老迈之躯,抱着誓与沙俄及其沙俄扶持的准噶尔部殊死一战的决心,抬棺人疆,才先后平定东疆、南疆的准噶尔部叛乱,并在收回伊犁以后,迫使沙俄划定1883年条约线,才使沙俄停止住南下的马蹄的。

但是左宗棠同时又是一个罪人。他疯狂和有效地镇压了西北的农民起义和回民起义。

同治六年,镇压完回民起义之后,左宗棠要给这俘获的三万余名战俘寻找一个放逐的地方,于是他满天底5寻找。他在给清廷的奏章中,给这个假想的地方设制了三个条件:第一,土地贫瘠,不适宜人口快速增长;第二,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第三,无险可倚。最后在征得清廷同意之后,他选择了宁夏地面的西吉〕、海原〕、固原地区。于是,冋民族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而那些因为战争而两域大地上,英雄美人们列队走过。

李泛摄233圆走失的人群也陆续回来,这样,宁夏地面成为一个回族同胞大规模居住的地方。

当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得叫人感慨万端。

这就叫历史,这就叫土地。

这就叫土地上像刮老黄风一样刮过的历史岁月。

那么,此刻且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关注一下从西夏消亡到回民定居这中间的这个历史断层。我们的问题是,那些亡国之后的西夏人后来都到哪里去了呢?正如我们曾经探寻过它的来路一样,我们也不妨怀着拳拳之心,注视一下他们的归途。

尽管所有的史书都信誓旦旦地认为,西夏它的国家,它的人民,它的文字都像传说中的玛雅文明一样,突然从大地上消失。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冥冥之中,我一直有这种感觉,即这些顽强的党项人正如当初的呼晡而起一样,他们在大灾难面前,并没有根绝,而是如鸟兽散,重新归附到大地上,并与大地混淆一起了。

斯巴达克式、堂吉诃德式的陕北英雄李自成,他的籍贯是米脂县桃镇李继迁寨。

米脂县即党项李家最初起事的银州,而李继迁寨相信是这拨党项人最初落脚陕北高原时、安营扎寨的地方,或者换言之,是党项李家的老巢。当西夏王朝为成吉思汗所灭,国家、民族、文化都消亡之后,失败者又回到他们祖先居住的地方,隐姓埋名,以防迫害,继续生存下去。这是合乎逻辑的推理。

在李自成兵败九宫山以后,当时陕北地面一个大文化人叫高汉士的,曾经作过一首《李自成咏》。诗说姻党当年并赫扬,远以西夏溯天潢。一朝兵败防株累,尽说斯儿起牧羊。“这首诗的前两句,有些含糊不清,仿佛谜语,什么叫”姻党“什么叫”并赫扬“什么叫”溯天潢“面对这谜一样的话,我们不敢主观臆断。

不过它的后两句,却是清清如水、明白如话的,它是说:李自成兵败以后,陕北地面李继迁寨的李姓人家,害怕受到株连,于是纷纷说彼李家非此李家,这个李自成是北草地上过来的牧羊人,是从西夏那边过来的。

到了后来朝代更迭、时过境迁之后,李继迁寨的李家,终于承认了李自成是他们的先祖,并以此为荣。

上世纪40年代初,米脂桃镇有个陕北开明士绅叫李鼎铭的,曾经给当时居住在延安的毛泽东献策,提出”精兵简政“这个口号。这个李鼎铭先生就是李自成的后裔。

这样,从西羌,到党项,再到西夏李氏王朝,再到李自成,最后落脚到米脂桃镇李继迁寨的李姓家族,我们便清晰地看到了这一支人类之群生生不息的一条红线。

从而我们也知道了,在西夏灭亡之后,它的人民则如鸟兽散,消融到四周的各民族中去了。

当然消融到汉民族中间的居多。例如桃镇李家。

”人活低了就按低的来!“陕北人这一句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里,包含着太多的历史况味。

还杳一件需要提及的事是:去年,见报载,西安几户李姓的老板,向媒体披露了他们的家谱,表明他们曾是西夏王公贵族的后裔。古长安是个大地方,他们流落到这里,混人到市井之间应当说是正常的是不是?

成吉思汗和他的帝国。